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参间作是吉林省林业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但林参间作地后期树木生长的影响如何?本文从林参间作对树木的高生、径生长、生物量,根系生长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参间作地的树木高生长比采伐迹地的高48.6%,径生长高52.1%,总生物量高158.15,平均根系分布范围大48.7%,主根长大44.7%,以及土壤的各种物理性质优于采伐迹地的。  相似文献   

2.
林参间作两种栽培方法与造林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参间作,就是利用林地在栽种人参的同时进行造林,使林参同步进行,共同发展的一种经营措施。我局自1984年开始林参间作以来,不仅在人参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培育幼林方面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做到了林茂参丰。实践证明,林参间作是东部林区发展林业复合经营的一个比较成功的项目。几年来,我局为了进一步做好林参间作工作,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三人参栽培的“三、三制”和“一贯制与二、三制”相结合1.1概念1.1.1所谓“三、三制”,就是在人参播种培育3年时起参(参栽子),然后再换土移栽培育3年的一种人参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更加科学地管理海南省枫木实验林场树木园,以海南省枫木实验林场的树木园树木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挖掘法,调查不同土层深度的树木园土壤根系生物量密度,通过方差分析和拟合方程分析等方法,探究树木园树木根系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树木园0~≤100cm深的土层内,直径0~≤10mm根系的生物量密度为250.34 g/m3,且细根是树木园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46.16%)。树木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深的土层中(占比73.50%),且随土层加深,各径级根系的生物量密度均显著降低。树木园树木根系生物量密度最适回归方程为:ln (y)=7.14-0.04×d。结果表明:0~<30 cm深的土壤表层应是树木园水肥管理和管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白山市自1988年开始, 植苗营造水曲柳混交林1 333 hm2。目前树木长势良好,现已郁闭成林,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5% 以上,生长迅速。可在东部及中东部山区大力发展,特别是应作为参后还林地、林参间作地的主要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5.
对广灵县作疃乡仁用杏根系分布规律及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仁用杏苗栽植的4年生纯林,其地径、树高等因子的生长均达较优状态;采用当地实生家杏作砧木,其根系分布均匀合理,利于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吸收和营养空间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对广灵县作疃乡仁用杏根系分布规律及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仁用杏苗栽植的4年生纯林,其地径、树高等因子的生长均达较优状态;采用当地实生家杏作砧木,其根系分布均匀合理,利于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吸收和营养空间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刺槐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鹏赵忠  李占斌 《林业研究》2004,15(2):87-92,i001
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分是树木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根系分布特征由于反映了树木对环境条件的利用程度而具有更加特殊的生态意义。本研究选择阳坡和阴坡不同立地上年龄一致的刺槐林调查了根系分布特征。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立地上,根系生物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细根的分布深度大于粗根的分布深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上不同径级根系的分布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别,粗根是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阴坡立地上的根系生物量,特别是细根生物量大于阳坡立地上的。对根系消弱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阴坡立地上的根系消弱系数大于0.982,而阳坡立地上的根系消弱系数小于0.982,说明阴坡市地上刺槐根系的生物量在深层土壤中的分布相对量更大一些。其中细根的根系消弱系数大于粗根的,这种根系分布特征有利于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进而促进树木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图3表3参15。  相似文献   

8.
油松容器苗质量指标研究鲁敏,陈志骞,范学恒(沈阳市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110014)(辽宁省防护林办公室)(黑山县林业局)苗木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高低,而且也影响林木初期生长速度。现在许多的生长指标,如苗木高度、根系分布和根径大小、根系占整...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不同营养土配方,追肥次数,不同营养袋规格三种因素的多重处理,考察其对蒙自阿丁枫苗木的株高、地径、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分析三个因素中影响蒙自阿丁枫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水平间的合理组合。试验得出影响蒙自阿丁枫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营养土配方;并得出采用森林土+农家肥(100:20)作营养土,用规格7.8cm(径)、16cm(高)的塑料袋育苗,育苗期不追肥,为本试验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0.
林木根系对于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林木细根生物量是林木根系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细根生物量的分布规律、生态因子对细根生物量分布的影响、抚育管理活动对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及根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等几方面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细根生物量分布及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整株法,观测1 a生与2 a生Larreatridentata根系的生长分布状况,并通过地径建立根系生长状况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L.tridentata根系庞大,主根长,侧根发达,根型利于对水分的吸收,具有典型沙漠植物的根系特征;地径与主要根参数(总根长、根总断面积、根干重)有极显著的指数函数相关关系,可用地径建立预测根系生长的模型。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部分生物量有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且随着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成幂函数递增。  相似文献   

