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根潜蝇,又名大豆根蛇潜蝇、大豆根蛆,属双翅目,潜蝇科,蛇潜属。学名Ophomyia shibatsujc”,是黑河地区为害大豆幼苗根部、分布普遍、为害严重的一种小型蝇子。据1973年以来在六个县146个点的调查,苗期受害株率严重的达60—80%,百株虫数达45—66头,严重影响大豆幼苗生长,并造成缺苗,一般减产20—40%,高的可达60—80%,甚至毁种。我所从1973年起,对大豆根潜蝇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豆根潜蝇发生为害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申宽 《大豆科学》1992,11(4):363-369
1983~1989年研究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为害及防治规律,取得以下结果:①大豆根潜蝇主要在大豆苗期为害,使地下根长度、支根数及根瘤数降低,地上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干重降低14.47~28.57%。受害株荚数、豆粒数和百粒重降低,单株产量降低23.48%,使大豆减产15.82%。②大豆与玉米轮作被害率较连作低48.73%。于根潜蝇化蛹期(大豆始花期)追肥能加速虫伤愈合、发根并能挽回受害损失40—50%。③应用辛硫磷、3911 0.1%(种子量)的量拌种防效均达100%,较对照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达10—15%。  相似文献   

3.
在对豆秆黑潜蝇发生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组防治试验,从这组试验结果不仅看出不同药剂不同防治方法和时间对大豆的增产作用,而且能通过不同抑制效果,看出大豆茎秆中的虫量与增产率的相关关系,并可求出茎秆中的虫量与大豆增产率的相关回归方程,来分析豆秆黑潜蝇不同发生程度下的损失率。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豆豆秆黑潜绳研究进展苗保河(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赵经荣(山东省农科院)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asojaezehntner)属双翅目,潜蝇科,又名豆秆蝇、豆秆穿心虫、豆杆蛇潜蝇。它以幼虫钻蛀茎秆、分枝和叶柄,对大豆危害极大。近年来,已对...  相似文献   

5.
包衣种子在重茬大豆田中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根潜蝇等三种病虫害的危害,造成土壤中养分缺乏和肥力下降,这是重茬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我们连续三年在重茬大豆地块进行包衣大豆种子应用的试验、示范。结果包衣种子比不包衣种子保苗率提高9.6%,大豆孢囊线虫病指数少5.2%,相对防效较其它药剂处理提高10.2%;根潜蝇危害株率减少39.7%;地下害虫危害株率减少7.2%,平均增主10.5%,经方差分析,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着卵量差异显著的4个大豆品种采用人工接虫方法,研究其在不同播斯条件下对豆秆黑潜蝇产卵抗选性的表现。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对豆秆黑潜蝇产卵抗选性强弱次序,不因播种时期的不同而异,是品种的种质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衣剂防治根腐病、地下害虫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南霉素与阿维菌素、苦参碱是国内防病治虫较先进生物农药,为验证两种复配剂对大豆根腐病、大豆地下害虫(主要是大豆根潜蝇、蛴螬)的防治效果,特进行此项试验。结果表明3%阿维·宁种衣剂,使用剂量比例药:水:种子为1∶3∶100。  相似文献   

8.
大豆根潜蝇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及山西等地,其中以黑龙江省等地尤为普遍。主要在大豆苗期进行危害,幼虫在大豆苗根部皮层和木质部钻蛀危害,造成根皮层腐烂,形成条状伤痕,导致大豆根系受损伤而不能正常生长和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2015年黑龙江省克山县大豆根潜蝇普遍发生,为了探求该虫害发生程度与前茬作物关系,同时初步统计该虫害发生程度。本研究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大豆育种示范田进行,前茬作物分别为大豆、马铃薯、小麦,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前茬为大豆的地块大豆根潜蝇发生程度最重,其次是前茬为马铃薯茬的田块,侵入率最低的是前茬为小麦茬地块。在调查所有的大豆株系中平均根潜蝇侵染率为66%,调查地块每平方米蛹的数量为21头,基本属于大发生。  相似文献   

9.
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水稻潜叶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水稻潜叶蝇对黄色趋性最强,我们研究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水稻潜叶蝇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潜叶蝇,化学药剂防治潜叶蝇,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效果为52.5%,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为88.4%。黄色诱虫板防治水稻潜叶蝇可以在水稻有机米生产中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冬瓜是我镇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一年两季面积都可达3000—4000亩,单季亩产平均可达3500—440公斤,高的可达5000公斤,亩产值可达2000—4000元,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冬瓜病虫的发生和为害也更加普遍和突出,若防治不及时,将导致减产5—6成,甚至绝收.据笔者几年来的田间观察、调查,目前田间冬瓜常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瓜蓟马、潜叶蝇、冬瓜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现就各病虫害的为害状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1、瓜蓟马1.1为害状:该虫一年发生20代左右,世代重叠.一年两季冬瓜都可为害,以成虫、若虫…  相似文献   

