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我院完成基础资料的收集调查研究,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以该校最新高技术成果TOES专家系统为工具研制而成的《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防治决策专家系统》,经过检测和试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于1989年8月,通过了由湖南省林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防治决策专家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王淑芬  陈亮 《林业科学》1992,28(1):31-38
本文介绍了马尾松毛虫防治决策专家系统的建立及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叙述了该系统的知识库、推理机及系统结构;讨论了该系统的决策应用特点及推理技术特点,并举例说明了系统的运行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计算机预测预报系统—FIMS-1,是在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系统模型基础上建立的。该系统能够模拟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及空间区域的迁移扩散,能估算马尾松毛虫对针叶造成的损夫,进而可以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量、发生地、发生面积及针叶被害程度进行预测。为马尾松毛虫的综合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通用性、显示的直观性及预测预报输入要求的灵活性,非常适于在广大林区推广。用安徽省潜山县黄埔试验点数据输入该系统,运行结果与该地松毛虫发生规律基本吻合,说明该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1990年12月27~29日,林业部科技司主持了“松毛虫综合管理及赤眼蜂应用技术鉴定会”,鉴定项目有“2~3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研究”、“3~4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利用研究”。 “2~3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研究”是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安徽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共同主持的,共包括14个子专题。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实施了松毛虫的综合管理。在历年来松毛虫发生资料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安庆地区567万亩试验林进行了不同类型区划分。在此基础上,根据  相似文献   

5.
<正>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 是豫南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为了弄清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在林内空间分布的特点,正确地指导虫情调查和防治工作,我们于1985年3月在信阳县谭家河乡席家岭林区,对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在新干县通过了吉安地区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填补了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的空白。 马尾松毛虫是国内危害森林最为严重的森林病虫害之一。新干县是一个丘陵县,松林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2.1%,且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人为活动较频繁的105国道、京九铁路沿线及赣江沿岸的乡村。马尾松毛虫危害曾十分严重,每隔3年—4年为一猖獗周期,被江西省列为马尾松毛虫“常灾区县市”。以往单纯使用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祁阳县1990~1999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及松毛虫的年发生面积为依据,应用因子筛选、聚类分析、统计检验方法找出了影响马尾松松毛虫减灾的关键气象因子,为预报和防治马尾松松毛虫的成灾提供了合理和实用的方法,有助于为防治灾害作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一直是南方各省森林虫害防治的主要课题。建国以来众多的科技人员对此作了大量工作,特别在“六五”、“七五”期间,林业部把对马尾松毛虫的综合防治列为重点攻关课题,建立了若干综合防治试验示范点,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并在许多省(市)加以推广。从各地综防试  相似文献   

9.
松毛虫是我国松林中的主要害虫之一,种类多,发生面较广,尤其对马尾松林的危害较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广东、江西、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及河北等地,先后发生一种因接触松毛虫毒毛而引起的疾病,群众称之为“松毛虫病”,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影响身体健康和抓革命促生产。为使各地有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松毛虫病”情况,引起重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本刊根据现已掌握的资料,整理写成《危害人体的“松毛虫病”及其防治方法》一文,供读者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防治关键期与防治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防治关键期,发现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快速增长期在增殖期末期,在增殖期末期开展有效的防治,可以预防马尾松毛虫暴发成灾,并依据这一原理编制了马尾松毛虫防治月历和防治周期历。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毛虫是我省松林历史性大害虫。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省广大群众同虫炎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我省马尾松幼林不断扩大,防治措施还不够有力,历年松毛虫害仍然严重。因此,积极防治和消灭松毛虫灾,是我省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战略方针和“绿化祖国”伟大号召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林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多的资源。因松树是林业中重要的树木,但却严重受到了马尾松毛虫的危害,所以马尾松毛虫防治工作已经成为林业防护的一个重点项目。在对马尾松毛虫长期防治实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马尾松毛虫的生物特征,总结了发生马尾松毛虫病害的原因,对马尾松毛虫防治的要点以及关键部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个突出以白但菌为主的生物防治,以及改善林分结构为特点的综合治理马尾松毛虫技术推广项目,经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3月2日该项目通过了鉴定。马尾松毛虫对森林的危害,在鹿寨县曾严重发生过。据1981年至1990年10年统计,全县成灾面积达4474公顷,损失木材约1.2万立方米,折价36O万元。松毛虫危害已成为林业生产的一大障碍。为了找到一条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从1991年起,鹿寨县林业部门承担了柳州地区林业局下达的“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推广项目”。几年来,林业部门针对松毛虫防治中的难点,推广综合防治技术:以…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林科所与余杭长乐林场等单位共同承担的“营造抗虫树种——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马尾松毛虫”课题,已于1989年10月24日在余杭县长乐林场通过省级鉴定。这项课题研究,从松毛虫种群动态着手,研究了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特点,阐明  相似文献   

15.
1988—1990年在福建漳浦县设点进行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好,用药量少,对天敌杀伤作用小,对松毛虫成虫羽化、产卵量均有抑制作用;但触杀效果不佳、药效较慢。在闽南地区防治3—4龄马尾松毛虫,浓度以1250倍~2500倍为宜;防治越冬代幼虫,施药时间最好在11月份以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介了辽西松毛虫发生与防治概况,分析了松毛虫连续成灾的原因,在总结多年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综合治理辽西松毛虫的六项对策。即:在掌握松毛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搞好集中防治;科学划分类型,分类施策;加强营林措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防治结构,建立新的防治系统;强化管理,完善防治责任制;扩大集资渠道,广筹防治资金。  相似文献   

17.
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类型区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分析了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发生类型区(丘陵区、山区和越冬代、第三代)马尾松毛虫的试验情况,发现利用赤眼蜂对丘陵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规模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山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对第三代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83016菌株生理生化特性、不同培养和发酵条件下制备物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比较及小试产品对松毛虫等5种森林害虫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属苏云金芽孢杆菌库尔斯塔克亚种;三种不同制备方法的室内生测比较,以光密度测定法较其它两种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进行大量菌株筛选;83016菌株发酵产物和小试产品对马尾松毛虫等害虫有较高的毒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总结万年县马尾松林试验区马尾松毛虫近20多年来的为害情况及防治措施,提出封山育林,营造混交林,改变森林结构,并结合生物防治的综合措施来防治马尾松毛虫。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可以长久控制松毛虫的为害,又可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为红壤低山丘陵区马尾松毛虫防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利用白僵菌高孢粉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观察江苏省溧水县林场从1987年起,通过使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已8年有虫不成灾。在此期间连续进行了室内饲养马尾松毛虫、林间套宠和野外施用白僵菌高孢粉(含孢量1千亿/kg)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①室内6只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