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态旅游是目前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研究是雪峰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之一,雪峰山森林公园地处闽西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所有条件,因此,通过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雪峰山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对于森林公园开发与规划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及其开发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特别是生态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分析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出发,详细论述了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3.
柯拥军 《现代农业科技》2010,(5):366-367,372
阐述了莲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现状及有利条件,分析了莲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莲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贤春  刘晓琴  陈瑶  胥晓  贾文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75-12378
在实地勘察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将其生态旅游资源按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条件3个部分进行评价,其中对生态旅游风景资源质量采取灰色统计法进行评分,生态旅游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条件则由专家直接赋分。结果表明,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总分值为39.105分,达到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规定的二级标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健祥  罗国涛  雷启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98-10299,10302
大型真菌虽广泛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之中,但大型真菌是生态旅游中未被挖掘的资源。笔者探讨了大型真菌资源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大型真菌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大型真菌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中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以期开启生态旅游中的国内大型真菌资源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介绍国内外森林公园建设以及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森林生态旅游面临的规划滞后,投入不足;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环境保护意识差,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等主要问题,提出统筹规划布局,合理有序开发;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化管理,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生态旅游的科研力量,充实生态旅游的科技内涵等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尤溪罗汉山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孙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28-5829
阐述福建尤溪罗汉山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景观资源特色,并提出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贵州拥有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业是全省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但目前对全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却缺乏科学的全局性定量评价.为此,2006至2008年间对贵州省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并根据贵州生态旅游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建立了特定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贵州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可评定为普通级和优良级两大类,缺乏特级。资源区,其中:普通级森林旅游区共19个(68%),优良级森林旅游区共9个(32%),而优良级中仅有至三级森林旅游区,缺乏四级森林旅游区.运用最终评价指标权重结果与评价得分结果,对全省重点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卢双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34-5136
[目的]了解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状况。[方法]利用《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的评价方法,通过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和综合资源质量等级评价对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资源、水文资源、地文资源、天象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评定研究,进而了解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状况。[结果]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总得分为44.42分,达到《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结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罗阿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208-210
分析了沙县大佑山省级森林公园的自然地理概况、人文经济、景观生态和旅游资源,探讨了其景观生态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相关方案,即根据生态管理的科学规律设计生态化景观结构,合理布局景观生态功能区,制定合理的生态旅游容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SWOT分析法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包括区位优势、动植物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和开发潜力等优势,生态旅游的兴起、生态工程的实施,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和服务滞后等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主要有开发与保护并重、适当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加强宣传营销工作、积极进行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以及完善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韦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68-21871
主要从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入手,针对上思县现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普查、挖掘与筛选,筛选出旅游单体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详细分析了上思县地文景观资源和森林生态资源类型的特点,总结出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特色,认为其森林生态资源区位绝佳,发展潜力较好,具有较高开发价值。强调通过资源普查、挖掘与分析,正确了解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规律,深入研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与利用,提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议,可有利于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调查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旨在为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付存军  耿玉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62-9364,9404
以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为例,分析国内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回顾生态旅游定义的基础上,从森林生态旅游的外延与内涵两方面,分析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外延开发管理失当,内涵体现不足,提出伊春必须建立内涵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思想,指导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服务设施的开发管理,推动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藏东南生态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创新型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对藏东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和定性评价.藏东南生态旅游资源丰度大,品位高,民风民俗优势突出,生态旅游资源组合度好.在已查明的419个生态旅游资源单体中,藏东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囊括了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3大类、8类的27小类,具有多样性、垄断性、宗教性、民族性、原始性特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蕴藏着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为藏东南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发展生态旅游是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根据系统科学和森林经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分析了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影响的方式和途径 .以森林资源变化量作为指标 ,提出影响度来量化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程度 ,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 ,建立计量分析模型 .影响度计量分析模型中 ,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度由占用林地、毁坏森林植被、林地恢复、林相改造、采伐改变等直接影响各分量和改变大气、水质、土壤等生态因子间接影响各分量所组成 .采用这种计量分析 ,能比较直观地掌握和分析生态旅游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效果 .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及其规划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旅游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但仍然停滞于起步阶段,并且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造成了自然环境资源的非优化配置及破坏。生态旅游的开发须以科学系统的规划为前提,更要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强化管理,从而不断推进中国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昀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95-4797
甘肃省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有杨桂华3级划分法中的第一、2级所有种类及26小类中的21类。据调查分析,甘肃省的生态旅游资源有如下特点:(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类型繁多;(2)生态旅游资源景点多、功能齐全;(3)生态旅游资源独特、珍贵,稀有性强;(4)生态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趋异明显;(5)绝大部分生态旅游资源环境脆弱性高,承载力低,交通条件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