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88~1989年,在浙江林学院果园调查了成年桃树叶幕结构、光能分布和光合强度。结果表明,5月中旬之前,叶幕已占全树最终叶片总面积的82.20%,生长高峰期叶片日平均生长量可达2.80m~2,桃叶面积系数在5~6之间。叶面积系数与新梢平均长相关最为突出。整个生长季节叶幕光能分布与叶面积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叶幕光强的日变化,随自然光强的变化而改变,以午间为最大,离午间越久的时刻则越小。叶幕纵剖面日平均透光率的总趋势是:叶幕上层和中心区大,下层和两侧小。田间条件下桃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为64.0klx,光补偿点为4.0klx,上层叶幕光合强度可达12.100mgCO_2dm~(-2)h~(-1),下层只有上层的51.24%,气温与叶幕光合强度有密切关系,炎热干燥季节明显下降。高温季节低光强叶幕区光合强度超过高光强区,因之在盛夏下层叶幕的同化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草莓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合作用是果树作物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从草莓光合作用的基本特性、内外因素和栽培措施等方面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草莓光合作用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者对果对的光合作用、叶幕的微气候特点以及水分生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显然,果树树冠中的温度和湿度分布状况对果树的许多生理现象会有重要的影响。以往由于测试手段的限制,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本试验于1993年和1994年在北京市东北旺园艺场进行。供试苹果树为7~8年生富  相似文献   

4.
果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综述了果树光合特性、内外界因素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并针对果树光合作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播种日期与播种密度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进而找到最适的播种日期和密度,以提高生产中谷子的实际光合作用,以农大10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法(其中,播种日期为主要区域,设定为5个不同的等级;密度为次要区域,设定为6个不同的等级),通过测定叶面积、净光合作用效率、叶绿素及荧光参数,研究不同播种日期和密度对谷子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不同的播种日期,5月8(B2),18日(B3)播种对谷子荧光特性的影响相对较好;对于不同的播种密度37.5万(M5),37.0万株/hm2(M4)处理的效果相对较好;对于播种日期和密度的共同作用,B2M5,B2M4,B3M5,B3M1等处理组更有利于谷子光合特性的提高。试验通过研究谷子光合作用受播种日期以及密度等因素的干扰程度,所得出的结论为晋中地区的谷物种植选取合适的日期与密度,为提高谷物的生产质量提供一套新的参考方案,尽可能将农作物种植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操作。  相似文献   

6.
栽培方式对猕猴桃叶幕微气候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武汉地区猃猴桃4种栽培方式对树体生长、叶幕光温微气候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树体生产力、枝条与叶面积和发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栽培方式;栽培方式对叶幕叶片光哈 有效辐射截留、叶果际温度微气候产生显著影响,T架与篱架叶幕温度微气候优于棚架;叶幕内部荫蔽叶片对树体总光合贡献很小,不同栽培方式叶幕阳面叶片的光合日变化规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关于影响果树光合作用因子的概述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研究果树田间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叙述果树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尤其对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内外因子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其栽培和管理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密度冬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表明,密度对冬小麦群体的结构、光照特征、单叶光合生理性能均有显著的调节功能,从而显著影响产量水平的发挥。群体透光率作为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叶倾角对光环境作用的综合表现而主要由群体的叶面积系数影响,且合理的群体大小是保证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而获得高产的基础。试验范围内以密度105 kg/hm2群体的透光特性、旗叶光合生理性能和产量各因子表现最佳而产量最高,是最佳的密度水平,其次是135kg/hm2。  相似文献   

9.
