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温室条件下,以荧光灯为对照,以LED灯板为人工光源,探究红蓝光质对水培盆栽绿叶生菜和紫叶生菜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植物工厂条件下生产不同叶色蔬菜提供光环境参数。结果表明,绿叶生菜和紫叶生菜光合色素含量在RB 2∶1(RBⅠ)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随蓝光比例下降而减少,在RB 1∶2(RB Ⅲ)和荧光灯(F)处理下含量最低。且绿叶生菜光合色素含量对红蓝光比例的变化敏感程度低于紫叶生菜。绿叶生菜地上部分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均以RB 1∶1(RB Ⅱ)处理最大。紫叶生菜地上部分鲜质量在白光(W)对照处理下最大,根系鲜质量和根系干质量在RB 2∶1(RBⅠ)光照下最高,地上部分干质量则在不同光质变化下没有显著差异。绿叶生菜和紫叶生菜分别以RB 1∶1(RB Ⅱ)和白光(W)光质照射培养最佳。  相似文献   

2.
在温室条件下,以荧光灯为对照,以LED灯板为人工光源,探究红蓝光质对水培盆栽绿叶生菜和紫叶生菜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植物工厂条件下生产不同叶色蔬菜提供光环境参数。结果表明,绿叶生菜和紫叶生菜光合色素含量在RB 2∶1(RBⅠ)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随蓝光比例下降而减少,在RB 1∶2(RBⅢ)和荧光灯(F)处理下含量最低。且绿叶生菜光合色素含量对红蓝光比例的变化敏感程度低于紫叶生菜。绿叶生菜地上部分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均以RB 1∶1(RBⅡ)处理最大。紫叶生菜地上部分鲜质量在白光(W)对照处理下最大,根系鲜质量和根系干质量在RB 2∶1(RBⅠ)光照下最高,地上部分干质量则在不同光质变化下没有显著差异。绿叶生菜和紫叶生菜分别以RB 1∶1(RBⅡ)和白光(W)光质照射培养最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频率LED红蓝光交替照射对生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进行试验,运用供光模式可调的红蓝LED光源,以不同频率的红蓝光交替照射生菜,并以同比例的红蓝光同时照射生菜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生菜生长动态、光合色素、可溶性糖、粗蛋白、维生素C以及硝酸盐含量,研究红蓝光供光模式及交替频率对生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能耗基础上,16h光期里,红蓝光交替1次有利于生菜地上部分生物量、可溶性糖以及粗蛋白的积累;红蓝光交替4次有利于生菜中维生素C的积累以及硝酸盐的代谢;所有处理中,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4次和8次红蓝光交替为最大,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进行试验,运用供光模式可调的红蓝LED光源,以不同频率的红蓝光交替照射生菜,并以同比例的红蓝光同时照射生菜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生菜生长动态、光合色素、可溶性糖、粗蛋白、维生素C以及硝酸盐含量,研究红蓝光供光模式及交替频率对生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能耗基础上,16 h光期里,红蓝光交替1次有利于生菜地上部分生物量、可溶性糖以及粗蛋白的积累;红蓝光交替4次有利于生菜中维生素C的积累以及硝酸盐的代谢;所有处理中,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4次和8次红蓝光交替为最大,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红优2号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灌水水平和肥料运筹对红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探讨红麻水肥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水肥管理提供合理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红麻株高、茎粗、皮厚、地上部干质量以及地上部N、P和K含量与吸收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是增加不显著。2与全部作基肥相比,40%做追肥时红麻地上部和根系N含量和吸收量有上升的趋势,而地上部干质量、K含量和吸收量有下降的趋势。