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咖啡锈病主要危害小粒种咖啡的叶片,有时也危害幼果和嫩枝。感病植株严重落叶,破坏树型,影响生长和产量。大流行时,会给咖啡园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我站1967年自德宏州农科所引种的印度S288抗锈小粒种咖啡经过十八年的栽培观察和锈病接种试验,认为S288小粒种咖啡具有抗锈病能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快云南抗锈优质咖啡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在云南咖啡种植规模和产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人们忽视了主栽的卡蒂姆品种和今后要推广的抗锈病新品种潜在着抗锈持久性过早丧失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到咖啡生产的稳步发展。国内研究表明,种植咖啡抗锈新品种不能生产精品咖啡是一个认识误区:虽然目前种植生产精品咖啡的一般都是感锈品种,但选种优良的抗锈品种在适宜的环境中同样能获得精品咖啡,而且其抗逆性、产量水平、管理成本都比感锈品种更具优势,更符合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实际。建议加快持久抗锈咖啡品种选育的成果转化,加强管理和严格控制推广品种的引种渠道,延长抗锈新品种的经济寿命,促进云南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云南干热地区与小粒咖啡原产地气候相似 ,因气候干热 ,干湿季分明 ,昼夜温差大 ,种植的小粒咖啡不仅投产早、病虫轻、产量高 ,而且具有味道醇和、香气浓郁的独特风味 ,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干热区种植小粒咖啡也因降雨不足、干燥度大 ,常出现落花多、枯枝多、干果多等问题。根据小粒咖啡生长发育习性及干热区气候特点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是 :1 选用优良品种 ,培育健壮苗木1.1 选用适宜品种选用优良品种应同时具有高产、优质、抗旱、抗寒等特性。除原来主要种植的品种波邦、铁毕卡等品种外 ,现引进推广的卡蒂莫系列、SL系列等在…  相似文献   

4.
<正> 咖啡叶锈病是咖啡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受害植株严重落叶,导致营养枯竭而死亡。如结果期感病,可使产量损失20—30%。潞江坝于1957年引种咖啡,1978年后大面积种植,现面积近8,000亩。历年来咖啡锈病零星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老水井(1,038米)、香树队(954米)和上江八罗田(1,300米左右)常年有锈病孢子,但未发生过大面积流行。1978年以来随种植面积增大,种植密度也增大(416株/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咖啡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云南咖啡生产现状和生产上存在的开垦定植、田间管理差,品种使用混杂,湿法初加工工艺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德热4号为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1年从葡萄牙咖啡锈病研究中心(CIFC)引进育种材料SL1-Sarchimor,经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选育出的咖啡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品质好、抗锈病、丰产性突出、生势壮、商品豆品相好、豆粒大等优异特性,在云南省各咖啡产区均有很好的适应性。文章介绍了德热4号的选育结果、品种特性、产量与抗性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小粒种咖啡生产中普遍采用每亩种植222株以下的密度,单位面积干豆产量较低。八十年代初,潞江农场在1958年建立的2.4亩适当密植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亩植400株左右的密度,获得了高产。近年来,国外一些咖啡植区进行小面积高密度栽培试验结果亦获得了高产。在云南低海拔咖啡植区环境条件下,小粒种咖啡究竟以何种种植密度为宜?我们于1981—1985年布置了小粒种咖啡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松针锈病是樟子松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先后在辽宁、吉林、陕西等地发生,对人工幼林为害严重,十年生以下的幼林被害率达58——100%,感病指数为48.6——59.7%。樟子松松针锈病主要侵  相似文献   

9.
竹杆锈病的发生使竹材变脆、降低使用价值,重病竹林还会逐年衰败。近年来苏、浙、皖等省竹杆锈病迅速蔓延,发病率常达50%左右,严重的达70—90%以上。我们于1979—1982年对本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了初步的调查试验研究。一、材料和方法于南京定点调查,结合定株观察病竹上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产生时期。于3月间取成熟的冬孢子堆(发育较饱满),使其充分  相似文献   

10.
胡杨锈病是胡杨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4月份发生,5月份蔓延,6月份达到致病高潮。在锈病侵染过程中,植株反复落叶,一到寒冬就大量死亡,病株死亡率高达60%以上。为了防治胡杨锈病,以往都采用“敌锈钠”和“萎锈灵”,效果不太明显,常有反复。1983年,三十团场在师农科所科技人员指导下,一方面从加强胡杨幼苗的水肥管理入手,促进幼苗早发、健壮,提高抗锈病能力。另一方面,在5月份对全团场48.5亩胡杨苗圃用含量为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四川化工研究所生产)1:5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20—30天喷一次,连续喷四次,基本上消灭了胡杨锈病。并比  相似文献   

