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尾巨桉DH3229组培苗木为试验材料,基施不同肥料:常规复合肥(Ⅰ)、桉树专用肥(Ⅱ)、桉树专用肥+泥炭腐殖酸(Ⅲ)、桉树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Ⅳ),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苗木生长、养分利用和积累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巨尾桉苗木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根系的促生作用较为明显,施用腐殖酸施肥处理苗高、地径生长量比常规复合肥相高出8.43%~14.41%,根系生物量增加38.76%和53.00%;腐殖酸对提高尾巨桉苗木养分积累量未呈现显著优势,但泥炭腐殖酸对P元素积累量增加有明显的影响,比常规和专用肥高5.56%和9.08%;腐殖酸的施用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培养基质中养分含量,泥炭腐殖酸对土壤速效养分及Mg的提高作用尤为显著,其中有效磷含量提高59.70%以上,风化褐煤腐殖酸处理下N、C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根瘤菌接种厚荚相思幼苗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接种不同根瘤菌对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Ⅱ苗木生长以及对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3个根瘤菌菌株接种厚荚相思幼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极显著提高厚荚相思苗木的苗高、地径、叶片含氮量、土壤全氮量、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磷酸酶和果聚糖蔗糖酶活性,其中苗高生长量增加15.1%~27.4%.地径生长量增加7.7%-32.0%,叶片含氮量提高54.7%~84.6%,土壤全氮量提高21.4%~31.6%,土壤有机质提高31.0%~38.7%,土壤磷酸酶活性提高23.4%~34.7%,果聚糖蔗糖酶活性提高64.5%-178.0%;苗木的生物量也有显著增加,苗木单株总生物量增加22.6%~73.1%。综合分析表明,接种根瘤茵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表4参2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马勃类真菌菌株对桉树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于桉树纯林下采集纯化获得10个马勃类真菌菌株,将菌株培养、粉碎并接种于桉树幼苗,对苗木生长情况进行鉴定。每个菌种为1个处理,不接种为对照。[结果]10个菌株对桉树苗木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桉树苗高增加14.5%~68.1%,其中接种1-4菌株的苗木最高,增加68.1%;苗木地径增加8.1%~49.7%,接种5-6菌株的苗木地径生长最好,增加了49.7%;苗木生物量(干重)增加5.3%~58.8%,接种1-6菌株的苗木生物量最大,增加58.8%,表明其效果最明显。[结论]利用马勃类真菌对桉树幼苗进行接种可有效促进桉树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微量元素B和Zn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严重缺乏这2种元素,会导致桉树生长受到抑制,出现生理性病害等。通过施用B和Zn育苗试验,为桉树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B、Zn各设5个处理:0(缺乏该元素,作为CK)、0.5(低量,完全营养液中该元素浓度的50%)、1.0(完全营养液)、2.0(过量,完全营养液中该元素浓度的2倍)、4.0(过量,完全营养液中该元素浓度的4倍),分别进行尾巨桉DH32-29育苗试验。测定试验60 d后尾巨桉DH32-29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结果]施用微量元素B或Zn都能促进桉树苗木的生长,其中2.0 B处理可提高苗高生长量45.7%,地径增加42.4%,单株生物量增加45.2%;2.0 Zn处理可提高苗高生长量39.4%,地径增加40.0%,单株生物量增加41.6%。[结论]以2倍完全溶液中的B、Zn对尾巨桉DH32-29的生长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菌根菌与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力和造林成活率,以提高树林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与维持资源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方法]把马勃菌根真菌与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组合接种到桉树组培幼苗上,育苗3个月后,检查苗木菌根感染率,按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方法抽样测定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结果]供试的11个益生菌组合接种育苗3个月后,桉树幼苗的菌根感染率在70%~90%;在接种3个月之后,苗木高比对照增加22.95%~64.40%,地径比空白对照增加23.53%~61.18%,生物量(干重)比对照增加7.72%~98.15%;各组处理的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与空白对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Z-3、Z-5、Z-8、Z-4、Z-2、Z-11等6个菌株组合在促进桉树生长方面效果尤为明显,可作为对桉树生长效应有良好影响的优良菌株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菌根菌与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力和造林成活率,以提高树林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与维持资源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方法】把马勃菌根真菌与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组合接种到桉树组培幼苗上,育苗3个月后,检查苗木菌根感染率,按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方法抽样测定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结果】供试的11个益生菌组合接种育苗3个月后,桉树幼苗的菌根感染率在70%~90%;在接种3个月之后,苗木高比对照增加22.95%~64.40%,地径比空白对照增加23.53%~61.18%,生物量(干重)比对照增加7.72%~98.15%;各组处理的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与空白对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Z-3、Z-5、Z-8、Z-4、Z-2、Z-11等6个菌株组合在促进桉树生长方面效果尤为明显,可作为对桉树生长效应有良好影响的优良菌株组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营养袋栽培试验,研究了污泥营养基质对尾巨桉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营养基质能 够显著促进尾巨桉苗木的生长,显著增加尾巨桉苗木树冠、地径和总生物量,其中以80%赤红壤+20%污泥和 70%赤红壤+30%污泥2种营养基质的效果最好。