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感染哺乳动物细胞过程中,病毒复制产生的基因组或病毒蛋白激活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后,产生干扰素的同时诱导干扰素下游基因表达,促进细胞的抗病毒反应。与此同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还能引起胞质颗粒的聚集,其成份大多为核糖核蛋白,RNA结合蛋白、翻译起始因子等,这个聚集区域被称之为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先天性免疫通路和SG都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一种抵抗性反应,而与之相对,一些病毒却通过抑制SG和先天性免疫通路的形成来促进自身复制。由于SG中包含RNA结合蛋白以及一系列病毒或宿主的RNA,而先天性免疫中识别病毒RNA的模式识别分子也能特异性结合病毒RNA,那SG如何协同先天性免疫在宿主抗病毒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就SG在病毒感染诱导的先天性免疫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科技     
<正>上海兽医所发现新城疫病毒调控宿主蛋白翻译新机制近日,上海兽医研究所水禽病毒病创新团队发现,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宿主细胞能够通过PKR/e IF2α通路诱导经典应激颗粒(bona fide SG)在细胞质中聚集,SG通过调控宿主细胞蛋白翻译促进病毒复制。SG是细胞应对外界应激产生的致密的颗粒状结构,目  相似文献   

3.
病毒感染与靶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病毒等外界因素可以诱导靶细胞凋亡,试验表明这一现象还与病毒复制增殖相关联。迄今已发现20余种病毒可以调节细胞凋亡,在病毒参与调节的过程中有许多基因和蛋白得到表达。另外,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该过程。现就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关系、病毒感染相关的细胞凋亡分子、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凋亡的途径和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蛋白翻译是病毒复制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过程,因自身缺乏,病毒只能利用细胞的蛋白翻译系统来完成这项工程,而这一利用过程势必存在一种抢夺机制。病毒的种类繁多,不同病毒的抢夺机制也不同。文章对已知和新发现病毒的蛋白翻译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宿主细胞凋亡在病毒感染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APK激酶,尤其是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SAPK/JNK)和p38往往参与病毒介导的细胞凋亡。研究证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在体内和体外都会导致宿主细胞的凋亡。本研究旨在确定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和p38在PRRSV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中是否发挥作用。对JNK和p38磷酸化的检测发现,在PRRSV感染应答中,JNK被激活,而p38没有被激活。应用特异性抑制剂研究这个激酶对细胞凋亡诱导和病毒复制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JNK抑制剂SP600125引起的JNK抑制能阻断PRRSV介导的细胞凋亡,但并不抑制病毒的复制。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ROS的产生参与了JNK的活化,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Mcl-1和Bcl-xl是JNK介导细胞凋亡的下游靶标。因此,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是PRRSV介导的细胞凋亡所必需的,但并非病毒复制所必需。  相似文献   

6.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对于维持细胞自稳具有关键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自噬表现出两面性,既可被利用来促进病毒复制,又在宿主抗感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以严重危害畜禽生产和人类健康的A型流感病毒为例,论述了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及在宿主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旨在进一步深入理解A型流感病毒的致病分子机制,为抗流感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引起每年季节性流感及偶尔的流感大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IAV属于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是IAV的调节宿主免疫应答和病毒致病性的重要毒力因子。NS1具有多种功能,它可以与多种宿主RNA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在增强病毒mRNA翻译、抑制I型干扰素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IAV NS1在宿主细胞中的作用,对于更好地理解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论文主要根据NS1的免疫逃逸机制、促进病毒复制和适应性进化,以及NS1作为新型治疗靶点在抗流感药物及疫苗的研发上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8.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循环更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近年研究表明,细胞自噬能够参与小RNA病毒的感染过程,小RNA病毒感染细胞时,快速激活自噬途径,自噬可以通过递呈病毒抗原发挥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同时自噬体为部分小RNA病毒提供复制相关蛋白质和非细胞裂解性释放途径,促进病毒的复制。论文对近年来小RNA病毒感染和细胞自噬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小RNA病毒参与自噬调节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的神经元能表达先天性免疫应答受体-Toll样受体3(TLR3)。TLR3的水平在病理条件下会增加,如大脑受到病毒感染时。在本试验中,笔者进一步研究了人类神经元细胞在受到具有神经毒性的狂犬病病毒(RABV)感染时,神经元中TLR3的含量、细胞定位及作用。经狂犬病病毒感染后,TLR3不仅存在内含体内,而且存在于耐去污剂的外周包涵体内,而未受狂犬病病毒感染时,TLR3仅存在于内含体内。除了TLR3以外,这些包涵体内还有病毒基因组和病毒蛋白(N蛋白和P蛋白,但是没有G蛋白)。用电子显微镜对包涵体的大小和组成以及外层膜的缺失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它们与之前所描述的病小体相符。在没有TLR3时不形成Negri小体,并且脑组织未受到太严重感染的TLR3-/-小鼠的存活率比野生型小鼠高。这些观察结果证实,TLR3是参与狂犬病病毒空间排布的主要分子,能诱导Negri小体的产生以及病毒的复制。该研究揭示了病毒利用细胞内蛋白和区室化作用使自己生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27(Hsp27)是一种结构上高度保守的小热休克应激蛋白,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在调节蛋白质稳态以维持细胞骨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热休克蛋白(HSPs)在疾病预防和药物开发中取得较大突破,有研究发现在许多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中Hsp27的表达会发生显著变化,表明Hsp27与病毒感染之间有密切关联,但Hsp27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尚不成熟。论文主要介绍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Hsp27通过抑制细胞的自噬、凋亡、干扰素形成及维持病毒复制等发挥其在病毒感染中作用,此方面研究为以HSPs为靶点研发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内质网应激(ERS)在病毒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蛋白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最大的结构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最有可能诱导ERS。