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木屑培养料不同含水量对香菇菌丝生长及品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55%、60%三种含水量木屑培养料栽培香菇,结果表明:含水量60%培养料,香菇菌丝不吃料或吃料很慢,发菌成功率只有20%;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菌丝连穴天数、满袋天数以及转色时间均呈增加趋势,含水量50%、55%培养料,其产量无显著差异。生产上含水量50%至55%培养料较适宜,含水量60%培养料不适宜香菇栽培。  相似文献   

2.
在配制食用菌培养料过程中,如何准确计算培养料的加水量,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介绍一个数学公式供栽培者参考使用: 原料加水量(公斤)=((培养料含水量%-原料含水量%)×原料重量(公斤))/((1-培养料含水量%)) 例如 100公斤蔗渣(含水量13%)配制成凤尾菇蔗渣培养料(要求含水量达70%),根据上式计算应加水量为190公斤。计算如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培养料含水量对棉籽壳熟料栽培平菇的影响。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平菇栽培生物学效率均受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含水量在63%~68%之间,平菇栽培生物学效率较高;其中,含水量为65%时,平菇栽培生物学效率最高,达122%,适合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将不同脱落酸浓度(O.1ppm、0.5ppm、1ppm、2ppm)和培养料不同含水量(65%、67%、69%、71%、73%)进行拌料接种、发菌出菇,观察平菇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结果表明,脱落酸浓度为1ppm-2ppm时增水效果最佳,可使培养料含水量在69%时的菌丝满袋时间与对照培养料含水量为65%时的菌丝满袋时间相当。产量方面脱落酸浓度为1ppm,2ppm,培养料含水量69%比对照培养料含水量为65%增产35%左右。培养料含水量在71%~E对照培养特含水量、内65%增产50%左右.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含水量培养料(50%、56%、63%)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进行分析,并对银耳产量及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料降解速度、胞外基质降解酶分泌量、菌丝生长速度随着培养料含水量的提高而加快(63%56%50%);培养料含水量对银耳菌丝生长及其农艺性状具有显著影响,含水量56%培养料栽培银耳产量及农艺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15,(4)
观察不同含水量的木屑-麸皮培养料及木屑-稻糠培养料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出耳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含水量对黑木耳菌丝萌发、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影响较大。试验培养料含水量为55%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玉米芯粒径及培养料含水量栽培黑木耳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玉米芯的粒径和培养料含水量为试验因素,设计出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纯木屑培养料为对照进行栽培黑木耳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粒径0.5 cm,培养料含水量65%为最佳试验组合,栽培黑木耳出耳齐、平均袋产量51.5 g,产量高于对照组,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麦秸生料栽培糙皮侧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年糙皮侧耳菌株比较试验,玉米粉添加量试验、培养料含水量试验及菌种试验,得出如下结论:麦草生料栽培糙皮侧耳的适宜菌株是SN1和CCEF89;培养料中玉米粉的最佳添加量是15%;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是70%;宜采用麦粒菌种,菌龄以发菌到瓶底后再培养3d为宜,播种量是培养料干重的10%。  相似文献   

9.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碰到培养料酸变问题.其表现为:在发菌期,pH值降至6以下,培养料出现酸味,菌丝稀疏,长势不旺,甚至消失,接种口大量吐水,随之出现臭味,最后栽培袋腐败变软,导致栽培失败.近年来,我们在生产中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培养料酸变,栽培成功率达100%.(一)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增加透气量食用菌一般是好气性真菌,需较多氧气,在培养料含水量偏高或通气不良时,中温型兼性和嫌性的酵母菌、乳酸细菌等得以孳生、产酸,导致料内pH值迅速下降,抑制杀死菌丝.我们栽培平菇、灵芝时,用木屑料控制含水量在55%,料水比1∶1,棉子壳料含水量60%,  相似文献   

10.
刘俊斌 《食药用菌》2020,28(3):185-188
以漳州生产毛木耳使用的木屑培养料为对象,研究培养料不同含水量对‘漳耳43-28’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含水量为40%、45%、50%、55%、60%、65%、70%、75%、80%9个处理,并以生产上使用的常规含水量63%为对照。结果表明:‘漳耳43-28’在培养料含水量为40%~50%时,表现菌丝生长速度慢,长势一般,但菌丝致密,边缘整齐;在含水量70%~80%下表现菌丝生长速度慢,菌丝稀疏,偏黄;含水量60%表现好,吃料快,菌丝浓密洁白,长势强,边缘整齐、均匀,菌丝生长速度快,为0.431 cm/d。据此认为在生产中,毛木耳‘漳耳43-28’木屑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培养基注水器在于实体发育时期需要大量的水分,而此时所需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基,因此培养基的含水量是出菇的重要因素。只有基质含水量充足时,才能形成良好的子实体。尤其是袋装培养料式的栽培法,在出菇2-3潮后,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后期菇的产量和质...  相似文献   

