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核桃枝枯病(Melanconium oblongum Berk.)始发于8月中下旬,盛发于10~11月。病菌侵染1年生枝梢和2年生侧枝,并向下蔓延引起大枝条枯死。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后期枝梢顶芽干缩,枝条内部变褐坏死,死皮上产生小黑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在25℃下发芽率最高,低于10℃不能发芽。在pH3~11范围内都能发芽。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枯枝上过冬。  相似文献   

2.
油橄榄孔雀斑病,病源为真菌,能危害油橄榄的叶、果和枝条,主要危害叶片,使叶上表面组织破坏而变黄,引起严重落叶。病状叶片表面病斑开始出现时,为煤烟状的黑色圆斑,随着病斑的扩大,中间变为灰褐色,有光泽,周围为黑褐色,有时病斑周围有一黄色圆圈,似孔雀的眼睛,故称为“孔雀斑病”(见下图)。果实在成熟期较易感病,病斑圆形、褐色、稍下陷。枝条上的病斑不容易发现。  相似文献   

3.
1.常见病害核桃白粉病危害叶片幼芽和新梢,造成早期落叶,甚至苗木死亡,7月-8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退绿或造成黄斑,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幼芽萌发而不能展叶,在叶片的正面或反面出现圆片状白粉层,后期在白粉中产生褐色或黑色粒点。防治方法:连续清除病叶、病枝并烧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抗病力;7月份发病初期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喷施。核桃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嫩梢,可造成落叶枯梢。叶片感病后,先出现近圆形和中间呈灰色的小褐斑,病斑上略呈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斑增多后呈枯花斑,果实表面病斑小而凹陷。嫩苗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桐子结实大小年现象的发生与其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包括无果枝的花芽与有果枝的叶芽)和果实中各种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现象的发生及其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等3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初期和果实成熟期的有果类与无果类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等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1)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IAA含量均先降后升,且三者间IAA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IAA与山桐子花芽分化有关,但与结实大小年无关。2)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GA3含量均持续升高;完全大小年类山桐子不同器官中的GA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结实类型的,且其无果枝叶片、芽中的GA3在果实成熟期的含量均最高,分别是411.69和355.38μg·g<...  相似文献   

5.
以人工栽培刺玫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刺玫果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刺蔷薇、刺玫蔷薇物候期基本一致;采取第2年平茬的办法,可提高枝条分蘖数量2.3倍,匍匐繁殖枝条1.7倍;在栽培上,对4 a或5 a生枝条(枝条密度较大)进行剪除,生长良好,枝条活力旺盛;萌生枝条生长速度仅有一个高峰,从5月20日开始,至7月12日结束,从这一结果可以确定施肥重点,促进枝条生长发育,应在5月20日到7月初补施速效氮肥,为促进枝条成熟,应于7月中旬补施磷钾肥;果实从开花始期至果实膨大,6月1日花期结束平均果实直径达到0.46 cm,迅速膨大期在7月15日之前,此期生长量占果实总量85%.  相似文献   

6.
从冬、春两季偃松不同年龄的枝条上共分离培养、纯化、鉴定出枝栖真菌46属(种),其中接合菌2属(4种),子囊菌3属(5种),半知菌30属(种),待鉴定7种.其枝栖真菌的优势菌种为Tolura 、Verticillium ,两种真菌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9.4 %和21.0 %.研究表明偃松冬季枝栖真菌的种类比春季枝栖真菌的种类丰富,其优势菌种亦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黑斑病黑斑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嫩枝和花梗等部位。8、9月份发病较重,叶片感病初期,仅为紫褐色或褐色小点,日渐扩大成为圆形,直径在3至10毫米左右,病斑周边呈明显的放射状。后期病斑叶片周围变黄,病斑上有小黑点,  相似文献   