11.
咖啡生豆必须经过烘焙才能产生咖啡独特的色、香、味,烘焙也是将咖啡生豆原料从初级农产品转变成精深加工商品的重要环节。种植海拔、品种、生长区域、初加工方式等显著影响咖啡生豆物理性状、主要化学成分及最适宜的烘焙工艺。在单一品种、产区咖啡豆的基础上,采用同种加工方式产生的咖啡生豆原料经烘焙后,口感也较为单一,杯品风味、醇厚度较差。很多企业不会根据生豆特点调整烘焙曲线与进行拼配,导致消费者对“云南咖啡”精深加工产品认可度低,咖啡产品销量增长与国内咖啡消费增长不成正比。文章通过对云南咖啡原料品质特点、咖啡烘焙与拼配重要性的分析,旨在引起生产者关注,从而提升云南咖啡烘焙质量,提高云南咖啡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2.
<正> 我所于1971年从德宏州农科所引进当时国内仅存的一株S288咖啡母树的熟果数个,当年10月进行播种育苗,最终成苗七株,1973年定植在标本园内,1974年植株开始开花结果。以后虽然管理粗放,但除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肯尼亚的一个防锈药效试验计划中,于1983/84和1984/85两个锈病发生季节,鉴定了25%的粉锈宁(Bayleton)可湿性粉剂对由Hemileia vastatrix引起的小粒种咖啡锈病的防效。叶片感病达20%或30%后喷施粉锈宁,一些处理在第一次施药60天或90天后再第二次施药。在叶片感病达20%时第一次喷0.2%粉锈宁防治效果最好,病  相似文献   

14.
<正> 云南引种栽培咖啡已有70年的历史,三个品种(Coffea arabica L;Coffea robusta;C. liberia)中尤以小粒种咖啡产量高、品质佳,在市场上声誉好。有关生咖啡豆及焙咖啡粉的化学成分未见报导,国内一些教材书和小册子引用的小粒种咖啡化学成分的资料是国外的。为此将云南咖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大规模植胶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大批胶树已进入衰老期,而且有相当数量的低产实生树。海南岛迫切需要更新的胶树约有100万亩,云南约有40万亩,为此,省农垦总局在“云南农垦橡胶热作科技总结(1951—1983)”中提出:“橡胶热作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现有橡胶86.5万亩中,现已投产的33万亩大部分在1990年以后要逐步更  相似文献   

16.
<正> 1990年我们进行了不同贮藏时间对咖啡种子发芽、发芽势以及新鲜种子保存失水情况等测定,其结果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发芽试验时间为1—7月,种子每月播一批,每批100粒。 每月在21—23日以不同的距离(1cm)下种,随后进行正常水分管理。催芽基质为河沙。播种20天后开始观察发芽情况,记录上胚轴、下胚轴,子叶出土时间。幼苗出土后,每10天观察一次出苗数。材料采用当年采收去果皮的波帮种子,洗净后凉至第15天开始第一批播种,余下的种子存放于室内待用。  相似文献   

17.
云南山茶,居云南“八大名花”之首,堪称“植物王国”里的花魁。1983年,昆明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云南山茶作为昆明市市花。昆明市园林部门于1988年在金殿鸣凤山建起了70亩左右的一个茶花园,并搜集国内外著名茶花品种加以培育。著名诗人郭沫若来昆时,曾写下了“人人都道牡丹好,我说牡丹不及茶”的诗句,高度评价了山茶的观赏价值。云南山茶原产腾冲县,现尚有野生茶林2万多亩。山茶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有100多个。过去传统繁殖山茶的方法是靠接,即用3至4年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思茅、保山、德宏、西双版纳4个地区的调查结果,小粒种咖啡在海拔900m以下的植株生长量和第3年的产量大于海拔1 100、1 300m植区的生长量和产量,但随海拔升高咖啡干豆千粒种增加,大象豆减少;随海拔升高,咖啡的果酸度增加,杯品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9.
昭通市发现华山松疱锈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昭通市发现华山松疱锈病昭通市森防站于今年4月下旬在青岗岭乡的白沙村一块属“长防林”的华山松林中,发现了一种危险性病害──华山松疱锈病。此林木病害在昭通地区没有发现和记载过,此次为首例。据调查,发生面积在500亩左右,发病率在1%以下,呈零星分布。目前...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导师恩格斯教导我们:“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结果”因此,要在云南垦区种植橡胶树就得研究和了解云南垦区的自然条件。通过二十四年的植胶生产实践证明,云南垦区发展橡胶生产存在着低温寒害问题。一、云南垦区低温寒害是发展 橡胶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二十四年生产实践证明,云南垦区橡胶树低温寒害普遍而又严重,问题复杂而又特殊。下面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 低温寒害的普遍性 云南垦区植胶以来,没有一个分场甚至没有一个生产队橡胶树不遭受寒害的。据73/74年冬普查,各种不同树龄的胶树受害普遍率为66.4—79.5%,苗圃苗木为77.9%,据75/76年冬普查,各种不同树龄的胶树受害普遍率为52.1—78.2%,苗圃苗木为72.5—79.1%。橡胶树寒害在云南垦区具有普遍性,只是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之间受害有轻有重,程度有所差异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