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含有效锌0.46ppm的钙质紫色土上,施锌5~200ppm,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施锌临界值为7.5~20ppm,中毒临界值为(600ppm。大麦施锌2~20ppm比对照显著增产,施锌临界值为5~13ppm,中毒临界值为200ppm。由此可见,小麦施锌中毒临界值大于大麦,大麦对锌较小麦敏感。大麦籽粒中锌含量随锌浓度提高而增加。大麦作富锌啤酒原料时,施锌浓度以20ppm为宜,高于600ppm时,大小麦植株中锰含量显著下降,这可能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两种性质不同的水稻土为材料,研究水稻和小麦在不同锌用量环境中的生长情况,以及锌在土壤、植株中积累的状况。结果如下:(1)土壤有效锌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的幅度因土壤类型而异,黑粘土有效锌积累率为35.4%,是黄砂土的4倍。(2)水稻能在所设计的锌用量范围内正常生长。小麦耐锌能力因土壤类型而有很大差异,_黄砂土上的小麦表现出较强的耐锌能力,黑粘土施锌量在20mg/kg土时,小麦出现受害现象。(3)糙米含锌量为17.8~33.15ppm,麦粒含锌量17.02~66.72ppm,黑粘土Zn_(20)和Zn_(40)处理的麦粒中锌已超过自然含量范围。  相似文献   

3.
水培结果表明,绵阳11和15号小麦耐有效锌的临界值为600ppm。在0.05—400ppm以内。幼苗生长正常,400ppm时,便出现锌中毒症状,至600ppm时,症状最严重,显症时间最早,从培养第3日起,植株开始枯萎,到第9日,焦叶指数和蔫萎指数均达三级,植株含锌量达6674ppm;而400ppm处理的,症状较轻,植株含锌量明显下降,为6185ppm。加钙处理(500ppmCa~(2+)),使症状加剧,显症提前,植株含锌量相应增高。加0.1%EDTA处理,使症状减轻,推迟显症,植株含锌量下降;在最高锌量(600ppm)加EDTA处理,较其它处理的植株,症状最轻、最迟,含锌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当土壤有效锰(DTPA—Mn)为13.3ppm时,大麦可不施锰肥。在有效锌为0.3ppm的土壤上施用锌肥时,不含氯的氮肥处理中,大麦增产述18~20%;而含氯氮肥仅增产5~6%。含氯氮肥各处理的土壤和植株锌、锰含量以及产量均比不含氯氮肥高,表明钙质紫色土上施用含氯氮肥优于不含氯氮肥。氯活化了土壤中的锌、锰,促进了大麦对锌和锰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番茄锌营养临界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钵条件下,试验布置在褐土菜园土和草甸土菜园土上。试验表明:施锌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和植株体内含量呈线性关系。根据这些数量关系计算出育苗阶段两种土壤有效锌缺锌临界值分别为5.32、9.80ppm,致害临界值分别为10.61、28.09ppm,生长在两种土壤上番茄幼苗锌缺锌临界值分别为55.73、65.98ppm,致害临界值分别为81.05、124.11ppm,开花阶段两种土壤有效锌缺锌临界值分别为11.32、13.89ppm,致害临界值分别为16.35、31.95ppm,生长在两种土壤上的番茄植株体内锌缺锌临界值分别为59.71ppm和81.43ppm,致害临界值分别为82.53ppm和124.11ppm。  相似文献   

6.
雏鸭实用饲粮锌的适宜添加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喂给1~35日龄建川鸭二种蛋白水平和不同含锌量的植物性饲粮,测定了不同锌水平饲粮对雏鸭生长和某些组织锌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蛋白质水平与锌吸收、利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雏鸭(1~35日龄)风干饲粮锌的适宜添加量为54ppm(总锌为71ppm),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能提高锌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蔬菜奢侈吸锌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二十多种蔬菜及其它作物锌的奢侈吸收。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施锌量条件下供试作物对锌有不同程度的奢侈吸收;蔬菜可食部位含锌量的提高程度取决于其所属器官种类,一般叶部较高;蔬菜对锌的忍耐程度及可食部位含锌量主要与蔬菜种类有关;正常生长时蔬菜吸收的锌主要分布于幼嫩部分,奢侈吸收时新老组织含锌量同步增加;奢侈吸收条件下蔬菜吸收多余的不一定分布于其可食部位,各部位的含锌浓度一般为根>茎、叶>果实,通过增  相似文献   