污泥营养基质能够显著提高尾巨桉苗木叶片的叶绿素和N、P、K 含量,但对尾巨桉苗木叶片的Cu、Zn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盐分胁迫下巨尾桉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盐分胁迫下巨尾桉幼苗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研究巨尾桉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巨尾桉苗高、地径生长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巨尾桉苗高、地径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少,当盐分浓度达到0.6%时,巨尾桉的生长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叶片质膜透性随着盐浓度增大而增大,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叶绿素含量在处理30 d内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在室外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为下一步的大田造林提供科学依据,以6株根瘤菌接种直杆型大叶相恩幼苗。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对相思苗木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个月后,接种不同根瘤菌的直杆型大叶相思幼苗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株高生长量增加1.1%~44.8%(除直6菌株),地径生长量增加6.8%~26.2%,总生物量增加10.6%~104.3%,根瘤鲜质量增加18.8%-420.8%,固氮酶活性增加28.6%-106.1%,叶片含氮量增加0.5%-5.3%(除直2菌株)。同时,根瘤菌接种对土壤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元素含量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郭清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5-166
在沿海沙质土壤开展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试验研究,并以柠檬桉作为对照。研究表明,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成活率82.0%-98.0%,4 a生时保存率64.0%-90.0%;三种桉树生长量超过柠檬桉,其中巨尾桉生长最快,4 a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柠檬桉大78.3%、93.6%和578.1%;三种桉树受风害较轻微,风斜比例为5%-19%,而柠檬桉受风害比例达86.2%。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可应用于沿海地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接种益生菌对巨尾桉人工林采伐剩余物生物量及养分归还影响,为林木合理施肥和防止地力衰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固氮菌N1、解钾菌40 K、解磷菌P13种菌株分别接种巨尾桉广林9组培苗。造林后,测定3.5年生林木的生长量和叶、枝、根、皮等采伐剩余物的数量以及N、P、K等养分含量。【结果】供试的3种益生菌接种巨尾桉广林9号对林木生长、采伐剩余物数量和养分归还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接种40 K菌株的效果最好,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增长14.7%、23.9%和70.9%;采伐剩余物达到86 670 kg/hm2,比对照增加了85.1%;采伐剩余物总养分归还量达866.33 kg/hm2,比对照增加75.02%。【结论】接种40 K菌株对巨尾桉广林9号林木生长、采伐剩余物数量和养分归还量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别对永安市巨尾桉、巨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桉树的林木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3年生巨尾桉(1 483株.hm-2)和4年生巨尾桉(1 319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40.79和55.33 t.hm-2;3年生巨桉(1 165株.hm-2)和6年生巨桉(1 889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36.48和62.14 t.hm-2;4年生尾巨桉(1 517株.hm-2)和7年生尾巨桉(1 106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70.80和112.80 t.hm-2.3和4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均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77.13%和78.46%,6和3年生巨桉人工林年均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58.75%和68.97%,4和7年生尾巨桉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100.40%和91.4%.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枝树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永安市巨尾桉、巨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桉树的林木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3年生巨尾桉(1 483株.hm-2)和4年生巨尾桉(1 319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40.79和55.33 t.hm-2;3年生巨桉(1 165株.hm-2)和6年生巨桉(1 889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36.48和62.14 t.hm-2;4年生尾巨桉(1 517株.hm-2)和7年生尾巨桉(1 106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70.80和112.80 t.hm-2.3和4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均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77.13%和78.46%,6和3年生巨桉人工林年均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58.75%和68.97%,4和7年生尾巨桉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100.40%和91.4%.  相似文献   

14.