11.
大豆根潜蝇发生危害与防治顾成玉(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大豆根潜蝇是大豆主产区重要害虫之一,从70年代以来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93年全省普遍发病,被害株率70~100%,给大豆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掌握大豆根潜蝇的发生规律,明确影响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2.
利用黄色诱虫板诱杀水稻潜叶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色诱虫板诱杀潜叶蝇,调查诱虫板诱虫数量,诱虫板在水田放置高度与诱杀虫数量的关系及潜叶蝇在诱虫板上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距离水面1 cm处诱虫板上诱杀成虫数量高于距离水面3 cm处诱杀成虫数量。潜叶蝇在诱虫板上的空间分布为:在距离水面1~3 cm处诱杀成虫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在距离水面3~8 cm处次之;在距离水面8 cm以上诱杀成虫数量最少,密度也最小。  相似文献   

13.
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与药剂防治任柏栋(黑龙江省绥化市种子公司152000)大豆根潜蝇又名大豆根蝇、豆根蛇潜蝇等,它是一种大型蝇子。黑龙江省发生比较普遍。据1996年在绥化地区5个市县28个点调查,发生地块100%,危害株率80%~100%。目前防治大豆根...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布氏潜蝇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和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这2种寄生蜂对寄主植物挥发物中主要的9种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布氏潜蝇茧蜂雌雄成虫均对朱栾倍半萜反应最大,并且均对石竹烯反应最小。长尾潜蝇茧蜂雌虫对α-法呢烯反应最大,对柠檬烯反应最小;雄虫对反-2-癸烯醛反应最大,对β-紫罗兰酮和石竹烯反应最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大豆资源对豆秆黑潜蝇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盖钧镒  夏基康 《大豆科学》1989,8(2):115-121
鉴定了我国南方4,582份大豆资源对豆秆黑潜蝇的抗性。提出以茎秆虫量为指标、以筛选所得的10份高抗、10份高感材料为标准品种,将抗蝇性划分为5级的鉴定方法。抗蝇性鉴定结果未发现免疫材料,东南及长江下游地区的资源中有较好的抗性材料。抗蝇性属遗传性状,对抗蝇性的选择有效果,但该性状的遗传力较低。抗蝇性与生育期、分枝数、叶色、茸毛密度及茸毛着生状有关,与花色、种皮色、茸毛色及其粗细、长短等相独立。  相似文献   

16.
2007年9月6日至8日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召开第十九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时,参观现场发现有大面积的大豆叶面皱缩,当时普遍认为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所致(见图1);2008年本课题组试验田发生大面积类似症状,通过将大豆茎秆折开,发现在大豆茎秆中木质部有虫道,而且有的可以找到白色的黑潜蝇蛹(见图2、图3),所以该症状的出现应该是豆秆黑潜蝇为害所致。  相似文献   

17.
综述豆秆黑潜蝇危害生物学、大豆对豆秆黑潜蝇抗性的鉴定、抗源筛选、抗性机制、抗性遗传和抗性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晋南夏大豆豆秆黑潜蝇防治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秆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害虫,主要危害豆科作物茎秆。文中就山西南部危害复播夏大豆的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及防治药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治豆秆黑潜蝇的喷药时间为7月10日开始,喷药次数为每隔10 d喷1次,连续喷4次,防治效果比较好;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豆秆黑潜蝇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选择氯虫酰胺杀虫剂和短稳杆菌悬浮剂进行农药减量试验,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在40 ml/100 m~2或60 ml/100m~2,药后10 d对水稻潜叶蝇的防效均在100%以上,持效期达20 d以上。短稳杆菌乳油100 ml/100 m~2对水稻潜叶蝇预防效果好具有防治成本低,施用方法灵活、方便等优点。所以四氯虫酰胺20 ml/100 m~2可作为防治水稻潜叶蝇的药剂进行推广。从化学农药减量角度推荐短稳杆菌100 ml/100 m~2替代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20.
大豆根瘤蝇最早是郑州郊区和中牟县农民群众发现的。1980年中牟县的一位农民反映大豆根瘤被一种害虫吃掉,危害严重。经我们调查,发现危害根瘤的是一种蛆。中国农科院问锦曾先生鉴定,一种叫图斑邹蝇(Rivellia depicta Hennig),另一种叫端斑邹蝇(Rivelliaapicalis Hendel)。两种根瘤蝇均属扁口蝇科,邹蝇属,以幼虫(蝇蛆)危害根瘤。 1980—1983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多次调查,明确该虫对大豆、绿豆危害较重。特别是大豆,危害严重地块,大豆根瘤一半以上被吃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