3与W1相比,W2和W3的株高、茎粗、皮厚、地上部干质量,以及N、P和K含量与吸收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是W1和W2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苗期中水、旺长期和现蕾结果期高水,低肥并且全部作基肥时,不但能够显著节水、节肥,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对红麻地上部干质量和N、P、K吸收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农村户厕三格化粪池出水资源化利用为目的 ,探索农村户厕三格化粪池出水替代水培生菜营养液,研究不同比例替换对水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格化粪池出水可以替换部分标准营养液进行水培生菜生产,而且达到提质增产;综合考虑,替换比例为20%条件下,效果最佳,鲜重相对于CK增加了3.2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台湾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在温度和光环境可控的植物工厂中利用光谱组合LED光源配置5种光质:红光(R)、蓝光(B)、红蓝光1∶1(R1B1)、红蓝光1∶2(R1B2)和白光(CK)对台湾金线莲进行60 d光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光质处理对金线莲的株高、茎直径、叶面积、生物量和有效成分积累量产生显著差异,其中,蓝光处理显著降低株高和叶面积的增长;红光处理显著抑制茎秆直径的增长;红蓝光1∶1、红蓝光1∶2两种复色光处理均显著降低株高、鲜重和总黄酮积累量;白光处理下的总体长势、可溶性糖和总黄酮积累量比红光、蓝光、红蓝光1∶1、红蓝光1∶2处理的效果更佳,是台湾金线莲在此栽培阶段的最适光质,为金线莲的人工光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用于植物工厂的间歇式人工光源,混合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和荧光灯,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最高为550μmol·m-2·s-1。通过生菜栽培试验,研究3个不同光波动周期(40/40、80/40、120/40)对生菜生理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波动环境可提高生菜的光合能力,生菜的叶绿素在光波动周期较短时含量较高,生菜的干鲜质量随着光波动周期缩短而降低,光波动环境下生菜的单位功耗产量要高于固定光源。  相似文献   

9.
滴灌灌水量对北京春茬露地生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春茬露地生菜滴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水量,设置了4种不同的滴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对生菜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梯度范围内,不同的灌水量对生菜的株高、球径、Vc含量、硝酸盐含量等指标影响不显著,但极低水量处理的展开度、叶片数、单球重以及产量均显著低于高水处理。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外,中水处理植株各指标均与高水处理差异性不显著。低水处理植株展开度、叶片数、单球重等指标与高水处理差异性不显著,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极低水量处理和高水处理,且该处理的水分生产效率达到最大,为33 kg/m~3。综合考虑植株生长、品质、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等要素,低水处理(实际灌水93.3 mm)最适宜春茬露地生菜的生产,其产量达到了41.96 t/hm~2。研究得出了春茬露地生菜各生育时期的作物系数,可以为实现春茬露地生菜滴灌施肥条件下的高效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LED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设施番茄周年生产的壮苗供给,研究了人工气候环境下不同光质处理对番茄幼苗不同时期内生长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培育番茄壮苗的最佳人工光源。试验采用LED为光源,选取红蓝比分别为3(RB3/1)、5(RB5/1)、7(RB7/1)和白光(W)4个处理对番茄幼苗进行为期28 d的照射,光周期为12 h/12 h,自然光照射为对照,并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不同LED光质对番茄幼苗不同时期内生长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质对番茄苗期下胚轴、叶面积和根冠比的影响极显著(P0.01);生长初期光质对幼苗生长株高、茎粗、根数、根长、生物量、壮苗指数和G值的影响不显著,而后变为显著(P0.05),且不同时期内光质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依据不同生长时期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番茄苗期较优光照组合为出芽后两周内采用红蓝比为RB7/1光质,而后采用白光LED光质进行照射;红蓝比为RB3/1的光质不适宜单独作为照射光源用于培育番茄壮苗。  相似文献   

11.