8.
采种是林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国外十分重视林木良种生产,也很重视采种技术及设备的改进和发展。国外林木采种大至可以分为地面采集、攀登采集和空中采集三种。一、地面采集地面采集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种子或果实脱落前采集和脱落后采集、砍倒树采集数种。 1.脱落前采集。种子或果实脱落前从地面采集主要使用常规采种设备,如用大枝剪和大剪刀从树冠低处剪下果实或整个结有果实的枝条。装有大剪刀、锯子或钩的杆子,用来从树冠更高处采下果实或结着果实的枝条。有一种带有钼伸长柄的杆具,高度可达6—8米。带秤砣的绳子可以抛到12米高的枝上,然后采下枝条。柔锯可以和抛绳一起使用,可以锯下12厘米的枝条。Boland等人1980年试用带有瞄准镜的大口径步枪,从很高的树冠上打下结有种子或  相似文献   

9.
钙是树体生长所需的大量矿物质元素之一 ,尤其是苹果 ,钙的需要量高于其它矿物质元素。苹果缺钙可从叶片、枝条、果实上表现出来。一、缺钙症状1.植株症状 :生长缓慢、植株矮小。2.叶片症状 :幼叶叶尖、边缘及近叶脉处先出现退绿斑点 ,后变成棕褐色或绿褐色 ,叶边卷曲、皱缩。缺钙严重时 ,梢尖幼叶萎缩、枯死 ,枝条及根系的生长点坏死。3.果实症状 :由于钙在苹果树中分布极不平衡 ,根与茎含1.2 %(干物质) ,枝条含0.6 %、叶片含0.4 %、果实含0.02 % ,所以缺钙时果实的症状更为明显。缺钙时果实表现为硬度变低 ,易发绵 ,…  相似文献   

10.
腰果上技腐烂和落叶症状是在印度6、7、8月西南季风雨期间被观察到的。首次从感病枝条和叶片上分离到烟草疫霉菌。当人工接种在健康的腰果枝条上,在控制条件下产生典型的症状。从人工接种感病部位上重新分离到病原菌。从腰果上分离到的疫霉菌在《普通真菌研究》一书中证实为烟草疫霉菌。  相似文献   

11.
杨树烂皮病是主要危害杨属树木,同时也危害柳树及榆树。症状。病害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类型。枯梢型多发生在幼树的主要枝、侧枝和一些不抗寒的树种上。树木病初时,患部皮层变色,无明显病斑,病部的枝梢失水枯死;干腐型较常见,病斑多发生在成年树木西南朝向的主干和大枝上,形成表面溃疡,患部初期出现暗褐色水渍状褐斑,  相似文献   

12.
十几年来英阿瓦提乡沙棘面积不断扩大,可是产量一直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有: 1.栽植乱,没有行距,有行距也过密(人进不去,果实收不上,浪费大量的沙棘果实)。造成营养面积小通风差,产量低。 2.采收沙棘果实方法落后,把结果的沙棘枝条折下来打,长期这样采,“杀鸡取  相似文献   

13.
一、果树为什么要整形修剪果树的整形和修剪,是农业八字宪法“营”字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在果树栽培管理上与施肥、浇水、中耕除草、病虫防治等措施同样重要。没有修剪过的果树,枝条密集紊乱,徒长枝、枯枝很多,光照不够,影响果实品质,病虫容易发生,引起落叶枯枝,使树株早期衰老。即使树株在壮年期间,也容易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同时结果的部位距树干愈远,结果愈稀少,这样会给生产上带来很大的损失。修剪过的果树,树形美观,枝条分布均匀,有用的枝条多,光照良好,病虫害少,果实品质优良,营养枝  相似文献   

14.
多酚类物质是植物在生长发育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皮、叶及果实内,并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的功能。为了充分利用修剪下来的葡萄枝条,探索不同品种以及在不同海拔地区枝条中总酚和白藜芦醇的特点。以采自丹巴县和茂县的葡萄1a生枝条为原料,测定了枝条中总酚和白藜芦醇含量。结果显示:(1)在海拔低于2280m时,赤霞珠1a生枝条中酚类物质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含量为2.254mg/g,但当海拔高于2280m时,总酚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美乐1a生枝条中酚类物质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增加而增加,最高含量为1.246mg/g。(2)赤霞珠1a生枝条中白藜芦醇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美乐1a生枝条中白藜芦醇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另外,在相同海拔地区,不同品种间白藜芦醇含量不同,总体上美乐1a生枝条高于赤霞珠1a生枝条。  相似文献   