<正> 玉米的产量90%以上是靠光合作用积累起来的.但目前各种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是很低的.即是高产玉米全生育期对光能的利用率也只有1-2%.所以研究玉米合理群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以提高产量,是很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本文根据试验资料,对高产玉米合理群体结构的生理基础,作初步分析.一、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叶子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叶面积愈大,产量愈高.但当叶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密度冬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表明,密度时冬小麦群体的结构、光照特征、单叶光合生理性能均有显著的调节功能,从而显著影响产量水平的发挥。群体透光率作为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叶倾角对光环境作用的综合表现而主要由群体的叶面积系数影响,且合理的群体大小是保证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而获得高产的基础。试验范围内以密度105kg/hm2群体的透光特性、旗叶光合生理性能和产量各因子表现最佳而产量最高,是最佳的密度水平,其次是135kg/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郁闭程度对苹果园光能利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郁闭程度红富士苹果园为试材,研究隔行去行、轻度郁闭、中度郁闭及重度郁闭对叶片光合能力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为郁闭园的合理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郁闭程度影响苹果叶片参数,随着郁闭程度的加大叶面积系数呈升高的趋势,依次为重度郁闭中度郁闭轻度郁闭隔行去行。叶片面积、百叶厚、SPAD、比叶鲜质量及比叶干质量均随郁闭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净光合速率随着郁闭程度的加大而呈降低的趋势,依次为隔行去行轻度郁闭中度郁闭重度郁闭。冠层光合能力由上到下表现为:树冠上层中层下层,由外到内表现为树冠外膛中部内膛。平均单果质量、着色指数、光洁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质量指标均为隔行去行果园最好,可见隔行去行可提高树体光合效率和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产麦田群体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高产麦田小麦单株分蘖数与单株、单蘖的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单位上地面积上的群体分蘖数与单蘖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基本苗少的处理单位叶面积指数的光合速率高于基本苗多的处理;拔节前群体分楼群体分蘖数与群体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开花后呈负相关。适当减少基本苗,控制群体分蘖,依靠增加单株分蘖数实现合理群体指标,可有效地提高个体光合能力,增强开花后的群体光合能力,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新疆超高产棉花叶、铃空间分布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花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揭示超高产形成的机理。【方法】定向培育棉花超高产田,系统测定高产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空间分布,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及与棉铃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单产皮棉4 000 kg•hm-2超高产棉花吐絮前株高72.3-87.7 cm,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为7.15-7.20 cm,中上部节间较长;盛花期至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在冠层上、中、下3层的分布比例为1﹕1﹕1,上部叶片的叶倾角为48.8-53.8、中部41.0-49.3、下部30.1-40.1,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上、中、下层的分布比例为1.5﹕1.5﹕1;至吐絮期,冠层上部的叶面积指数维持在0.95-1.76,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为8.1-13.2 μmol•m-2•s-1,占叶片总群体光合速率的45.9%-59.8%;植株上、中、下部结铃数的比例为1.8﹕1.2﹕1,冠层上层铃数较多,铃库所占比例大。【结论】超高产棉花形成的生理基础在于,盛花期至盛铃后期主茎中上部节间长,叶层间隙及叶倾角大,中下部叶面积指数分布比例高,叶片群体光合速率高且在冠层垂直方向呈均匀分布;吐絮期上层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缓慢,棉铃空间分布与叶片群体光合速率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叶铃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14.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济麦22和鲁麦21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特性,群体透光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施氮量范围内,小麦叶面积指数、旗叶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群体透光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追氮时期后移有利于减缓后期群体叶面积的下降速度,但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光合速率等的影响较小。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225kg/hm2的3个处理中,拔节期追氮处理的产量高于其它两个追氮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300kg/hm2,高产主要是通过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且追氮时期后移对籽粒产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杂交棉兆丰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膜下滴灌量的试验,探讨滴灌水量对南疆杂交棉群体光合性能、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限量滴灌条件下棉田土壤水分亏缺,群体光合速率(CAP)和叶面积指数(LAI)降低,群体呼吸速率(CR)及CR占群体总光合速率的比例(CRP)在盛花期上升,进入盛铃期以后又迅速下降,叶片平均叶簇倾斜角度(MFLA)增大,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TCRP)增加,对光能的截获率降低。过量滴灌促进杂交棉生长势强的特性发挥,造成棉株营养体过旺,群体叶源量(CLSC)较高,但生育后期CR上升快,CAPP最低,光合物质累积量虽较高,分配到生殖器官中的同化物较少,产量下降。适量滴灌棉株长势稳健,叶片生理机能优化,CAP增强,LAI上升快,且后期能保持较高的LAI水平,较小MFLA,较低的TCDP和TCRP,群体对光的截获率高,产量较高。研究同时表明南疆地区兆丰1号的适宜滴灌定额为3 000~4 125 m3/hm2,产量可达7 714.3~8 289.5 kg/hm2,据此提出了杂交棉较理想的群体光合特征和冠层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16.
