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粘土焙烧过程中氟的排放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粘土的含氟量为407mg/kg。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1000℃时粘土的排氟率为81.3%,氟排放的起始温度因土样而异,约为500 ̄600℃,此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排氟量相应增加,砖厂实际生产时砖坯的含氟量为447mg/kg,排氟率为79.3%,砖厂是农村氟排放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2.
土壤氟是食物和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研究土壤氟的化学组成和分布特征对了解地氟病病源和保障食品安全及地下水水质有指导意义。以焦作市某排氟工厂周围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碱熔法和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研究了人为污染环境下土壤剖面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典型土壤剖面中全氟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440 mg kg-1),土壤氟轻(偏中)度污染,且氟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各赋存形态氟按含量大小呈残余态>有机束缚态>水溶态>可交换态>铁锰结合态规律,研究区土壤水溶态氟、水溶态氟与总氟的比值(1.62%)均偏高,对浅层地下水具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分析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工业区永强塘河及中横河干支流河道水与底泥氟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确定水氟污染严重河道和污染源,为河道水氟污染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野外实地采样基础上,利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相关统计法对河道水和底泥氟含量进行测定,评价氟污染程度并探讨氟污染来源。[结果]永强塘河与中横河主干及支流河道采样断面水氟含量超标率分别达到96%和83.3%,永强塘河中游主干及东、西两侧支流河道采样断面水氟污染达到中度和重度污染等级比例分别为60%,85.7%和80%,中横河经开区河段主干和东侧支流河道水氟污染达到重度等级的采样断面比例依次为80%和75%,河道底泥氟污染全部在轻度及以下等级;71.4%的河道采样断面水氟含量与沿岸不锈钢类企业数量相关系数超过0.9。[结论]以含氟工业废水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永强塘河中游支流河道、中横河经济开区主干及东侧支流河道水氟污染综合整治,可有效改善研究区河道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农村饮用水氟污染现状及污染成因的分析,在介绍含氟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的天然资源优势及区内自有技术,提出了广西农村饮用水氟污染的控制对策,并着重在技术层面给予了论述.为广西农村高氟饮用水实行经济、高效、持续可行的技术进行氟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以期使得广西农村饮用水氟污染区的高氟饮用水最终达到安全饮用的国...  相似文献   

5.
土壤作为氟的环境化学体系枢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壤中的氟污染不仅会对人类造成直接的危害,还会因水源、动植物的富集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氟污染是目前环境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是高氟地区分布广泛的国家,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表明饮用水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氟中毒的发病率与饮用水含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已有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现有的土壤氟污染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化学淋洗修复技术等。目前土壤氟的研究还存在部分地区土壤氟污染的来源、土壤微生物与土壤中氟化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因此,对土壤氟污染与修复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论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有关氟污染的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土壤氟污染的现状、土壤氟污染修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比较了各种土壤氟污染修复方法的优势和缺陷,并探究在实际修复应用中的可行性,指出了今后土壤氟污染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十多年来杭嘉湖蚕桑区砖瓦厂氟排放特征、氟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由作者开发研制的钙基物料固氟治理技术及多级水喷淋除氟工艺。  相似文献   

