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氟啶脲在韭菜(露天)和韭菜(保护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本方法的回收率为77.5%~107.8%,相对标准偏差为12.0%~13.6%,样品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1mg/kg。结果表明:氟啶脲在韭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6.1d(露天)和20.6d(保护地)。所测得的韭菜样品中氟啶脲的最终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071mg/kg(保护地)和0.57mg/kg(露天)。  相似文献   

2.
纪然  朱光艳  刘冰 《农药学学报》2010,12(3):283-288
建立了测定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在0.02,0.20和2.00 mg/kg 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0.3% ~105.5%,相对标准偏差2, 收获期距末次施药间隔7,14,21 d时,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柑橘中虱螨脲、灭幼脲、氟啶脲和除虫脲4种苯甲酰脲类农药同时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检测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2μg/mL范围内,4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4。在0.01、0.05和0.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92%~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3.3%(n=5)。4种农药在柑橘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同时测定柑橘中4种苯甲酰脲类农药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马铃薯和土壤中氟啶胺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氟啶胺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残留降解规律。进行2年2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剂量1 125g/ha;最终残留试验剂量1 125和750g/ha,喷雾施药3~4次,施药间隔7d,距末次施药后间隔7、10、14、21d采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氟啶胺进行定量分析。田间消解动态试验表明:氟啶胺在马铃薯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3.0~7.4d、6.7~10.0d。马铃薯最终样品中氟啶胺残留量在0.005~0.026 5mg/kg之间,土壤中氟啶胺的残留量在0.030 1~1.02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马铃薯最终样品中氟啶胺残留低于欧盟(0.05mg/kg)和日本(0.1mg/kg)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棉花和土壤中氟铃脲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扫描,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检测以及基质匹配标准品的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 mg/kg 添加水平范围内,氟铃脲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1.1% ~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7% ~8.4%之间。该方法对土壤、棉叶和棉籽3种基质中氟铃脲的检出限 (LOD)分别为0.04,0.12,0.22 μ 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14,0.41,0.74 μ g/kg。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定量准确、测定浓度范围宽,可用于氟铃脲在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环氧虫啶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环氧虫啶在柑橘和土壤中残留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UVD)分析方法。柑橘样品采用V(蒸馏水):V(二氯甲烷)=1:2提取后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土壤样品提取后直接测定),HPLC-UVD测定,外标法定量,并运用此方法对田间样品进行了环氧虫啶残留量检测验证。结果表明:在0.05~5mg/L范围内,环氧虫啶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0243x+233.0(R2=0.9990);土壤和柑橘中环氧虫啶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1mg/kg;在0.1~1mg/kg3个添加水平下,环氧虫啶在土壤和柑橘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6%~9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1.6%~5.8%之间。该方法快速、灵敏、稳定,可用于柑橘和土壤中环氧虫啶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分别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检测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中2种有效成分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的方法。结果表明:豇豆和土壤中分别添加0.005~1 mg/kg 4个水平的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其平均回收率为8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70%~9.5%。北京和海南2地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豇豆中的半衰期为4~6 d,土壤中的为10~24 d。成熟时采收,豇豆中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推荐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豇豆上的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45 g/hm2,使用方式为喷雾,施药次数不超过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安全间隔期为5 d。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辣椒及土壤中啶氧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净化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啶氧菌酯在辣椒和土壤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8%~95.4%和87.2%~95.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6.8%和2.4%~5.7%,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糙米和土壤中6种杀虫剂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糙米和土壤中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氟虫双酰胺、虫螨腈和虱螨脲6种杀虫剂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浸泡过夜后振荡提取,其中糙米过氨基小柱净化,土壤无需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利用C18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65、254、230 nm)对待测组分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在0.05~5 mg/L范围内,标准品质量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4~1)。在0.1、0.5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糙米和土壤中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氟虫双酰胺、虫螨腈和虱螨脲的平均回收率在84.5%~11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9.3%;供试6种农药在样品中的检出限(LOD)为0.010~0.016 mg/kg,定量限(LOQ)为0.03~0.05 mg/kg。所建 立的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特点,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EChERS and LC-MS/MS)建立了鱼藤酮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以乙腈作提取剂、PSA(primary sec-ondary amine,N-丙基乙二胺)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在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下进行检测。