To cope with a highly heterogeneous light environment, photosynthesis in plants can be regulated systemically. Currently, the majority of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with various plants during the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 As the reproductive sink improves photosynthesis, we wondered how photosynthesis is systemically regulated at the reproductive stage under a vertically heterogeneous light environment in the field. Therefore, changes of light intensity within canopy, chlorophyll content, gas exchange, and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transient wer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at the graining stage of maize under various planting densities. In this study, a high planting density of maize drastically reduced the light intensities in the lower canopy, and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in vertical light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anopy. With the increase of vertical heterogeneity, chlorophyll content, light-saturated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the quantum yield of electron transport in the ear leaf (EL) and the fourth leaf below the ear (FLBE) were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ranges of declines in these parameters were larger at FLBE than those at EL. Leaves in the lower canopy were shaded artificially to further test these results. Partial shading (PS) resulted in a vertically heterogeneous light environment and enhanced the differences i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EL and FLBE. Removing the tassel and top leaves (RTL) not only improved the vertical light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anopy, but also reduced the differences i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leaves.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aize plants could enhance the vertical heterogeneity of their photosynthetic function to adapt to their light environment; slight changes of the photosynthetic function in EL at the graining stage under a vertically heterogeneous light environment indicated that the systemic regulation of photosynthesis is weak at the graining stage.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郁闭度板栗林下套种香榧的生长适应性,通过对林地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幼树的生长量进行分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幼树生长量,冠幅、苗高和新梢均为郁闭度0.5全光照郁闭度0.8,其中郁闭度0.5显著高于郁闭度0.8;地径为全光照郁闭度0.5郁闭度0.8。不同郁闭度下叶片Amax在9.61~12.28μmol·m-2·s-1,郁闭度0.5郁闭度0.8全光照,遮阴条件下叶片Amax显著高于全光照条件;不同郁闭度下叶片LCP差异也较大,其中全光照下LCP最大,为16.50μmol·m-2·s-1,郁闭度0.5最小,为4.50μmol·m-2·s-1;3种郁闭度下叶片AQE、LSP和Rd差异均不显著。光响应曲线结果显示随着PARi的增强,不同郁闭度下叶片的Pn增大,Tr加大,Tf升高,Gs增大,Ci下降、WUE增加。相比郁闭度0.8和全光照条件,郁闭度0.5更适宜香榧幼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预测了生长季修剪和环剥对藤稔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和环剥促进了果实的生长发育,果肉细胞体积、果实纵横径、干鲜重均显著增加;糖酸含量的变化速率也明显加快。环剥对果实发育前期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生长季修剪对叶片的光合作用有良好影响,不仅增加了叶绿素的含量,还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导度;而环剥的影响恰与之相反。通过分析还发现,环剥和对照植株叶片光合中午降低时发生了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19.
鸭梨不同树形的光分布及其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照是梨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树形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冠内各层次叶幕对光的截获和利用,继而影响一系列与光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最终对果实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以改造后的单层开心树形(简称"开心形")和多主枝通透疏散形(简称"疏散形")的乔冠老鸭梨树为试材,对不同树形的光合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进行测定,研究鸭梨不同树形的光分布状况及其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老梨园更新改造适宜的树形。结果表明:由于单层开心形与疏散形的总枝量、短枝量以及短枝量/总枝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因而造成冠内有效光辐射、净光合速率和透光率的优劣,进而导致2种树形间产量和品质的显著差异。综合指标分析认为,乔砧大冠梨园的改造利用以选择开心树形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