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6个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品种旗叶中Gly.、Cys含量越高,有翅蚜的着落量越大,而Leu.、Ala.、Pro.含量越高,着落量越小;Gly.含量越高,rm值越小,而Pro.、Met.、His.含量越高,rm值越大Lys.、Val.、Cys.、Tyr.、Met.含量与蚜群发育历期有关,前2种含量越高,D值越大,后3种含量越高,D值越小His.、Tyr.、Lys.、Ala.含量与蚜群平均产仔量有关Cys.、Glu.、Gly.、Val.含量与平均产仔速率有关;品种耐害性强弱除与品种小穗密度有关外,也与品种旗叶中氨基酸含量密不可分,His.、Glu.、Lys.含量越高耐害性越差.而Pro.、Met.、Val.等含量越高,品种的耐害性越强.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人工幼林施用N、P、K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沙地营造毛白杨人工幼林施肥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该土壤条件下,最佳施肥总量450kg/ha,材积生长量比对照提高32.1%;最佳配比N∶P_2O_5∶K_2O=4∶3∶0.5;最佳施肥量与最佳配比二者组合的林木生长更快,材积比对照提高一倍.施肥增加了毛白杨叶子中叶绿素和N、P、K的含量,同时叶重、叶面积等也有所增加,因而促进了毛白杨生长.  相似文献   

3.
以盆栽试验为主,结合大田生产试验来研究稀土微肥对甘蔗增产增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能提高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叶片的超微结构,增加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数,增加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增大叶片光合膜面积,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能提高甘蔗体内K、Ca、Zn、Cu等元素的水平,而相对降低Mn、Na等元素的水平;能提高甘蔗伸长期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降低成熟期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伸长期及成熟期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协调甘蔗的生长和蔗糖分的积累,能调节细胞的渗透压,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增强细胞壁的伸缩性,提高甘蔗的抗旱性;能改善质膜的透性,提高其选择吸收能力,减轻高浓度Na~+的毒害,提高甘蔗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铝胁迫下,不同林分土壤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杉木对铝胁迫的响应机理,以杉木1代林、次生杉木2代林及次生阔叶林土壤为培养基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铝处理对杉木幼苗根标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铝质量分数的增加,蔗糖酶活性呈降低趋势,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具有低促高抑现象;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蔗糖酶活性不断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和真菌数量不断提升,而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在低质量分数铝处理下普遍呈上升趋势,中高质量分数铝处理下普遍呈下降趋势;铝胁迫下的3种林分类型土壤的杉木幼苗根系微环境中,土壤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次生阔叶林中最大、杉木1代林其次、次生杉木2代林最小,真菌数量则与之相反;4类土壤酶活性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基本呈正相关,与真菌数量基本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杉木具有通过调节根系分泌应对铝胁迫逆境的应对机制,并进而影响根系土壤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土壤中铝的质量分数对于杉木幼苗根际微生态环境具有低促进、高抑制的调控作用。次生阔叶林土壤具有较高的耐铝性,杉木1代林其次,次生杉木2代林最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测定了陕西省131个主要农家小麦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籽粒硬度和全麦粉SDS-沉淀值,并根据这3个品质性状,利用离差平方和法对供试品种进行了总聚类和分区聚类分析。总聚类分析中,供试品种被聚为4类。  相似文献   