12.
以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的根作为试验材料,按照1:6,1:12,1:24三种浓度梯度配置水浸提液,通过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浸提液对1a生木荷(Schimasuperba)和樟树(Cinnamomumcamphora)苗木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尾叶桉根的水浸提液对木荷和樟树的地径和苗高生长均无明显影响,但对幼苗的根长生长、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1985年9月我们和吉林省林业厅的同志对临江林业局的林参间作早、面积大的金山和银山两林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初步认为,临江林业局的林参间作是成功的,是具有普遍意义和值得推广的。一、林参间作的由来和发展临江林业局种植人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起初,附近农民在经过批准的林地上伐木种参,实际上是毁林种参,破坏森林资源;六十年代初,林业局加强了对种参的管理,逐步将参地转向采伐迹地,并且要求采参后还林,但收效不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种参的人逐渐增多,人参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林参争地矛  相似文献   

14.
杉木播种苗生长量和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杉木一般产区(安溪) 进行2 年的播种育苗重复试验, 结果表明, 1 年生杉苗生长规律基本一致, 生物量增长与苗高、地径成正相关, 苗木根系速生期比苗高、地径推迟1 个月, 苗高、地径与苗木生物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深山含笑育苗技术及苗木物候与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深山含笑的种子采集、处理、种子千粒重、优良度及育苗方法进行了观测试验,对其苗木物候、根系生长、苗木生物量分布及苗木高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晋北人工柽柳林为对象,采用区域调查与定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柽柳林分地上、地下生物量及不同器官生物量,估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地径的关系及其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柽柳各器官生物量与地径存在W=aD~b的函数关系;柽柳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呈指数函数关系,并拟合地下生物量预测方程为y=e~((1.714-2.24/x));树干、枝、叶地上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重为:树干枝叶;柽柳地下生物量的分布说明,生长状况越好,地下生物量越大,根系越发达,根系延伸的越远,根系中粗根越多,根系在60 cm~80 cm土层深度时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17.
蓝莓根系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蓝莓品种根系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根径≤1mm的根系数量最多,〉5mm的根系最少。根系在0—30cm的土层中分布最为集中,在30~60cm的土层中迅速减少。在浅土层内分布根系的长度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细根长度迅速减小,只有夏普蓝在50—60cm土层内仍有细根分布,表明其抗旱性能高于其他品种。不同蓝莓品种的细根(根径〈3mm)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夏普蓝、蓝雨、奥尼尔、海岸,分别占各自根系总生物量的89.6%、92.0%、88.8%、92.2%。  相似文献   

18.
以楝树1年生根插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模拟自然干旱5,10,15,20 d条件下,干旱胁迫对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胁迫0—10d土壤水分的缺失对地径生长的影响大于对株高生长的影响,15—20 d时则反之;主根长、根幅和株高/主根长比值先升后降,地径/株高比值先降后升,说明楝树幼苗具有为适应胁迫环境提高根系主动吸水能力的适应机制,而根系对干旱胁迫较株高生长敏感;总生物量先增后减说明干旱胁迫初期,土壤水分的缺失能促进其生物量的积累,但随着胁迫的增强,植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长趋势向根系转移,根质量比显著增大;干旱胁迫使幼苗根、茎、叶含水率显著降低,且叶片含水率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19.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 ;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 ,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 8月份接近外 ,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 ;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 5 %~ 69 0 %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速效P高出 2 2 4%~ 2 3 3 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杨树纯林中根径 <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 0~ 3 0cm ,而混交林主要分布在 0~ 1 0 5cm的范围内 ,相对更深、更均匀 ;杨树纯林中根径 >1 0mm的根系分布比混交林更深、更均匀。混交林的根径为 <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分布范围大体相同 ,根径 >1 0mm根系的分布范围要小。  相似文献   

20.
华北低丘山区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的根系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株行距为3 m×8 m的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中的根生物量、总根长密度、吸收根的根长密度和根系直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核桃单作的总根长密度比核桃间作的高7%左右,且在各个土层中吸收根的根长密度都高于核桃间作,而二者的总根生物量和根系直径则差异较小。决明子单作的根系直径比间作决明子的大27.73%,但二者的根长密度和根生物量则差异不大。在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中,核桃总根生物量和吸收根长均占复合模式总根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在水平方向上,决明子在树行南侧2.5、4.0 m位置根系分布最多,而树行南北1.5 m范围内则较少;核桃根系则主要分布在树行两侧1.5 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核桃在30~80 cm土层中的根生物量和吸收根长分别占其总量的64.79%和61.17%,而59.54%的决明子根系分布在0~20 cm土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