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赤子爱胜蚓、太平二号蚓为试验对象,分别对其展开锌离子的急性毒性试验、耐受限度试验和富集效应试验,探究利用蚯蚓对污染土壤进行联合修复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的LC50值在800~1200mg/kg,太平二号蚓的LC50值在400~800mg/kg;赤子爱胜蚓体重受Zn2+限制的程度低于太平二号蚓;赤子爱胜蚓及太平二号蚓对土壤中均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赤子爱胜蚓对土壤中锌离子的富集量更大。  相似文献   

2.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我国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中繁殖快、适应性较强的良种蚓之一。我们于1984—1985年在本校室内人工培养条件下,对赤子爱胜蚓产卵茧、孵化、性成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观察,为南京地区蚯蚓的人工养殖提供资料。 供试种蚓引自镇江市乳牛场。种蚓先养在放饵料的木箱内,发现交配蚓后,移入瓦钵中  相似文献   

3.
赤子爱胜蚓对不同发酵方式平菇菌渣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赤子爱胜蚓对不同方式发酵平菇菌渣的利用情况,通过物质转化率、蚯蚓的生长与繁殖率、蚓粪肥效4个观测指标,研究自然发酵、需氧发酵、厌氧发酵和不发酵4种情况下的平菇菌渣资源化利用效果。结果表明,对平菇菌渣进行7 d的需氧菌发酵处理后饲喂赤子爱胜蚓,蚯蚓生长最快,繁殖率最高;蚓粪中有机质含量达到70.67%,总氮水平达到1.80%。该食用菌菌渣处理方法既有利于蚯蚓生长繁殖,生产蚯蚓蛋白,又可有效处理食用菌废菌棒,生产有机肥,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蚯蚓是一种多功能的生物资源,目前国内已普遍开展了蚯蚓的人工养殖和生产利用,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用作蛋白质补充饲料,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一、蚯蚓的营养价值蚯蚓干重约为鲜重的12~21%,水分占鲜重的79~88%。在蚯蚓干体的化学成分中,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其中蛋白质的含量约占风干重的53.5~65.1%,蚓体中还含有丰富的畜禽所必需的氨基酸。经净化处理的赤子爱胜蚓、背暗异唇蚓、威廉环毛蚓的氨基酸含量都比较丰富,尤其是赤子爱胜蚓粉,优于豆饼和玉米,接近于鱼粉,和饲料酵母相比,各有优缺点。蚯蚓的不足之处是,除了赤子爱胜蚓以外,其它蚯蚓含硫氨基酸和赖氨基酸较  相似文献   

5.
蚯蚓处理后的猪粪物质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在温度2 0℃、湿度70 %的培养箱里培养赤子爱胜蚓。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蚓粪的C/N比、NH+4 -N和NO- 3-N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与饵料相比,蚓粪的C/N比、NH+4 -N下降,NO- 3-N上升。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业中的促摄饵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产养殖方式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人工配合饵料的发展.人工配合饵料营养成分全面,蛋白质含量也高(40%~50%),但很多饵料未被鱼类吞食就沉入水底,难于被鱼类完全摄食,引起极大浪费,既污染了水质又使生产成本提高.为此,人们从不同途经探索如何促进鱼类对饵料的摄食,提高饵料的利用率.目前的主要途经有二:一是在人工饵料中添加促摄食物质;二是改善饵料的颜色、形状、囊粒大小、硬度、耐水性等.本文拟就人工饵料添加促摄饵物质的重要性、生理机制、种类及促摄饵效果等方面作一论述,仅供参考.1 促摄饵物质的作用1.1 加速水生动物对人工饵料的摄食,提高摄饵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农村有机固体废弃物产能过剩及设施菜地生产力下降的问题,本研究拟建立"有机物料还田+蚯蚓"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有机物料资源化利用,并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通过2个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蚯蚓(赤子爱胜蚓和威廉腔环毛蚓)和有机物料种类及施用方式对菠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牛粪的施用方式对菠菜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在施用腐熟牛粪条件下,接种赤子爱胜蚓和威廉腔环毛蚓分别提高菠菜产量32.78%~37.23%和18.70%~44.26%。而且,接种赤子爱胜蚓显著提高菠菜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同时降低了菠菜中Cu、Pb和Zn含量。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赤子爱胜蚓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有机物料种类有关,综合效果最佳的处理是施用腐熟牛粪+食用菌渣+赤子爱胜蚓。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籽粒苋实验法,研究接种赤子爱胜蚓和壮伟环毛蚓对公路工程损毁赤红壤肥力修复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接种20条赤子爱胜蚓(20Ef)、接种20条壮伟环毛蚓(20Ar)以及分别接种10条赤子爱胜蚓和壮伟环毛蚓(10Ef+10Ar)。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处理后,籽粒苋株高、茎粗、生物量和植株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接种表栖型赤子爱胜蚓较接种内栖型壮伟环毛蚓更能促进籽粒苋植株生长和养分累积,但组合接种效果低于单独接种,呈现出20Ef20Ar10Ef+10ArCK的趋势。蚯蚓活动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养分的活化,能快速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利于作物吸收,促进作物生长。蚯蚓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与蚯蚓生态类型、接种地土壤性状关系密切。在土壤修复中,根据不同土壤特征接种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和添加适宜有机物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且大多数以复合污染的形式出现,因而寻求一种有效处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方法迫在眉睫。本文模拟在不同浓度Pb、Cu污染的土壤中接种赤子爱胜蚓,研究其对Pb、Cu 2种重金属的单一耐受力以及Pb、Cu复合污染下赤子爱胜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富集及耐受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对Pb的耐受力明显高于对Cu的耐受力。在Pb胁迫下,蚯蚓对Cu的富集降低;在Cu的胁迫下,蚯蚓对Pb的富集明显降低。赤子爱胜蚓对重金属Pb的富集量随着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增加而增加。蚯蚓体内重金属Pb、Cu浓度升高对蚯蚓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导致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Pb、Cu富集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0.
赤子爱胜蚓处理猪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亚纳  田辉  司岸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82-15284
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实验室奈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接种密度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H值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处理猪粪,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15~25℃,湿度65%~75%,接种密度8~12条/盆。蚓粪与处理前的猪粪相比。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下降,而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升高,pH值由碱性下降至中性偏碱。  相似文献   