12.
栽培平菇,培养料含水量是一重要指标.含水量过高,通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易造成杂菌感染,甚至发酵腐烂;含水量过低,菌丝生长稀疏.菇蕾形成迟缓,甚至菌种块不萌发.如何确定理想的含水量,根据笔者的经验,应从三方面来分析考虑.一看料基:培养料的组成、粗细、干湿程度及处理方式等,均对料基内水分的贮存或蒸发产生影响.玉米芯、稻草等孔隙大,通气性好,水分不易存留,含水量可增高至65%~68%,也就是料水比在1:1.5~1.6;若用棉子壳等颗粒较细的培养料,则必须控制较低的水  相似文献   

13.
方法与目的:应用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白玉菇,测量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pH、含水量、观察物理性状变化,确定变化规律,为栽培瓶培养质量检测提供快捷、简单的检测方法;通过培养周期试验、搔菌时不同pH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三个方面,研究原基形成与子实体生长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解决应用液体菌种块出菇难的问题。结果:白玉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pH、含水量、培养料颜色、松软程度以及栽培瓶外壁、培养料表面的菌丝体变化等状况,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出菇的条件为,培养60~70d,培养料pH值5.2~5.6,含水量72%~74%,颜色淡黄、质地松软,搔菌后6~8d给予12h的间隙式光照刺激,促进扭结和原基形成。结论:根据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理化性质变化规律,能够快速地判断白玉菇的培养质量;培养时间与环境条件,决定能否扭结、形成原基;培养料的腐熟程度,决定子实体能否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王桂芹 《食用菌》1998,(4):19-20
豆秸、玉米芯在我区资源极为丰富,为更好地利用开发这些自然资源,笔者从1993年起进行了豆秸栽平菇配方筛选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对豆秸栽平菇配方又做了调整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芯取代配方中的木屑,增产效果显著,可使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15%~20%,总转化率达110%~120%。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平菇的产量与培养料中的含水量成正相关,在不影响发菌成功率的前提下,培养料的含水量越高,平菇产量越高。但培养料中的含水量过高,培养料则粘重,透气性能差,不利培养料的发酵,也不利于发菌。培养料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玉米芯颗粒,则能顺利调节这一矛盾。玉米芯内部结构呈海绵状,具有极强的吸水、贮水性能,每一个玉米芯颗粒似一座微形水库,在平菇栽培过程中缓慢释放其贮存的水分,调节菌袋内的水分供给。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1983,(2)
(一)水分:水不仅是食用菌的重要成分,而且也是它新陈代谢、吸收营养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食用菌在生长发育的各阶段都需要水分,在子实体发育时期更需要大量水分.据邦纳等研究,蘑菇从菌蕾到子实体成熟,它的细胞数目并不增加,也就是说蘑菇子实体的长大主要是细胞贮蓄养料和水分的过程。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绝大部分都来自培养料,而培养料含水量又是出菇的重要因素。邓庄(1966)根据试验证明,香菇、毛柄金钱菌等木生蘑菇的菌丝体在培养料含水量达180~260%时生长最好,而其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则需要260~340%的含水量(即培养料干重的2.6~3.4倍)。  相似文献   

16.
蘑菇培养料一般用马粪。以色列没有马粪,只能使用麦秆和鸡粪堆制的合成料,但蘑菇产量很低,这可能是由于培养料质量差的缘故。鉴别培养料质量的常用参数是:含水量、总N、pH、氨、灰分、C/N。由于各地气候条件和生料成份不同,培养料质量的参数也不一样。本文目的是定出适用于以色列培养料质量分析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对瓶栽银耳瓶装料量、含水量、pH以及加湿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瓶干料260 g,银耳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30.4%;培养料含水量61%时,产量最高,平均每瓶产量达331.5 g;培养料pH为6.5时,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27.9%;采用空气加湿器加湿可以有效降低杂菌污染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平菇生长需要纤维素、糖、蛋白质和类脂化合物。最适pH5~7,培养料含水量为65~80%。生产平菇可用稻草、玉米芯、锯木屑或棉子壳、废棉等为培养料。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还可用廉价的纸浆厂泥状沉积物和果渣作凤尾菇培养料。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新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栽培原料,添加部分干豆渣于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中,与常规配方培养料进行装瓶重量、理化性状和含水量的比较试验结果,干豆渣配方的培养料物理结构能满足工厂化食用菌装瓶要求,在相同条件下,不会对料瓶重和装瓶稳定性造成影响,且干豆渣配方的培养料持水性明显优于常规配方。  相似文献   

20.
张志鸿 《食药用菌》2013,(5):269-271
简述漳州农科所选育的杏鲍菇工厂化专用品种日引1号的品种特性、制种要点,以及该品种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内容包括漳州农科所近几年开展的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含水量、培养料预湿处理、栽培袋规格与装袋量、枝条栽培种、后熟期等方面的试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