15.
英国德雷德科公司的园艺家目前正在研究不将苹果、李等果树的枝条嫁接到其他果树上,而是将它们“嫁接”在由压力输送合成树液的管子上。 园艺家们在保持适当的温度和照明的大型无窗建筑物内,由中央控制室通过运输液管向密密麻麻地排列的果树枝条供应合成树液。果实成熟后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木瓜枝条、果实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枝条生长的快速增长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果实生长的高峰在4月底至6月底,体积增长与重量增长几乎同步。研究结果对木瓜的生产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外果树增产新法独枝栽培法:日本园艺技术人员,设计一种桃树品种的栽培新方法:春季移栽高约1m的树苗,上留一条生长粗直的枝条,次年春季选第二条枝,第一条枝待果实收获后切除。第三年可从第二枝条上收获果实。依次反复循环。此法优点:育成时间短,易于轮作,操作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绒毛白蜡植株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及雌雄株间的性别差异,为进一步阐明雌雄株生长分化的内在生理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绒毛白蜡雌雄株为研究对象,5—11月每月中旬取叶片、枝条、果实,应用电感耦合离子光谱仪系统分析生长季内雌雄株不同器官矿质元素(K、Ca、Na、Mg)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绒毛白蜡生长季内不同器官K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果实叶片枝条;而Ca、Mg在生长季各月份则为叶片枝条果实;生长季初期Na含量的大小顺序为叶片果实枝条,而生长季中后期的大小顺序则为叶片枝条果实。生长季内叶片K元素含量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而叶片Ca和Na含量则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叶片Mg含量则维持相对稳定含量。2)雌雄株对比表明,生长季内雄株叶片K、Ca、Na、Mg元素含量多大于雌株叶片,这种差异在部分月份达到显著水平。3)同一器官不同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叶片K含量与Ca、Mg含量多呈现显著负相关,而叶片Ca与Mg含量则呈现显著正相关,叶片Na元素与叶片其余元素含量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叶片类似,果实K与Ca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果实Ca与Mg含量则呈现显著正相关。4)不同器官间元素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雌雄株叶片K与枝条K以及叶片Na与枝条Na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雌株叶片Ca与果实Ca、叶片Mg与果实Mg含量之间分别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雌雄株叶片Na含量与枝条Na含量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结论】不同矿质元素在绒毛白蜡雌雄株器官间的分配规律存在差异性;生长季各阶段,雄株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多数大于雌株,雌株翅果大量结实,参与较大比例的矿质营养分配,可能是影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叶片、果实中K、Ca、Mg各元素含量之间多存在显著相关性,明确绒毛白蜡植株不同器官间的矿质元素含量比例分配及相互关系,是阐明雌雄株生长分化生理机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44种木本植物叶大小与大孢子叶的关系进行研究,对研究物种按同类型果实、同生活型进行分组检验,并研究枝条上叶大小和果实产量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叶大小与大孢子叶之间有显著的关系,其中干果植物组的叶大小与孢子叶大小不相关,而肉果植物组显著相关;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果实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科学防控短翅足距小蠹危害,揭示其在安顺地区广玉兰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短翅足距小蠹形态特征、习性、生活史、危害特点。[结果]表明,短翅足距小蠹雌成虫长2.55±0.12 mm;宽1.04±0.07 mm(n=21)。雄成虫长1.97±0.09 mm;宽0.89±0.08 mm(n=18)。卵长0.77±0.05 mm;宽0.38±0.02 mm(n=19)。在安顺地区1 a发生1~2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世代历期约25 d,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活动,持续到8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活动高峰期。主要危害2~3 a生枝条。雌成虫在枝条髓心修筑坑道,坑道长9~57 mm,宽1.5~3 mm。坑道内小蠹数量1~25头不等,雌雄性比约为10:1。生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可能存在孤雌生殖。[结论]短翅足距小蠹通过寄生活动,携带真菌侵入寄主枝条,真菌繁殖生长,为短翅足距小蠹提供食物来源。在小蠹和真菌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枝条枯死,严重影响园林景观。建议每年冬春季节开展防治,以控制其危害和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