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河南省自然保护地(主要是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包括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内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遗弃鸟卵的现状、人工捡拾、人工孵化、育幼、放飞等关键技术,以期对河南省珍稀雉鸡类的就地保护、繁殖工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     
正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  相似文献   

3.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是对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完善。本文全面梳理总结了新时代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草原自然公园的发展概况,对草原自然公园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就生态保护、规划编制、特色挖掘、成果共享等四方面内容提出了宏观发展策略以及细化建议措施,以期为了解和推动我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和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草原资源大国,草原面积为3.93亿hm~2,约占全球草原面积12%,位居世界前列。草原自然公园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草原类自然保护地的数量较少,保护面积较小,已不能满足草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我国草原资源的基本概况,梳理了草原类自然保护地建设情况和草原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中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加快我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进程,构建完善的草原类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发展生态养殖是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为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构建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才能保障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环境建设稳步发展、协调发展,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1虎林市基本情况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264千米,设有国家一类陆路客货运输口岸。生态环境优越。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气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2/3的土地为森林、草原、湿地、水域等所覆盖,地被植物良好,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虎口湿地等7个自然保护区。境内无大型工业污染源,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体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土壤基本无污染,是世  相似文献   

7.
背 景 自ig78年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目前贵州省已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59个,总面积达 3300多平方公里。其中,梵净山、茂兰、习水、草海、赤水桫椤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茂兰为我国1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员),麻阳河省级黑叶猴自然保护区1个,雷公山、野钟、龙头大山等地(州、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其余为县级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基本保存了贵州省主要原生天然林生态系统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生活贫乏等原因,日前贵州省自然…  相似文献   

8.
1999年1月15日下午13时左右,数十名游人及工作人员在位于渤海黄海交界处的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海公园目睹了江猪(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闯海界的自然奇观.据一目击者介绍:当时有上千头江猪背露海面,黑色的脊梁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它们在平静的海面  相似文献   

9.
孔石  邹红菲 《野生动物》2001,22(1):18-19
人类从对自然界的不断索取和破坏的经验教训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人们划定加以保护的自然区域称为自然保护区。它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研究基地;是保护、发展和研究野生生物资源及自然历史遗产的主要场所;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种源的储存地(基因库),是自然保护事业中的一顶重要措施。 在我国,自然保护区是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最高形式。它依法建立并在保护区内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自的。这些法律、法规不仅包括我国各级人大、…  相似文献   

