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14个绵阳系列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4个供试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不同.不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类型在供试品种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多数品种为7 9,2 12亚基组成类型.不同品种A-PAGE醇溶蛋白电泳谱带不同,出现谱带数15~18条不等.高蛋白品种M26和M31都同时出现Gli59和Gli67两条醇溶蛋白谱带.  相似文献   

2.
采用A-PAGE和SDS-PAGE方法,对四川省49份小麦新品种(系)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在醇溶蛋白位点上存在广泛的变异,49个品种(系)具有48种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38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5条具有多态性,占92.1%,每个品种(系)可分离出11~23条带。15个品种(系)具有1BL/1RS易位系标记位点Glid1B3,占供试品种(系)的30.6%。在Glu-1位点上,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1种不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18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得分在5~10分之间,平均6.9分。49个品种(系)中,21个具有5+10优质亚基,3个具有2亚基。新品种(系)中5+10亚基比率较高,反映了四川省强筋小麦育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优质亚基和优质亚基组合的频率仍然偏低,因此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应进一步加强优质谷蛋白亲本材料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王瑞  张改生  王宏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1):144-147,151
小麦胚乳贮藏蛋白质中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高分子量醇溶蛋白组成和含量对品质也有重要作用。二者的编码基因紧密连锁,分子量和电泳中的迁移率接近,为其分离和标定增加了难度。用20个小麦标准品种为对照,结合Gupta汇总的Gli-3位点等位基因变异图和Jackson汇总的Gli-1位点等位基因变异图,可对分步法SDS-PAGE分离图谱中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Glu-3)和A-PAGE图谱中高分子量醇溶蛋白组成(Gli-1)进行辨读,获得任何一个小麦品种Glu-3和Gli-1基因组成。  相似文献   

4.
应用种子储藏蛋白电泳方法 ,对来源于CIMMYT的 2 0余份优质春小麦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Gli - 1和谷蛋白位点Glu - 1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中Gli- 1位点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其中Gli-B1l的频率较低 ,说明 1RS/1BL易位系较少 ,Gli- 1B位点亚基缺位也具有一定的比例 ,可能该位点对小麦品质没有负效应。在Glu - 1位点的等位基因的变异上 ,亚基 2 、17+ 18和 5 + 10所占的比例较高 ,故亚基的综合评分高。因此 ,可以在四川小麦育种中利用这些材料在种子醇溶蛋白组成上的变异 ,以丰富四川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在育种中注重改良1RS/1BL易位系品种的品质 ,同时转入优良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 ,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中优质亚基的频率。另外 ,还对四川小麦育种利用国外优质小麦种质资源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优质小麦杂交后代的种子贮藏蛋白组成变化。[方法]采用SDS-PAGE分析2个亲本小麦株系一粒葡8-5-2和P5及其杂交F3株系的高分子量(HMW)谷蛋白组成,并对谷蛋白亚基评分;采用A-PAGE方法分析醇溶蛋白谱带。[结果]杂交后代株系中共出现4种HMW谷蛋白亚基组合类型,优质亚基及亚基组合所占的比例较多,其中Glu-A1位点1亚基出现频率为77.8%、Glu-D1位点5+10亚基出现频率高达89.9%,杂交后代平均品质评分高达8分。A-PAGE方法分析表明,在醇溶蛋白谱带中,供试F3株系在ω区域出现3种变异,在γ、β、α3个区域变化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增加杂种后代选择的准确性和提高品质育种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三个专用小麦的贮藏蛋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SDS -PAGE和APAGE方法对四川 3个不同品质特性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收获期、不同发芽程度以及杂种F1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①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组成虽然在小麦的品质上起着重要作用 ,但仍然受到醇溶蛋白和低分子谷蛋白组成的影响。