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薏苡属不同种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以四倍体栽培薏苡(2n=20,AABB)基因组总DNA作为探针,分别对广西的栽培薏苡、野生薏苡和水生薏苡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显示,栽培薏苡和野生薏苡染色体都被强烈而密集的杂交信号所标记,说明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在基因组染色体水平上的同源程度很高,保守重复序列占很大比重;水生薏苡的基因组中有20条染色体的DNA成分与栽培薏苡的基因组DNA高度同源,推断供试的水生薏苡种属于广西六倍体水生薏苡居群。  相似文献   

2.
广西薏苡资源的保护、收集、整理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阐述了广西薏苡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种植概况,介绍薏苡的营养价值、饲料价值、医用价值以及薏苡产品的发展前景。广西薏苡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有4个种,9个变种,开发潜力很大。但由于薏苡是个小作物,长期以来未能被充分利用与重视,野生及水生野薏苡资源的原生地破坏日益严重,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已有70%左右的野生薏苡原生地受到毁灭,薏苡资源的保护已十分必要与紧迫。广西应加强薏苡资源收集、保存、整理、鉴定、评价、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加速优异种质在生产上的应用,同时加强薏苡新产品的研制,创出新品牌,促进其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西水生薏苡种的发现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广西西南部首次发现并收集到水生薏苡种,经过对自然群落的反复考察及形态特征观察,发现其对光周期反应极敏感且有明显的生殖隔离现象和特殊的酯酶酶谱类型,是薏苡属内最为原始的种群,广西西南地区是薏苡属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广西薏苡资源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八五期间,考察桂西山区,共收集到种类薏苡种质139份,根据植物学性状、不同类型间的杂交亲和性、某些性状遗传规律和酯酶同功酶酶谱分析进行分类研究,广西薏苡资源划分为3种7变种,其中水生薏苡种和薏苡种内的珍珠薏苡变种、大果薏苡变种、扁果薏苡变种、球果薏苡变种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薏苡干物质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条件下薏苡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薏苡一生的干物质积累动态表现为“S”型曲线,但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杂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峨嵋黑壳品种较长春黑壳品种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全生育期都处于淹水条件(水生栽培)的植株不及栽培于湿润旱地条件(旱生栽培)的长得好,干物质积累量较旱生栽培的低;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因生育时期而异,亦在一定程度上受栽培条件影响,生育后期主要分配到茎秆和穗子,水生栽培下的植株根系特别发达,根系的干物质分配百分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东亚薏苡遗传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6年,通过对南宁、玉林、百色等广西部分地区薏苡种质资源进行考察,共收集到117份栽培和野生薏苡资源,并种植在试验地保存.通过对这些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鉴定,并选择农艺特性好的材料进行育种,目前已育成3个品种,可应用于农业生产.为了了解来源于中国广西、日本、韩国的薏苡的多样性,对77份薏苡资源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按亲缘关系可将77份薏苡资源分为两大类群.其中3份来自韩国的薏苡资源遗传背景非常相似,组成一个大类群;其余薏苡资源则构成另一个大类群.研究还发现,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与其地域来源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广西野生蔬菜资源及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野生蔬菜资源初步查明共96个科,289种,分别占广西植物科、种的33.33%和3.46%;属高等植物的野生蔬菜有68个科,246种,占广西野生蔬菜种类的85.12%;在广西全境均有分布的有84种,占广西野生蔬菜总数的29.07%;进入21世纪后,广西野生蔬菜由原来的野外采摘进入到野外采摘与驯化栽培相并重的阶段,全省驯化种植新品种20多个,总栽培面积333.3hm2以上。文章提出在广西建立热带、亚热带地域的野生蔬菜资源保护及开发中心,加强立法保护,开展野生蔬菜驯化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并制订广西野生蔬菜发展规划,使广西的野生蔬菜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黑穗病是薏苡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采用田间人工接菌,通过对不同产地薏苡资源发病形态观察和植物体内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薏苡资源的农艺性状与抗黑穗病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薏苡黑穗病潜伏期较长,发病的早期在分蘖期,并在叶片上产生瘤状凸起,病原菌通过植株维管束转移至植株生长点,最终在籽粒部位发病并表现出明显性状;通过田间鉴定对7份资源进行抗性分级,野生薏苡的抗病性明显优于栽培薏苡,广西Y51对薏苡黑穗病的抗性较差;接菌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8 h后呈快速下降趋势,最终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未接种组,为选育抗黑穗病的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蛤不同群体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电泳技术(PAGE)对来自山东野生、江苏野生、浙江养殖、广西野生白色壳4个文蛤Meretrix meretrix群体两种组织(消化腺、闭壳肌)的EST、MDH、ME、ADH、SOD、CAT等6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之间的同工酶酶谱均有较明显的差别;广西白壳群体的多种同工酶酶谱与其它几个群体相比有较大差异,说明该种群与另外3个群体种质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对山东野生、广西普通壳色和广西白色壳色3个群体的4种同工酶(EST、AMY、MDH、SO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普通壳色群体和山东群体的酶谱相似,而与广西白色壳群体差异明显,初步推测广西白色壳群体为文蛤属的其他种类;在文蛤各群体中均找到了特征性酶带,可以作为区别于文蛤不同群体的蛋白标记,用于文蛤种质资源的分析鉴定,并可为选育优良品种文蛤提供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10.
薏米又名薏苡、五谷、六谷、珍珠米。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广泛。其中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的部分县均有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1.
广西野生蕉种质资源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较全面地收集并鉴定广西野生蕉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为广西野生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染色体制片压片法、形态学分类法和荧光AFLP标记分别对广西境内的14份野生蕉种质进行染色体倍性、形态学分类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与研究。【结果】形态学分类鉴定表明,供试的14份野生蕉种质资源染色体倍性均为二倍体,2n=22(x=11)。其中2份鉴定为M.acuminata subsp.malaccensis种,其余12份鉴定为M.itinerans种,种间形态学性状差异较大。基于AFLP标记的鉴定结果表明广西野生蕉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供试的14份野生蕉均属于芭蕉属真蕉组(Eumusa),其中2份归属为小果野蕉亚种,12份归属为阿宽蕉,该种在广西分布较普遍。AFLP鉴定结果显示广西野生蕉种质资源间遗传差异较大,与栽培蕉亲缘关系也较远。  相似文献   

