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选用大麦为材料,研究不同Al3+浓度(50、100、500μmoL/L)对大麦(Hordeum vulgare L.)叶片和根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处理期间,高浓度Al3+(500μmoL/L)可诱导大麦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除了Al3+浓度为100μmoL/L)(P0.05)。Al3+处理20 d时,所有处理组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大麦根中,各个Al3+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处理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但在Al3+处理20 d时,100μmoL/L Al3+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500μmoL/L Al3+处理组(P0.05)。  相似文献   

2.
李梅  孙盛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278-279
选用向日葵为材料,研究不同Al3+浓度处理下(0.1、1.0和10.0 mmoL/L),对向日葵叶片和根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处理期间,高浓度Al3+(10.0 mmoL/L)可诱导向日葵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除了Al3+浓度为1.0 mmoL/L)(P0.05)。Al3+处理15 d时,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Al3+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Al3+处理5 d时,10.0 mmoL/L Al3+处理组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但是,在10~15 d期间,其含量明显下降(P0.05)。1.0 mmoL/L Al3+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1 mmoL/L Al3+处理组。在1.0 mmoL/L Al3+和0.1 mmoL/L Al3+处理组中根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15 d后明显下降(P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在不同浓度镉(0、100、300、500 mg/kg)胁迫及不同时间(50 d、70 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第50 d时,随镉胁迫浓度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在500 mg/kg镉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为6.736 mg/g;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随时间延长,在第70 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镉胁迫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为镉耐性相关蛋白的合成提供物质基础,增强了孔雀草耐受重金属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华红叶杨对镉的富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对中华红叶杨生长的影响以及杨树对镉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镉浓度100~500μmoL/L对中华红叶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华红叶杨对镉的富集作用表现在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镉主要积累在根部;幼叶中的富集量高于老叶;杨树各部位镉的富集水平为:树皮茎木材部分。  相似文献   

5.
喷施褪黑素对萝卜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喷施褪黑素对蔬菜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通过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0,50,100,150,200μmol/L)对萝卜的生长及镉积累情况的影响。【结果】外源褪黑素处理促进了萝卜的生长,增加了萝卜的生物量。同时,外源褪黑素也提高了萝卜叶片的抗氧化酶(POD、CAT和SOD)活性,增加了萝卜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且随着褪黑素浓度的增加,这些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在不同浓度褪黑素的处理中,50μmol/L和200μmol/L的褪黑素提高了萝卜根系、块根、叶片和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而100μmol/L和150μmol/L的褪黑素则降低了萝卜这些器官的镉含量。当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时,萝卜根系、块根、叶片和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分别较对照的降低幅度最大,分别降低了7.81%、20.00%、27.45%和31.43%。【结论】褪黑素能够促进镉胁迫下萝卜的生长,且中等浓度的褪黑素能够降低萝卜对镉的积累。在所设褪黑素浓度中,以100μmol/L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镉胁迫对臭牡丹幼苗生理变化的影响,进行土培试验,设0、0.1、0.3、0.6、0.9 mmol/L 5种镉胁迫浓度处理,测定其对臭牡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浓度升高,叶片PSⅡ潜在活性(Fv/Fo)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 P)逐渐减小,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3.10%和37.82%,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逐渐增加,最大增幅达48.13%;低浓度镉胁迫使臭牡丹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39.01%和73.07%,而高浓度镉则对植株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产生抑制作用。叶片MDA、脯氨酸含量随镉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其中丙二醛含量在胁迫前期增长平缓,后期增长趋势显著,最高增长率达45.29%。可见臭牡丹对镉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通过调节自身光合特性和累积渗透调节物质缓解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7.