11.
接种蚯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择两种生活习性不同的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在试验土壤中进行接种,跟踪测量蚯蚓-土壤交互作用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经蚯蚓接种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威廉环毛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比赤子爱胜蚓要显著;赤子爱胜蚓对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比威廉环毛蚓要显著.经组合接种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转化酶活性增加比较显著.产生这种差异性一个原因可能是与蚯蚓生活习性和接种土蚯蚓后引起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城市污泥的利用途径。[方法]利用赤子爱胜蚓、大平2号、威廉环毛蚓3个蚯蚓品种处理城市生活污泥,以未接种蚯蚓为对照(CK),研究接种不同品种蚯蚓的污泥理化性质、氮、磷、钾含量、重金属含量以及蚯蚓生物量的变化。[结果]3种蚯蚓对污泥的矿化、降解能力基本一致。接种赤子爱胜蚓、大平2号及威廉环毛蚯蚓城市污泥的p H,均低于CK,城市污泥的氮、磷、钾含量均较CK增加,污泥中重金属含量降低。试验结束后,3种蚯蚓的生物量无差异显著。[结论]利用蚯蚓处理城市污泥是一条无害化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且大多数以复合污染的形式出现,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处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方法迫在眉睫。本文模拟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接种赤子爱胜蚓,研究赤子爱胜蚓对Pb、Cu两种重金属的单一耐受力,设置Pb实验浓度分别为1000mg/kg、1500mg/kg、2000mg/kg、2500mg/kg;Cu实验浓度分别为120mg/kg、160mg/kg、200mg/kg、240mg/kg。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对Pb的耐受力明显高于Cu的耐受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b、Cu复合污染下,赤子爱胜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富集及耐受力变化情况。在Pb胁迫下,蚯蚓对Cu的富集降低,在Cu的胁迫下,蚯蚓对Pb的富集明显降低。赤子爱胜蚓对重金属Pb的富集量随着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蚯蚓体内重金属Pb、Cu的浓度升高对蚯蚓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导致蚯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Pb、Cu的富集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4.
蚯蚓活动对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试验土壤中进行蚯蚓接种,跟踪测定蚯蚓-土壤交互作用下土壤脲酶活性。[方法]选择2种生活习性不同的毛利环毛蚓和赤子爱胜蚓,在试验土壤中进行接种。[结果]经蚯蚓接种后,土壤脲酶活性发生较大的变化,毛利环毛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比赤子爱胜蚓明显。经组合接种后,土壤脲酶活性增加比较明显。[结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与蚯蚓生活习性和接种蚯蚓后土壤微生物类群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有机磷污染农田中蚯蚓的生物指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鲁中农田蚯蚓群落生态学调查,普通农田的调查显示,棕壤农田有蚯蚓8种,6属,3科;褐土农田6种,5属,3科;潮土农田6种,6属,3科。有机磷农药污染田块的蚯蚓调查和分析发现,在褐土菜地中微小双胸蚓、威廉腔蚓、赤子爱胜蚓和日本杜拉蚓是有机磷耐受性种,暗灰异唇蚓和天锡杜拉蚓是有机磷敏感种;潮土棉田中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威廉腔蚓、日本杜拉蚓是耐受性种,湖北远盲蚓、暗灰异唇蚓是有机磷敏感种。上述结果将来可用于相关的土壤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及其接种密度对土壤物理指标、pH、养分指标和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为改善华南地区水浇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无蚯蚓对照土壤(CK)、低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E1: 20条,约10 g)、高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E2: 40条,约20 g)、低密度参状远盲蚓处理(A1: 2条,约10 g)和高密度参状远盲蚓处理(A2: 4条,约20 g),测定并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机械组成、pH、养分含量和阳离子交换性能。【结果】与CK相比,各蚯蚓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砂粒含量(P<0.05,下同),并显著提升土壤的粉粒和黏粒含量,然而相同密度下不同生态类型及相同生态类型下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机械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接种条件下,与CK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接种参状远盲蚓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和有效磷含量;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接种参状远盲蚓处理的土壤pH更高,电导率、有效磷和交换性镁含量更低。高密度接种条件下,与CK相比,接种2种生态类型蚯蚓均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而接种参状远盲蚓也显著降低有效磷含量及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接种参状远盲蚓处理的土壤pH、有机碳、碳氮比更高,有效磷含量更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接种蚯蚓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性能及黏粒、粉粒含量均有提高;接种高密度蚯蚓有更高的碳氮比、有机碳、粉粒和黏粒含量,接种低密度蚯蚓有更高的砂粒和有效磷含量;赤子爱胜蚓处理的阳离子交换性能、电导率、有效磷、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参状远盲蚓处理的pH、碳氮比和有机碳含量较高。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土壤综合质量指数计算,结果显示接种低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质量。【结论】在华南地区水浇地的生态管理上,选择接种低密度的表栖型赤子爱胜蚓有利于改变土壤质地并提升土壤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新技术》2012,(7):19-20
本文主要介绍陆生蚯蚓赤子爱胜蚯蚓类,特别是我场新一代杂交蚯蚓种,它是美国红蚯蚓与日本花蚯蚓杂交后,经提纯复壮而成.对于其它品种本技术可供参考. 蚯蚓种类繁多,全世界有2500余种,我国约有150种.赤子爱胜蚯蚓是国内重点养殖品种,其适应性强,繁殖快,蛋白质含量达61.9%,粗脂肪7.9%,是鱼类及经济动物的优质饲料.它还能消化大量城乡生活垃圾,被誉为廉价绿色"环保机器".  相似文献   

