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同时期中国沙棘雌雄株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教社  巩宝星 《沙棘》2000,13(1):39-40
以芦丁为对照品 ,采用分光光度法 ,对不同采收时间的雌雄中国沙棘叶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 ,为合理利用和评价中国沙棘叶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月份晋北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为科学有效利用当地沙棘叶资源提供依据。选用芦丁为标准品,硝酸铝作为显色剂,在510 nm波长下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6月中旬到6月下旬,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建议最佳采摘期在6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总黄酮含量的方法进行优化。以芦丁为标准品,Na NO2-Al(NO3)3-Na OH为显色体系,对参比空白、稀释定容乙醇的浓度、显色剂用量与显色时间进行条件试验。研究得出测定沙棘叶总黄酮的优化方法为:取1 m L样液于25 m L容量瓶中,加入5%Na NO20.3 m L,再加入10%Al(NO3)30.3 m L,摇匀静置6 min,然后加入4%Na OH 4 m L,摇匀静置10 min,用70%乙醇定容至刻度,以只加样品溶液为空白参比,于51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沙棘叶总黄酮含量。该方法试剂用量少、时间短,可用于沙棘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孙荣军  白丽杉  吴克汶 《沙棘》2003,16(4):33-34
实验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7月上旬采集自神兴沙棘种植园的中国沙棘叶和俄罗斯大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从经济实用角度考虑,采用两种提取方法,为国内沙棘种植和沙棘资源的高效和无废物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醛胶合板中游离苯酚含量的步骤。该方法是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苯酚,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结果表明,在波长269.70nm处、苯酚浓度在0-160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苯酚浓度呈线性关系,这为胶合板中游离苯酚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建立了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抗氧化剂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的方法。通过测定芦丁、檞皮素、抗坏血酸、没食子酸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曲线,提出以IC50值作为评价试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并将此应用于测定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测定香椿叶提取物与DPPH溶液反应后,DPPH溶液在517 nm处的吸光度的变化,确定了测定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条件。即:测定波长517 nm,反应时间50 m in。在此条件下测得的以总黄酮计的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22.026。  相似文献   

7.
蜂胶及其产品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聚胺柱层析,利用分光光度法,对中国蜂胶及其产品蜂之宝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定波长510nm,测定结果:蜂胶中总黄酮含量为52.47%,回收率为97.55%〈蜂之宝口服液中总黄酮含量为44.30,回收率为100.78%。  相似文献   

8.
分光光度法测定倍子单宁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用紫外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倍子单宁酸的研究。着重论述了两种方法的测定条件和精密度,测定结果与皮粉法作了对照。 研究结果证明,两种方法都比较快速和简便,紫外分光光度法精密度较高,偏差较小,更适于倍子单宁酸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栽培和采收方式、不同栽培环境条件的广东紫珠药材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了解广东紫珠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随着生长期增长,采收期宜在即将落叶时;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高低为:叶〉小茎枝〉果〉根〉主干茎,而又主要分布在叶片中,茎干的总黄酮含量非常低,因此可采取留干采收方式以利于来年枝叶萌发;野生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略高于栽培,但差异不大;施肥是药材增产的重要措施,试验中施用沼气肥与不施肥的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因此选择沼气肥等肥料类型较好。  相似文献   

10.
林檎叶黄酮含量的测定和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时期林檎叶中的总黄酮含量,并对测定方法进行了各种条件试验,探讨了黄酮粗产品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林檎不同时期总黄酮含量在1.5 ̄3.5%之间。  相似文献   

11.
用N aNO2-A l(NO3)3比色法在510 nm处测定箬竹叶乙醇提取液吸光度,以芦丁为标准品,建立了芦丁标准工作曲线回归方程:c(m g.L-1)=95.43A-0.735 9,相关系数r=0.999 8.通过稳定性实验确定了显色后溶液吸光度的测定时间;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水浴提取和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并实验了提取次数对箬竹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测得箬竹叶总黄酮含量为1.38%;通过回收率实验,表明此法测定箬竹叶总黄酮含量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以山西省右玉县沙棘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法制备黄酮提取液,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沙棘叶、果肉、全果渣、果皮、籽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24%,0.95%,0.89%,0.51%,0.31%;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是果肉、全果渣、果皮、籽的2.36倍、2.52倍、4.39倍、7.23倍。因此,从沙棘叶中提取黄酮,黄酮含量高、成本低,不与其它加工争原料,可为沙棘全株加工利用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类黄酮化合物结构中的酚羟基及γ-吡喃环能与固兰B试剂或Zt4 发生显色反应,本研究利用此性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了沙棘果实中水溶性色素,并对其进行了薄层层析荧光扫描分析。γ  相似文献   

14.
野生半夏中β-谷甾醇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以浓硫酸为显色剂,在416nm处测定β-谷甾醇的吸光度。结果表明:β-谷甾醇浓度在10~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3,β-谷甾醇的含量为0.1612%。与其他地区相比,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重铬酸钾测定法在测定污水化学需氧量(COD)中的差异,结果显示: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得的结果与重铬酸钾法测试获得的结果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水质实际监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分光光度法对舒麦片中黄酮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分光光度法从测定波长、溶液浓度和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加样回收率及重现性等5个方面对舒麦片中黄酮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在波长430nm时,舒麦片中黄酮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12μg/ml,r=0.9997,加样回收率为99.6%,RSD=0.037%。说明此方法准确可靠,检测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7.
沙棘叶与几种植物叶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沙棘叶、黄芪叶、山楂叶、银杏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提方式,浸提这4种植物叶中总黄酮,浸提出黄酮量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沙棘叶资源丰富,是潜在可利用的天然资源,试验结果为有效利用和评价沙棘叶品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醛(PF)树脂中游离苯酚含量,结果表明,在波长287nm处,苯酚质量浓度在0~80"g/mL范围内,吸光度与苯酚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与标准GB/T 14074-2006《木材胶黏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溴量法相比,该检测方法更快捷、检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花粉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芩甙为标样,对云南松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甲醇回流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破壁云南松花粉中总黄酮含量达到510mg/100g.  相似文献   

20.
以芦丁为标准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和分析了3种苦竹属竹笋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从黄山市采集的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鲜笋中总黄酮含量为4.003mg·g^-1,且鲜笋经过冷水浸泡24h后,笋内黄酮含量减少了77.3%。由黄酮类化合物味苦可证明苦竹笋的苦味与黄酮有关,建议人们食用苦竹笋最好不要用水浸泡,以有利于人们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获取。同时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同一产地的苦竹竹笋中黄酮的含量远高于衙县苦竹、斑苦竹,反映了苦竹属不同种竹笋之间黄酮含量的差异。而采于广德的苦竹竹笋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采于黄山市的,说明气候与土壤等条件对苦竹竹笋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