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棉花“陆异1号”的雌、雄蕊发育进度,在减数分裂前是不同步的,小孢子的发生早于大孢子发生1—2个时期;减数分裂后雌配子体的发育速度加快,最后达到雌、雄配子体同步成熟。观察表明:开花前花蕾大小、花柱外露长度与雌、雄蕊发育进度成正相关性,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确定,当花柱外露长度达6—7mm时,柱头的生理活性最强,是杂交制种中授粉的最佳时期,为提高授粉率和结实率提供了形态学和胚胎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棉花开放花蕾性状的遗传及其在杂优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开放花蕾主要来源于种间杂交的后代。我国将这一性状称作雌雄异熟系或柱头外露,为便于学术交流,本文建议应与国际上的称法相一致,即开放花蕾。开放花蕾是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所控制,陆地棉与海岛棉均为单节隐性基因纯合体,但基因型不同,各带有一对位点不同的隐性基因。开放花蕾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潜力。尤其是带有低酚标志性状的开放花蕾系“E-81”,有助于提高制种效率。开放花蕾性状的雌、雄蕊发育进度,在减数分裂前是不同步约,但减数分裂后雌配子体的发育速度加快,最舌达到雌、雄配子体同步成熟。 当花柱外露长度达6~7mm时,柱头的生理活性强,是杂交制种中授粉的有利时期。开放花蕾的天然异交率最高为100%,最低为40%,平均达80.4%。  相似文献   

3.
红麻花柱外露突变体的特征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卫星搭载后代群体中发现的4个红麻花柱外露突变体(SPM)选育的自交系为材料,以未突变的材料作对照。形态观察表明,与对照相比,SPM的花朵明显变小,花柱和雄蕊管均缩短;但雄蕊管缩短幅度更大,导致花柱大幅外露。4个SPM自交系的花柱外露长度存在显著差异,H20-1最长,达11.6 mm;H212-1最短,仅6.5 mm。尽管4个SPM自交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花器官发育与棉铃发育及产量形成有密切关系。高温对棉花柱头花粉原位萌发及雄蕊特征的不良效应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以11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检测田间高温天气发生前、发生后的花粉萌发率、花药开裂率、花丝和柱头长度,以及模拟高温下花柱内花粉管数量和花药细胞学结构。结果表明:田间高温下,科1053、泗棉4号、湘杂棉3号父本等品种的花药开裂率和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种间花柱与雄蕊群长度比、花丝长度差异不显著。高温结束后,品种间各性状差异不显著。模拟高温下,科1053、泗棉4号、湘杂棉3号父本等品种的花柱内花粉管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花药内畸形花粉粒较少。高温模拟的结果与田间一致。花药开裂率和花粉萌发率可作为耐高温筛选的主要指标,而花柱长与雄蕊群长度之比、花丝长度可作为辅助指标。高温影响花药细胞发育、花药开裂和花粉活性。本研究为棉花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石蜡切片观察显示,芍药花芽是混合芽,其发育成熟后是多种原基的复合体,由顶端生长点、叶原基、苞片原基、花萼原基、花瓣原基、雌雄蕊原基及芽鳞和叶原基腋内的腋芽原基组成。对花、果实、种子等繁殖器官的体视镜观察表明,芍药具有原始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如雄蕊呈螺旋状排列、离心发育,有假种皮、苷荚果等。授粉萌发过程的荧光扫描电镜观察,授粉0.5小时后落置于柱头上的花粉粒已开始萌发,授粉1小时后花粉管生长迅速并全部穿过柱头进入花柱,花粉管在2~5小时内便进入胚珠。  相似文献   

6.
从事茶叶工作的同志,一般对茶花的分化发育和花器结构都比较熟悉。茶花由花托、花萼、花瓣、雄蕊群和雌蕊五个部分组成。雌蕊由二个以上心皮联合组成的复雌蕊(合心皮雌蕊)它由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构成。子房内的小孔为胚室、胚室内着生胚珠,但对花柱长度、分驻以上为柱头以及花柱数、胚珠数与果实数的关系有不同看法。为便于资料的统一应用和交流,根据我们的观察,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看法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7.
甜菜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家恒  李慧蓉  殷华 《作物学报》1986,12(3):205-212
本文描述甜菜(Beta vulgaris L.)大、小孢子发生及其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主要结论是: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形。2.单核小孢子分裂为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分裂中期的纺锤体不对称,营养核的形成稍早于生殖核。分裂末期,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之间有细胞壁,而后消失。生殖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2个精子。成熟的花粉粒为3细胞型,营养核有解体的趋势。3.花药壁由五层结构组成:最外层为表皮,其次为药室内壁,其中层包括两层细胞,绒毡层为分泌型。4.甜菜为单子房、单胚珠、双珠被、厚珠心,曲生型胚珠。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四个大孢子。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5.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开花前,两极核已融合为次生核。成熟胚囊由7细胞组成。具有盲囊结构。6.同一朵花中,在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在后期,当花粉粒成熟时,雌配子体也达到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相似文献   

