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晒菜做为结球白菜采后贮藏的一项必要措施,在我国北方大部分白菜产区已延续使用多年。我们自1985—1987年三年研究了晒菜这一采后处理措施,对结球白菜晚熟F_1杂交种北京100号在0℃、5℃条件下贮藏的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晒菜2天失重9—14.l%。晒莱4天失重13.4—20.7%;晒菜使贮藏中结球白菜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显著升高,其效应一直延续整个贮期。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与晒菜失重  相似文献   

2.
不结球白菜采后衰老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结球白菜采后在25℃条件下贮藏5d内呼吸强度呈峰型变化,而乙烯释放量持续下降。比较分析外叶和内叶SOD、CAT、POD活性,AsA、GSH、Car、Chl、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和膜透性的差异表明:不结球白菜采后衰老与其活性氧代谢失调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北京郊区主栽的三个莴笋品种(柳叶笋、雁翎笋和鲫瓜笋)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 三个品种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存在着差异。低温有效地抑制了呼吸强度和乙烯的产生。在20℃下,叶的呼吸强度几乎是茎的3倍,乙烯释放量几乎是茎的20倍。温度对其贮藏效果影响较大。在0℃和2℃下可贮藏6周以上,5℃下可贮藏3周,而在10℃下只能贮藏3周,15℃下不足1周。  相似文献   

4.
《蔬菜》1989,(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根据乙烯是结球白菜贮藏中脱帮等损耗形成的主导因素,温度是影响乙烯产生和作用的重要因素、以及晒菜不利生理效应原理,提出了结球白菜贮藏新技术。新法贮藏白菜明显降低损耗,经济效益明显。大白菜传统贮藏方法是在立冬前砍菜,晾晒3~5天,修整后堆放在窖口预贮。小雪节前,天气骤冷时入窖。入窖初期,紧倒三遍加强通风、透气、散热,以后隔10—15天倒一次,贮藏3个月,损耗30—40%。这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采后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杏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褪黑素处理浓度,并明确其对杏果实成熟的调控机理,试验以‘兰州大接杏’为材料,采用50~1 000μmol/L褪黑素溶液浸泡杏果实15 min,分析低温[(2±2)℃,相对湿度73%±2%]贮藏期间杏果实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硬度、色泽等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溶液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杏果实的呼吸强度以及乙烯释放量,贮藏第12 d时,50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杏果的呼吸强度较对照提高32.8%,同时,贮藏第8 d时,该处理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的2.2倍;其次,50μmol/L褪黑素溶液处理有效促进了杏果实的软化。此外,褪黑素处理杏果实后有利于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有效保持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综合来看,50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可通过提高采后杏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促进果实成熟,进而加速杏果实最佳食用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不结球白菜后衰老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挺 《园艺学报》1998,25(4):402-404
不结球白菜采后在25℃条件下贮藏5d内呼吸强度呈峰型变化,而乙烯稀放量持续下降,比较分析外叶和内叶SOD,CAT,POD活性,AsA,GSH,CarChl可溶性蛋白持,MDA含量和膜透性的差异表明,不结球白菜后衰老与其活性氧代谢失调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MA贮藏对桑果细胞壁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罗自生 《果树学报》2003,20(3):214-217
研究了在(2±1)℃下,MA贮藏对桑果细胞壁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A贮藏可抑制桑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MA贮藏桑果的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等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和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果实的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从而延缓桑果的软化。  相似文献   

8.
荔枝果实在贮藏中乙烯的产生和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主要荔枝品种──糯米糍、怀枝、桂味、三月红、黑叶等,采收后在室温贮藏过程中,均能产生小量的乙烯,贮藏3~5天后乙烯释放速度有较大幅度上升,而后略有下降。 成熟度适中的果实,乙烯释放量要低于成熟度过高的果实。 采收后荔枝未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降低贮藏温度可显著地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同时也导致乙烯释放量减少和推迟乙烯释放量最高点的出现。在30℃左右条件下用TBZ加乙烯吸收剂处理的荔枝,乙烯释放速度也明显地受到抑制,收到延长贮藏期和保持较好风味及色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MCP对巨峰葡萄贮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0μL/L 1-MCP处理对贮藏期间巨峰葡萄果梗和果粒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L/L 1-MCP处理能明显降低巨峰葡萄果梗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峰值,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果粒的呼吸强度,保持果实较高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果梗褐变指数及果梗霉菌指数;巨峰葡萄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变化和乙烯释放量主要来自果柄,其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均有跃变。  相似文献   

