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大型江河定向钻穿越工程中,如何做好穿越管道的防腐层保护,避免管道穿越过程中防腐层的机械损伤,确保工程质量和后期运行安全,同时降低回拖阻力,提高穿越工程的施工效率,是目前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以江都-如东天然气管道项目长江定向钻穿越工程为例,其是国内同管径中最长的大型江河定向钻穿越,工程投资大,质量要求高,为防范回拖过程中砾石层对穿越管道3PE防腐层磨损、划伤及补口套滑脱、撕裂两类主要风险并降低回拖阻力,引用环氧玻璃钢外防护层技术为穿越管道防腐层提供机械性能保护,现场人员结合设计开展环氧玻璃钢防护层涂覆工艺研究,并在该穿越工程大规模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今后同类型江河定向钻穿越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接收井和始发井的围护结构、地质剖面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介绍了安庆长江穿越隧道的工程概况,分析了盾构法隧道的掘进原理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施工、地表、堤坝沉降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的原则、内容、方法、技术要点、监测精度要求以及地层沉降控制方法.施工实践表明,采用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技术,使川气东送管道安庆长江穿越隧道工程达到了有效控制地层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程梦鹏  张维尧 《油气储运》2003,22(2):36-38,59
忠县长江穿越工程位于三峡工程水库区,管道穿越设计难度较大。通过对大开挖、钻爆隧道、盾构隧道三个穿越方案进行比较,决定忠县长江穿越工程采用钻爆隧道穿越方案进行穿越,该施工方案技术成熟、难度低、工程投资较省,并介绍了穿越施工中防治水的设计及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4.
石兰输油管道是国家西部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管道处于高压运行状态,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石门沟水库引水渠在该石油管道下方5.6 m处穿越,地质是千枚岩和片岩,必须采取爆破施工,引水渠改线也不能避开穿越高压石油管道的实际,如此近距离地在高压石油管道附近进行爆破施工,西北地区没有此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此,聘请爆破专家进行指导,提出可行的穿越方案,顺利地完成了工程施工,确保了各方工程安全,为以后各类工程穿越危险地段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西气东输二线泾阳泾河穿越是目前我国管径最大的管道长距离定向钻对穿工程,穿越地层主要为卵石层、粉砂层及粉质黏土层。在φ1219大口径钢管穿越设计中采用"大开挖深基坑埋管+长距离夯套管+定向钻对穿"的组合穿越方案,并在施工中实现了优化扩孔器组合、调整泥浆性能、使用推管机协助管道回拖等多种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两岸厚卵砾石层穿越,河床高硬塑性粉质粘土层扩孔时卡钻、抱钻以及管道回拖卡管等施工技术难题,可供类似管径定向钻穿越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川气东送管道穿越长江7处,总长15.3 km.通过分析管道穿越方式和选择穿越方案的技术要点,最终基于不同穿越点的地理位置、地质情况和技术难点,分别采用了盾构隧道、钻爆隧道及定向钻穿越方式.其中:南京定向钻长江穿越,创长输管道定向钻穿越长江最长和管径最大的世界纪录;忠县长江隧道穿越创长输管道过江隧道净空断面最大的国内纪录...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先后在长江、黄河、嫩江、嘉陵江、鸭绿江、辽河等大型河流上,成功地敷设了管道,取得了不少经验。许多穿越管道经过长期运营,达到了平稳、安全输油(气)的目的,为原油、天然气高产、稳产作出了贡献。 管道穿越河流工程从投资到维护管理上优于管道跨越河流工程,但管道穿越河流工程的现有水平与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还不相适应。设计、施工和管理上均存在不少问题,还有一些管道穿越河流工程未能达到稳定、安全生产。而且投资偏大,技术发展缓慢,管理水平落  相似文献   

