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市售猪肉的卫生质量 ,预防由猪肉引起的细菌性中毒 ,调查了解猪屠宰后肉品的细菌带菌状况是非常重要的。为此 ,我们用了 6个月的时间 ,对区级屠宰厂和肉品市场上猪肉的带菌率及带菌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调查猪 2 0 0头 ,获得了较为完整的调查材料 ,现加以整理 ,报告如下。1 调查材料和方法1 1 全部待检猪肉尸均来自某区级屠宰厂的屠宰车间、急宰间、挂肉间和区级农贸市场。分别采取各个肉尸的前肢末端肌肉、肝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为检样 (其中宰后放置 4小时的肉尸和农贸市场的肉尸只采取肌肉检样 ) ,全部检样采用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2.
在猪的屠宰检验中,经常发现有一种猪的肉尸肌肉苍白、柔软、多水、象水浸样、并有液体流出,称之为白肌肉,也叫PSE肉。PSE肉是由于猪在宰前强烈运动,饲养环境温度升高或受电麻等原因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的肌肉变性。1调查和剖检变化1999年通过对5000头猪和2000年1月-5月份5000头猪屠宰检验后调查中发现共有135头猪为白肌肉,检出率为1.35%。宰后剖检部位可见:大多在背最长肌、半腹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腰肌和前肢肌肉群中肌肉苍白、质软,从断面流出浸液,透明度高,湿润折光性强,部分可见透明变性、…  相似文献   

3.
不法商贩无视国家法规,对牛、猪、兔、鸡、鸭等在宰前宰后人为的用注射器、皮管、压力泵等器械,向肉尸的血管内,或口腔、肛门、直肠、皮下等部化,注射一定量的水分,以此来增加畜禽重量。使肉黏软、多汁、光滑,丧失原有特性,色泽变淡,口感差。还有的将肉尸平放劈半后,向内腔面倒水,然后用竹签、刀尖等扎破肌肉,使水分渗透到肌肉组织等做法,使酮体肌肉内脏的含水量倍增达到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 0月 1 1日 ,我们在生猪定点屠宰宰后检疫中 ,检出 1例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同时寄生的病猪 ,介绍如下。1 屠猪来源 安徽省怀远县万福镇。地方杂种老母猪 ,肉尸重 1 75 kg,中等膘情。2 虫体形态特征 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在肌肉中交错、杂乱寄生 ,数目和虫体大小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5.
1猪应激综合征及其特征性表现猪应激综合征(porcinestresssyndrome熏PSS)是指在非特异性的应激因子(如运输、转栏、高温、预防注射、配种等)的作用下,猪发生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体温升高,肌肉僵直、后肢呈现痉挛性收缩,并伴随突然死亡的一种征候群。这种猪宰前吸入氟烷或氯仿麻醉剂和注射肌肉松驰剂(如琥珀酰胆碱)熏可以诱发恶性高热综合征(MHS)熏严重者出现死亡。死后往往以异常高的频率穴60%~70%雪出现PSE肉。PSE肉的产生和发展,给世界各国的养猪生产、加工和销售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PSE肉损失数亿美元;英…  相似文献   

6.
掺水肉的检验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掺水肉的分类掺水肉 ,也称注水肉或灌水肉 ,是指临宰前向猪、牛、羊、禽等动物活体内 ,或屠宰加工过程中人为的向屠体及肌肉内掺水所得到的肉。以其注水方式不同分为两类 :直接注水肉 ,即在猪、牛、羊、禽等动物宰后不久向肌肉丰厚部位的皮下或肌肉中直接注水 ;间接注水肉 ,  相似文献   

7.
动物宰前体内环境pH值一般为7.1~7.2,宰后随着时间和环境温度变化,其肌肉经历了未成熟。成熟、自溶、腐败四个时期,pH值发生以下变化:7.1~7.2(宰前)→7.0~6.2(未成熟期)→62~5.6(成熟期)→6.2~6.7(自溶期)→6.7以上即腐败期。如果宰后肉尸处理不当,出现非正常变化如酸败,pH值持续下降至3.5~5.0。品质不同,肉品pH值变化也有所不同。1 新鲜肉 包括未成熟期(热肉期、僵硬期)和成熟期的肉品。1.1 热肉期 宰后 1h之内,pH值7.0~6.5,肉尸温度较高,血液供氧…  相似文献   