薛艳  王超  王沛芳  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33-11934
[目的]为环境检测中评价芦蒿和黄花水龙被镉和铅污染的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芦蒿和黄花水龙的幼茎为材料,预处理后分别置于含镉或铅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Cd^2+浓度设0、1、5、10、20、50μmol/L;Pb^2+浓度设0、1、10、20、50、100μmol/L,处理7d后,测定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结果]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芦蒿根系中可溶性含糖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同一镉处理下。黄花水龙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用铅处理时,2种植物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随铅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镉和铅浓度的增加,2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结论]2种植物根系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对重金属的胁迫反应敏感,可将其作为检测重金属毒害的一项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铅胁迫对马蔺幼苗叶片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马蔺叶片叶绿素a、b含量逐渐下降,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其中Pb2+浓度为1 500 mg/L时马蔺叶片脯氨酸含量为对照的4.1倍;而马蔺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Pb2+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Pb2+浓度为1 000 mg/L 时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增加64.9%,Pb2+浓度为1 500 mg/L时可溶性糖含量仅比对照增加20.0%,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Pb2+浓度为0~1 000 mg/L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只在1 500 mg/L时才出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外源ABA处理对孔雀草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本文筛选适宜的喷施浓度。以出苗3周后的孔雀草穴盘苗为试材,通过预干旱处理,当基质相对含水量为50%时开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ABA(50 mg/L、100 mg/L、150 mg/L),纯净水为对照,连续7 d。ABA处理第4 d和7 d时,分别测定叶片伤害度、MDA含量、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活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叶片伤害度、MDA含量、Pro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POD活性增强;喷施一定浓度的ABA能够增强孔雀草幼苗的耐旱性,ABA处理组较CK均能降低叶片伤害度、MDA含量,提高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活性,其中100 mg/L ABA处理下的供测植株抗旱效果最好,处理第4 d和第7 d的各项测定指标与对照都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方法,以茴香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镉浓度(0、0.1、1.0、5.0 mg/L)对茴香镉累积及可溶性糖含量、全碳、全氮、全磷、全钾、全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镉(0.1 mg/L)处理促进茼香植株生长,茴香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与干重均高于CK,高浓度镉(5.0 mg/L)处理抑制茴香植株生长,茴香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与干重均低于CK;随镉浓度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全碳含量以及C/N比均呈降低趋势,全氮和全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钾含量均低于CK,但与CK差异均不显著,钠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并以0.1 mg/L镉浓度处理为最大,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随镉浓度增加,茴香植株对镉的吸收累积情况呈增加趋势,且各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必需元素Cu2+和非必需元素Cd2+、Hg2+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玉米抵抗重金属毒害的机理。【方法】用自来水(CK)及高(1 mmol/L)、中(0.5 mmol/L)、低(0.25 mmol/L) 3个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u2+、Cd2+、Hg2+溶液滴灌玉米幼苗,处理3 d后测定玉米幼苗根长和叶长、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对根系和叶片中POD同工酶表达的变化进行电泳分析。【结果】与CK相比,3种重金属离子明显抑制玉米幼苗生长,提高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Cu2+对玉米根系中SOD活性无明显影响,Cd2+和Hg2+明显降低了根系中SOD活性。Cu2+使玉米幼苗根系中POD活性增强;低浓度Cd2+和Hg2+使玉米根系中POD活性增强,中、高浓度Cd2+和Hg2+则使玉米根系中POD活性减弱。重金属对根系中POD同工酶的影响表现为:Cu2+无明显影响,Cd2+减弱了Rb1和Rb2的表达,Hg2+则抑制了Rb1的表达,增强了Rb2的表达,且低浓度Hg2+诱导出了Rb3。重金属对叶片中POD同工酶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Lb5表达增强,其中Cd2+的诱导效果最强;与CK 及Cu2+ 和Cd2+相比,Hg2+完全抑制了Lb6的表达。【结论】Cu2+、Cd2+、Hg2+对玉米生长及SOD和POD活性的影响,与重金属种类和浓度有关,并存在器官特异性。重金属中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都会影响POD同工酶的表达,但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2.
梁剑  刘小文  唐琳  徐莺  王胜华  陈放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31-34,封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和铅(Pb2+)对麻疯树幼苗生长及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细胞超微结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重金属处理后,麻疯树幼苗的株高、根长、根重和地上鲜重抑制作用较为明显;随着Cd2+、Pb2+浓度的增大,叶片叶绿素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SOD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Pb2+胁迫下,POD活性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AT活性则逐渐上升,叶绿体双层膜分辨不清,基质大量溢出;Cd2+胁迫下,POD活性随浓度缓慢上升,CAT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叶绿体结构轻微变形,呈圆形且有肿胀现象,基质少量溢出。  相似文献   

13.