8.
土壤锌对油菜的有效性为:EXC—Zn>OM—Zn>R_2O_3—Zn。EXC—Zn含量因油菜吸收而降低,但种植油菜促进土壤中CA—Zn和RES—Zn向RO—Zn转化。OM—Zn随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变化,有机质<1.5%时降低,>1.5%时增加,除中性沙土外,土壤有效锌均增加。施10ppm水溶态锌后,锌的分布顺序,酸性上为:R_2O_3—Zn>OM—Zn≈RES—Zn>EXC—Zn;钙质土及中性土为:CA—Zn>RES—Zn>OM—Zn>R_2O_3—Zn>EXC—Zn。  相似文献   

9.
在中性,钙质,酸性紫色土上研究硝酸磷肥和重过磷酸钙水溶磷含量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紫色土上施硝酸磷肥都显著地提高了小麦产量,重过磷酸钙在中性和钙质紫色土与硝酸磷肥相当。在酸性土上不如硝酸磷肥,在中性,钙质,酸性土上施用硝酸膦肥的适宜水溶磷含量分别为30%~100%,≥83%,≤30%,随着肥料中水溶磷升高,小麦植株含磷量增加,在钙质土上,小麦产量与水溶磷含量呈直线正相关,土壤  相似文献   

10.
锌对玉米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第四纪红土红壤上进行玉米盆栽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施锌浓度0.5~200 mg/kg土范围内,施锌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玉米对氮的吸收;施锌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吸锌强度最大,随着玉米的生长,玉米体内含锌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氮、磷、锌3因素5水平最优回归设计,在田间条件下探讨了钙质紫色土中氮、磷、锌对大麦量产及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在75kg/ha以下时,不必施用锌肥;氮用量超过75kg/ha时,施锌能较大度幅地提高大麦产量。锌在平衡氮、磷养分中起着重要作用,锌与氮、磷间对大麦产量存在较大的正连应。在每公顷施75—112.5N、60—120公斤P_2O_5、30~75公斤ZnSO_4·7H_2O的最优施肥方案下,可获得3225kg/ha以上的产量,且大麦品质良好,肥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氮素水平对冬小麦地上部分锌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田条件下小麦地上各器官中锌积累和转运特点及其对氮肥水平的响应,以西农3517和温麦18为供试材料,在0、120、240、360 kg/hm2等4个氮素水平下,测定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中的锌含量。结果表明,开花后,小麦各器官含锌量逐渐降低,变化范围为5.76~56.42 mg/kg。其中,开花期,各器官含锌量表现为颖壳穗轴叶茎叶鞘,成熟期表现为籽粒颖壳穗轴叶叶鞘茎。拔节-抽穗期与灌浆期是小麦各器官锌累积最快的时期。花后小麦各营养器官中,以颖壳和茎秆中锌积累和转运量最大,籽粒锌积累主要靠各器官再分配。施氮可以显著影响小麦锌含量、转运量和产量,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基本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以施氮肥24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草甸褐土大剂量施锌所引起的作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从Zn1.62—1046.6ppm各处理对小麦高度及叶色无明显差异,施Zn523ppm时,小麦明显减产;施Zn有利小麦蛋白质的提高,但与施Zn之间无线性关系;小麦茎叶及籽粒含Zn量均随施Zn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产冬小麦对锌的吸收、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高产(9000kg·hm-2)冬小麦的锌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特点,为确定锌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6两年中各采用4个品种,于各生育时期在田间取植株样品,分器官测定锌的含量。结果小麦各生育时期各器官的含锌量为9.5—112.5mg·hm-2(干重),含锌量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期叶片中锌的积累量最高,拔节前叶片中锌的分配率占全株总积累量的50%以上;生育后期籽粒中锌的积累量最高。小麦一生锌的总积累量为384.9—475.9g·hm-2,生产100kg籽粒吸收锌4.3—5.2g。籽粒由再分配获得的锌占籽粒总锌量的58.2%—60.3%,各器官对锌的净吸收积累量、转移量及对籽粒锌的贡献均为叶片穗叶鞘茎秆。结论各器官生育前中期含锌量和积累量较高,后期籽粒锌的积累主要取决于各器官锌的再分配。根据锌的这些吸收积累特点,锌肥主要应作为播种前拌种或基肥施用,以促进小麦生育前期的生长和锌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以吉林省典型土壤为代表,以玉米为指示作物进行的,综合论述了土壤中不同形态锌的含量与施锌效果的关系。指出了玉米缺锌土壤临界值为0.8ppm;土壤PH>7.2、石灰含量>3.9%、砂粒含量>40%、代换量<15me/100克土、有机质含量<2%,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缺锌临界值0.8ppm 施锌有效;高磷引起与加重玉米缺锌是由于稀释作用,降低土壤锌有效性,影响锌在植物体内运转等多方面作用而引起的。