8.
宰前应激如热、冷、运输、机械性应激,以及屠宰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猪胴体外观及肉质.表现为皮肤毛细血管出血,全身出现红斑,甚至出现白肌肉(PSE,肉色苍白、质地松软、切面汁液渗出)或黑干肉(DFD,肉色暗、坚硬和干燥)等.笔者通过观察和试验,证实倒悬沥血时间短,可影响猪胴体外观和肉品质,出现PSE肉,引起内脏器官出血、呛水、变性等变化.  相似文献   

9.
猪体内的淋巴结数目一般有300多个。分布面也很广。从组织汇集淋巴液的情况又错综复杂,因此宰后检验时应选择收集淋巴液范围较广且位于浅表和便于剖检的淋巴结。猪的肉尸淋巴结按部位分为头部淋巴结、肉尸前半部淋巴结、肉尸后半部淋巴结和内脏淋巴结。通过这些淋巴结的检验可以大致了解到肉尸的健康情况,可以检出病害肉,防止病害肉流入市场,进入餐桌,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相似文献   

10.
PSE肉也叫“水煮样肉”,发生于肥猪。主要特征是宰后肌肉水肿、变性、坏死。眼观色淡,有渗出液,质地松软,引起该种劣质肉的原因主要是生猪在宰前受到各种应激性刺激,如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宰前电击、饥饿、噪声、高温、缺氧、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的。笔者对辽宁省大中型屠宰场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以供猪肉生产、加工业以及消费者参考。1 PSE肉发生的病因、机理1.1 体内因素1.1.1 品种差异 不同品种猪宰后肌肉pH值变化速度是不同的。品种间发生差异的原因,一种可能是由于酶组成不同,有些学者认为肌肉中糖元酵解较强,在宰后发生糖元酵解的过程比较迅速,因此pH值下降  相似文献   

11.
肉品色泽异常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内源性因素即动物宰前患病、饲料色素沉积或屠宰不当造成的色变;二是外源性因素即肉品在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污染微生物造成的色变。1内源性色变1.1黄疸肉由于动物患传染病如肝炎,溶血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孢子虫、血液病、中毒和胆管排泄障碍性疾病如胆管炎等,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色素沉积于脂肪和肌肉中,使脂肪和肌肉及脊髓、骨髓、血管壁、皮肤、粘膜、浆膜、关节液、组织液、肌腱等均有不同程度黄染现象。黄疸肉尸不能食用,传染性疾病和中毒引起的肉尸销毁,其它肉尸化制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正>PSE猪肉(Pale Soft and Exudative Pork),猪宰后肌肉颜色苍白、质地松弛无弹性、肌肉切面有较多肉汁渗出,俗称白肌肉或水煮样肉,主要发生于肥猪,病变主要发生在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腰肌、臂二头肌、臂三头肌,经常呈左右两侧对称变化~([1])。1发生机理PSE猪肉的发生机理是敏感猪宰前受到强烈应激刺激,如长途运输、拥挤、驱赶、捆绑等因素,从而造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三磷酸腺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商品猪的宰后检验中,经常可见到一种猪的肉尸肌肉发白,质地柔软,并有液体流出,国内称之为白肌肉。国外称之水猪肉;也叫PSE肉,系英文Pale、Soft、Exudative的缩写。即猪肉苍白,柔软,多汁之意。国外发病率较高,我国发生频度为6—10%。  相似文献   

14.
肌苷酸(IMP)是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在酶的催化下,它可合成腺苷酸和鸟苷酸;也可降解为肌苷和次黄嘌呤,动物细胞中IMP是使肌肉具有鲜味的因素之一,且不同品种的动物肌肉中所含IMP也不相同。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用肌苷酸的含量作为测定肉新鲜程度的一个标准。一、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选用上海自猪(农系)畜粪喂猪试验猪21头和杜洛克×上海白(农系)杂交猪12头。两批试验均在本所养猪试验场进行。上海白猪宰前平均日龄为182天,宰前平均体重为80公斤;杜洛克×上海白杂交猪宰前平均日龄177天,宰前平均体重90.59公斤。  相似文献   