以生菜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营养液氮素浓度水平0.9、3.5、7、14和28 mmol/L(分别标记为T1、T2、T3、T4、T5),分析水培生菜生长、品质对营养液氮素浓度的响应。结果发现:各处理生菜茎粗无显著差异;T1处理生菜叶片数较少,显著低于T2、T3、T4、T5处理;T3处理生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大,显著高于T1处理;T3处理生菜产量最佳,单株产量与T1、T2、T4、T5处理相比,分别高482.11%、53.53%、14.48%、32.49%;提高营养液氮素浓度有利于提高生菜可溶性总糖含量,随着营养液氮素浓度的增加,生菜维生素C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利用生菜产量与营养液氮素浓度的关系优化得到生菜适宜营养液氮素浓度为9.69 mmol/L,在该条件下生菜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曲波  张谨华  王鑫  赵红梅 《农业工程》2018,8(7):128-131
以藜麦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设置2种光照时间(8和12 h)和2种温度(10和25 ℃)对藜麦幼苗进行交叉处理。研究不同温度和光照对藜麦幼苗的发芽率、鲜质量、干质量、含水量、株高和根长、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为藜麦的高产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5 ℃下光照8 h时,幼苗整株鲜质量、干质量和株高最大,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10 ℃下光照12 h时,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最高。可见,低温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藜麦后期生长,并且藜麦适于高寒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水气互作对辣椒根系形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设置地下水灌溉C(溶解氧质量浓度5mg/L)作为对照,2个加气量:A(溶解氧质量浓度15mg/L)和O(溶解氧质量浓度40mg/L),2个灌水量:W1和W2(0.8倍和1.0倍作物-蒸发皿系数)开展随机区组试验,基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加气灌溉对辣椒根系形态、产量、品质、株高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处理AW1产量最高,为6.78t/hm2,较处理OW1和CW1产量分别增加39.04%和42.89%,较处理AW2产量增加30.80%(P<0.05)。与处理CW1相比,处理AW1的可溶性糖含量(BRIX)、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糖酸比(SAT)分别增加29.49%、75.24%和68.10%(P<0.05),处理AW1根干质量、总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分别增加13.63%、11.09%、59.47%和6167%(P<0.05)。与处理CW2相比,AW2辣椒株高、氮素吸收量、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7.88%、66.56%、26.28%和26.12%(P<0.05)。根系形态指标(根干质量、总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与氮素吸收量、株高、产量、BRIX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处理AW1综合得分最高。综上,综合考虑提质、增产、节水3方面,确定加气量15mg/L、灌水量0.8倍作物-蒸发皿系数为最佳水气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4.
研究有机无机复合营养液对于增加水培蔬菜的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沼液替换山崎营养液对营养液特性及水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液流栽培条件下,由于养分吸收和水分吸收同步,EC值并不会显著下降;适量的沼液替换比例增加了生菜产量,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替换比例增加而增大;在生长后期,旺盛的地上地下生长加快了水分消耗,浓缩了营养液,EC值增加;沼液可以缓冲营养液pH值的变化,但产量较高处理的生菜由于根系分泌酸性物质增加,pH值在生长后期显著下降,营养液呈中等酸性;沼液替换营养液使生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明显提高,生菜的VC和硝酸盐含量都随沼液替换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研究结果为沼液替换无机营养液水培生菜及营养液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设施水培条件下,以黄金四季奶油小白菜为试验材料,LED灯为人工光源,自然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谱LED植物光灯的红蓝光波段组合对黄金四季奶油小白菜生长参数的影响,为植物工厂水培小白菜提供人工补光数据支撑。试验设定为蓝光(455nm)相对光谱固定不变,红光相对光谱分别为T1(7.53%)、T2(15.40%)、T3(30.28%)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及品质。结果表明,红光相对光谱为30.28%时试验组小白菜的菜叶长度、株高、蛋白质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28%的红光相对光谱可作为水培小白菜的适宜光配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设置了4组不同盐分处理(1.7、2.5、3.8、5.9 dS/m,记为S1、S2、S3、S4),2种根际促生菌处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以及对照组(CK,不添加根际促生菌),研究不同盐分胁迫下根际促生菌在对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盐分处理下(S1、S2、S3、S4),根际促生菌BS能够使拔节期玉米株高分别增加8.63%、8.10%、7.01%和5.04%,使玉米平均鲜重分别增加4.46%、22.10%、24.09%、6.84%,对叶面积指数无显著规律影响,使根系Na+/K+分别降低7.00%、6.90%、5.14%、8.25%,对玉米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并无规律性的显著影响。根际促生菌BM能够使拔节期玉米株高分别增加11.10%、0.54%、12.77%和2.59%,使玉米鲜重增加11.76%、16.85%、10.58%和7.03%,对叶面积指数无显著规律影响,使玉米根系Na+/K+分别降低11.00%、4.09%、17.07%、4.17%,对玉米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并...  相似文献   

17.
