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刘家沟水电站溢洪道消能效果不理想以及下游岸坡冲刷严重问题进行水工模型试验,在原方案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改善溢洪道消能防冲效果的优化试验。经过多方案比选验证,在满足溢洪道泄流能力的条件下,采用岸坡分散水流结合公路平台挑流的方案消能效果更为理想,下游河床河势稳定,且造价合理,较好地解决了工程所在下游河床较为狭窄且右岸岸坡存在大型崩滑体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小河水电站溢洪道体型优化试验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河水电站溢洪道试验泄流能力大于设计泄流能力,整体布置方案优化后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大大减小了工程量。针对溢流堰闸墩后产生的水冠以及出口消能段存在的问题,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体型优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① 中墩由原来4.0m改成3.0m厚并在其后部以流线型尾墩相连接,基本消除了水冠,大大降低了冲击波高,泄槽水流稳定。② 经过窄缝式挑坎和斜切挑坎试验方案比较,斜切坎能够很好地适应溢洪道轴线与下游河道流态衔接,同时达到了消能和改善下游河道流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结合蒿枝坝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侧堰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侧堰溢洪道的泄流能力、堰面压力、水流流态、水面线等水力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分析,比较了加大侧槽底坡与堰后加斜坡试验方案和加大侧槽底坡与侧槽左、右边加斜坡试验方案,推荐出堰后加斜坡试验方案,使流道内水深分布趋于均匀,过流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申庄水库溢洪道模型试验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弯道水流的复杂性,对于大中型水利工程弯道水流水力要素的确定最终还需结合水工模型试验确定。申庄水库溢洪道布置受地形条件限制,设计中泄槽设置了弯道和收缩段,下泄水流受其影响形成了不对称冲击波,两岸水深差悬殊,且影响鼻坎挑流消能。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山西省申庄水库溢洪道弯道水流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了在弯道末端布置横向挑流坎的方案,明显改善了水力条件,为工程改造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阳升观水库枢纽5号溢流坝段,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对溢流堰的泄流能力、溢洪道台阶面的流态,压力和台阶式溢洪道+消力池联合消能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溢流堰的实际过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台阶面的水流为滑移流,掺气充分,流态较好,消力池内流态紊乱,池尾部水面波动强烈;台阶立面阳角附近普遍存在负压,但其量值较小;台阶式溢洪道+消力池联合消能率在3种特征工况下都超过了90%,其中大部分能量被消杀在溢洪道的台阶面上。  相似文献   

6.
阳江核电水库溢洪道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阳江核电水库溢洪道上、下游落差大,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一、二级消力池之间由两段弯道组成,弯道内产生折冲水流和偏流,流态较复杂。本文对阳江核电水库溢洪道工程方案进行试验研究,将溢洪道闸墩改为宽尾墩,并在一级陡槽段槽面加设阶梯跌坎,再抬高二级陡槽段堰顶高程,使弯道调整段水深加大等,改善了溢洪道运行流态,妥善地解决了溢洪道泄流与下游河道水流衔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重力坝的溢流表孔和冲砂底孔在受到河道宽度限制时,可以将冲砂底孔布置在溢流表孔下方,这种布置其过坝水流运动特性,同时泄流时的泄量,水面线和出口消能特性都会发生变化。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表、底孔单独泄流和同时泄流时的水力特性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底孔的泄量有所下降,下游冲坑深度有所增加,并且底孔内的水流运动情况也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控制断面水深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2座水库不同洪水标准的35组模型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控制断面水深计算在控制泄流和自由泄流两种情况下的经验公式法和实验系数法。利用该方法,通过临界水深或单宽流量即可求出控制断面的水深,从而取代了传统的做法,使溢洪道边墙设计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9.
导流墙是改善溢洪道泄槽弯道段水流条件的工程措施之一。通过实际工程水工模型试验,对溢洪道泄槽弯道段导流墙两侧动水压力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弯道开始及结束断面,导流墙均出现负压力。而在弯道中间断面,导流墙不出现负压;导流墙负压的出现与导流墙两侧的水深有关,一般情况下,水深小于导流墙高度时,导流墙有可能出现负压;在弯道开始段断面,导流墙最大负压力出现在导流墙底部,而在弯道结束断面,导流墙右侧最大负压出现在导流墙约1/2高度处。  相似文献   

10.