10.
在一定范围内,龙眼果肉细胞透性越低,总糖、还原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果实品质风味越好。试验采取九成熟福眼果实测定其乙烯释放量只有2.31-3.91nl·g~(-1)·h~(-1),乙烯作用不明显,不是果实主要衰老激素。果实采后没有明显呼吸高峰,不具跃变型水果典型特征,所以不适于气调贮藏,较适于冷藏。福眼果实采后用绿色Ⅰ和绿色Ⅱ保鲜剂洗果、EVA薄膜袋包装,效果最佳;30±2℃贮藏8d好果率96.6%,3-4℃贮藏45d好果率98.8%;在-18℃速冻贮藏183d和366d,好果率分别为99.5%和98.0%。  相似文献   

11.
金秋梨在室温贮藏的情况下,20d(天)开始腐烂,至30 d(天)出现第一个腐烂高峰,以后20 d(天)开始为稳定期,至70 d(天)后又出现第二个腐烂高峰.室温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呼吸速率逐步增加并在19 d(天)时达到峰值,以后开始迅速下降,然后在53 d(天)出现第二个呼吸峰.金秋梨刚采收时,乙烯释放量极低,低于检测限(10 mol/L~8 mol/L),正常采收期采摘的果实贮藏至第7 d(天)才有少量乙烯释放,释放量为11.15μL/kg·h,采后30 d(天),乙烯释放量达到212.33μL/kg·h,此时金秋梨进入完熟阶段,采后61 d(天),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289.84μL/kg·h,此时果实已经衰老、萎蔫、腐烂严重,丧失了贮藏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寒露蜜桃采后呼吸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寒露蜜桃不同贮藏条件下其呼吸生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室温(25 ℃±2 ℃) 和低温(0 ℃~1 ℃) 条件下,均出现两个呼吸高峰。适宜的成熟度,预冷温度,包装及乙烯吸收剂均能降低其呼吸强度,推迟两次呼吸高峰出现。  相似文献   

13.
亚精胺对柿果采后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梅  张继澍 《园艺学报》1999,26(6):364-368
研究了为柿采后乙烯生物合成以及不同浓度外源亚精胺(Spd)处理对其乙烯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火柿果实属呼吸跃变型;较高浓度(10.0mmol/L)外源spd处理抑制乙烯释放和硬度下降;较低浓度(1.0、0.1mmol/L)促进乙烯释放和硬度下降,这种效应可以被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所逆转。  相似文献   

14.
乙烯是参与果实成熟、软化和衰老的重要植物激素,果实成熟时的乙烯释放水平是决定货架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涵盖不同成熟期的28个沙梨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成熟果实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和硬度的变化,判断其呼吸跃变类型。结果显示,多数早熟沙梨品种成熟后乙烯释放量较高,并且于采后常温贮藏的第10~15d迅速上升抵达峰值,表现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而多数中晚熟品种,乙烯释放量较低且采后释放量增加极为缓慢,显示为非呼吸跃变型特征。本实验还发掘出特异种质2份,即早熟非呼吸跃变型品种"鄂梨2号"和晚熟呼吸跃变型品种"金水1号"。本研究结果可为沙梨品种的生产和育种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心兰(Oncidiumhybridum)花朵的花药帽易脱落,导致切花加速衰老。以‘柠檬绿’文心兰为试验材料,研究脱药帽后花朵乙烯释放速率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含量变化,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及其抑制剂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对脱药帽文心兰花朵衰老、乙烯释放及乙烯合成关键基因OhACO1和OhACO2表达的影响,探究乙烯和JA在文心兰花朵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脱药帽处理会加速文心兰花朵衰老,脱药帽处理1 d时乙烯释放速率已达168.23 nL·g-1·h-1,而同期未脱药帽对照没有乙烯释放,JA含量显著增加,但脱药帽处理比对照低57.86%。此外,外源MeJA处理显著抑制文心兰花朵衰老,而其抑制剂ASA处理则明显促进衰老,外源MeJA处理抑制了乙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OhACO1和OhACO2的表达,而ASA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其表达,说明JA可能通过抑制乙烯合成来延缓文心兰花朵衰老,在文心兰花朵脱药帽处理诱发的衰老过程中JA具有拮抗乙烯、延缓...  相似文献   

