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利用苏特灵Bt生物杀虫剂在松毛虫卵期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孵幼虫咬破卵壳时,幼虫食入Bt生物杀虫剂,杀虫率达98%以上,这为生产防治提前5-7d施药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2.
以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蘸白僵菌菌水的办法防治马尾松毛虫解决了大面积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菌粉不足和防治经费短缺的问题,又克服了高大林木施药难的矛盾,平均防治效果达89.5%,平均校正防治效果为72.6%。  相似文献   

3.
带菌活虫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蘸白僵菌菌水的办法防治马尾松毛虫解决了大面积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菌粉不足和防治经费短缺的问题,又克服了高大林木施药难的矛盾,平均防治效果89.5%,平均校正防治效果为72.6%。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灭幼脲1号林间防治松毛虫进行了研究。用LV和ULV喷雾,亩用药量(折合纯药)1.0g,1.5g,2.0g和3.0g;用常量喷雾,10,20,50ppm,防治效果均达70%以上。即使防治老龄(7—8龄)幼虫,用药量2.0g/亩也可达到防治目的。施药后幼虫虽然死亡缓慢,但食量减少,体重、体长均明显小于正常同龄幼虫。用药量2.0g/亩防治松毛虫,残效期可达20天以上。  相似文献   

5.
轻型飞机喷洒Bt油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轻型飞机喷洒Bt油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施药后第3天马尾松毛虫死亡率为73.79%,第25天死亡率达95.81%。  相似文献   

6.
粉拟青霉防治油(赤)松毛虫流行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瑞兴  武觐文 《林业科学》1991,27(3):219-228
越冬油(赤)松毛虫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真菌疾病,应用粉拟青霉防治越冬的油(赤)松毛虫比白僵菌更有效,多年的林地防治取得了70%以上的稳定杀虫效果,侵染以晚秋和早春为主,严冬季节很少。幼虫春季上树后仍有一部分死亡,这是疾病潜伏期造成的死亡滞后于侵染的现象,计算总死亡率应加上这一部分。影响该菌防治越冬幼虫效果的主要因子不是湿度,而是温度,表现在阳坡效果好于阴坡。  相似文献   

7.
1990年在枣尺蠖危害严重区对枣尺蠖1~3龄幼虫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所用药剂为:20%速灭杀丁10000倍液、20%速灭杀丁15000倍液及6%六六六与 DDT 混合液100倍液。采用滑管式喷雾器喷雾,每种药剂各处理3株。施药24小时后检查防效,20%速灭杀丁10000倍液和20%速灭杀丁15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在95%以上,六六六  相似文献   

8.
对太行山区飞播油松幼林内的油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在太行山区油松飞播林内1年发生1代,以4—5龄幼虫在树下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上树危害。其越冬死亡率平均为11.42%。幼虫的空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其防治采用开林道进行化学防治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油松飞播林油松毛虫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4~1989年在平山县飞播油松林区对油松毛虫幼虫食叶量和油松毛虫不同程度危害后,松树材积损失量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研究,确定最佳的防治指标为油松针叶损失率达50%。  相似文献   

10.
用10%灭百可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林间试验显示,其杀虫效果良好,用4mg/kg的浓度施药后24h,马尾松毛虫的死亡率达98.42%以上。  相似文献   

11.
应用森得保粉剂(增强型)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tia)和赭红葡萄天蛾(Ampelophaga rubigi)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森得保粉剂(增强型)对不同种类害虫、同种害虫不同幼虫龄期的防治效果各不相同,施药72 h后,马尾松毛虫3龄和5龄幼虫、油桐尺蛾3龄幼虫、赭红葡萄天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表明该药剂对3种害虫的3龄害虫有特效.  相似文献   

12.
用2.5%功夫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室内、林间试验显示其杀虫效果良好,使用2.5mg/kg的浓度施药48h后,马尾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1%以上。  相似文献   

13.
10%高效灭百可喷烟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10% 高效灭百可乳油喷烟用药量105m l/hm 2,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 uspunctatusWalker幼虫,效果达99.4% ,且药效发挥快,击倒作用强。按照1:29 的比例,以0号柴油为溶剂,随配随用可以作为烟雾剂,通过喷烟技术施药防治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14.
油松毛虫是我国历史性的森林害虫,对松林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利用6HW-50车载高射程喷雾机,采用不同药剂、不同施药量进行松毛虫防治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6HW-50型车栽高射程喷雾机喷药防治油松毛虫效率高、施药成本低,防治费用仅16.80元/hm2左右;喷洒1.2%苦·烟乳油防治油松毛虫最佳施药量为800 g/hm2,防治效果达88.2%;喷洒8%氯氰微胶囊悬浮液防治施药量125 g/hm2和187.5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7.1%和98.9%.研究结果为评估这一新药械防治松毛虫的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克服多年来采取林冠喷洒化学农药防治松毛虫,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等缺点,根据北方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于1985~1988年,进行其越冬期地面化学药剂喷雾和撒施毒沙防治。经对2 000余亩松林的生产性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幼虫下树始见期3~5天至始盛期,在树干基部及其地表半径50cm范围内喷雾,施用2.5%溴氰菊酯5ml/亩或20%速灭杀丁7ml/亩,防治效果均在98%以上;在高山、远山及水源缺乏的林区,在树干根际处施撒速灭杀丁毒沙,以7ml兑水1kg,并拌入15kg河沙,每株施50g,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昌宁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组建及幼虫取食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昌宁野外定株放养观测,详细记载了云南松毛虫整个世代各个发育阶段的存活数、死亡数及死亡原因等,首次组建了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从生命表可以看出,云南松毛虫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第一代和越冬代的死亡率分别为99.76%和99.88%。通过60头幼虫室内个体饲养,测定出第一代和越冬代幼虫取食思茅松针叶量分别为9222.3cm和8601.3cm,取食天数分别为103天和98天。分析表明:幼虫4龄(含4龄)以前,云南松毛虫累计取食针叶量不超过总取食量的15%,5龄以后取食量占总食量的85%以上。故幼虫4龄期是防治云南松毛虫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7.
应用抑太保防治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24h后害虫开始死亡,第4天达到死亡高峰,第10天虫口校正减退率平均达84%以上;防治药剂费用3.0元/hm^2,具有见效快、防治成本低的优点,是一种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8.
越冬马尾松毛虫幼虫蛰伏树干调查查准、查清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基数是指导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中龄林以上的马尾松林分内,碍于林木数量大、树干高等原因,给调查越冬虫口基数尤其是蛰伏树干2m以上的幼虫数量带来很大困难。多年来,我们对越冬马尾松毛虫蛰伏树干幼...  相似文献   

19.
为在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笔者采用从灵丘县干旱林区分离得到的油松毛虫病原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 CGMCC NO.1573制备的孢子悬浮液和营养型湿菌粉剂,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对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进行防治。结果显示:用2×106个/mL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不好,校正死亡率只有21%~29%;冬季用菌粉防治效果较好,感染率达到70.4%~85.4%;春季施用菌粉15 d~20 d,感染率达47.1%~54.5%.结论认为,在树干基部和枯落物下撒施"白僵菌营养型湿菌粉剂"集中防治越冬幼虫是北方防治油松毛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印楝素制剂防治松毛虫及松小蠹室内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0.3%印楝素乳油40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施药后20天,防治效果达到88.5%;用0.3%印楝素乳油10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蠢,施药后15天,防治效果达到95.6%。观察发现,施用印楝素后,使松毛虫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