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城市地处沿海,由于麦棉套种耕作制度的需要,常年种植大麦在200万亩左右,但近年来大麦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春季冻害,表现为空瘪粒多,结实率低,特别是1994~1995年度罕见的暖冬倒春寒,使我市12o万亩大麦遭受了严重的冻害,单产损失达百斤以上。冻害发生前后,我们通过大面积调查和定点试验研究,试图从分析冻害与栽培措施之间的关系入手,找出我市大麦生产发展的技术障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栽培对策。1大麦冻害的概况1995年春季我市大麦遭受严重冻害,除主因气候极其反常外,配套的技术问题,也对大麦冻害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场位于黄海中部沿海平原,属江苏省沿海旱作大麦区,常年秋末冬初气温下降缓慢,日照较充足,对大麦播种、出苗、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有利。但春季气温回升慢而不稳,常有北方寒流入侵,倒春寒对啤酒大麦生产常有威胁。冻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啤麦生育过程中,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温冻害发生。近10年来,我场先后发生7次啤麦受冻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本文根据几年来冻害发生情况、播期试验和田间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就冻害发生原因与综合防范技术总结如下:1气侯宝化特点与冻害类型1.1越冬期(前)冻害,气候异常是啤麦冻害…  相似文献   

3.
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基于寒地典型玉米种植生态区的田间温度动态,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别设置冻害发生阶段和冻害持续时间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幼苗形态建成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差异。研究表明,玉米播种至出苗各阶段发生冻害胁迫后,可不同程度延长玉米出苗时间、降低成苗率,甚至导致幼苗全部死亡。播后早期冻害通过降低种子贮藏物质转运效率,加剧膜脂过氧化,削弱叶片光能捕获能力等一系列不可逆影响,抑制幼苗形态建成,这些不利影响程度随冻害持续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加强。播后冻害可诱导存活植株体内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维持较高水平,以改善植株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玉米播种至出苗各阶段受冻害胁迫影响均较显著,且以播种10 d后植株对冻害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大麦品种对春季冻害抗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全球气候变化与大麦春季冷害或冻害发生频率的关系及大麦品种对春季冻害抗性与品种特性、播期、密度、土壤墒情等因素的关系,分析了2004年方强农场不同大麦品种的发生春季冻害程度及对产量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暖冬频率的增加,大麦遇到春季寒害的可能性增加,对一些早熟品种应适当推迟播种期,注意协调前期群体与个体生长的协调性,增强大麦品种对春季寒害的抗性。大麦品种对春季冻害的抗性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冻害发生后不同品种的补偿能力不同,不同栽培技术对同一品种的恢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单从冻害发生的表面现象来判断某一品种对春季冻害抗性的好差。  相似文献   

5.
2003年,我市茶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冻害。据调查分析,全市冻害较重的茶园约2000hm^2。其中幼龄茶园1333.3hm^2,投产茶园666.7hm^2。在冻害较重的666.7hm^2投产茶园中,台刈的333.3hm^2,重修剪的333.3hm^2。从调查情况看,茶树冻害呈现出  相似文献   

6.
葡萄种质资源抗冻害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的种质田间自然冻害,并比较不同种群和类群间的抗冻性表明,美洲种群和原产我国北部或中部地区的野生种,以及具有山葡萄血缘的种间杂种在郑州地区不会有冻害发生;部分原产我国南方的野生和圃叶葡萄不耐冻害,欧亚种较欧美杂种不耐冻害;美洲种较其它欧美杂抗冻性好。  相似文献   