18.
蚯蚓的养殖     
养殖技术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也有的利用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等。本公司养殖推广的品种是大平二号。  相似文献   

19.
杀螟丹和Cr6+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土壤中重金属与农药复合体系下的联合毒性效应,以赤子爱胜蚓为受试生物,采用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Cr6+和杀螟丹的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螟丹对赤子爱胜蚓单一毒性大于Cr6+,杀螟丹和Cr6+联合毒性效应作用类型以拮抗作用为主。在不同污染物暴露下,蚯蚓的生理生化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杀螟丹单一作用时,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随染毒时间和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短时间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存在诱导作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含量在染毒初期被促进,随时间延长两者含量大幅度降低。Cr6+单一作用时,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CAT活力随Cr6+浓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 SOD活力在后期受到抑制,MDA含量持续升高。杀螟丹和Cr6+联合作用初期对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有增加作用; SOD活力前期、中期促进,后期抑制;随染毒时间的延长,CAT活力升高,MDA含量则降低。研究表明,SOD活力、MDA含量均可作为蚯蚓在应对氧化胁迫时,机体受氧化损伤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在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的条件下,在温度20℃、湿度70%的培养箱里培养赤子爱胜蚓,对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进行研究,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的C/N比、pH值、NH4-N和NO3-N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在干猪粪和堆肥28d的湿猪粪这两种饵料中,蚯蚓生长均较好,日增重倍数最高达0.15;在堆肥28d后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增重倍数随堆肥时间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在堆肥21d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繁殖倍数最高达0.17,从堆肥21d后,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蚯蚓日增重倍数有下降的趋势,同时,蚓粪的C/N比下降到11.5 ̄17、pH值在7左右、NH4-N含量小于200mg·kg-1,NO3-N含量约3000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