为探究PEDV S蛋白是否诱导ERS和激活非折叠蛋白反应,本研究构建了PEDV S蛋白全长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S,将其通过脂质体转染Vero-E6细胞检测ERS标志蛋白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蛋白诱导了ERS标志蛋白Grp78的表达增加并且二者之间具有共定位,进一步研究显示其主要激活非折叠蛋白反应的PERK通路,药物Salubrinal特异性增强PERK通路后抑制了病毒的复制。本研究揭示PEDV S蛋白在病毒感染诱导的ERS中具有重要作用,将有助于深入了解PEDV致病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鸡细胞中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形成机制,以及鸡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G3BP1)在新城疫病毒(NDV)感染诱导SG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用NDV感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内源性G3BP1的定位,外源转染鸡G3BP1和各分段结构域,以不同应激处理之后观察与内源性SG标志物共定位现象,最后转染G3BP1之后感染NDV,以Western blot和TCID50检测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显示:NDV感染能够诱导内源性G3BP1聚集形成SG,将鸡G3BP1分别转染至HeLa、DF-1和CEF后,以不同应激处理之后均能在细胞中观察到SG。将鸡G3BP1不同结构域分别转染HeLa细胞,以氧化应激和NDV分别处理,结果显示G3BP1的RNA结合结构域对聚集至关重要,而NTF2样结构域不能被招募到SGs中,并且抑制原有SGs的形成。最后证实G3BP1过表达能够增强病毒复制,说明SG在NDV复制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鸡G3BP1在鸡SG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鸡SG能够促进NDV复制,这为进一步研究NDV和禽源细胞互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偶蹄兽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FMDV有7个血清型,加之病毒传播迅速,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FMDV为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其基因组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10种非结构蛋白。FMDV感染宿主后利用自身蛋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影响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从而有利于FMDV复制的微环境。这些策略包括FMDV参与细胞自噬、内质网应激和应激颗粒形成的细胞过程,破坏多种宿主蛋白的功能,如劫持、裂解宿主蛋白或干扰宿主蛋白的表达、去除宿主蛋白的泛素化以及抑制宿主蛋白的磷酸化。这些逃避天然免疫的策略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作者总结了近几年FMDV蛋白在抑制宿主天然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FMDV的研究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病毒与宿主进化的过程中,E3泛素连接酶作为宿主和病毒联系的桥梁,介导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宿主细胞中,E3泛素连接酶通过调节宿主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应答间接地抑制病毒复制,如调控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等。此外,E3泛素连接酶也可以直接靶向并降解病毒编码蛋白调控病毒复制。为逃逸宿主的抗病毒反应,许多病毒编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伪狂犬病病毒(PRV)在体外细胞中糖蛋白H(gH)的表达情况,本研究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gHN660,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纯化的gH重组蛋白免疫实验动物制备抗PRV gH抗体,经western blot和IFA检测到病毒感染细胞中gM蛋白的表达,病毒感染细胞后表达的gH蛋白大小为95 ku,定位于细胞浆中,gH蛋白在病毒感染细胞4 h可以检出,随PRV的复制gH蛋白表达增加,gH蛋白可以作为PRV复制的指示蛋白.本研究利用制备的抗体分析感染细胞中gH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感染细胞中PRV的复制,为PRV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天然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入侵的第一道免疫屏障,目前关于B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发的天然免疫应答机制研究较少。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选取了B型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早期进行了病毒的入侵和复制机理的研究。研究发现,在病毒感染早期宿主细胞为了应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敏感细胞的毛病针规律及其分子机制作了综述。IB-DV可在多种鸡源和非鸡胚源细胞中增殖,表现出相似的CPE,但增殖周期不同。IBDV可通过PV3,CR,FCR吸附于细胞。基因非编码区形成发英环结构与启动/终止转录/翻译有关;VP1为其聚合酶;核酸复制方式为一条链不变的关保留机制,翻译产物为一前体蛋白,经VP4进一步切割加工,最后组装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18.
流感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疾病病原,在人群中每年都会造成地方性流行,因其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感病毒也可在多种动物群体持续传播,偶尔可经动物感染人类并在人群中传播和适应,一定条件下给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天然免疫应答,特别是干扰素应答是机体早期抵御病毒感染的关键屏障;病毒突破这道屏障,才能成功感染宿主。为对抗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利用一系列精密的抗病毒策略:利用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表达的产物,激活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并导致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干扰素诱导下游效应分子的表达,进而抑制病毒复制,并辅助机体引发特异性免疫。在与宿主共进化过程中,流感病毒也形成一套完善的拮抗宿主干扰素通路的策略,使病毒能有效地在宿主细胞中感染和传播。最近几年,关于病毒诱导和调控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大量研究发现病毒可以利用各种策略逃避宿主的抗病毒应答。因此,本综述主要介绍流感病毒如何拮抗宿主的干扰素产生而逃避细胞抗病毒应答,有助于揭示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抗病毒靶标,从而为防控流感病毒感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感染与靶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许多基因和蛋白得到表达,并参与作用。另外,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该过程。试验表明,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凋亡与病毒复制增殖相关联。对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p38 MAPK和JNK通路在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的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中的作用。感染PRRSV后36 h,p38和JUK1/2逐渐被激活;感染后48 h,其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至基线。然而紫外线灭活的PRRSV不能引起这些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s)的磷酸化,表明病毒侵入后的步骤才能激活这些激酶。单独用p38或JNK抑制剂处理,都能显著降低PRRSV的感染,导致病毒基因组和亚基因组RNA合成、病毒蛋白表达、子代病毒生产的显著降低。并且抑制SAPKs时,感染PRRSV的PAM细胞中细胞因子的产生会发生改变。本研究结果表明,p38和JNK信号通路在病毒复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可能在病毒感染时调节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