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柳杉人工林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标准地材料建立柳杉人工林林分生长模型并提出预估方法。当森林经理调查获得小班各林分因子后,应用本文研制的林分生长模型及相应的预估方法,可对无人为干预的柳杉人工林的蓄积量、断面积、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株数等因子进行连续预估,为及时有效地更新柳杉人工林的小班资源数据并掌握其资源动态变化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直径分布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威布尔分布函数描述杉木人工林直径结构规律,采用参数回收技术建立直径分布模型 该模型主要由林分因子、单木二元材积方程和材种出材率等子模型组成 应用该模型,只要输入现实林分年龄、地位级指数、每公顷断面积和株数,就能输出未来林分蓄积量、出材量及平均胸径、平均高、株数等因子 并探讨了该模型在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经济成熟龄确定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航空象片信息提取小班调查因子。首先利用航片对每个小班的林分类型、龄组、郁闭度和最大冠幅进行判读;其次根据以往的资料,建立林木株数分布,每公顷株数预测,直径与最大冠幅及胸径与树高、年龄等相关模型;最后由判读因子和上述模型借助于计算机求出林分蓄积量、断面积、各径阶株数,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年龄等因子。该试验是在我国北方次生林区进行的,多数小班因子可由航片提取,蓄积量估测的精度达到85%以上,可提高工作效率1—2倍。为我国二类森林调查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舒泽芳  蒋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78-12580
针对大型林场原木材积计量中存在的人工检验效率低、误差大、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林场原木材积自动计量系统。系统通过激光测距技术获取原木外轮廓包络面积,结合磁钢车轮传感器检测到的装载原木车厢速度和长度数据进行累计求和获得原木外包络体积,最后通过分析原木的堆叠模型确定合适的体积材积比从而计算出原木材积。  相似文献   

5.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直径分布及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采用直径分布的方法建立了预测林分结构与林分产量的模型系统。当现实林分的林龄(A)、地位指数(SI)或优势木和亚优势木平均高(H_D)及林分密度(每公顷株数N或每公顷断面积B)已知时,该模型可以预测各径级株数、平均树高以及林分材积。用未经间伐的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林的236块临时样地建立并检验了这一模型系统。 威布尔、S_B、β及综合Г分布拟合实际林分的直径分布,结果表明:综合Г分布拟合最佳,但威布尔分布也较适合。文中提供的模型系统包括:单木材积——D~2H、树高曲线模型;综合Г分布和树高曲线的参数预测模型。为了更适宜地描述现实林分,采用新的方法预测了存活木株数及树高曲线,并建立了地位指数方程。该摸型系统编成计算机软件可以预测目前及未来林分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带度量误差的全林整体模型参数估计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该文以广西大青山马尾松全林整体模型为基础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构造株数、直径、优势高、平均高和形高5个观测因子都有度量误差的模拟观测数据,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对5个观测因子都有度量误差的全林整体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与最小二乘估计方法一样,优势高、平均高和形高模型没有明显的系统偏差,与通常最小二乘估计方法不同的是断面积、直径和株数模型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系统偏差.得出结论,在建立有度量误差的全林整体模型时,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明显优于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7.
小班按自然增长形式变化的数据可以用生长模型进行更新。对于马尾松用材林Ⅳ林分生长类型来说,可以采用V=8.460484e-22.172461/A、D=34.737330e-17.703920/A、H=17.894790e-14.859800/A来推算以后几年小班的单位蓄积、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经检验结果表明,其变动系数均不超过10%,说明这三个生长模型适用于小班数据更新。  相似文献   

8.
精准快速测量立木胸径、树高、材积等基本信息一直是林业调查探索的热点问题。手持式超站仪作为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一款新型森林资源计测仪器,具有无损、高精度、便携、易操作等特点。为获得精准材积模型,解决辽阳地区一元、二元材积表编制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手持式超站仪测量研建立木材积模型的方法。手持式超站仪以辽阳当地主要树种樟子松、油松、落叶松、柞树、刺槐、硬阔、软阔、速生杨树、中生杨树、慢生杨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持式超站仪进行立木无损精测获取树高、胸径、材积数据,建立10个树种的一元立木材积模型、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和树高胸径模型,并通过6项指标对所得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个树种模型中除樟子松外平均系统误差与总相对误差中均保持在3%内,一元材积模型与二元材积模型的决定系数除樟子松外均保持在90%以上,一元材积模型与树高胸径模型的平均百分比标准差除软阔外均取得良好拟合效果。总体来看,一元材积模型、二元材积模型、树高胸径模型均取得良好拟合效果,该方法可用于野外森林资源调查与立木材积模型研建等。  相似文献   