具 5 + 10亚基的小麦品种不一定具有优良的面包烘烤品质 ;②无论醇溶蛋白还是谷蛋白 ,杂种F1的带型呈共显性遗传 ;③在较为正常的收获期内 ,收获时间或轻度发芽的种子对贮藏蛋白的组成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SDS-PAGE技术和A-PAGE技术对8个小麦种质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CS)和醇溶蛋白亚基进行分析发现,有3个种质系中含有被公认的优质亚基5+10亚基,同时7+8亚基、1、2^*等强弹亚基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这些种质系的醇溶蛋白与作为对照的普通小麦相比在谱带的数量和分布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其醇溶蛋白带型丰富,一共分离出35种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而作为对照的7个普通小麦品种一共分离出16条谱带。在ω-快带区和γ-慢带区有较对照品种丰富的谱带出现。同时还发现其种质系缺少GLd1B3位点。研究认为,这8个种质系是新型的育种材料。具有丰富的优质亚基和兼抗多种病害的优良抗性,宜发展为核心种质进行保存、传播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国内外学者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开发并运用A—PAGE、SDS—PAGE、HPLC、RPHPLC、CZE等技术,按谱带迁移率的大小将醇溶蛋白分为4种,将编码醇溶蛋白亚基的基因定位于第1、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短臂上。多数的醇溶蛋白组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少数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些醇溶蛋白的组分表现出共同遗传的特点,在杂交后代的分离中表现为一个遗传性状,由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将高分子量谷蛋白定位于第1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长臂上,将编码亚基的基因整理分类并命名。许多研究成果被成功地应用于小麦的品质改良,培育出许多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重要的口粮作物,加工品质的遗传改良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丰富小麦加工品质育种的基因资源,本研究在收集的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的SG-1、SG-2和SG-3,并对其进行加工品质分析和籽粒储藏蛋白组成分析,并评估它们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和方式,使用SDS-PAGE、A-PAGE、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编码基因测序、SDS沉降值分析等技术,对这些小麦品种的籽粒储藏蛋白亚基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SG-1携带非优质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Dx2+Dy12,而SG-2和SG-3携带优质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Dx5+Dy10。在醇溶蛋白方面,3份资源都检测到了γ-1型醇溶蛋白,但只有SG-3检测到了γ-2型醇溶蛋白。加工品质分析显示,SG-1的加工品质优于天津推广的优质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6号。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序列分析发现,SG-1和SG-3在By8亚基存在序列变异,表明尽管它们在SDS-PAGE水平上亚基类型一致,但在DNA序列上仍然存在变异。本研究结果初步解释了携带优质亚基的小麦品种在加工品质上表现不佳的原因可能是DNA序列存在差异。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携带非优质亚基但具有优良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0.
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在小麦外源染色体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对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滨麦(Leymusmollis)、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大麦(Hordeumdistichom)以及黑麦(Secalecereale)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簇毛麦、滨麦、华山新麦草、大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与普通小麦相比均有各自的特征带;利用簇毛麦和大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特征带鉴定出了普通小麦中与小麦第一同源群染色体有部分同源的V1和H5附加系;利用黑麦1RS醇溶蛋白标记位点Gld1B3鉴定了1BL/1RS易位系,同时利用染色体C-分带对1BL/1RS易位系77(2)进行了验证。并对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在小麦品质育种和细胞质雄性不育选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蔡岳 《北京农业》2011,(36):20-21
选取杂交组合(晋麦13×晋农190)通过A-PAGE技术并结合统计分析,分析了单个醇溶蛋白谱带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醇溶蛋白谱带遗传在F2代表现为:6条谱带的分离(出现/缺失的比率)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3.9、23.2、26.0、40.2、50.0和71.5;5条谱带的分离符合两对有互补作用的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2.9、15.7、17.8、32.2、76.8,另外有2条谱带的分离符合两对独立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分别是16.5、19.1。  相似文献   

12.
