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吉林省食用菌生产以黑木耳为主,为全面提高黑木耳栽培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效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我们对吉林省食用菌主产县的农技推广人员、菌种生产企业、黑木耳加工企业、黑木耳生产企业、黑木耳种植户等开展了有关技术需求方面的调研工作,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黑木耳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木耳产业发展迅速,为吉林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市场监管不到位、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现象日渐突出等问题。该研究对吉林省黑木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势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培育龙头企业,推进集约化生产,完善市场环境,加大监管力度,加大科技支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等利于吉林省黑木耳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结合2005~2007年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经验,阐述了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黑木耳发展的现状,并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旨在指导吉林省黑木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总结为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实现增收脱贫目标,阿克苏地区在黑木耳产业西移、林果资源丰富及浙江援疆力量的扶持背景下,多措并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引导阿克苏地区贫困群众发展黑木耳产业,取得了较好成效。介绍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列举采取的措施:苦干实干夯实发展基础;培训打造本土技术队伍;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原则,打造一流的黑木耳生产场地;定点定人全程托管技术服务;扩大宣传,推进多元化销售。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黑木耳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立足本省的优越自然资源充分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黑木耳产业就是其中的典型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饮食多样化、营养化的追求,使得黑木耳需求量剧增,黑木耳产业因此得到良好的发展契机。结合吉林省黑木耳产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SWOT分析,进而提出在建立品牌战略、拓宽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旨在优化吉林省黑木耳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食用菌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吉林省食用菌生产发展较快,据统计,1997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是1977年总产量的24.7倍.长白山区黑木耳朵大肉厚,深受客商青睐;以延边灵芝出口基地为中心,生产的灵芝大部分销往韩国、日本;磐石县生产滑菇,已吸收农村劳动力8.4万人,还辐射带动了省内外8个市县的8000农户致富,市食用菌公司1996年生产食用菌500多吨,销售额640万元,利税20万元,5年创汇200多万美元,产品实现跨国经销,步入了农业外向型企业行列.1998年在省委、省政府农业产业化座谈会精神鼓舞下,全省食用菌生产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正蕴育着腾飞.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计 《现代园艺》2009,(10):55-55
<正>近年来,康美镇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加大黑木耳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发展黑木耳生产,全镇年产黑木耳1100万袋,年产值3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我镇黑木耳的栽  相似文献   

8.
张慧  邓春阁  刘敏 《食用菌》2014,(1):53-54
<正>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黑木耳生长,当地生产的黑木耳无污染、品质极佳。多年来,当地袋料栽培黑木耳多采用春、秋两茬栽培法,生产环节比较繁琐,投入比较大,资源消耗也大。蛟河市农业技术部门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探索出一种新的黑木耳高产栽培模式,即:黑木耳加长袋高产栽培技术。把春耳的菌袋加长,使菌袋内积累更多营养,同时春天利用大棚催芽,秋天利用小拱棚保温,一年只种一茬木耳,从  相似文献   