8.
孙兆强 《油气储运》2004,23(3):59-60
结合魏荆输油管道唐白河穿越段水下隧道改造工程,综合分析了热油管道在水下隧道穿越施工中的安全性、热力性和敷设方式的可行性, 指出热油管道采用水下隧道穿越方式具有安全性高、散热损失小、可满足管道在温差变形作用下的安全运行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是目前管道铺设施工的一项重要施工工艺,在世界各国及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穿越距离较长,作业带难以满足管道一次性预制需求,3 300 m长江定向钻穿越作业带可用部分只有1 km,要达到一次性预制存在巨大的拆迁量,而采用"二接一""三接一"等施工方法对长距离管道回拖存在较大风险,为了确保管道一次性回拖成功,采用弹性敷设、过路、过河等措施实现长距离管道一次性预制。通过对管道强度进行应力计算以及现场多次测量,最终采取管道弹性敷设漂管进美人港河的预制方案,实现了1 km管道陆地部分预制,2 km管道进入美人港河漂管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该措施大大降低了管道回拖力,减少了拆迁量,为管道的一次回拖成功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长距离定向钻穿越提供了重要参考。(图1,参6)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输水管道过河段施工技术,分析了围堰导流和施工排水等存在的问题,根据河流特点,选择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穿越河流工程这一施工难点,顺利开展输水管道施工。  相似文献   

11.
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和后代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9个不同类型的葡萄品种为亲本,进行了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和后代染色体倍性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较差,难以获得杂种后代。其中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种子形成率、种子出苗率都高于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后代中共产生6株三倍体,以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后代三倍体的比例为13.2%,高于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在以三倍体为育种目标的杂交中,应以优质的四倍体品种做为母本来配置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图书漂流作为新兴事物受到普遍关注.本文论述了图书漂流的起源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分析了图书漂流活动走入大学校园的操作形式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籼型香糯新品种—滇新10号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利用籼粳亚种间和地理远缘间的品种杂交,经8代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亩产量在425~666公斤,比当地糯谷品种增产12.76%~212.42%。目前已在云南、四川、安徽,湖北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籼型香糯—滇新10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在大型河流穿跨越工程中,工程地质资料不准不细,施工技术和机具准备不充分,严重影响着工程质量。通过实地调查指出以下几个问题,①勘探设备陈旧、条件艰苦,难以保证勘探质量;②施工手段单一,具体情况分析不够,施工技术及准备不充分,影响施工质量;③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概算、预算、决算层层突破,人和设备的效率很低。针对上述问题应认真分析,采用符合实际的施工手段,客观对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实现设计标准化、工程预制化及施工机械化,使工程质量和速度适应石油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质条件对定向钻穿越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输油气管道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黄土塬、游荡性大型河流、山体等不同地形地貌,如砾砂、卵石层、溶蚀性地层等多种地层条件及其组合。针对不同地形、地貌条件,对穿越曲线设计和泥浆工艺设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穿越曲线设计是定向钻穿越成功的基础;结合地形、地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穿越曲线是实现穿越工艺方案的关键;根据定向钻穿越地层的不同地层结构岩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泥浆配比工艺参数,可以有效降低卡钻、抱钻及回拖阻力过大等风险;定向钻穿越时,灵活应用定向钻的单边钻、对向钻、水平钻穿越组合技术手段可解决传统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埋地柔性管道的应力和变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道明  李育光 《油气储运》1998,17(6):11-14,57
作用于管顶的总有铲垂直载和管底上的竖直反力分别沿管子水平直径和基床宽度近亿说不过去均匀分布,而管子两侧的被动水平压力按抛物线规律分布。据此分析了埋地柔性管道在无内压和有内压作用两种情况下的内力和变形,导出了管环弯矩和挠度的一系列普遍计算式,并列举了钢管道沟埋穿越的计算示例。其中的一些公式可直接用于穿越公路和铁路钢管道的结构设计,还可指导其它柔性管的设计 。  相似文献   

17.
几种百合杂交育种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不同百合品种为试材,根据不同的花色和抗寒性来选育新品种,对于亚洲百合之间的杂交采用常规的方法,而对于亚洲与东方百合之间的杂交采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百合种间杂交不同的杂交组合适合不同的杂交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番茄种质资源日趋匮乏,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创新对番茄育种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与之相反,野生种番茄及番茄近缘野生种穴SL雪却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它们对番茄遗传资源改良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远缘杂交无疑是改良番茄遗传资源的最佳途径,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是影响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主要论述了番茄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9.
蚕豆自然异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蚕豆自然异交的研究自1979年开始,至1985年止。连续测定五个年份的蚕豆自然异交率,曾分别用种脐黑白和花色紫白二个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作为测定异交率的标记。在方法上曾分别用父母本间行种植和父母本间株种植两种方法,五年来测定蚕豆自然异交率的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