锌肥是一种低毒微量元素肥料,一次施硫酸锌不超过20公斤/亩,就不会引起土壤和粮食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对春玉米产量及锌素吸收分配的影响,为锌肥的合理利用及肥料配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不还田(S0)和秸秆还田量12 000 kg/hm~2(S1)2个水平,副区为不施锌(Z0)和施纯Zn 40 kg/hm~2(Z4)2个水平,形成CK(不施肥)、S0Z0(无秸秆+无锌肥)、S0Z4(无秸秆+锌肥)、S1Z0(秸秆+无锌肥)、S1Z4(秸秆+锌肥)5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的方式,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对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锌素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无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S0Z4处理春玉米产量比不施锌S0Z0处理提高14.06%;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处理S1Z4较不施锌处理S1Z0增产17.3%,秸秆配合施锌处理S1Z4的产量达到最高(11 809 kg/hm~2)。无秸秆还田情况下,施锌S0Z4处理春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锌S0Z0处理提高11.51%;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S1Z4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不施锌处理S1Z0提高14.06%,秸秆配合施锌处理S1Z4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22 077 kg/hm~2);各处理中籽粒质量占总干物质积累量的52.41%~57.56%。无秸秆还田情况下,施锌处理S0Z4春玉米的锌素累积量比不施锌处理S0Z0提高18.32%;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处理S1Z4锌素累积量较不施锌处理S1Z0提高23.4%;秸秆配合施锌处理S1Z4的锌素累积量最高(519.43 g/hm~2),各处理中籽粒含锌量占总锌素累积量的68.5%~72.8%。无秸秆还田情况下,施锌处理S0Z4锌素转运量比不施锌处理S0Z0增加了11.82%;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处理S1Z4锌素转运量较不施锌处理S1Z0提高21.91%;秸秆配合施锌处理S1Z4的锌素转运量最高(232.17 g/hm~2)。【结论】施用锌肥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并促进了植株对锌素的吸收和向籽粒的分配;秸秆还田配合施锌进一步提高了锌肥的增产效果,及植株对锌素的吸收和向籽粒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微区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锌含量随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各处理的土壤有效锌均在环境容量以下,不足以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胡萝卜鲜重产量以亩施20kgZnSO_4·7H_2O的处理为最高。其它处理并无显著差异。收获时茎叶含锌量占总吸收位的49~60%。对照处理的块根含锌量仅为7.63μg/g(以烘干重计),而亩施400kgZnSO_4·7H_2O的处理则为54.18μg/g,说明胡萝卜可以作为富锌作物,但其绝对富锌量尚嫌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不同锌污染水平下丛枝菌根对三叶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三室隔网培养方法,研究4种锌水平条件下接种菌根菌(Glomusmosseae)对三叶草生长的影响表明,施锌量对菌根侵染率、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接种菌根菌可使植株地上部磷含量比相应的对照增加近1倍,地下部增加2倍多;随施锌量提高,接种使地上部锌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地下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我们就黑河流域绿洲潮土上玉米施锌的效果和技术,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绿洲潮土上玉米施锌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有效锌含量低,施锌玉米籽粒增产量为34.3-74.2kg/亩,增产率为10.2-23.4%。并且,施锌增产率与土壤有效锌含量间呈幂函数曲线关系,即y=9.388x#+-1.908。施锌最有效的方法是锌浸种加叶面喷锌。并初步确定,土壤有效锌(DTPA-Zn)临界含量为1.00ppm。  相似文献   

20.
甘肃主要农业土壤磷、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玉米幼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施磷能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玉米幼苗吸磷量;(2)施锌显著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和玉米幼苗的吸锌量;(3)施锌增加玉米苗吸磷量,但不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施磷,对低磷土壤能促进玉米幼苗的吸锌量,但对高磷土壤则有碍锌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