牛肉图像采集光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用于牛肉自动分级机器视觉系统的图像采集照明装置。该装置根据系统的照明要求,选取LED灯作为照明设备的光源,采用漫反射式的点阵光源方式进行照明。通过正交试验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运用数字技术对照明系统的光照均匀性和照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随着LED灯的排数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光照均匀性受试验条件的影响较小;在最佳参数条件下,该装置可以使被测对象获得均匀且具有一定强度的照明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植物工厂中人工光源能耗大的问题,进行了交替供光模式提高生菜能量利用率、降低光源能耗的研究。试验在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进行,采用供光模式可调的红蓝LED光源,以不同间隔(5、10、15、30、60min)的红蓝光交替照射生菜,并以纯红光、纯蓝光以及红蓝光同时照射作为对照,分析了红蓝光交替照射对生菜能量利用及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红蓝光同时供光的处理相比,所有交替光处理下的生菜地上部鲜质量、LUE、EUE均有所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8.6%~53.6%、34.3%~78.6%、34.6%~79.4%,其中红蓝光30min间隔交替照射下生菜鲜质量、LUE、EUE均最高,分别为115.50g、5.84%、1.92%;交替光照射的处理之间,随着交替时间间隔的延长,叶片净光合速率有逐渐提高的趋势;红蓝光30min间隔交替照射下生菜叶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Ψo、RC/CSo、PⅠabs、ABS/CS、TRo/CS、ETo/CS均得到显著提高,该处理下PSⅡ光合机构的比活性整体最高。纯红光下,生菜地上部生物量最大,但LUE和EUE均显著小于红蓝光30min间隔交替照射处理;纯蓝光下,PⅠabs表现为所有处理间的最大值,但LUE和EUE在处理间最低或与最低值无显著性差异,纯蓝光下总叶面积及整体光合能力受到限制;红蓝光5min间隔交替照射更有利于刺激生菜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和积累,进而有利于对光合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光强对生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意大利耐抽苔生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梯度(75,150,225,450,550mol/s·m2)光照强度处理对其叶绿素相对含量、干重等生理指标和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显著的影响植株生长及各测定指标。叶绿素含量与光强呈正相关;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硝酸盐的累积与光强呈负相关;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出现第一个波峰的时间要比田间作物滞后;分析各指标后表明最适合生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450mol/(s·m2),达到了低硝酸盐的累积与生长品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水稻育秧易受气候环境影响,导致秧苗质量差的问题,以育秧环境参数为目标,优化设计水稻育秧气候箱及基于植物工厂技术的水稻育秧平台。利用水稻育秧气候箱,通过均匀试验和逐步回归法优化对秧苗指标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参数,进而确定水稻育秧最优环境参数组合,并利用基于植物工厂技术的水稻育秧平台进行规模化生产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光谱条件下,叶面积系数受光照强度影响显著(P<0.05)。蓝光光质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对根数、根长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对SPAD值和叶面积系数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茎基部宽影响显著(P<0.05)。红蓝比3∶1光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茎基部宽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均对株高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对SPAD值影响显著(P<0.05);土壤含水率对叶面积系数影响显著(P<0.05)。水稻育秧环境最优参数组合为蓝光光质、土壤含水率60%(发现叶片卷曲后灌溉,每次灌溉最大含水率60%)、光照强度1.1×104 lx(光源表面处的测量值,光源表面距离育秧盘上表面20 cm)、光照时间9 h、温度28 ℃/24 ℃(光照期/非光照期)、湿度60%。基于植物工厂技术的水稻育秧平台所培育的水稻秧苗形态指标与力学特性均能达到机械插秧壮秧标准。试验结果可为大面积闭锁式水稻育秧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