9.
介绍龙泉黑木耳产业概况,分析黑木耳生产规模逐年下降、产业萎缩呈现加快趋势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为产业转型滞后和市场竞争加剧。提出重新认识黑木耳产业,发挥政府在黑木耳产业转型中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加快黑木耳生产组织和服务方式转型,加大黑木耳产业转型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组建龙泉黑木耳产业技术与市场信息网络平台等多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蔬菜》2014,(9)
<正>在"中国黑木耳之乡"——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和紧邻的白石山镇的黑木耳栽培地里,采用吊袋技术栽培的10万袋黑木耳正待采收。在高大的铁架大棚内,7袋或8袋黑木耳用绳子竖立串在一起,成排吊挂在铁架子上,袋上长满了黑木耳。这种新式吊袋技术在降低成本上有3个优点:一是节省土地,二是节水节电,三是节省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黑木耳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地黑木耳菌包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充分体现了黑木耳产业向专业化分工、大型机械化生产、自动化及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的趋势。2015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表明,黑木耳是位于我国食用菌产量第二的品种,产量仅次于香菇(766.66万t),达到了624.69万t。以黑木耳生产大省黑龙江为例,其产量282.75万t接近全国产量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一个黑木耳国家标准,已经国家标准局批准,决定从今年8月1日在全国实施。黑木耳是食用菌类的一项大宗产品,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中、中南及西南都有生产,产量占世界首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黑木耳生产持续发展,平均每年递增20%。1985年全国供销系统收购黑木耳1.1万多吨,估计全国产量1.3万多吨,创历史最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是我国黑木耳主产区,黑木耳已经形成规模化栽培模式,但是菌种管理混乱,菌种生产散乱,种质低劣对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7,(5)
<正>日前,在黑龙江省饶河县朝阳食用菌生产基地,30万袋木耳正欲破袋而出,长出新耳,绽放的花朵和种植户的笑脸一样灿烂。在朝阳食用菌生产基地,整齐摆放着一排排的木耳菌棒。基地负责人李勇介绍,饶河县临近大顶子山,一面临近乌苏里江,气候宜人,空气质量优良,水质良好,原材料充足,特别适合栽培黑木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得饶河县的黑木耳肉质厚道、口感绝佳、品相一流,在北京、天津、青岛等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省黑木耳栽培量仅次于香菇,是第二大类食用菌,主要生产区是丽水市。"十二五"以来,庆元县黑木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2014年代料黑木耳栽培量分别为4 500万袋和3 500万袋,成为继香菇之后的第二大主栽食用菌。由于黑木耳菌丝抗性较弱,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低下是黑木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通过研发黑木耳胶囊菌种,改变传统黑木耳制种和接种技术,促进菌种生产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黑木耳全产业链条,围绕生产、消费、加工、流通、贸易、价格等环节,对我国黑木耳的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性、综合性分析;指出了我国黑木耳产业存在产业化分工不明确、加工方式单一、品牌建设能力较弱3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及资源环境与价格偏低制约产业发展的风险;提出了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加强产业化、集约化、特色化生产;积极研发替代料和菌渣应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个性化研发黑木耳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加强标准化生产,强化黑木耳品牌建设;加强培训指导,提高生产者职业素质5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德林 《食用菌》2011,(4):23-23
6与1日,辽宁省朝阳市"万棚万户百亿元有机黑木耳产业工程"暨辽宁全禾菌业食用菌高新产业园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是辽宁省援建朝阳市百万亩温室大棚的配套延伸和效益倍增项目,将打造集液体发酵制种、工厂化菌包生产、农户出耳、精深加工、品牌销售、循环利用、技术交流、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15,(1)
<正>甘肃随南康县"康县黑木耳"品牌,在2013·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课题组一致认为"康县黑木耳"品牌价值为3500万元,较2009年增长1800万元。康县是闻名全国的"黑木耳之乡",产地覆盖辖区阳坝镇、铜钱乡、两河镇、三河乡、白杨乡、岸门口镇、店子乡、迷坝乡、大南峪乡、城关镇、豆坝乡11个主产区乡(镇)195个行政村,其黑木耳具有朵大肉厚、乌黑光润、质地柔软、滑而带爽、气味清香等特点,产品远销东南亚、日  相似文献   

19.
沈晓红 《食用菌》2016,(6):56-57
正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部,属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独特的自然气候较适宜中温型食用菌的生长。浦城县年均代料栽培黑木耳2000万袋,占食用菌生产总量的29%,是菇农增收的主栽品种之一。代料栽培黑木耳过程中极易发生流耳,轻则减产,重则绝收,严重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因此,预防黑木耳流耳对提高菇农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1"流耳"症状黑木耳的"流耳"又名"水烂耳"是细胞充水破裂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云和县是全国食用菌生产的主产区,素有"黑木耳之乡"的美称,是黑木耳进出口的主要集散地。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科技人员深入研究和探索,袋料黑木耳栽培的主要难点问题得以攻克,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成为我县继袋料香菇后的又一新产业、食用菌业的新亮点。在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之际,许多耳农对黑木耳生理、生态要求缺乏应有的了解,对黑木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