7.
“种茶要成功关键在防冻。”山东省胶州市在生产上采用了茶树蓬面撒碎麦秸、茶树整株覆盖玉米秸、茶树整行覆塑膜、搭建小拱棚、中拱棚、大拱棚,同时配套应用了秋施磷钾肥、立冬浇防冻水、园西北方搭防风障、行间铺草等技术措施,连年跟踪调查,在2002~2011年间的4次严重冻害年份,搭建拱棚的茶园都没有受冻害或仅受轻微冻害,防冻害优势明显。现将胶州市茶园搭建拱棚防冻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从3月6日开始的强冷空气,对当前正进入舂茶生产期的浙江茶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做好茶园的防冻减灾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积极采取行动,及时提出茶树冻害的预防和补救技术措施,派出科技人员前往杭州、台州、绍兴、温州、衢州和丽水等地开展茶树冻害调研和指导减灾工作,同时利用电话、电子信箱等方式收集汇总各地茶树冻害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冻害的进展情况,有效开展减灾和恢复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9.
泰宁县位于闽西北山区县,地理位置处于纬度大,北纬26°34’至27°07’,气象垂直变化明显,霜冻年份频繁,因此,在霜冻严重的年份里,茶树就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对产量、品质影响损失极大.本文就因1999年冬茶树受冻情况调查分析,如龙湖尤源茶场福云系茶树品种,即福云7、10号两品种冻害程度达四级,福云6号品种冻害程度在树龄较老化的达三级,树龄幼的达一、二级,这次冻害造成该场2000年损失产量6.2吨,损失收益10.436万元。但该场有在霜冻期修剪茶树,有加重冻害程度的影响,而另一个场即杉城八二茶…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棕榈科植物冻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了1999年12月福建省出现冻害的气象特点,综述了我省综桐科植物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11.
减轻油菜冻害及冻害补救措施陈俊才(江苏省泰县农业局)泰县地区油菜从10月中旬移栽至翌年5月下旬收获期间,常常遭到冬季低温和倒春寒的袭击。近几年,采取一些栽培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冻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1.培育壮苗移栽壮苗根系发达,绿叶数多,体内含糖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香蕉各级别冻害的气象指标,统计漳州市各地冬季出现香蕉重冻害、中冻害、轻冻害、微冻害的频率,然后根据出现香蕉重冻害的频率大小,把全市蕉区划分为香蕉微冻害区、轻冻害区、中冻害区、重冻害区和严重冻害区,最后进行分区评述和提出香蕉防冻减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倒春寒”和模拟冻害条件下茶树鲜叶中酶活性与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倒春寒”发生时茶树实际受冻害和模拟冻害的新梢为研究材料,比较了不同冷冻胁迫时间下茶树鲜叶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β-葡萄糖苷酶(β-GC)酶活性及营养成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5℃冷冻4~6 h的条件下,模拟冻害的鲜叶外形最接近实际受冻情况。随着冷冻时间的增加,鲜叶中PPO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OD酶活性整体趋于稳定,而β-GC酶的活性整体呈现降低趋势。此外,在冷冻过程中鲜叶茶黄素含量显著增加,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降低。这些研究可为茶树遭受冻害时鲜叶质量评估与再利用,以及茶树响应“倒春寒”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许允文 《中国茶叶》2006,28(5):32-32
茶树常见的冻害有雪冻、干冷风冻及霜冻等类型,江南茶医以雪冻与霜冻为主,江北茶区(或高海拔)茶园则3种冻害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晚霜冻害是苏北沿海啤酒大麦(以下简称啤麦)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发生机率为五年二遇。为了掌握其发生特点以及对啤麦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程度,制订正确的补救对策,我们对该区主体栽培品种苏引麦2号1994年3月26日至27日发生的晚霜冻害,进行了系统观测与研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一、晚霞冻害的形成特点1994年晚霜冻害为害啤麦的部位:主茎第八叶叶片、叶鞘和与之同层的幼稳、幼茎。受害程度:冻后31天主茎幼稳死亡率对.5%,分美幼穗死亡率4.4%【幼穗冻伤(因冻空2拉以上)李主茎为85.5%,分菜为28.2%。冻害成因:1、昼夜气…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11,(3):27-27
3月7日,从安徽省农委获悉,自2月中旬以来,全省约有25万亩茶园遭遇严重冻害,受冻面积占安徽省茶园面积的10%以上,受冻程度普遍达到3-4级,部分高山或山口茶园冻害达到5级。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甘蔗冻害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广西甘蔗冻害气候区划。根据低温强度与甘蔗冻害程度的关系 ,甘蔗的冻害 (霜冻 )分为轻 (1.0~ -0.4℃ )、中 ( -0.5~ -1.0℃ )、重 ( -1.1~ -2.0℃ )及严重 (< -2.0℃ )4级。以5年一遇和10年一遇的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甘蔗冻害区划的指标 ,用小网格气候分析的方法 ,制作了广西甘蔗冻害区划。将广西蔗区冻害划分为5个区 :无冻害区、轻冻害区、中冻害区、重冻害区及严重冻害区  相似文献   

18.
选取极端最低气温作为设施青椒寒冻害保险指数指标。分析1978-2020年诏安本站年极端最低气温在≤4℃、≤3℃、≤2℃、≤1℃、≤0℃、≤-1℃各级别出现的概率值,根据灾情调查资料确定设施青椒寒冻害等级指标,以Td≤1.0℃且持续时间≥1h作为保险事故发生的气象指数理赔触发值,设计保险费率,分8级设计青椒寒冻害气象指数保险赔付比例,并根据发生冻害时青椒所处的生长周期来计算有效保险金额。该产品以客观气象数据作为定损依据,为保险公司开展青椒指数保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茶树抗寒单株筛选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见早  袁洪刚 《茶叶》1995,21(1):34-38
利用1976年、1979年、1983年临沂地区发生3次大冻害后征集的48个抗寒单株,经初步研究的28个抗寒单株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冻害调查鉴定后,进行了叶片形态,解剖观测,冻害受害率和产量,品质测定以及无性繁殖试验,最后综合评定等系统筛选研究,首次筛选出了8个抗寒性较强,且产量和品质较突出的茶树抗寒单株,经过自然驯化无论从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均具明显的抗寒特征和特性,为尽快选育出茶树抗寒良种提供了  相似文献   

20.
正茶树冻害一直是影响山东茶树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据统计,自1966年开始引种至今,山东茶树经历了10次大的冻害;小的冻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且随着气候的反常,最近几年发生频率增大,冻害程度增强。今年的茶树冻害就极为严重,冻害面积达80%以上,冻害程度严重者为3级,造成减产60%以上。围绕茶树冻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一直是山东茶叶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茶树发生冻害是茶树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结果。造成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