结合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工程,对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的进口形式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优化体型,改善进口流态,为进口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1∶40正态水工模型,运用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设计与校核2种特征洪水位下小浪底水电站2#龙抬头式泄洪洞衔接段流场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求解了该泄洪洞泄流能力、流速分布、压强分布及空化数等水力特性.同时从空化数、流速、测压管水头及洞顶余幅等角度提出了龙抬头式泄洪洞安全监测指标,并构建了龙抬头式泄洪洞安全监测预警级别.研究结果表明:流量系数、流速及测压管水头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说明采用数值模拟可较好地求解龙抬头式泄洪洞衔接段流场水力特性.龙抬头式泄洪洞的风险程度可划分为安全、低警、中警及高警等四级预警状态.影响龙抬头式泄洪洞安全运行的安全监测指标按照权重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空化数、测压管水头、洞顶余幅及流速.研究结果将为龙抬头式泄洪洞的优化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斯木塔斯水电站原设计方案泄水建筑物中溢洪道采用了台阶式消能方式,为了论证在高水头,小单宽流量下台阶式溢洪道应用的合理性,有必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模型试验的研究.借助大比尺的模型试验,对该溢洪道段的流态,压强,掺气,消能率等进行了现测.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水力特性良好,消能效果显著,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为工程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阶梯溢流坝水流数值模拟及消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k-ε紊流模型模拟了带有曲线自由表面的阶梯溢流坝和非阶梯溢流坝的紊流流场,采用流体体积分数法(VOF法)来确定自由表面。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2种溢流坝水流的较为合理的速度场,比较了二者的消能效果。模拟结果表明,阶梯溢流坝消能效果更好,阶梯溢流坝的消能率比非阶梯溢流坝的消能率高约17%。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台阶式溢洪道的消能特性,将台阶溢洪道与光滑溢洪道沿程的总水头进行对比,引入台阶式溢洪道相对水头的概念.通过3个工程的台阶式溢洪道模型试验,坡度为1 ∶2.0~1 ∶0.9,台阶高度为0.5~2.0 m,对影响相对水头的主要因素:流程长度、单宽流量、台阶高度、坡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滑行水流条件下,台阶式溢洪道沿程相对水头小于0;相对水头与流程长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3~0.999 8;相对水头与单宽流量无关,不同流量条件同一断面的相对水头基本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4.5%,而台阶高度、溢洪道坡度对相对水头影响较大,台阶高度越高、坡度越大,相对水头绝对值越大.试验资料证实了相对水头具有良好的水力规律,便于应用分析,可为台阶溢洪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635溢洪道整治工程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正交设计原理,对溢洪道布置糙条消能工进行6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测得18种组合典型断面的瞬时流速和水深;通过对弯道微元化处理的方法,建立了质量离散系数Cm模型,并结合消能率η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考虑到建立导流效果评价方法的普适性,定义量纲一因子Rd和Rs,对布置参数与工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质量离散系数Cm能够客观地反映糙条消能工的导流效果;就Cm指标影响程度而言,工程参数较布置参数的影响程度占主导地位,在实际工程中,工程参数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水流形态;由于Rd和Rs均是量纲一参数,因此在一般整流工程导流效果的评价方法上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试验表明,三道湾水电站原设计存在以下问题:泄洪排沙洞单独全开运行工况下,其进口上方存在贯通性吸气漏斗漩涡;正常溢洪洞进口侧收缩十分严重,泄流量不足,闸后存在水翅、折冲波等不良流态,下游消能效果不佳;针对实际情况,试验通过在泄洪排沙洞进口增设消涡格栅,在正常溢洪洞进口设置椭圆形导墙、延长闸后收缩段,下游采用扩散挑流消能等措施,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RNG k-ε紊流数值模型对具有不同坡度的胸墙压坡段的泄洪闸出口水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具有4种不同坡度的泄洪闸胸墙压坡段的流线、流速和压力,并对比分析了胸墙压坡段坡度变化对泄洪闸泄流能力、水流脱壁情况、负压分布区域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胸墙压坡段坡度的增大,虽然闸口的泄流能力减弱,但是出口水流的脱空长度和脱空高度变小,也即增大胸墙压坡段的坡度使得出口水流的脱壁现象减弱直至消失;胸墙压坡段内的负压最值及负压的分布区域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变小.在泄洪闸胸墙底缘压坡段的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平坡式链接,可通过合理的方式比选出适用于自身工程的压坡坡度,有利于提高消力池的消能效率,避免压坡段的空化空蚀,从而增强了工程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和结果对类似工程的优化设计及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区溢洪道挑距计算中流速系数确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溢洪道挑距计算中,在单宽流量较小,水头落差较时,可借鉴溢流坝流速系数经验计算公式,应用于溢洪道流速系数计算中,继而推求挑距.结合工程实例,运用经验公式计算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计算流速系数的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结论表明长委公式和湖南省院公式是较适用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巴基斯坦Darawat大坝的泄洪消能的水工模型实验,在不同工况下,研究模型的水力流态、挑流跌流过程、流速分布、下游冲刷坑地形等水力特征。但坝址左岸坡基岩出露需对右岸岸坡进行防护。实验结果证明:增大宽尾墩的折角可实现对本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案布局合理。该结论为有效解决同类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