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在吉林省玉米带建设高产优质玉米生产基地的若干技术问题,提出了调整作物布局、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科学经济施用化肥及品种选用等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代农业》2011,(6):19-19
春播在即,农作物种子正在下摆,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在此提醒广大农民:合理作物布局,正确选择良种。种子使用者应遵从的选种原则是:选择审定推广的品种,高产、稳产、抗性好;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正常成熟;选择高密度品种,达到高产标准;选择高产高效的杂粮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11,(6):19
春播在即,农作物种子正在下摆,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在此提醒广大农民:合理作物布局,正确选择良种。种子使用者应遵从的选种原则是:选择审定推广的品种,高产、稳产、抗性好;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正常成熟;选择高密度品种,达到高产标准;选择高产高效的杂粮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高峰 《农业与技术》2000,20(3):5-7,24
松原市是吉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几年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粮食产量波动较大,为了充分利用松原市的自然条件和气候资源,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和作物布局,本文利用1999年松原市玉米各生育期的农气观测资料和全市五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1999年松原市气候条件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土壤,不同的肥力,不同的环境条件,适合不同的作物种植。按照因地制宜、趣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原则,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对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依据耕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气候条件、基础设施和耕作制度上阐述了安庆市水稻生产上常发生涝害的原因.提出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调整作物布局、改进栽培措施等有效的避灾措施.同时.提出了根据灾情、自然条件和季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的几种抗灾救灾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Internet作物布局专家支持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农业专家支持系统发展状况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nternet作物布局专家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分析了该作物布局专家支持系统实现的软硬件环境,并提出了具体实现步骤和软件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传统的作物种植结构与耕作制度,为进一步调整作物布局和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提供依据,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现就我省作物布局与耕作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以下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指导方针。介绍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合理调整作物布局;采取农业措施压低虫源基数;采取物理措施诱杀成虫;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论述了吉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了吉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步地推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坚持自愿原则,不搞行政命令;积极地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政、信息支撑体系;督查内部管理制度,促进规范运作;加强合作经济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等。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马铃薯及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效益分析方法测算了吉林省马铃薯及其主要农作物在全国农作物中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马铃薯、大豆、高粱、玉米在吉林省具有生产效率优势,高粱、玉米、大豆具有面积优势。通过对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效益分析得知水稻、玉米、马铃薯生产效益位于前三位,而玉米又以其位于黄金玉米带的得天独厚优势,在吉林省播种面积最大,成为吉林省第一大种植作物,水稻、马铃薯、大豆以其经济效益高在吉林省亦有较大的生产规模,成为吉林省种植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1983-2013年新疆农作物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新疆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瓜果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其与新疆人口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83-2013年新疆农作物播种面积呈增加趋势,粮食作物面积变化幅度较大,棉花播种面积稳步上升,油料播种面积呈现震荡式变化,蔬菜和果园整体呈增加趋势。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的主体地位逐渐减弱,而经济作物的主体地位逐渐上升。从1990年开始,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1990年自然增长率达到最高点18.60%,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二者的差呈递增趋势。1990-2003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相比差值在5%以下,而2003-2013年差值在5%以上。随着新疆总人口的增长,不同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减幅度有所不同,表现为:总农作物棉花油料作物蔬菜作物果园作物粮食作物。虽然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人均棉花播种面积都呈现递增趋势,但粮食作物人均播种面积呈现递减趋势,人口高增长速率将可能增加新疆粮食安全压力。  相似文献   

13.
高粱雄性不育系吉2056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新选育的优良不育系,适用于我国北方高粱春播早熟区,具有适应性好、抗逆性强、配合力高等特点,由其组配的高粱杂交种吉杂133已在我国北方高粱早熟区大面积种植推广。高粱雄性不育系吉2056A的成功选育,丰富了吉林省种质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江苏省1980~2007年农作物生产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农作物生产反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小麦、稻谷、棉花、油菜子4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对价格、物质投入费用、自然灾害与政策等因素的反应程度。结果表明,价格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物质投入费用、劳动力价格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负面作用比较明显,此外,4种农作物之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霍灵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19-9120,9155
介绍了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概况,基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在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率上与全国相比并无显著优势,但玉米、高梁、大豆等作物同全国相比具有规模优势。针对这一结论,对优化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未来粮食增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玉米是吉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玉米生产中每项农事操作都可以采用动力机械去完成。目前吉林省玉米生产中使用机械最多的是整地、播种和脱粒,其他作业环节如中耕、施肥、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也都有相应的农机具,但在生产中应用面积不大。本文从吉林省玉米生产及产业形势分析了现阶段玉米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北滨海平原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985-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河北滨海平原区1985-2010年种植结构调整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明确了该区不同时期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结构和变化趋势,分析了该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原因及动力,并对河北滨海平原区未来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2001—2015年间不同时期(2001—2005、2006—2010及2011—2015年)冬小麦种植频率(winter wheat planting frequency,WWPF)时空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定量分析,进一步明晰区域作物种植频率变化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顺序。【方法】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冬小麦为研究作物,在利用中低分辨率MODIS EVI时序遥感数据和CART决策树算法进行连续15年(2001—2015年)作物种植空间分布信息提取基础上,获取了研究区不同时期冬小麦种植频率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时期冬小麦种植频率时空变化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时期研究区种植频率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基于MODIS EVI时序遥感数据和CART决策树算法可获得河南省较高精度连续多年冬小麦种植空间分布信息,经验证,研究区冬小麦遥感提取平均总体精度为90.39%,Kappa系数在0.82—0.92之间,可满足区域冬小麦种植频率变化研究所需作物空间分布精度要求;通过分析河南省不同时期冬小麦种植频率时空变化信息,省域内冬小麦主产区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冬小麦种植频率(WWPF>80%),而豫西南和豫南等山区由于地形复杂、自然条件较差导致冬小麦种植频率普遍较低(WWPF≤40%)。此外,3个时段期间,河南省冬小麦主产区高频种植冬小麦面积呈逐步增加趋势,WWPF>80%的面积比例分别为42.68%、59.94%和63.07%,低频种植面积呈减小趋势,WWPF≤40%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8.53%、17.99%和16.63%,这对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具有重要意义;从冬小麦种植频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看,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频率与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播期气候适宜度、坡度和高程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除与坡度、高程呈负相关外,与其余因素均为正相关关系。以上指标对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频率变化影响程度的排序结果为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播期气候适宜度>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坡度(高程),即土壤质量>播期气候条件>灌溉条件>地形条件。【结论】通过对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频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明确了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频率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明晰了河南省区域冬小麦种植频率变化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排序,为开展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分析提供了一定技术方法和思路借鉴,为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决策模型构建提供一定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江西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95%以上。水稻机械化生产对发展江西现代农业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环节中的耕作、种植和收获现状,分析了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河北省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更加理性化和规范化,增加结构调整的可操作性,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决策支持系统,以科学、理性地调整河北省种植业结构。在本系统中输入作物播种面积、产量、价格等相关数据后,就可以得到既定结构下河北省的种植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