6.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 ratios on the growth of the seedlings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 21 different kind of mixed substrate was used as the substrate for the seedlings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 The substrate suitable for the seedling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 was selected by measuring the growth indexes(SPAD, number of leaves, plant height)of the seedling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art from the number of leav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growth indexes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The substrate of treatment No.13(Soil:Sand=1:3) had the best growth on the SPAD of the seedlings.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of SPAD values among the diffenent part of the same leaves . The substrate of treatment No.2(Vermiculite) had the best growth on the number of leaves. The substrate of treatment No.7(Soil:Coconut Bran=1:3) had the best growth on plant height.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北地区胡麻播种机旋耕取土装置取土不均匀导致膜上覆土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一款带有蓄土装置的胡麻精量穴播联合作业机。该机具由旋耕装置、地膜覆土装置、滴灌带铺设装置、地膜铺设装置和播种装置组成。根据农艺种植要求对机具的关键装置进行理论分析和功率计算,确定满足覆土工作时运土带线速度、双向螺旋输送器转速、双排取种勺式穴播器的半径及整机配套拖拉机功率。采用EDEM软件对地膜覆土装置覆土过程进行仿真,验证蓄土装置的可行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0.6m/s时,其空穴率为1.2%、穴粒数合格率89.3%、播种深度合格率86.5%、膜孔错位率5.1%、膜边覆土厚度合格率95.7%、邻接行距合格率92.4%。田间播种性能试验相关指标均达到覆膜穴播机作业质量要求,田间试验覆土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鹌鹑腔上囊的中间层与鸡比较不明显,淋巴滤泡皮质RNA阳性率62.5%,比髓质高,表明淋巴滤泡的皮质区是B淋巴细胞的活化区。胸腺的被膜下及小隔周围,有生长期较大的胸腺细胞,具有细胞免疫潜能,是T淋巴细胞的先躯。脾脏内的淋巴小结及淋巴组织鞘是B及T淋巴细胞的活化部位,此处RNA的阳性率较高,为61.3%。  相似文献   

9.
 用跨神经节技术追踪了鸡桡神经和腺胃初级传入向楔外核和孤束核的投射。将CB-HRP分别注入鸡一侧桡神经和腺胃腹侧壁。结果表明,桡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向楔外核几乎全长都有投射,以闩前0.32~0.72mm靠近迷走神经髓内根丝腹侧的标记终末最为密集;在孤束内侧核内也有一定量的投射;腺胃初级传入纤维经迷走神经进入脑干,丰富地投射于孤束核。标记终末密集区位于闩前0.80~1.60mm范围的孤束内侧核,在楔外核也有较为丰富的投射,浓密的标记终末出现在闩前0.40~0.80mm范围的该核内。另外,桡神经和腺胃初级传入纤维在三叉神经脊束内也见有少量投射。  相似文献   

10.
扼要分析了花茶窨制理论研究的新成就.指出茶叶对香气的吸附以表面的物理吸附为主,并伴有渗透扩散作用.茶坯含水率为10%-25%时,以茉莉鲜花着香效果好.是与维护鲜花生机及茶内含物质吸香有关.窨制对茶叶生化成分产生影响.并指出茉莉花茶的香气主要是来自窨制过程吸附鲜花释放出的香气挥发油而形成的,其芳香油总含量及组分与品质等级呈正相关.这些研究已为改革传统窨制工艺、推行新的窨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曲阜河滨两种鸻形目鸟类觅食行为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曲阜的南沙河(沂河曲阜段)和北沙河(泗河曲阜段)两地作为对青脚鹬(C.temminck)和金斑鸻(P.dominica)2种鸻形目鸟类的观察研究基地,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人为干扰实验法对2种鸟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青脚鹬和金斑鸻主要在河岸浅水和滩涂中觅食,金斑鸻更喜沙质基底。其食物主要为小鱼、小虾、蚯蚓、蝌蚪以及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2种鸻形目鸟类的取食频率和惊飞距离等参数在无人干扰和不同的干扰级别下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滨鸟觅食区的人为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以上2种鸟的觅食行为。  相似文献   