8.
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和柱头形态,采用离体萌发法对花粉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压片法对自交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观察,以探明蓝盆花自交是否存在授粉障碍,为今后蓝盆花人工栽培和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蓝盆花花粉饱满,具有1~3个萌发孔,二裂柱头,花柱细长通直,培养10 h花粉萌发率达86.06%,花粉活力高。授粉后4 h多数花粉萌发后花粉管进入花柱;授粉后10 h花粉管进入花柱中上部;授粉后12 h多条花粉管进入花柱并到达中部;授粉后48 h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进入子房,但通过观察发现花柱顶端有胼胝质及花柱内的花粉管交叉缠绕停止生长的异常现象,从而花粉管不能进入子房完成受精过程,这可能是导致果实空瘪的一个原因。由此推测,蓝盆花自交授粉存在受精前障碍,属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类型。  相似文献   

9.
玉米自交系郑1142的花粉在-196℃保存1~2年后,田间授粉于原自交系郑1142,获得的后代植株,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辣椒花器特征及其相关性,并为选育具有优良花器性状的种源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81个辣椒品种的8个花器性状(花长,花宽,花药长,花药宽,柱头长,柱头宽,花柱长,柱头外露长度)进行了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宽与柱头宽、花柱长与柱头外露长度、花长与花药宽间达到极显著的正偏相关,花药长与柱头长、花宽与花柱长间为极显著的负偏相关;柱头外露长度和柱头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101.11%、43.72%,以上两个性状通过选择育种改良的可能性较大;聚类分析将81份材料分为了五个类群。24号和80号品种柱头外露最长,异交概率高,64号品种柱头外露长度最小,为负值,异交率低,三个品种均具有一定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保民  张天真 《作物学报》1996,22(2):147-151,T002
本文首次对5个陆地棉三体的起源、形态及减数分裂中期I折染色体构型进行了研究。辐射造成染色体提甲解离和染色体不分离是形成三体的细胞学基础。对5个三体的细胞学分析表明:Ftr-2是次级三体,Ftr-4可能是三级三体,Ftr-1,Ftr-3和Ftr-5是初级三体。它们减数分裂时形成三价体的频率为0 ̄41.67%。Ftr-2和Ftr-5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可以根据形态对其进行准确鉴定。通过对Ftr-5与易  相似文献   

12.
许琨  舒昆 《种子》1997,(1):17-20
杂交水稻制种不同于水稻栽培、其结实由柱头外露结实和非柱头外露结实两部分构成;空壳中90%以上是由于没有授粉受精造成的:90%以上的受精拉都能正常发育结实。柱头外露率和受精率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后期施肥、父本大龄秧和机械授粉能有效地提高柱头外露率、花遇优度和结实率及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3.
1黄瓜开花、结瓜习性1.1开花习性: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虫媒花植物。1.1.1开花时间:天亮前开放,6时~8时开足。一天内,雌花受精率在初开花时最高,以后逐渐降低,故一天中最佳授粉时间为上午8时~10时。1.1.2雌、雄花寿命:雄花花粉生活力保...  相似文献   

14.
银杏雌雄异株,雄株的花粉多、小、轻,能随风飘扬,使数公里外的雌株授粉,但授粉率极低。若用人工授粉,则可大大提高结实率。银杏的花着生在乳头状短枝上,常年一般于4月上旬花叶同放。雌株的花没有花被、雄蕊、子房,只有2~3枚长约1.2~1.5厘米的珠柄,珠柄顶端并列两颗如小萝卜籽大小、状如大樱桃的胚珠。雄株的花仅有2~3枚形似桑椹的雄蕊,雄蕊由许多花粉囊组成,每个花粉囊有两片囊瓣,如肥皂盒样扣在  相似文献   

15.
王家旭  陆漱韵 《作物学报》1998,24(2):139-146
甘薯组A系列野生种I.triloba和B系列栽培种徐薯18杂交授粉后11~20天的胚珠培养获得了试管苗和杂种植株,观察比较了杂种和两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同时一植株的不同细胞中,染色体数均多于30,但有变异,变动在38~56范围内,杂种植株的花器中,雌雄蕊结构发生变异,全部花朵没有出现雄蕊,雌蕊却有1~5套。用B系列2个野生种和栽培种的6个品种的花粉与杂种植株回交授粉,均不结实,这些异常  相似文献   

