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朱凤绥等发展的 AMD 法高分辨显带新技术,已在小麦、玉米、大麦、黑麦等多种植物上取得成功;AMD 法可诱发单条染色体显示10~20条带纹,其分辨率比常规的 C 带、N 带提高5~10倍,为研究染色体进化、  相似文献   

2.
农杆菌渗入法介导的基因瞬时表达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杆菌渗入法是在植物中瞬时表达外源基因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植物叶片上注射农杆菌,使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进行快速表达。本文综述了农杆菌渗入法的原理、技术流程、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其应用主要涉及外源基因的表达、检测转基因的表达、启动子分析、转录后基因沉默、抑制子功能鉴定、细胞定位以及基因相互作用等方面。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我们相信该技术将成为转基因育种领域的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4——6月是菊花嫁接的最佳时间,这里介绍一种套鞘固定嫁接法。该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有植物生理方面的理论依据,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采制套鞘此法不用绑带固定,也不用金属薄片夹持,而是采用一些生长迅速、木质部与韧皮部易剥离的植物种类的嫩枝韧皮鞘作固定材料,如垂柳、金钟、木槿、夹竹桃等。采制方法是:剪取比砧本稍粗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污染土壤几种生物修复方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生物修复因其环境友好且成本效益高而得到广泛关注。但不同生物修复技术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充分了解每种修复技术的特点,才能更经济、有效地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本研究阐述对比了目前的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方法,包括植物修复(植物挥发、植物固定和植物提取)、转基因植物提取、螯合辅助植物修复、微生物辅助植物修复等技术的机制、优势、局限性和适用性等方面的差异。综述提出有效的生物修复技术需要土壤化学、植物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根据污染土壤的特点,结合具有相应改良特性的转基因植物,是实现污染土壤大面积修复的有效方法。同时,农艺措施对天然超级积累植物的生物量和重金属提取能力的刺激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植物修复可以与其他几种传统修复技术有效结合,利用转基因技术建立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组合是未来修复技术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RAP):一种新的植物基因型标记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RAP是一种新的基于PCR的植物基因型标记技术,具有简单、稳定、效率高的特点。借助日益增长的庞大的生物序列信息,TRAP利用生物信息工具和EST数据库信息,产生目标候选基因区多态性标记。TRAP技术采用两个18核苷酸引物产生标记。一个为固定引物,依据EST序列设计;另一个为随机引物,针对外显子和内含子的特点,设计为分别富含GC或AT核心区的任意序列。PCR扩增前5个循环采用35℃的退火温度,后35个循环采用50℃的退火温度。对不同的植物种类,每一个PCR反应可产生多达50个可统计DNA片段。本文在阐述了TRAP的原理与流程后,对该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态适应性在植物水生诱导上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论述植物普遍存在的生态适应性,环境变化对适应性形成及进化上的影响,以及植物生态适应性形成过程中胁迫环境的重要性,分析了植物水生诱导过程中相关的生理生化生态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利用人工环境模拟技术来促进植物通气组织形成的技术路线,形成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植物水生诱变操作流程,并展现了植物水生诱变技术在生产生活生态上的广阔前景与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7.
从转基因技术角度谈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的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介导法,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技术正在植物改良中迅速发展。1基因枪转化技术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基因枪法属于一种物理操作,以高压氦气作为驱动力,即将拟转化的基因包裹到直径为1.0μm左右的金粉颗粒表面,均匀涂抹在载体膜片上,按动击发按钮  相似文献   

8.
王攀 《中国种业》2024,(7):17-22
分子标记是 DNA 水平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育种、物种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鉴定、杂种优势分析等研究。以高通量植物样本采集、高通量提取植物基因组 DNA 以及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这三大关键环节为主,全面梳理分子标记检测的完整流程,并深入剖析当前各个环节的现状与挑战。同时,对植物分子标记的高通量快速检测过程进行了归纳与展望,旨在为未来检测流程的优化与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推动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茶梅花瓣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田  蓝增全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8):129-133
本研究分别利用CTAB多级沉淀法、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改良的热硼酸法、Trizol法和EASY spin植物RNA提取试剂盒法等五种方法提取茶梅花瓣总RNA,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EASY spin植物RNA提取试剂盒法是最为简单、快速、高效的方法,CTAB多级沉淀法次之。本研究为今后有效开展茶梅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技术便利,并为其它花卉植物RNA的提取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AFLP实验流程中的基因组提取、酶切等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芒属植物的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体系。本研究分别采用常规CTAB法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芒属植物基因组DNA,基因组分别用HindⅢ/MseⅠ系统和PstⅠ/MseⅠ系统进行酶切和连接一步反应,连接产物稀释20倍后进行预扩增,预扩产物稀释20倍后进行选择性扩增。结果显示: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优于常规CTAB法;采用PstⅠ/MseⅠ系统酶切的DNA多态性高于HindⅢ/MseⅠ系统。采用优化后的AFLP体系分析30份供试芒属植物材料,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多态性比率达到100%,表明优化后的AFLP体系适合于芒属植物的分子标记分析,为芒属植物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家用杀虫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期联合探究了香樟果实精油、天竺桂叶精油和龙柏叶精油对家蝇成虫的熏蒸活性,比较了这三种植物精油以及混配精油对家蝇的毒力效果,以便为植物源灭蝇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人员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植物精油,采取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试植物精油及其混剂对家蝇5日龄成虫  相似文献   