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为0.002-0.1mg/kg条件下,鱼藤酮在甘蓝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8.36%~88.16%(相对标准偏差为6.05%~13.38%),在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7.94%~89.50%(相对标准偏差为4.70%~12.35%)。鱼藤酮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2mg/kg,最小检出量为1.0×10-11g。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甘蓝和土壤中鱼藤酮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豇豆中啶虫脒、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啶虫胺腈、灭蝇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ACQUITY_UPLCTMBEH C18色谱柱分离,应用UPLC-MS/MS正离子扫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01~1μg/mL范围内,8种农药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均呈线性相关;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均在90%以上;8种农药在豇豆中的检出限为0.08~1.81μg/kg,定量限为0.024~0.603μg/kg。在实际豇豆样品检测中检测到5种农药残留,本方法灵敏度高、速度快,可为检测豇豆中8种农药残留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毛豆中啶虫脒的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豆中啶虫脒残留量的方法。试样用二氯甲烷超声波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石油醚去除脂类杂质,以0.2%冰乙酸水溶液 乙腈=70 30,(V/V)为流动相,配备AgilentTC-C18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实验表明,毛豆样品中啶虫脒添加回收率在88.0%~10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3)在7.5%-11.2%之间,啶虫脒在毛豆样品中的最低检出限为0.016mg/kg。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草除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残留量的方法。土壤样品用V(二氯甲烷):V(甲醇)=9:1的混合溶剂提取,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流动相为V(甲醇):V(水)=80:20,紫外检测波长为225 nm。在0.02~1.00 mg/L范围内,检测草除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的色谱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8。在添加水平为0.05~1 mg/kg时,二者的添加回收率均在85.1%~10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2%~8.8%。草除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的仪器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2和0.4 ng,方法定量限为0.05 mg/kg。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高效、快速、灵敏的测定甘蓝及土壤中多杀菌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多杀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样品用乙腈提取,经 N -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后用HPLC-MS/MS检测分析。该方法对甘蓝和土壤中多杀菌素的检出限(LOD)为6×10-12 g,定量限(LOQ)为0.005 mg/kg;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多杀菌素在甘蓝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 ~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 ~10%,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 ~100%, RSD 为4% ~8%。2011年北京、安徽和湖南 3地的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0.83~1.16 d和0.88~1.17 d。2011年和2012年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6.25 和39.38 g/hm2)下,在甘蓝长至成果的1/2大小时施药2~3次,距末次药后1 d时甘蓝中多杀菌素的残留量远低于我国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2.0 mg/kg。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研究了啶氧菌酯等4种农药在保护地及露地两种栽培模式下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别。结果表明,4种目标农药在保护地残留量均高于露地。推断光强和降雨是造成在保护地和露地土壤中残留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 IKI~7899确立了一个高效液相色谱的残留量分析方法。检测样本用丙酮提取后,再萃取到二氯甲烷溶液中。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波长为254n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方法回收率为83.3~103.7%。检测极限,大白菜为0.01ppm,土壤为0.02ppm。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苯锈啶在苹果上的残留量,建立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二氯甲烷+甲醇过氨基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8.
丁醚脲在柑橘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丁醚脲在柑橘及橘园土壤中残留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了其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样品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UPLC-MS/MS 检测。结果表明:在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丁醚脲在柑橘全果、果肉和果皮中的回收率在84% ~8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 ~7.2%,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3% ~86%,RSD为2.2% ~5.6%;在广东、广西和福建3地柑橘及土壤中,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7 ~4.4 d和4.1~5.4 d,表明丁醚脲消解较快;采用 500 g/L丁醚脲悬浮剂(SC),分别按有效成分500和750 mg/L 的剂量于幼果期开始施药,施药2~3次,施药间隔期为10 ~14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21 d采样测定,柑橘果肉中丁醚脲的残留量均<0.01 mg/kg ,全果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我国制定的丁醚脲在柑橘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标准(0.2 mg/kg)。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检测3%啶虫脒乳油在小麦和麦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残留量,为制定啶虫脒在小麦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检测结果表明,啶虫脒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3~5.8d和7.1~7.8d。啶虫脒在距离最后施药14d采样时麦秸中的残留量为0.030 5~0.182 2mg/kg,土壤中残留量为0.009 1~0.026 1 mg/kg,麦粒中残留量0.002 7~0.072 5mg/kg。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番茄和土壤中啶酰菌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中加入乙腈,分别采用匀浆和机械振荡2种提取方式。无需净化直接过膜上机。以甲醇和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啶酰茵胺在0.005~1.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0;番茄中啶酰茵胺回收率为95.16%~117.68%,变异系数为2.74%~4.11%:土壤中啶酰茵胺回收率为97.65%~108.67%,变异系数为2.70%~4.52%。最小检出量为2×10~(-11)g,最小检出浓度为0.01mg/L。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