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生产力差异,以杂交水稻品种江优919为试材,设置手插秧、丢秧、机插秧和直播4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以手插秧丢秧机插秧直播;有效穗数以丢秧和直播高于手插秧和机插秧处理;每穗粒数以手插秧最高,直播稻最低;结实率以丢秧和机插秧处理略高于手插秧,直播稻的最低;千粒重为手插秧最高,直播稻最低。水稻全生育期以手插秧丢秧机插秧直播,茎蘖高峰苗数以丢秧直播机插秧手插秧,成穗率以手插秧机插秧直播丢秧,主茎叶片数以手插秧丢秧机插秧直播,株高以手插秧机插秧丢秧直播。水稻生产总成本投入以手插秧机插秧丢秧直播,纯收入以丢秧手插秧机插秧直播,产投比以丢秧直播机插秧手插秧。  相似文献   

2.
阐述江淮地区一季中稻的种植方式,包括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稻和抛秧,该地区以手插秧为主,机插秧是发展方向,指出要压缩直播稻面积,不宜发展抛秧,要加强机插秧试验示范,加强配套机械的引进和研制,从而促进江淮地区水稻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以武运粳2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直播稻Ⅰ(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6月17日播种)、手栽秧、机插秧等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期直播稻的分蘖发生速度、高峰苗数均明显大于手栽秧和机插秧,这是直播稻有效穗数大于手插秧和机插秧的重要原因,而分蘖成穗率直播稻显著低于手栽秧和机插秧。直播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大多显著小于手栽秧和机插秧。不同播栽方式水稻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机插秧、手栽秧、直播稻,直播稻适当早播,能够提高产量。从经济效益看,机插秧的经济效益最高,直播稻虽然投入的成本较少,但由于其产量较低,因此经济效益不高。通过适当早播,提高直播稻的产量,可以增加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机插秧与直播稻对比分析及推广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淮安市楚州区水稻直播和机播秧2种栽培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分析,指出直播稻较机插秧稻少收益234.8元/667m^2。对此,建议应加强宣传,大力推广机插秧稻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由于直播稻播期偏迟、草害重、异型稻发生面积大等弊端难以获得高产稳产。通过推广机插秧,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培育壮秧是确保机插秧推广成功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秧苗的培育和亩产700kg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由于直播稻播期偏迟、草害重、异型稻发生面积大等弊端难以获得高产稳产。通过推广机插秧,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培育壮秧是确保机插秧推广成功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秧苗的培育和亩产700kg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与转型(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和转型特点,明确各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及需要研发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国外代表性产稻国及我国主要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演变,水稻种植方式的特点,适应性及问题。[结果]国内外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分析表明,水稻种植方式与水稻种植制度和生态环境相适应,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而演变。我国90年代以来,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水稻抛秧面积逐渐发展,近十年来,水稻直播和机插秧面积发展较快。目前,手工插秧仍是主要种植方式,占水稻面积50%左右,抛秧、直播和机插秧分别占25%、12%和13%左右。[结论]水稻机插秧是我国未来水稻生产的主导种植方式,虽然目前机械直播面积还很小,机械直播因节本省工效果明显在部分地区可以发展。提出了不同稻区将来主导的种植方式及需要研发的关键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直播优点突出,不仅能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增加经济效益,近几年直播面积逐年增加.水稻直播一般都是选用熟期早的插秧品种,但插秧品种的育种目标是优质、高产,并不具备直播水稻苗期应具有活力高、出苗迅速、耐低温、耐缺氧能力的要求.育种家们亟待选育出适合直播的水稻专用品种,更好地为直播稻栽培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近5年来水稻平均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的28%和38%左右,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稻农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省工节本许多稻农们采用了较为粗放的水稻抛秧、直播的种植方式。但就全国大多数稻区来讲,推广普及水稻机插秧技术仍是提高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提升水稻种植综合效益的可靠技术路径。1水稻机插秧技术技术分析水稻机插秧具有作业效率高、能满足水稻种植农艺要求、节  相似文献   

10.
水稻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水稻机器旱直播(旱直播)和旱育秧机器插秧(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方法]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进行水稻测产,对采用旱直播和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农户水稻生产的栽培成本、经济效益进行考察,分析其优劣。[结果]机插秧水稻产量远超过旱直播水稻。旱直播水稻产量相当不稳定,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76%;而机插秧水稻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33%。机插秧成本低于旱直播成本,旱直播稻的化学除草比机插秧多1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机插秧水稻经济效益高于旱直播水稻。[结论]水稻旱直播栽培既不省工也不省成本,更不能增收。在具有机器插秧条件的地区,应该限制水稻旱直播,推广机插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寿县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改变直播稻品种、改变播种方式、加强直播稻生长期田间管理等,以期科学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直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方法]选用1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直播,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临稻16号、苏秀867适宜江苏水稻直播稻栽培;武运粳32号、泗稻785直播、机插皆宜;南粳9108、盐粳15号、淮稻5号适宜江苏水稻机插秧栽培;京粳1号、淮稻18号、连粳12号、圣稻18不适宜在江苏种植。[结论]该研究为筛选适宜江苏种植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张家港市塘桥镇通过加大行政推动、加强技术指导、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方法,将机插秧面积发展至85%以上,有效地控制了直播稻的盲目发展,创造了较多的机插秧高产典型,为张家港市机插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水稻直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平三 《农技服务》2012,29(1):9+65
近年来机插秧、抛秧、直播稻等轻型栽培得到了快速发展。简述了水稻直播的优点、方法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东台地区不同栽培方式(直播、机插)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直播水稻产量较机插水稻产量低5%左右。从产量结构成因来看,直播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机插稻,直播水稻穗熟度大于机插秧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纹枯病是水稻常发性和重发性病害之一,其发生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水稻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等,成为水稻第一大病害,给水稻高产稳产带来严重威胁。现将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与防治介绍如下。一、水稻纹枯病连续重发原因1.水稻直播面积的激增水稻栽培方式呈现多元化,主要有手栽秧、机插秧、直播稻等多种方式。其中直播稻由于省工、节本等特点,面积直线上升,部分地区直播稻种植面积比例高达80%以上,加重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直播和机插水稻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安徽水稻生产情况,分析直播水稻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建议加强适宜地区直播水稻的生产技术研究、直播稻生产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广轮耕(作)栽培技术等措施,解决直播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安徽机插秧水稻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通过适度增加生产规模、大力建设和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强化技术指导和项目示范带动、筛选和选育适宜机械化制种和机械化插秧的水稻新品种、不断改进和完善机插秧技术,以适应安徽省机插秧水稻生产的需求,推动安徽省机插秧水稻生产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直播水稻的生育特点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移栽稻相比,直播稻减少了育秧、拔秧、插秧等环节,既能省工、省力、省秧田、省成本,又能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压力、缓解夏季农忙时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近几年,如东县受周边地区的影响,直播稻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全县直播稻种植面积达12.88万亩。本文针对直播水稻生育特点,介绍直播稻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2010-2012年光明米业有限公司下属的崇明跃进基地‘武运粳23号’百亩丰产方和大丰海丰基地‘武育粳3号’千亩丰产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人工撒直播、机条播、机插秧和机条播、旱直播、机插秧等种植方式,分析了水稻产量结构、投入产出等指标。结果表明: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最终产量无显著差异,而在产出绩效方面,跃进基地机条播比机插秧平均增加效益21.33%,海丰基地旱直播比机插秧平均增加效益14.62%,生产方式更为简便的机直播稻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遏制直播稻的盲目发展势头,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从塑盘育秧、机插秧、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机插秧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机插水稻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