10.
对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价值评估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归纳了目前自然保护区价值评估研究的主要形式,并结合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及价值评估研究的现状,认为:1.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高于一般草地生态系统,尤其表现在基因资源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即在价值评估中对这些价值应特别考虑;2.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时空动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基于不同功能区的价值比较评估和价值时间动态评估;3.重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孙伟  王德平  戎郁萍 《草地学报》2020,28(2):291-297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出发,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已从顶层设计迈向实践。我国7大地理分区均涉及到国家公园,其中北京长城将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多数国家公园位于一个省或市,但大熊猫、东北虎豹和祁连山国家公园涉及到2个及以上省。国家公园体制的成立,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更好地扩展到人与自然的道德伦理,对公民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具有引导作用。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相传”的目标,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使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我国国家公园从提出到建立试点为基础,进一步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环境伦理学等哲学观点,为理解国家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志工群体是自然保护及管理的重要辅助力量.我国台湾地区的国家公园系统自应用志工制度以来,有效借助社会人力资源缓解工作人员紧张,提供了良好的游憩和环境教育服务.本文借助资料搜集、实地调查、专员访谈等方法,分析了台湾地区国家公园志工管理体系的运作模式,重点讨论了太鲁阁国家公园的志工类别、招募办法、教育培训、执勤服务、管理考核、奖励及福利权益等内容,从法律化、组织化及制度化探讨其对我国大陆地区自然保护区志愿者工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兴凯湖是亚太地区水乌重要迁飞区和栖息繁殖地。中俄兴凯湖国际自然保护区2005年共同开展的候乌迁徙调查数据,在春秋两季对兴凯湖迂徙水乌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到水乌79种80余万只,主要为雁鸭类,占总数量的96%以上。本文还对兴凯湖水域候乌迂徙的特点及影响鸟类迂徙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兴凯湖湿地中俄联合保护鸟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国家不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资源整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地已经成为趋势和重中之重。我国现在处于国家公园发展与探索的关键时期,不仅仅需要将保护工作作为头等任务,还需考虑当地经济发展与公园建设的关系,协调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基于以上目的,本文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试点区域内)所涉及的保护地,包括: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东宁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公众认知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实际调研,调查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经济发展依赖于森林资源,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经济作物种植或固定收入(工资或养老金);(2)资源开发过于单一与简单,无法从多个方面带动当地经济;(3)国家公园公众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社区居民与职工都十分了解与支持国家公园建设,但此态度大多建立在对未来国家政策以及发展前景的期许。最后,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对国有林区职工社会福利进行了预期,发现在虎豹公园试点期间,旗舰种数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恢复较好,保护力度大,保护效果明显,但对经济的刺激较小,并未直接提高职工与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职工对社会福利的提升有一定渴求,参考其他中国国家公园试点工作的进程与经验,以上问题与矛盾在今后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鸨研究进展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1959-2005年关于大鸨的研究文献,分别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关大鸨的研究虽从1959年开始,但直到80年代才逐渐形成系统,其中,就地保护研究数量(67.2%)多于迁地保护的研究数量(32.8%)。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都存在研究内容比较基础的问题。在大鸨的就地保护中,保护区没有真正发挥其功效;大鸨迁地保护工作虽取得一定成就,能够保持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的基本稳定,但人工繁育技术只在部分地区取得成功,另外,应激和疾病仍是影响大鸨迁地保护工作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大鸨现状提出保护对策,着重强调环境保护和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平原湿地。保护区内湿地发育良好,复杂多样,泡沼星罗棋布,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物种繁多,是天然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也是目前三江平原为数不多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湿地。本文阐述了挠力河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状况,并分析了管理现状,对保护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Conservation Through Public Health, a grassroots, Uganda-bas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n partnership with Uganda Wildlife Authority, established a field clinic for mountain gorillas and other animal species in Bwindi Impenetrable National Park in 2005. This was an initial step in the effort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wildlife health-monitoring system in Uganda. This wildlife health-monitoring system is to act as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disease outbreaks. The clinic primarily analyzes gorilla fecal samples for parasites and,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2005, has grown to include in its remit livestock, park staff, and symptomatic humans from the Bwindi community. The diagnostic testing capability of the field clinic has expanded to include Giardia spp and Cryptosporidium spp. One policy outcome of this project has been the adoption of regular gorilla fecal sample collection as a health-monitoring intervention in the Uganda Wildlife Authority's annual operational plan. Conservation Through Public Health is also planning to erect a “One Health” Gorilla Center, to accommodate extra tests, includ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more accurate detection of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of bacteria, parasites, and other pathogens. The main challenges for the clinic personnel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building's remote location at the national park. Consequently, the diagnostic facility is not connected to the national electricity grid, which necessitates the use of a more expensive option for power, solar with the aid of a backup generator.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重大牧区之一,也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生态在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起重要的作用,针对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建设措施:加强草地生态置换保护体系建设、草地科学管理、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草地鼠虫害防治、草原生态的宣传等,同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牧民增收,实现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而为全国草原生态的进一步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A small, isolated Amur tiger population ranges across the southwest Primorskii Krai region in Russia and Hunchun region in China. Many individuals, with “dual nationality,” cross the border frequently. Formulating effectiv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require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iger food requirements in both countries. While the diets of tigers ranging in Russia is clearly understood, little is known of the tigers' feeding habits in China.. We used scat analysis combined with data on the abundance of 4 prey species to examine Amur tiger diet and prey preferences in Hunchun. We examined 53 tiger scat samples from 2011 to 2016 and found that tigers preyed on 12 species (11 species in winter), 4 of which were domestic animals with 33.58% biomass contribution; this was the first record of Amur tigers eating lynx in this area. Tigers showed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wild boar (Jacobs index: +0.849), which were also the most frequently consumed prey, and a strong avoidance of roe deer (Jacobs index: ?0.693). On the Russian side, domestic animals (just dog) were rarely found in tiger scat, and tigers did not show strong avoidance of roe deer, but of sika deer. We also found red deer footprints during winter surveys and that tigers ate red deer on the Chinese side, while there was no record of red deer feeding on the Russian side.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human disturbance, such as grazing, is essential to recovering tiger prey and habitat in this area and the Sino‐Russian joint ungulate annual survey is indispensable for prey estimates of this small, isolated Amur tiger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20.
蛇岛是我国唯一一个以蛇岛蝮蛇(Agkistrodon shedaoensis)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态保护价值,但外来物种入侵已经对该岛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对蛇岛外来物种的入侵现状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并对其入侵途径、危害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为有效保护蛇岛蝮蛇及蛇岛的生物多样性,提出了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