7.
水泥厂周围桑叶氟积累的岭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标准回归模型Y=XB+e中的B进行岭回归估计[Bk=(X'X+KI)^-1X'Y],当关系式O<K<σ/maxyi^2成立时,此时岭估计风险双OLSE(K=0)的风险要小。根据这一原则,建立了水泥厂周围桑叶氟积累的回归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及污染源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岭回归模型,来预测预报桑叶氟含量,从而可有效地控制,消除大气氟污染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电解铝厂氟污染对周边玉米产量和子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解铝厂周边一定范围内,受氟污染危害的玉米田的调查和研究,揭示了氟污染对玉米产量和子粒品质的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电解铝厂的氟污染已导致调查区域范围内(0.5~4km)玉米的产量降低至正常产量的28.21%~85.19%,玉米子粒的营养品质变劣,氟含量严重超标,不宜人畜食用。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农村饮水问题,郑州市进行了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4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3.64%。水质不安全问题主要是高氟水、苦咸水和污染水,分别占农村总人口的6%、9%和15%,高氟水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对含氟矿物的淋溶、山前断陷带氟的大量聚集和工业污染;苦咸地下水的形成是古地理环境、地貌、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和积盐作用共同导致的结果;污染水主要由于城市雨污水、工业废水污染河流,进而污染河流周围的地下水。部分县市还存在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不达标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建设管理、投资、运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氟不仅以气体的形态存在于大气中,而且还以水溶性化合物形态存在于土壤和地下水。氟污染的地区,作物因土壤中氟过量而出现生长异常,人和动物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取过多的氟而使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从氟在土壤中的地球化学特征、作物对氟的吸收富集、氟污染对人体和动物健康的危害等几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出发,就氟对土壤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城镇果树绿化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城镇果树绿化的特点和意义,指出果树绿化可抑制废气、废水、噪声等对环境的污染,还可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增加经济、生态效益,并提出了城镇果树绿化的理想树种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果园喷雾机自动对靶喷雾控制系统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为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该文针对中国果园机械化作业条件差和传统果园喷雾机连续喷雾时存在果树间空隙无效喷雾的特点,设计了自动对靶喷雾控制系统,该系统以GY8履带自走式果园喷雾机为载体,采用传感器测距方式探测果树,实现自动对靶喷雾。通过对超声波、红外和激光3种传感器进行性能比较,及对超声波和激光2种传感器进行静态识别间距测试与分析,红外传感器受光强影响较大,超声波传感器识别间距超过800 mm,均不满足果园精确对靶喷雾控制要求,激光传感器静态识别间距只有20 mm,具有工作稳定、响应快速、方向性好等特点,故将激光传感器选为自动对靶喷雾机探测装置,并将激光传感器安装于喷头组件前方220 mm。采用连续3次检测靶标判别法设计了自动对靶喷雾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避免因激光光束较细而导致的将树冠内空洞、枝间间隙等误判为果树间空隙而出现的电磁阀频繁启闭动作。行驶速度为0.5 m/s时,自动对靶喷雾控制系统的动态靶标识别间距介于100~150 mm之间,行驶速度1.0 m/s时,动态靶标识别间距为200~250 mm。此外,该系统还具有提前及延后喷雾功能,自动对靶喷雾系统提前靶标95.0~157.5 mm距离开始喷雾,离开靶标100 mm距离停止喷雾,使喷雾完全覆盖整个树冠。与连续喷雾相比,对靶喷雾可有效节省施药量,对于空隙比为20.0%、35.2%、52.9%靶标行枣树,行驶速度为0.5 m/s时省药率分别达27.9%、53.7%、76.9%,行驶速度为1.0 m/s时省药率分别达27.3%、54.5%、81.0%。因此,该自动对靶喷雾系统对稀疏果园的精确对靶病虫害防治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果树气象灾害及其综合防御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我国果树分布、灾害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防御气象灾害的体系,该上8个子体系组成,如能全面实施,可使果树受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5.
In the late 1980s, citrus plantations in the area of Villarreal (Spain) showed injuries similar to those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boron and fluorine toxicity. The area was affected by the disposal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mainly from ceramic industries. Conjunctive uses of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 and wastewater for irrigation had taken place.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t 25 orchards to assess leaves and soil for their boron, fluorine, lead, nickel and zinc contents. Wastewater and groundwater were also analyzed to corroborate the presence of these pollut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boron and fluorine content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reported as excess at the most part of the orchards included in the study. Heavy metals toxicity effects were not confirmed. Boron pollution was attributed to industrial wastewater spills and fluorine contamination from atmospheric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6.
氮素在果树成花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庆  樊小林  林常华 《土壤通报》2007,38(6):1203-1207
综述了氮素在果树成花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氮及含氮化合物是果树成花过程中重要的物质,其影响到果树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影响花粉的可育性和雌雄花的比例,影响花的质量。花芽的生理分化及形态分化期间都伴随氮素及含氮物质的波动,不同形态的含氮物质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同。花芽诱导措施都强烈地影响果树体内氮素及含氮化合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设施果园自动对靶精准变量施肥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果园条施肥过程中缺乏精准变量对靶施肥装置的问题,该研究研制了一种排肥轮槽口体积可根据果树目标施肥量及冠层直径大小自动调节,排肥轮转速随施肥车速自动变化的果园精准变量自动对靶施肥装置与控制系统。该装置采用外槽轮式结构,槽口体积可连续调节自动变化。采用激光雷达传感器实时探测果树冠层位置,使用霍尔传感器检测施肥车行驶速度,以STM32F407VET6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控制器。分别以尿素、复合肥、有机复合肥3种颗粒肥料为试验材料,标定了不同排肥轮槽口开度在不同排肥轮转速下的排肥量,单个槽口排肥量与排肥轮转速呈负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不小于0.93;建立了单棵果树目标施肥量与排肥轮转速、施肥车速、槽口体积以及果树冠层直径4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排肥轮转速控制规则。室内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单棵柑橘树实际施肥量与给定目标施肥量相对误差最大为5.17%,变异系数最大为1.47%,可在施肥车速变化情况下准确施用不同颗粒肥料。大棚柑橘果园自动对靶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单棵柑橘树实际施肥量与给定目标施肥量相对误差最大为4.83%,变异系数最大为6.96%,且施肥均在果树冠层直径范围内完成。该装置能够根据果树冠层直径大小对靶按需施肥,适应不同种类颗粒肥的少量或较大量定量施肥,满足不同大小果树不同需肥量的精准变量自动施肥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农业生态地带法”,结合层次递减法 ,对敢上小流域龙眼、荔枝、芒果经济产量潜力进行了估算 ,并依据影响龙眼、荔枝、芒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进行气候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 :敢上小流域适宜发展芒果和早熟龙眼、荔枝 ,不宜发展迟熟龙眼、荔枝 ,要实现果树稳产、高产必须有效克服水分条件对生产潜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认识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通过2年(2003—2004年)的小区试验,观测了紫色土坡耕地种作物(小麦-玉米)、饲草(黑麦草)、果树(枇杷)和“果树+饲草”这4种模式的水土流失状况,并用层次分析法等对其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种草和种“果树+饲草”这2种模式,较作物模式显著减少水土流失超过30%,其中“果树+饲草”模式的侵蚀量减少60%以上。同时发现,退耕地如果只种果树,水土流失量反而多于种作物地,揭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地表盖度。效益分析结果表明,4种模式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大小次序是:“果树+饲草”>饲草>作物>果树。  相似文献   

20.
Data-SSI与图论聚类结合识别果树固有频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树的固有频率是林果振动采收机械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有效识别果树的固有频率,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随机子空间Data-SSI(Data-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法与图论聚类稳定图相结合、仅以果树的输出响应信号对果树进行固有频率识别的方法,以尽量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将该方法用于一棵室内小型银杏树和一棵室外较大银杏树固有频率的识别并与冲击力锤频谱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小型果树在随机激励下本文方法识别结果与频谱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小于4.17%;室外大型果树在环境激励下所提方法识别结果与频谱试验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2.88%,最大相对误差为6.02%。本文方法对仅基于输出响应信号的果树固有频率识别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为果树智能化共振采收时快速准确确定共振频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