16.
明确甘蓝型油菜温敏核雄性不育系160S花器形态变化、花药败育的时期和细胞学特征,初步探究败育的原因,为深入研究不育系160S的内在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也对其在油菜两系杂交育种中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在15℃和28℃条件下培养试验材料160S,利用体式显微镜分别观察花发育形态特征;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方法观察各时期小孢子发育形态;通过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可育植株(MaleFertile/160S-MF)和不育植株(MaleSterile/160S-MS)花药细胞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TUNEL染色法检测花药发育各时期绒毡层细胞凋亡情况。160S-MF在15℃表现为可育,雄蕊正常发育,成熟的花药呈黄色,形态饱满,正常开裂,表面一层有活性的花粉附着在上面;28℃条件下, 160S-MS花朵的雌蕊、萼片与160S-MF花朵无差异,但花瓣变小,花丝变短,雄蕊明显退化,花药干瘪呈黄褐色,无花粉粒附着在花药上,表现出雄性完全不育。160S-MF的小孢子能正常发育为成熟有活力的花粉。而160S-MS由于雄蕊完全败育,未观察到小孢子和花粉粒。160S-MS花药在造孢时期和花粉母细胞时期与160S-MF无明显差异,但在减数分裂期,160S-MS花药绒毡层形态和结构出现异常,绒毡层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空泡化,伴随提前解体。同时花粉母细胞发育受阻,无四分体结构形成,最终在减数分裂期完成前形成空的花粉囊。TUNEL检测发现, 160S-MS花药绒毡层细胞在减数分裂期开始凋亡。本研究结果表明, 160S属花粉母细胞败育型不育系,败育时期发生在减数分裂期,绒毡层异常降解,绒毡层未向腺质型转化,不能提供花粉母细胞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致使花粉母细胞发育受阻无法形成四分体结构,从而导致小孢子无法形成,花药形成空的花粉囊,产生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7.
厚轴茶雄性不育株花药败育的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厚轴茶(Camellia crassocolumnaH. T. Chang)雄性不育株花器发育形态、花药和花粉败育时期及兵细胞学特征,利用体视显微镜、石蜡切片技术、染色体制片和DAPI染色法,对厚轴茶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开花迚程、花器形态、花药发育过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发育过程比较观察。结果显示,厚轴茶花属于完全花,花药其四室、呈蝶形,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细胞其双核,于四分体时期形成分泌型细胞,单核花粉期开始降解,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和胞质分裂后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小孢子呈三角形,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花蕾发育早期,不育株雄蕊发育正常,与可育株无明显差异。花蕾发育后期,不育株花丝弯曲,花药粘连、干瘪、褐化、坏死,不裂药。不育株减数分裂期绒毡层细胞异常增生、排列混乱,单核至双核花粉期绒毡层延迟降解。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环状单价体、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缺失、不均等分离、微核和多分体等异常现象。不育株小孢子胞质紊乱,单核期花粉粒相互粘附,花粉壁皱缩变形,花粉细胞质和细胞核模糊不清,成熟花粉细胞空瘪凹陷。研究结果表明,厚轴茶雄性不育花器形态属雄蕊萎缩型和花药异常型,花药发育受阻于减数分裂至单核花粉期,存在花粉母细胞败育型和单核败育型。单核花粉期是兵花药败育的主要时期。花药绒毡层异常发育和延迟降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小孢子和花粉粒发育异常可能是兵花药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水稻颖花突变体是开展鉴定和克隆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研究的重要材料,在水稻重组自交系构建过程中,发现一个水稻花器官数目突变体,暂命名为fon6(floral organ number).首先对突变体的花器官性状进行鉴定,然后利用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该突变体的特征为浆片颖壳化,内外稃和雌蕊增多,雄蕊减少并外露,雌...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授粉套袋等实验方法,对长春蒲公英花部综合征及繁育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群花期集中在5月,单花寿命1~2 d,聚药雄蕊,先熟,柱头被包裹在花药筒内,药室内向开裂,在花柱快速伸长突破药室的过程中,花柱毛将药室内的花粉粒带出.柱头经历棒状-Y型-羊角状3种形态,柱头开裂后才具有可授性.杂交指数≥4,P/O值为1444,结合人工套袋和授粉试验的结果,确定长春蒲公英具有极高的无融合发生率.试验中发现长春蒲公英雄性不育系,可正常结籽,确定长春蒲公英为专性无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20.
在转录组unigene序列基础上,结合RACE技术,从罗汉果总RNA中克隆乙烯合成关键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1(ACS1)全长cDNA,同时,应用hi TAIL PCR技术获得Sg ACS1的DNA全长。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雄株、雌株以及Ag~+处理后的雌株在取/授粉前后的叶、茎、芽、花蕾、花中的相对表达量。克隆得到1 749 bp的cDNA全长,最长开放阅读框为1 530 bp,编码509个氨基酸,命名为Sg ACS1(GenBank登录号为KX620760),编码蛋白与同源物种苦瓜的相应蛋白序列相似性为86%,该蛋白具有磷酸吡哆醛转移酶结构域和转氨酶结合结构域,属于天冬氨酸转氨酶家族;获得Sg ACS1的DNA全长为3 245 bp,其中含有3个内含子,该内含子和5'UTR含有多个高水平转录调控因子、激素响应元件和环境胁迫相关的作用元件,暗示该基因参与转氨反应、生物体内乙烯的合成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并且与其他激素共同发挥作用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g ACS1在罗汉果各个部位和时期均有表达,其中在授粉后的雌株花蕾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授粉前后雌株的花和取粉前后雄株的芽,而Ag~+处理后的雌株在授粉后的花蕾和芽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说明该暗示罗汉果Sg ACS1参与花芽形成、雄蕊原基分化、蕾中雄蕊发育以及雌花形成,Sg ACS1在雌株蕾中受到授粉或银离子诱导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