16.
钙在乙烯促进网纹甜瓜果实软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网纹甜瓜为试材, 通过测定果实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1-氨基环丙烷基羧酸(ACC) 含量及ACC合成酶(ACS) 和ACC氧化酶(ACO) 的活性, 研究钙在乙烯促进网纹甜瓜果实软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采用浓度为015%外源硝酸钙处理1 h和10μL·L-1外源乙烯处理24 h, 乙烯处理可提高网纹甜瓜果实中水溶性钙含量, 降低果胶酸钙的含量, 提高果实的呼吸速率, 缩短呼吸跃变高峰出现的时间, 并通过提高ACC含量以及ACS和ACO活性, 提高了乙烯释放量; 先乙烯处理后增施钙可进一步提高水溶性钙含量并降低果胶酸钙的含量和提高呼吸速率、ACC含量、ACS和ACO活性以及乙烯释放量。但单施钙可明显提高果实中果胶酸钙的含量, 推迟降低了呼吸速率, 推迟ACC含量、ACS和ACO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峰度值, 从而降低了果实的乙烯释放量; 而与单用钙处理相比, 先钙后乙烯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呼吸速率、ACO活性和乙烯释放量, 但是以上各指标仍低于对照。由此可见, 钙虽然具有延缓网纹甜瓜果实软化的作用, 但可促进乙烯诱导条件下网纹甜瓜果实的软化。  相似文献   

17.
外源钙对苹果果实乙烯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源Ca2 + 浓度低于350 mmol ·L-1时, 可促进‘红富士’苹果果实乙烯释放, 在400 ~1 000 mmol·L-1之间时, 乙烯的释放速率仅为对照的29. 8 %~41 %。分别用高浓度(500 mmol·L-1) 与低浓度(80 mmol·L-1) CaCl2处理果实12 h, 随处理时间延长, 低浓度钙促进乙烯释放量持续增加, 12 h 时乙烯释放量是2 h 时的2. 9 倍, 而高浓度钙抑制乙烯生成的效应比较稳定, 保持在12. 6~14. 4 nL·g-1。低浓度的Mg2+、Mn2+也有刺激乙烯生成的作用。Ca2+的胞内流动抑制剂La3+及CaM的抑制剂TFP (三氟啦嗪) 在80 mmol·L-1的CaCl2存在时, 明显抑制乙烯释放。  相似文献   

18.
不同温度冷藏对油桃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高慧  饶景萍 《果树学报》2004,21(2):173-175
在(1±0.5)℃、(3±0.5)℃、(5±0.5)℃及常温条件下,研究了油桃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可延缓油桃果肉硬度的下降及叶绿素的分解速度,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迟呼吸跃变时期,并抑制了果实后熟过程中PG、CX的活性。其中(1±0.5)℃的效果最为显著,(3±0.5)℃和(5±0.5)℃对果实成熟衰老进程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且后者还出现冷害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以加工用桃菊黄为试材,用1-MCP常温处理果实,于(1±0.5)℃、相对湿度85%~90%下冷藏。结果表明,1-MCP 500 nL/L处理的果实冷藏期间,乙烯释放高峰和呼吸强度明显降低,果实硬度保持,果肉褐变减少等。  相似文献   

20.
以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并低温贮藏120 d的‘徐香’猕猴桃为试材,采用200 mg·L^-1外源乙烯分别熏蒸5 h和10 h,测定和分析果实在10 d常温货架(20℃)期间的品质指标变化,以期为猕猴桃商品化处理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不经乙烯处理的果实相比,外源乙烯熏蒸提高了1-MCP处理猕猴桃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果肉色泽a^*值,加快了果肉、果心硬度以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明显提高了果实在货架期的感官品质,其中乙烯熏蒸10 h的效果较好。外源乙烯熏蒸可以促进1-MCP处理猕猴桃在货架期的正常后熟,降低1-MCP对果实食用品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