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谷蛋白亚基的分类、结构和编码位点,谷蛋白聚集体的结构、体积和粒度分布及其之间的关系,概述了醇溶蛋白的分类和编码位点,探讨了贮藏蛋白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几种小麦族亲缘植物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近年收集到的几种小麦亲缘植物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麦谷蛋白的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高分子量区,2种披碱草、旱麦草、华山新麦草、大赖草、簇毛麦、节节麦、黑麦都有HMW-GS条带存在;拟鹅观草、纤毛鹅观草、无芒雀麦、二棱大麦和燕麦没有HMW-GS条带。在低分子量区,除无芒雀麦、纤毛鹅观草和黑麦没有LMW-GS条带以外,其它亲缘植物都有1~7条LMW-GS条带;醇溶蛋白的A-PAGE电泳结果表明:20份材料共分离出28条醇溶蛋白带纹,其醇溶蛋白多态性达100%,表明所分析的材料间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对20份材料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其遗传距离在0.27~0.72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61时,所有材料被聚为6类,其中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纤毛鹅观草和黑麦分别单独成类,纤毛鹅观草和黑麦与其它小麦及其亲缘植物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无芒雀麦与簇毛麦之间、拟鹅观草和披碱草之间、旱麦草与大麦之间具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拟鹅观草属植物的醇溶蛋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 -PAGE)对小麦族拟鹅观草属 2 2份材料和鹅观草属 5份材料进行醇溶蛋白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① 2 7份材料共分离出 2 6条带纹 ,多态性高达 10 0 % ;②拟鹅观草属植物具有较丰富的醇溶蛋白多态性 ,其种间和种内不同居群间均存在明显的醇溶蛋白遗传变异 ,且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 ,醇溶蛋白图谱可以作为鉴定拟鹅观草属植物的指纹图谱 ;③醇溶蛋白图谱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细胞学和RAPD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表明醇溶蛋白资料可以运用于拟鹅观草属植物种间、种内遗传差异及系统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技术探讨了分离小麦子粒醇溶蛋白的最佳条件。用磷酸缓冲液(0.1moL/L磷酸,pH2.5,含22%乙腈(ACN)和1%聚乙二醇20000(PEG20000)),在毛细管长度46.5cm,内径75μm,运行电压15kV,毛细管温度25℃的条件下,可获得高分离度和高重现性的电泳图谱,一个品种在50min内可分离出40个以上的醇溶蛋白组分。利用该条件鉴定了5个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对小麦醇溶蛋白A-PAGE电泳的鉴定方法进行标准化,比较了凝胶浓度、缓冲体系及其pH值对电泳分辨率的影响,并初步筛选出了适合作为醇溶蛋白电泳标准样品的国内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和N,N-甲叉双丙烯酰胺2个单体的交联百分浓度(C)为4.0%,总百分浓度(T)为6%,缓冲体系为甲酸-甘氨酸(pH3.0)混合体系的A-PAGE电泳效果较好;通过国内40个小麦品种与加拿大硬红春麦Marquis的R24、R50、R79标准条带相比较,确定荔丰3号可以作为国内小麦醇溶蛋白电泳的标准样品。  相似文献   

17.
小麦族猬草属和近缘属物种醇溶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小麦族猬草属、赖草属、新麦草属、拟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Lophopyrum共6属19份材料进行醇溶蛋白遗传分析。结果表明:①19份材料共出现19种不同的醇溶蛋白图谱,共分离出56条带纹,多态性高达100%,说明属间和种间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态性;②Hystrix duthieissp.duthiei与H.duthieissp.longearistata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H.patula的亲缘关系较远;Psathyrostachys juncea和Psa.huashanica亲缘关系较远;Lophopyrum elongatum和Lo.bessarabicum的亲缘关系较远;③含相似染色体组的物种能各自聚类在一起,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④醇溶蛋白揭示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细胞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醇溶蛋白能够用于小麦族多年生物种系统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利用小麦近缘属物种丰富的基因资源,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法对来自格鲁吉亚、匈牙利、前苏联、英国、美国、瑞士和瑞典等国家共29份马卡小麦材料进行了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有28种带型和49条谱带,每份材料可电泳分离出19~34条带,平均25条。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29~0.95,平均值为0.61,表明马卡小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材料在0.58水平上明显聚为3类,聚类结果与材料来源地没有必然联系。同时推测来自格鲁吉亚的材料在醇溶蛋白等位变异上可能存在两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9.
西藏小麦醇溶蛋白Gli-1和Gli-2位点等位基因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 -PAGE方法 ,鉴定了 130份西藏小麦地方品种的Gli- 1和Gli - 2位点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 ,西藏小麦的 6个主要醇溶蛋白位点等位基因组成类型丰富。共出现了 98个等位基因 ,114种组合。各位点平均Nei氏遗传变异系数高达 0 85 4。在各位点基因中 ,Nei氏遗传变异系数在第一和第六同源群的相应位点表现相同趋势 ,以A组最高 ,B组次之 ,D组最低。 6个主要醇溶蛋白位点的等位变异 7~ 2 4个 ,平均 16 33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别是Gli-A1urt3(14 6 2 % )、Gli -B1k(15 38% )、Gli -D1a(4 0 0 0 % )、Gli-A2o(14 6 2 % )、Gli-B2a(2 2 38% )和Gli-D2a(4 0 0 0 % )。在Gli-A1、Gli-B1和Gli-A2位点上分别出现了 4种、2种和 2种前人未报道的遗传块。在Gli-B1位点 ,有 3份材料未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