9.
江苏里下河地区池杉造林密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6种不同密度配置方式营造池杉林,经过14a的跟踪调查,并对各种密度配置方式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经济材积,经济出材率,木材总产值,成本间作物屯收入,总利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华北地区149株栓皮栎解析木的数据,先建立了3个表现良好的独立模型,包括带皮胸径--去皮根径线性模型、带皮胸径--树高幂函数模型和基于自然对数转换变量的带皮胸径、树高--去皮材积线性模型。之后基于这3个独立模型,运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建立了1个相容性根径--胸径--树高--材积模型系统,并由此得到基于根径、胸径和胸径树高的相容材积式(表)。相容性模型系统中,各模型的6项统计指标、模型残差图、Shapiro Wilk检验及独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均无异方差现象,模型残差服从正态分布,且各模型在拟合阶段和检验阶段的残差范围都较因变量的范围窄。上述材积式(表)的精度在96.9%以上,可用于华北地区栓皮栎林木材积的估测,且为华北地区栓皮栎林区解决和处理盗伐、滥伐案件提供依据。带皮胸径-树高模型作为森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可被用来在已知胸径的情况下推算平均树高,进而推算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等因子,对森林调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及数表仅适用于胸径范围在5~21 cm之间的华北地区栓皮栎树木的估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用材林的森林质量,对二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类,以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各森林质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据此合理构建了小班尺度的用材林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林木因子、林下植被、土层条件和地形条件4个评价方面,并根据因子分析法的数据计算了指标权重。基于所得指标体系,提出了以小班为尺度的森林质量指数即小班质量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将乐国有林场明头山工区和余坊工区共325个小班的质量指数,并得到了小班质量指数较优的各经营类型小班的树种比例和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1)幼龄林阶段的小班质量指数较低,中龄林、近熟林阶段逐渐升高,到成熟林、过熟林阶段则达到稳定。2)在各龄组下,明头山工区的小班质量情况均优于余坊工区。3)从质量分级标准来看,2个工区都没有达到优级质量标准的小班,达到良级质量标准的小班也仅有少数,2个工区的森林质量都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研究提出的小班尺度用材林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数据来源方便,权重赋值客观,计算结果便于比较。基于该指标体系计算得到的小班质量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森林经营的综合效益,并为未来森林经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湖南省慈利县二类调查数据,根据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森林林种种类和坡度的不同,将慈利县森林划分成不同的森林功能区,并基于森林功能区按照树种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经营小班。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绘制出森林功能分区图和经营小班划分图。结果表明,公益林的面积多于商品林的面积,其中特殊公益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面积为1 290 hm2,限制性商品林和一般性商品林面积为1 144 hm2,马尾松和杉木是主要的经济树种。划分经营小班有利于森林的分类经营,为实现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条件,进而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为促进森林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立木材积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一种测定疏林立木材积的新方法,即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测量立木材积并建立材积表.采用该方法在标准地内按径阶对立木进行三维扫描,可以获取基本测树因子(包括立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和三维立木模型,由Cyclone扫描软件可以计算立木材积.由扫描获取的立木胸径和树高能够回归建立二元立木材积方程.为检验扫描获取的基本测树因子的精度以及材积方程的适用程度,将扫描后的立木伐倒,并采用区分求积法实测材积.对比扫描数据和实测数据,扫描获取的基本测树因子和扫描材积均满足精度要求,说明这种新方法能够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和建立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4.
稀疏型机载激光雷达(LiDAR)数据,由于点云密度低,难以对单木尺度的森林参数进行估测,在森林资源监测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以2007年机载激光雷达Optech ALTM LiDAR数据、200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机载LiDAR数据预处理、特征参数提取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3种方法,估测小班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位蓄积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森林参数进行空间制图。结果表明:1) 高度百分位数和累计高度百分位数是影响小班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的主要特征参数;2)3个遥感估测模型精度对比分析表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蓄积量3个参数的估测精度,均是随机森林算法最高,支持向量机次之,多元线性回归最低;3)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位蓄积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致,人为干扰严重的公园边缘地区和土层瘠薄、立地条件差的山脊较低,山南及山北中部最高。稀疏型机载激光雷达(ALS)数据在林分尺度的森林参数估计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的测树因子估测。本研究应用稀疏型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估测风景林森林参数,为稀疏型LiDAR数据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在少林地区,用系统样地抽样控制总体精度,用地形图与航空象片结合勾绘小班,用角规线抽样调查小班蓄积量,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林地地利等级进行定量评价,以安徽省休宁县岭南林场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小班离附近道路的最短距离、海拔3个因子作为林地地利等级的主导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构建结构模型,通过Yaahp软件进行判断矩阵构造和一致性检验后,确定3个因子的权重值分别为0.648 3、0.229 7和0.122 0;进一步对3个因子在3个水平进行细化,对岭南林场340个小班划分的27种方案的权重值计算结果显示,岭南林场各小班地利等级主要集中在1~4级。  相似文献   

17.
林分蓄积是衡量小班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指标。选择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小班数据,对以年龄、公顷株数和立地指数为自变量,小班公顷蓄积为因变量的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BP神经网络参数最优组合:三层网络结构包括输入层3个神经元,隐含层10个神经元和1个神经元,输出层1个神经元,R语言算法选用含有动量的自适应梯度下降法,MATLAB软件算法选择Levevberg-Marquardt法;②多元回归模型中,生长理论方程为基础修正函数"Logistic+幂函数"组合的修正模型V=SI~(0.977 2)N~(0.510 3)0.500 1/[1+44.226 1exp(-0.146 6t)]表现最优,其决定系数R~2为0.721 8;③BP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次是多元回归模型和材积表法。基于以上研究,为了提高BP模型的实用性,通过JAVA和R语言编程方式,将构建BP神经网络小班蓄积预估模型存储到收获预估模型的模型库中,在人工林收获预估中实现BP模型的调用,实现从经典的数学模型形式向智能化软件方向发展,提高BP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可操作性,为森林经营作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森林空间数据的统计与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森林空间数据的仿真方法.假设森林中树高为正态分布,单株林木的高度与邻近木相关,与距离远的林木相关极小.利用一个协方差估计公式来描述这种相关性,并以一人工落叶松林样地为例,计算出估计公式中的特征参数a,在此基础上用CholeskyDecomposition方法建立树高空间分布的仿真模型,在与原样地相同的空间位置上产生出一组与样地数据无偏的虚拟树高数据.通过设定仿真程序的各种输入值,如平均值、方差、株距等,用此方法也可‘制造’出面积和分布各异的森林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