在秋菊金星大臣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分别用0.05mmol/L、0.25mmol/L和1.25mmol/LFe2+(Fe2+来自于Fe2SO4.7H2O)的水溶液对其进行叶面喷施,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Fe2+溶液对菊花绿蕾期叶片几个与营养状态有关的生理指标以及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0.05mmol/L和0.25mmol/L Fe2+处理均使菊花绿蕾期叶片干重/鲜重较对照明显提高,同时0.25mmol/L Fe2+处理使菊花绿蕾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其他处理,植株高度比对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高,花期比对照(蒸馏水+吐温-80)提早和缩短7d;0.05mmol/L Fe2+处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提高效应最明显,对植株增高的效应亦最明显,其花期比对照(蒸馏水+吐温-80)反而推迟和延长5d;1.25mmol/L Fe2+处理使菊花绿蕾期叶片干重/鲜重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低于0.05mmol/L和0.25mmol/L Fe2+处理,但株高比对照有所提高,其对花期的调节效应与0.05mmol/L Fe2+处理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盐分胁迫下番茄盐分离子和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分含量处理下番茄不同器官盐分离子(Na+、K+、Ca2+)和重金属离子(Cd2+、Pb2+、Cr2+、Zn2+、Cu2+、Ni2+)的分布特征,探讨盐分离子对番茄不同器官吸收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机制,为重金属污染盐渍土壤的农业可利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番茄根、茎、叶和果实Na+含量均随盐分含量增加而增加;番茄根K+含量随盐分含量增加小幅上升,茎K+含量则显著下降,叶K+含量无显著变化;番茄各器官Ca2+含量随盐分含量增加无明显变化。番茄根Cd、Pb、Cr、Zn和Cu含量以及番茄茎、叶Cd含量均随盐分含量增加而增加;番茄根Ni含量、番茄茎叶Pb、Cr、Ni、Zn和Cu含量以及番茄果实各重金属含量受盐分含量变化影响不大。因此,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对番茄根部吸收重金属(Ni除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NaCl对泌盐红树和非泌盐红树Cd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NaCl对红树植物Cd吸收和转运的影响,本文以非泌盐红树秋茄和泌盐红树桐花树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和CdCl2处理下地上和地下各器官中Na+、Ca2+、Cd2+离子浓度的变化,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植物根尖在不同处理下对Cd2+和Ca2+的动态吸收。结果表明,随着CdCl2处理浓度的增加,2种红树的根、胚轴、茎和叶4器官中的Cd2+含量均明显增加。而泌盐红树桐花树各器官中Cd2+含量均高于非泌盐红树秋茄,分别达到65%(根)、19%(胚轴)、203%(茎)和96%(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Cd2+流,发现Cd2+内流能被Ca2+通道抑制剂LaCl3抑制,表明Cd2+主要通过Ca2+通道实现内流。在NaCl对Cd2+吸收的影响方面,低浓度NaCl(100~200 mmol/L)能促进秋茄对Cd2+的积累,但高浓度NaCl(400 mmol/L)抑制了桐花树和秋茄对Cd2+的吸收。这是由于:1)红树根系对Na+吸收增加,而Na+能与Cd2+竞争膜上转运蛋白上的金属离子结合位点从而减少Cd2+的吸收,2)NaCl促进了植物根尖对Ca2+的吸收,从而竞争性的抑制了Cd2+通过Ca2+通道的内流,最终减少了2种红树根系对Cd2+的吸收和积累。泌盐红树桐花树Cd2+含量高于非泌盐红树秋茄,表明桐花树根细胞质膜上的转运蛋白与Ca2+通道对Cd2+的吸收能力高于秋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0、30、60、90、120、150、180 mg·kg~(-1))处理对苦楝(Melia azedarach L.)幼苗生长、Cd积累、光合、质膜透性以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2+浓度≤60 mg·kg~(-1)时显著促进苦楝幼苗生物量的积累(P0.05),Cd2+浓度60mg·kg~(-1)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120 mg·kg~(-1)Cd处理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植株能正常生长且保持较大的生物量;苦楝对Cd具有一定的积累能力,其根、茎、叶中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根系是主要积累部位;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Chla+b)含量和光合速率(Pn)下降,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大,但≤60 mg·kg~(-1)Cd处理时均无明显变化;随Cd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呈先升后降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始终高于CK,苦楝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来维持Cd胁迫下的渗透平衡,从而降低Cd毒害。上述结果表明,苦楝对Cd具有一定耐性,其耐Cd胁迫的阈值浓度大约是120 mg·kg~(-1),可以将其应用于土壤Cd污染区域,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修复土壤Cd污染。  相似文献   

17.
NaCl胁迫对胡杨幼苗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胡杨幼苗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探讨胡杨幼苗的耐盐生理机制,为胡杨造林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沙培,以2年生胡杨实生苗木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NaCl浓度0.3;、0.6;、0.9;、1.2;和2;进行盐胁迫试验,测定胡杨幼苗叶片中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a+、K+和Cl-的含量.[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胡杨幼苗叶片中脯氨酸、MDA、Na+和Cl-的含量增加,K+含量和K+/Na+值降低,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高盐处理对以上测定生理指标有较大影响.[结论]NaCl胁迫下,胡杨幼苗叶片生理生化过程对盐分具有一定的适应性:(1)盐胁迫下,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是胡杨幼苗抵御盐胁迫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2)盐胁迫下,可溶性蛋白明显降低,对胡杨幼苗抗盐胁迫贡献较小;(3)较高盐分浓度胁迫下,叶片中SOD活性增加,增强了胡杨幼苗抵御盐胁迫的能力;(4)在较低盐胁迫下,胡杨幼苗仍保持较高的K+的吸收水平,具有一定的抗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