12.
不同演替阶段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空间换时间的研究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带和固定沙地内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沙地内植物群落多样性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各演替阶段均有不同的植物群落和优势物种。豆科和藜科植物作为流动沙地的先锋物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禾本科和菊科植物由流动沙地到固定沙地,其种类变化较大,表明其在沙地恢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萝摩科植物可作为区分流动沙地和其它沙地类型的指示性植物;马齿苋科和紫薇科植物仅在固定沙地中出现,已成为判断固定沙地的标志性植物。除沙地恢复过程中人为播种的柠条和沙蒿外,流动沙地阶段的优势物种是沙米,半固定阶段是沙生冰草,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地带是老瓜头和地梢瓜,而固定沙地则为花棒和地梢瓜。因此,在沙漠化治理中应根据不同的沙地类型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3.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快速、平行核酸序列测定及定量分析技术,它是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核酸片段有序地固定在载体上作为探针与标记核酸分子进行杂交,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组成及数量。本文主要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植物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是生命形式的基本组成单元,各种蛋白质按照其功能有序地分布在细胞的每个分区中。植物细胞的主要分区包括细胞膜和其他内膜系统、细胞核、细胞质以及位于其中的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各种细胞器。植物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是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内容。主要的植物蛋白质亚细胞定位技术包括:融合报告基因定位法、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法、蛋白质组学定位技术以及共分离标记酶辅助定位法,而生物信息学预测也成为亚细胞定位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高通量蛋白质亚细胞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构建定位数据库积累了数据。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有亚细胞定位信息的蛋白质已经超过4 000个。  相似文献   

15.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使用两种方法繁殖各种植物,一是种子繁殖,二是用植物的器官(如块根、块茎、鳞茎、叶片和枝条等)的栽种、扦插、嫁接进行营养繁殖。最近一、二十年以来在国际上发展了一种新的生物技术叫做植物的快速繁殖法或又称为徽繁殖技术。它是在可以  相似文献   

16.
DNA标记在植物品种鉴定上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全面地了解DNA指纹在品种鉴定上的利用现状,更重要的是促进DNA指纹技术切实有效的应用于植物品种鉴定,本研究归纳了目前开发出的可用于植物品种鉴定的DNA指纹技术,指出已有的DNA指纹品种鉴定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总结了DNA指纹应用于品种鉴定的分析措施,并认为受限于缺乏可以将DNA指纹转化为植物鉴定信息的理想措施,所以DNA标记还未真正有效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因此提出一种基于DNA指纹的人工绘制品种鉴定简图(MCID)法是很重要的,本研究也重点阐述了MCID法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7.
谷氨酰胺合成酶(GS)家族是甜菜等高等植物体内氨态氮同化酶, 也是氮利用与循环的核心构件。为了揭示在氮素诱导下, 放线菌素D(AMD)和放线菌酮(CHM)对甜菜GS基因调控表达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 对甜菜的胞液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1)和质体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2)进行mRNA的表达检测, 同时进行GS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甜菜幼苗经过低浓度AMD处理2~6 h, GS活性略有增加, 9 h后, 高和低浓度AMD处理下的GS活性都下降, 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加大, 同时GS1mRNA和GS2mRNA的相对量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CHM处理甜菜幼苗9 h后, 随着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 GS活性下降幅度增加, 但GS1mRNA和GS2mRNA的相对量在不同CHM浓度处理间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 《种子世界》2012,(9):46-47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重组技术、细胞DNA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并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同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的技术。自1996年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玉米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到2010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29个,其中共有16个国家种植商业化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4680万hm2。1目前应用的转基因技术目前应用较多和成熟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PEG介导法、超声波介导法、电击法、子房注射法等,还有近几年才  相似文献   

19.
一粒小麦染色体高分辨显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俊智  朱凤绥 《作物学报》1989,15(2):141-145
AMD 法显带技术对一粒小麦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体高分辨显带,经过放线菌素 D 预处理、Ohnuki′s 溶液低渗、固定液中捣碎涂片法制片、Wright-Giemsa 染色等显带程序,可以在一粒小麦的所有染色体上成功地显示丰富的高分辨带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配对,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20多条深带,整个染色体组共显143条带纹。这将对一粒小麦染  相似文献   

20.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为我国传统果树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 1 位,品种权申请量在农业植物果树类新品种申请中排第 5 位。植物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 DUS)是授予品种权的必备技术条件,现场考察作为植物新品种审查方式之一。通过对甘肃的两个桃品种 DUS 现场考察,阐述了现场考察流程和方法,并针对当前现场考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测试技术的宣传培训、建立无性繁殖品种活体材料种苗圃等建议,完善现场考察,提高现场考察质量和效率,促进桃新品种的选育、保护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