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张田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95-15397
循环型生态农业经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潮流,其发展模式各有千秋。陕南地区根据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借鉴各地成功实践,结合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和特色,构建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循环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四川丘陵地区人口、耕地、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大,但是面临着农业自然资源短缺、农业立体污染严重和农业废弃物利用不当等问题,实施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对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的原理分析,根据丘陵地区的实际情况筛选了"粮-猪-沼-果(菜、药)"和"粮-酒-糟-猪-沼-粮"两种循环农业模式,重点介绍了两个循环链中集成的先进技术,文章最后介绍了项目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邹丹  李国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79-3780,3783
探讨了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及现代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老工业基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可以选择的6个模式,即绿色农业模式、生态环保模式、农村工业向城镇集中模式、盘山模式、循环型畜牧业模式、"大农垦"模式。  相似文献   

4.
山地丘陵地区农业机械推广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机械化的关键,运用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劳动作业效率,还能够促使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现代农业机械在山地丘陵地区的推广因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山地丘陵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参照,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2,(18):302-303,306
介绍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概况,对四川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兴起与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现代农业的内涵,分析了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的内在关系,阐述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双赢互动性。并对如何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现代农业,推动循环型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与保障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循环型农业发展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所面临的耕地减少,淡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分析循环型农业的概念、原则以及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立体农业、生态链接与转换、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资料减量化等4大类11小类为中心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和以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推动技术创新,加强监督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机制,从而为各地发展循环型农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图7参21  相似文献   

8.
徐德金  赵国金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71-372,377
介绍了江苏省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扶持、高产技术、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投入、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推动全省丘陵地区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提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部署,四川也相继出台振兴川牛羊高质量发展的十一条措施。因此,该文以四川省中部丘陵地区为视角,分析川牛羊产业发展具备的优势、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提出建立产业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丘陵地区牛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其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设施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考察了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所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具体做法,探讨了设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指出,设施农业的产业化需要在发展思路、科研体制和服务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加快设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川中丘陵地区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的偏东南方向,由坡地和谷地交错构成。由于坡地的高度不同,又可分为浅丘、中丘和深丘。不同程度的坡地和谷地造成地势极不平坦,地表蓄水、保水、固水等功能相当差,农业生产条件较弱,农业资源相对劣势。因地制宜做好该地农业经济规划布局,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川中丘陵地区的农业经济特点,就其农业经济觇划布局,做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2.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丘陵地区的应用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综合管理技术措施,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特点。针对丘陵地区水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于丘陵地区应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田间生产应用效果表明:在丘陵地区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可显著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达州市大竹县月华镇“五良”融合糯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破解了达州市丘陵地区“谁来种田,怎样种田,如何种好田”的迫切的现实难题,该做法在丘陵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油菜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的12个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在稻田和旱地的生态适应性和产量,研究四川丘陵地区不同油菜品种的增产潜力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稻田生境下,绵油11、川油58的产量较高,分别为2696.25、2552.85 kg hm-2,比稻田油菜平均产量增产17.61%和11.36%。其中,绵油11的生育期238 d,抗倒伏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川油58的生育期233d,抗倒伏性强,抗菌核病能力最强,抗蚜虫能力较强。旱地生态环境下,绵油11、川油58的产量较高,分别为3091.75、3054.95 kghm-2,较旱地油菜平均产量增产14.94%和13.58%。其中,绵油11的生育期232 d,抗倒伏能力一般,抗菌核病能力较差,抗蚜虫能力较差。川油58的生育期230 d,抗倒伏能力强,抗菌核病能力最强,抗蚜虫能力一般。在四川盆地丘陵地区,稻田油菜品种可选择绵油11和川油58,旱地油菜品种可选择川油58。针对不同生态环境区选用适宜的油菜品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促进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油菜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豆又名黄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也极为丰富。实践证明,在人多地少的川中丘陵地区,大豆的核心栽培方式是与其它作物间、套作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适度密植促玉米高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浅丘陵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产量占粮食总产的35%,其生产丰收与否对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至关重要,对促进浅丘陵地区的粮食生产上台阶、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为进一步挖掘旱地玉米的高产潜力,资中县明心寺镇根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合浅丘陵地区玉米栽培管理状况及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区域农业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项目组多年来承担的各种区域范围、资源类型等区域农业规划为实践蓝本,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农业特色、资源禀赋等情况,集成、创新了区域农业发展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建设性地提出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多功能型、精细节约型、资源特色型和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贵州省在推行现代农业过程中的设施型、精细型、城郊型、生态型和循环型等5种农业模式.针对贵州不同生态地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式,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自2001年在我省示范推广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节水增温功能而备受丘陵地区农民欢迎,得到较快发展,为丘陵地区水稻面积的稳定和单产提高作出了贡献。为了促进丘陵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现就川中丘区水稻生产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覆膜水稻推广相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现代农业格局下的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为背景,根据各产业带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要素特征,分析其地域优势和发展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适宜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