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质育秧与常规育秧相比,秧苗出苗早而快、秧苗素质好,比常规育秧水稻增产9.3%,且解决了机插稻统一育秧取土、培肥花工多的问题,有利于统一培育壮秧、统一机插服务。  相似文献   

2.
水稻软(硬)质塑盘机插育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水稻软(硬)质塑盘机插育秧试验研究,摸索塑盘机插育秧播种密度、土层厚度与秧苗素质、大田机插漏穴率及产量之间的关系,探索最佳的育秧方法。  相似文献   

3.
壮秧剂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春光1号为材料,研究了壮秧剂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壮秧剂处理的秧苗素质较好,叶绿素含量高,机插后秧苗绿叶数多,以1∶200的比例进行壮秧剂施肥,秧苗综合素质好,成苗率高,机插质量也好,是最适的壮秧剂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4.
中稻1号为供试品种,育秧绿机插秧专用肥为供试肥料,探讨机插水稻育秧时肥料的不同使用方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盘拌土使用,所育秧苗素质最高,水溶后使用秧苗素质次之。局部使用和后期追施都会使秧苗成苗率受到显著影响,且秧苗素质也相应下降。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特别是在规模化育秧以及流水线作业时,使用水溶方式是较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插中苗育秧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水稻机插中苗为研究对象,用珍珠岩育苗,结果表明:珍珠岩育苗,根长、百株干重、单位苗高干重、茎基粗等秧苗素质指标高,且根数多、须根多、发根力强,叶绿素含量适宜,能育出适合机插的高素质毯状苗。  相似文献   

6.
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基质育秧是一项新型育秧技术,其主要优点是出苗早而快、秧苗素质好,且解决了机插稻统一育秧中取土、培肥花工多的矛盾,有利于统一培育壮秧、统一机插服务。笔者介绍了应用基质育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播量及基质配比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不同播量及不同基质配比的秧苗素质不同,较低播量(每平方米芽谷300~400 g)和适宜的基质配比[土与谷壳体积比1∶(2~3)]能培育出适合于机插的高素质秧苗。  相似文献   

8.
孙正 《农业科技通讯》2022,(7):85-87+133
为寻求钵苗机插水稻秧田施肥方法和适宜的化控技术,以培育出更适于水稻钵苗机插的壮秧,以迟熟中粳水稻品种淮稻5号为材料,研究了苗期不同施肥和不同多效唑施用量对水稻钵育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施用量相同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秧苗素质和产量提高:施肥量相同时,随着多效唑施用量增加,秧苗素质和产量提高。综合考虑秧苗素质和产量性状,以施用面肥、断奶肥、送嫁肥的同时施用多效唑1.80 kg/hm~2时秧苗素质和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研明机插水稻秧苗化控效果,在淮安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设置化控剂量和化控时期二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处理机插稻秧苗综合素质及水稻产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处理相比,科学化控不仅利于提升机插稻秧苗素质,且产量较高,其中以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0.2~0.3 g/10盘条件下秧苗素质优,且最终实际亩产分别达723.1 kg和701.5 kg。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机插、手插、抛秧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秧苗素质、分蘖消长规律、成穗规律及产量构成因素表现的分析研究,探索了机插早稻的生育特性及栽培要点。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移栽稻相比,机插早稻具有播种密度高、秧苗素质差、生育进程后延、分蘖推迟且集中、植株矮小、穗形偏小等特点。基于这些生育特性,在栽培管理上要掌握秧龄适期;减少基肥比例,增加蘖穗肥比例,适当推迟分蘖肥施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旱稻及籼稻根系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根系研究的难度较大,根系育种相对滞后。采用盆栽的方式,对北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根系特征进行比较,为水稻高产根系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与常规品种相比,杂交稻具有明显的根系优势,主要表现在发根力强,根系粗长,根体积、根系吸收面积、根重和根冠比都较大;常规品种则根多、根细而分枝多,根系衰退晚且慢。(2)早稻品种发根力强、根较长,根系比表面积大,根冠比较大。(3)与粳稻相比,籼稻根较少,根体积较大,根粗长,根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都较小,根冠比小,后期衰退早且快。  相似文献   

12.
13.
在已获得水稻泛素连接酶基因OsHUB2过表达转基因植株的基础上,根据OsHUB2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分别为OsHUB2-1、OsHUB2-2、OsHUB2-3,通过RT-PCR筛选条带特异单一的引物,realtimePCR(qRT-PCR)方法验证最适合检测OsHUB2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OsHUB2-F3R3扩增的PCR产物特异性最强,扩增曲线及熔解曲线等指标都在理想范围内,同时该引物能很好地区分对照及转基因材料,进而筛选出OsHUB2基因上调表达的转基因植株。Realtime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水稻泛素连接酶基因OsHUB2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稻瘟病的控制新技术。[方法]以冈优晋恢1号和本地糯谷为材料,对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对叶瘟、穗颈瘟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而且增产、增收。[结论]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在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国内稻谷产量"九连增"后首次减产,但仍然取得了丰收。至2014年5月初,稻谷春播进展顺利。2014年1—4月,国内稻谷和大米市场价格稳中有涨,国际大米呈现下跌趋势。展望后市,在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条件下,预计国内稻谷和大米价格将维持稳中有涨的运行格局,短期内国际大米市场反弹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6.
17.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恢63是我国杂交水稻组合配制中应用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效益最显著的恢复系,至今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明恢63作为恢复系选育的骨干亲本,对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到2010年,全国以明恢63为父本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4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从1984~2009年,明恢63直...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在头季中稻生长前期按一季中稻生产方法进行田间管理,齐穗后15天左右施一次促芽肥。当谷粒黄熟度达到90%以上、且有70%的稻株倒二、三节芽伸长到2~3cm时,抢时收割头季,采取人工收割,留桩高度30cm,脱粒机不下田,尽量保护稻桩,收割后3~5天施肥一次。测得WZ-8再生稻产量为407.8 kg/667m2,"中稻+再生稻"产量为1 186.9 kg/667m2,均为参试组合最高;其次是WZ-4,中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分别在600 kg/667m2和300 kg/667m2以上,总产为986.0 kg/667m2。结果表明:WZ-8的中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产量均为最高,具有较大的"中稻+再生稻"生产潜力;其次是wz-4,也可作为本区域的"中稻+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碎米和米糠制备营养米糊的工艺与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制新型营养米糊,利用碎米和米糠为原料对制备营养米糊的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营养米糊最佳工艺条件为碎米中添加8倍水,在90℃水浴中煮制5min。米糊经干燥后过100目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营养米糊的最佳配方为:1.39%外层米糠、6.95%内层米糠、69.54%碎米、15.58%白砂糖、6.23%奶粉、0.31%蔗糖酯。产品具有良好的速溶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水稻需水量、稻田耗水量状况的分析,阐释了水稻、稻田需水特性和水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意义,针对水稻各生育期对水分需求以及不同类型稻田特点,提出水层管理技术,为合理灌溉作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