15.
猪宰后肌肉SOD与MDA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莱芜猪(24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宰后肌肉SOD活性与MDA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猪宰后肌肉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肌肉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则逐渐上升;不同品种猪间的SOD活性和MDA含量,除MDA5 d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SOD活性始终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MDA含量则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②在肉质特性方面,不同品种猪间的肉色、滴水损失、系水率、烹饪损失、肌内脂肪(IMF)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与大约克夏猪相比,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较丰富的IMF含量和较低的PUFA含量。③猪宰后肌肉SOD、MDA与持水性能、肉色、嫩度等重要肉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证明SOD活性越高和MDA含量越低的肌肉,其系水力越高、肉色越鲜艳,并且肉质越细嫩。研究结果提示:猪宰后肌肉SOD通过消除或降低氧自由基而抑制脂质氧化,参与调控了肉质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腹外斜肌肉里检出囊虫王淑荣(五大连池市格球山农场兽医院·164154)笔者在用宰厂检验猪肉尸过程中发现2例腹外斜肌里有囊虫。这2头猪分别是1995年7月和1997年3月份在农村购买的,宰前检疫未发现异常。宰后检验感观正常,但在腹外斜肌肉里一刀硷出囊虫...  相似文献   

17.
宰后检疫是肉品卫生检疫工作中重要环节。宰前检疫时,有些潜伏期的病畜不易发现,但在宰后严格检疫,才能正确判定肉尸和内脏的卫生质量。现就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中.宰后检疫要点谈谈个人看法。猪的宰后检疫分以下几个程序:1猪头部检查第一步为放血后退毛前或剥皮前,通过放血孔切开下颌区的皮肤和肌肉,剖检两侧颌下淋巴结,检验猪的炭疽病: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呈樱桃红色或深砖红色,散发的紫黑色凹陷的小坏死灶,淋巴结周围呈明显的胶样浸润,复查咽炭疽时检颌下副淋巴结。第二步先查两侧外咬肌的囊尾迹,再查咽喉粘膜,会厌软…  相似文献   

18.
红膘肉是指屠宰猪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血管充血、出血或者血红素浸润而呈现粉红色。在宰后检验过程中,发现红瞟肉的产生主要是非传染性因素所致,如创伤、长途运输、宰前未得到充分休息而立即屠宰、宰前未充分饮水以及背部受冷、热空气刺激和麻电等。另外,还与感染急性猪丹毒,猪瘟、猪肺疫、猪剐伤寒、附红细胞体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剧烈腹泻和寄生虫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厂在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十三时在宰猪生产过程中发现一头卟啉症(黑骨病)猪,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该猪是杂交白毛猪,营养中下,肉尸(去内脏)六十市斤,宰后感观检验,皮肤、脂肪、肌肉和内脏无异常。全身骨骼的骨密质和骨松质都是黑棕色至咖啡色,如荔枝核色或酸枝木家具色。牙齿也是呈棕色,但软骨和关节面的软骨未见色素沉着,仍是白色。脑和脊髓颜色如常,但除去脑组织后,脑腔头盖骨都是黑棕色如椰子壳色(照片略)。总之,该猪全身骨骼不论是长骨、短骨和扁骨都是呈黑棕色,有些部位的骨骼颜  相似文献   

20.
FSE肉是由于屠宰猪宰前发生应激反应,宰后15min~30min发生的肌肉外观苍白,质地柔软、易碎、无光泽,同时渗出液增多,重者似鱼肉样的病理胜肌肉,又称“白肌肉”、“水猪肉”、“褪色肌肉”等。该肌肉在色泽、质地上与正常肌肉有所区别,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同时产生这种肉给广大屠宰户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本文就其形成的原因、机制、特征及预防措施、卫生评定等进行简析,供广大基层检疫人员及消费者参考。1PSE肉的成因屠宰猪发生PSE肉主要由应激因素引起,常见以下几种:1.1品种与个体猪的品种与个体与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