12.
郑国琦  谢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43-1344,1552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L.)幼苗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枸杞的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处理盆栽枸杞幼苗,分别在处理后第13、6、1、2 d测定枸杞幼苗叶片的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放氧速率及膜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果]宁夏枸杞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程度小于田间最大持水量45%的条件下,宁夏枸杞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在干旱胁迫程度大于田间最大持水量45%的条件下,各项指标变化显著。[结论]田间最大持水量45%是宁夏枸杞正常生长的临界值。当干旱胁迫程度低于该值时,宁夏枸杞能够正常生长,而当提高干旱胁迫程度时,宁夏枸杞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如东县棉花原种场大比例尺土壤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场滨海盐渍土变化的特点。结果如下:1.土壤脱盐速度快。2.土壤脱盐自表层开始。3.潜水淡化落后于土壤脱盐。4.可溶盐中各种离子迁移能力的不同导致脱盐过程中盐分化学类型的改变。5.碱化度随钠吸附比而下降。6.脱盐过程中有碱化度下降的滞后现象。由于有以上的盐渍变化特点,所以,底层轻度盐化潮土似乎是盐渍土向潮土方向发育的必经阶段,而盐化潮土下层的碱化度仍较高,这属于残留性质,不是土壤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卧龙地区木本植物类群的详细调查资料和已有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卧龙地区有木本植物83科、224属和684种(含种以下等级,不含栽培种);卧龙地区以温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58.33%,热带成分占36.56%;卧龙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单种属、少种属、中国特有属均占较大比例,说明其历史起源的古老性;卧龙林区木本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分布交错,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科,属中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富士×嘎拉’正反交组合F1代杂种苗叶长、叶宽、分枝数等8个表观性状特征测定与评价,为苹果杂种实生苗的早期选择提供依据,加速育种进程。【方法】从每个组合4 000余株杂种苗中随机抽取300株,对8个表观性状特征进行测定,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各性状变异程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结果表明,F1代杂种苗叶片大小分离程度高,变异系数最大,与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叶宽分离程度次之,变异系数与叶长、叶形指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而叶长、叶形指数变异系数较小,分离程度小;苗高、干径、节数及分枝数变异系数大小为:分枝数>苗高>干径>节数,其中分枝数、苗高变异系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与干径、节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分枝数、苗高分离程度好。【结论】叶片大小、叶宽、苗高及分枝数可作为杂种苗早期选择的表观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6.
蒙古绵羊早期胚胎的血岛是心管及血管组织发生的原基。交配后12~13日龄,在胚盘两侧的胚内中胚层内,首先发生血岛,进而扩展到原肠及尿囊的脏层。在16~18日龄,前肠腹面的心管,由单管状变形成U字袢,进而扭转成字形。因心管中段的收缩,出现心房、心室及动脉球三个膨大。20~30日龄,胚长4~15mm,在房室管内,发生前后对称的心内膜垫,将房室管分隔成左及右房室口。由于心房内,第Ⅰ第Ⅱ房间隔发生,将心房分隔成左及右心房。再由于心室内室间隔的发生,将心室分隔成左及右心室。心管传导系统的窦房结,在16~18日龄,发生于静脉窦右侧心外膜下,此时心管的窦房部开始搏动。本文发现,在21~22日龄,胚长6~8mm时,静脉窦右侧心外膜下的窦房结细胞团散在。在房间隔壁内与心内膜垫相接处,房室结的细胞团群居。还发现,绵羊胚胎的心软骨原基,发生于30日龄,胚长15mm时,心软骨原基位于主动脉半月瓣外围水平上与肺动脉之间。  相似文献   

17.
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漕运停止以后,它依然在区域物质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大运河其他河段依然可以通航,南运河却因水源不足而断航。南运河航运衰落的因素很多,表面上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所导致的河道干涸,其实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过度开发南运河流域地区水资源,打破了流域内水环境的平衡,水环境的变迁直接导致南运河衰败。所以,南运河航运衰落是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共同演变的结果,而社会机制的演变是推动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动力。从这一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管窥当时国家开发水资源的运行机制与人民对待生态环境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5 a后,所种植的林木大部分都已经成林,生态健康问题也开始彰显。将生态健康的理念与退耕还林工程的结合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新尝试。目前国际上关于退耕还林生态健康的研究很少,尚未有一个完整的定义,远未形成系统研究体系。中国对此研究则刚开始, 更多的问题需要调查和研究。在退耕还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退耕还林生态健康的概念,探讨其概念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并试图构建退耕还林生态健康诊断指标,提出进一步加强植被恢复研究的相关建议,展望退耕还林生态健康研究的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采自重庆动物园,从缅甸引进亚洲象体的象虱成虫。首次描述的结构是:足各节刚毛的分布、数量和钟形感器,触角 V 节顶端栓所具有的性双态,腹部腹面的皮棘,雄虫阳茎囊上的两型感觉孔。纠正了不少过去文献上报道的错误,特别是口器和触角上的感器。象虱的口器,既不同于食毛目的直翅型口器,又和虱目的虱型口器相异。根据口器的双重功能,建议创立一种新型刺吸式口器——喙虱型口器。同时,提出成立喙虱目的新论据。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多,生态制衡效果显著,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有机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有机农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克服现代农业中的弊端,提高农民收入,向社会提供高端食品。尤其是三角洲地区各级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利于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有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