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他人已有研究成果和保护区观测资料,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分布范围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区内羚牛种群的分布范围在逐渐扩大。自1998年以来,羚牛分布面积扩大了9.30km2,水平分布范围向东扩展了4.5km,最低分布海拔高度下降了200m,羚牛冬季栖息地数量增加了1块,冬季栖息地总面积增加了15.75km2。  相似文献   

2.
通过MaxEnt模型对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有蹄类保护物种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20次重复后斑羚、鬣羚、林麝、羚牛的训练集AUC值分别为0.962、0.947、0.924和0.945;(2)斑羚、鬣羚、林麝、羚牛得适宜栖息地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4%、27%、25%、24%,次适宜栖息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7%、19%、35%、34%,不适宜栖息地占保护区总面积59%、54%、40%、42%;(3)对斑羚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坡向、坡度和落叶灌丛,对鬣羚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竹林、栽培竹林和落叶灌丛,对林麝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坡向、落叶灌丛和竹林,对羚牛贡献最大的3个环境因子是坡向、竹林以及落叶阔叶林。  相似文献   

3.
羚牛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近年来,受益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严格管护,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羚牛种群数量得以快速增长。2005—2008年,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羚牛的分布及其时空动态调查表明:羚牛在保护区内的绝大部分(93.33%)区域均有活动痕迹;且年际间的总遇见次数和遇见率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能是该保护区内羚牛的种群数量增加,分布范围有所扩大的原因。羚牛夏季和秋季主要活动于海拔较高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冬季主要活动于该保护区山体中部的范围,拐棍竹林对羚牛的活动影响较小。保护区管理者需要控制当地村民到海拔较高的区域活动,以避免干扰羚牛的正常活动,或者被羚牛伤害。  相似文献   

4.
<正>陕西屋梁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凤县东南部,是以保护林麝及其栖息地为主要对象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主要有林麝、羚牛、云豹、金雕、白肩雕和黑鹳等;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主要有红豆杉、秦岭冷杉、连香树、野大豆、水青树、水曲柳等。该保护区具有明显的秦岭古剥蚀面地质特  相似文献   

5.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地处长安、柞水、宁陕三县交界处,所辖区域原为四个国营林场的经营采伐区,1988年区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羚牛、林麝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总面积168491公顷,是秦岭东部地区保存相对完好的天然林区。在天保工程项目实施期间,保护区根据国家及省厅天然林保护工程菅埋的有关规定和办法以及设计文件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秦岭地区,现有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bedfordi)3471~5 527头,沿秦岭主脊分布在秦岭地区的柞水、宁陕、长安、周至、佛坪、城固等19个县,海拔2000 m以上地带,以宁陕、城固、周至、佛坪、洋县、太白等县分布更为集中。分布区总面积24773 km^2,分布密度0.140~0.223头/km^2。生境破碎化、栖息地面积缩小以及人为活动干扰是羚牛种群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拯救性地在秦岭地区建立一批羚牛保护区、加大执法宣传和立法力度是有效保护秦岭羚牛资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了3个保护站,有58名工作人员。保护区地处宁陕县、周至县、佛坪县三县交界处,总面积25485公顷。近年来保护区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争取国际合作项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保护区内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加、种群不断扩大,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现状得到了有效改善,保护区的保护效能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8.
高黎贡山中南段羚牛栖息地和食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1月至1996年11月,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斋公房地区就羚牛栖息地和食性进行了秋-冬-春-夏-秋5个季节的调查研究。采用样带法进行野外观察,通过粪便、足迹及其他羚牛活动痕迹确定其活动和栖息的区域,然后在典型栖息地内选取10m×10m样方进行取食分析。结果表明羚牛栖息地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与取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建立,1988年5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0月成立管理局,局址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牛保是以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地处柞水、宁陕、长安三县(区)交界处,沿秦岭主脊呈东西狭长分布。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的盛夏7月,正当都市人难熬酷暑的时候,我们课题组一行来到海拔2886.9米的光头山,进行羚牛夏季集群行为生态野外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持续利用、有效保护、科学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更进一步提高保护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方法和要求,对天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羚牛分布及活动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发现羚牛主要活动在海拔1 500m以上的木河小区和麻房子小区,羚牛数量较五年前增长了8.8%。  相似文献   

12.
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是秦岭体型最大的食草动物,也是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之一,及时掌握其种群动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是秦岭羚牛主要分布区之一,近十年来尚未开展过资源调查。2021年冬季采用路线法对佛坪管理分局秦岭羚牛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佛坪管理分局秦岭羚牛的种群数量为(396±53)只,主要分布在1 500~2 000 m海拔区间;平均样线痕迹遇见率为每千米0.53处,痕迹遇见率较高的样线主要分布在西河黄桶粱、草坪及龙潭区域;凉风垭管护站痕迹遇见率最高(每千米0.96处),大古坪管护站痕迹遇见率最低(每千米0.33处);秦岭羚牛主要活动在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其次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种群数量较大,越冬地段树皮被羚牛啃食现象日益严重,给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造成一定压力。建议加强秦岭羚牛保护生态学研究,为该区域濒危物种及生物多样性精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兼有保护各种森林生态类型功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地处柞水、宁陕、长安三县(区)交汇区域,沿秦岭主脊呈东西狭长分布,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16418公顷。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的盛夏7月,正当都市人难熬酷暑的时候,我们课题组一行来到海拔2886.9米的光头山,进行羚牛夏季集群行为生态野外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2006年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对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最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0.079 4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2.39%;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8.152 2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20%;勉强适宜栖息地面积为64.439 3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77%;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59.509 1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72%.由于放牧、采药的影响,川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大面积丧失.在川金丝猴的实际栖息地内,最适宜栖息地面积为5.811 9 km2,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9%;适宜栖息地面积为8.072 1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98%;勉强适宜栖息地面积为46.920 4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96%;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01.235 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48%.  相似文献   

16.
《陕西林业》2011,(6):40-40
1998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羚牛冬季栖息地调查”获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被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授予全省“森林防火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7.
不合理规划是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区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内适宜栖息地的评估,发现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没有基于适宜栖息地的生物边界进行科学规划,导致各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质量差异巨大,造成目前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功能不均衡,影响其效率和保护成效。适宜栖息地是保护区境内具有保护贡献的土地,是体现保护区功能的区域,是保护区及网络规划的核心。基于适宜栖息地的保护区网络规划和优化能提高我国保护区及网络的功能和效率,减少保护的土地成本,能有效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四川梅花鹿及其栖息地,通过对该保护区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保护区在四川梅花鹿及其栖息地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Vanderloge和Scavia选择指数方法研究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Budorcas taxicolor)、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斑羚(Naemorhedus goral)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4种有蹄类动物在栖息地选择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形小的种类更倾向于选择低海拔植被类型;地貌方面,斑羚倾向于脊部,毛冠鹿倾向于谷地,鬣羚倾向于坡面和谷地,羚牛呈现随机选择;羚牛、鬣羚、斑羚对5 km内的居民点表现出回避。4种动物对栖息地植被、地貌和居民点距离的选择,反映出其生态位的分化。  相似文献   

20.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东段,地跨宁陕、柞水、长安三县(区),管辖面积16520公顷,是以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986年开始筹建,1997年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