桉树与越南安息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惠珍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95-196,209
对闽南山地尾巨桉与越南安息香人工混交造林试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与越南安息香混交是成功的,造林密度为1 350株/hm2,桉树与越南安息香以6∶4星状混交,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提高了林分产量和质量。4.5年的混交林分中尾巨桉的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分别比其纯林提高5.20%、11.49%和29.32%,而越南安息香的各项生长指标也明显高于其纯林。尤其是混交林中不论是尾巨桉还是越南安息香,小于10 cm小径木比例均比各自纯林减少,而12~18 cm中径木比例增加,并出现了大于20 cm的大径木,这对培育桉树大径材相当有利;此外,混交林在改良土壤、增强林分抗性等方面均比纯林有明显优势,对维护桉树人工林地力具有现实意义,可进一步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5.
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4种干旱条件下,5种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显著提高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抗旱能力,且不同菌种、不同干旱程度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对苗高、地径促生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7.8%和52.9%;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Sp1对苗木生物量促进效果最明显,较对照增加230%。②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对苗木微量元素的吸收有一定影响。在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p1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135%,33%,155%和96%。在中度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p1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与正常水分条件下该菌根化苗木相比增幅最大,分别为47.9%,46.1%,130.7%和49.0%。综上所述,中度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p1能增加苗木干物质的积累,促进苗木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进而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抗旱性。图1表3参15  相似文献   

16.
稀土对巨尾桉苗木生长的影响及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0、50、100、200、300mg/L的稀土处理巨尾桉幼苗,以探讨其对巨尾桉苗木生长的影响及生理效应。结果表明:稀土能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加叶片气孔密度和栅栏细胞密度,提高叶片N、P、K以及蛋白质含量,提高苗木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素形态对桉树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明确桉树幼苗的氮素营养特性,进一步为桉树幼苗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尾赤桉和巨尾桉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氮素浓度处理下,按树幼苗对硝态氮的吸收量显著大于对铵态氮的吸收量;在铵态氮处理下,尾赤桉对铵态氮的吸收量显著高于巨尾桉。桉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氮素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过高的氮素处理,叶绿素含量则出现下降的趋势。铵态氮更有利于尾赤桉幼苗的高生长,其高生长增量显著大于巨尾桉16号;而硝态氮对2种桉树幼苗高生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桉树品种的氮素营养特性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木在生长形态方面的抗旱作用。以接种5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马尾松苗木为材料,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方法人工模拟自然干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促进苗木的高、地径、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且不同菌种、相对含水量以及菌种与含水量间交互项均差异极显著( P<0.01)。中度胁迫时,接种土生空团菌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最好,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7.8%和52.9%;不同胁迫条件下,均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的苗木生物量积累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30%;干旱胁迫下,菌根菌能促进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尤其对根系作用明显,使菌根化苗木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同菌种对宿主的亲和力大小有差异,且苗木对各菌根菌的依赖性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对武平县尾叶桉U6、巨尾桉DH3229 2个桉树品种前期(1、2和3年)生长及抗冻害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尾叶桉U6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巨尾桉DH3229;2年生巨尾桉DH3229抗冻害能力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3年生巨尾桉DH3229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综合2个桉树品种前期生长及抗冻害情况,武平县发展桉树速丰林宜选择巨尾桉DH3229。  相似文献   

20.
以咖啡壳沤制物、腐殖土及森林土为原料配制成5种基质,通过对基质的理化性状及长蕊甜菜树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等7个生长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基质对长蕊甜菜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适宜的基质能有效促进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累积,苗木的生长差异是不同育苗基质理化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基质1、基质2、基质3和基质4苗木的苗高分别比对照高38.2%、22.6%、1.3%、4.4%,、地径分别比对照高49.0%、23.3%、27.2%、15.0%;4种基质苗木的主根长、根幅、一级侧根数分别比对照高10.9%~17.3%、9.2%~27.1%和34.3%~68.1%。因此,基质1和基质2适宜用作长蕊甜菜树的育苗基质,苗龄6个月的苗木苗高分别为15.31 cm和13.58 cm,地径分别为3.07 mm和2.54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