12.
3个贵州薏苡品种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贵州薏苡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特性,以兴仁小白壳、黔薏苡1号、黔薏苡2号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测量其农艺性状并测定光合特性日变化,以期为发掘高产的薏苡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黔薏苡1号的茎粗、分蘖数、单株产量、主茎产量均显著高于黔薏苡2号和兴仁小白壳;黔薏苡2号的株高、茎节数、分蘖数显著低于兴仁小白壳。3个薏苡品种之间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趋势均不同,兴仁小白壳和黔薏苡1号各自在13:00、14:00出现午休现象,表现为黔薏苡1号、黔薏苡2号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兴仁小白壳,黔薏苡1号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均显著低于其它两个品种,此后逐渐升高,16:00时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其它两个薏苡品种。蒸腾速率兴仁小白壳在10:00~11:00、14:00~15:00时间段高于黔薏苡1号、黔薏苡2号。  相似文献   

13.
<正> 薏苡俗名叫药玉米,属禾本科、薏苡属,原产我国,已有二千年的栽培历史,古代人曾作为食粮,现只作药用。它的籽实有强筋骨,利肠胃,消水肿的作用,据研究还有抗癌作用。现在栽培少的原因是产量低,一般仅有几十斤,多者一、二百斤。几千年来它被误认为是旱种作物,所以低产。最近查明薏苡原来是一种水生作物,根、茎、叶及叶鞘中都有很大的气腔,与水稻结构十分相似,在淹水条件下生长,产量  相似文献   

14.
黑壳薏苡是薏苡种质的一种,具有很多优良性状,发掘黑壳薏苡的优良性状,供育种利用。通过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自然种植黑壳薏苡2份,对比抗性和再生性。黑壳薏苡抗性较白壳薏苡强,再生能力也强,但产量低;且再生季植株比头季矮化。黑壳薏苡可作为改良薏苡品种的优异种质,应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黑壳薏苡是薏苡种质的一种,具有很多优良性状,发掘黑壳薏苡的优良性状以供育种利用。本文通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田间自然种植黑壳薏苡2份,以白壳薏苡作对照,对比其抗性和再生性。结果表明,黑壳薏苡抗性较白壳薏苡强,再生能力也强,但产量低;且再生季植株较头季矮化。因此,黑壳薏苡可作为改良薏苡品种的优异种质,应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黄挺 《福建农业》2006,(5):33-33
一、台湾慧苡栽培及研究情况 薏苡为一年生禾本科作物,其果实脱谷后称薏仁,其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山间。台湾薏苡分布在台南、屏东等地,一直是粗放地生长在山野间,每公顷产量仅2吨以下。近几年,台湾重视薏苡的开发和栽培,积极从事水田转作薏苡栽培研究,经试验结果发现,薏苡生理特性与水稻相类似,又可利用水稻栽培的机械作业,将薏苡幼苗插值于水田中用水稻联合收获机来收割,使薏苡每公顷产量增至4吨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中药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的功效.河南省各地均有栽培.在生产上,人们常把薏苡当作旱生植物栽培,产量不高.其实,薏苡是与水稻相似的湿生植物,干旱不利于它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孕穗到灌浆期间,水分不足可使产量大幅度降低.据笔者试验,湿生栽培可比旱地栽培增产50%~160%.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国水生蔬菜作物品种资源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概述。认为水生蔬菜植物多原产中国,栽培驯化的历史都在1000年以上.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水生蔬菜作物的地方品种已达300个以上,在植物学上分属于10科12属13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北方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在当今世界各国中均居首位。其中有些种如茭白、莼菜等,迄今仍然只有中国及其邻近少数国家栽培和利用。为了便于对水生蔬菜的品种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谨对现有品种资源的分类,提出初步看法,根据现有品种资源的历史演化过程,结合产品利用器官、生态类型、栽培性状和经济性状等层次,进行综合分类。并列举几种主要水生蔬菜作物,提出综合分类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9.
广西栽培蕉和野生蕉抗枯萎病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广西栽培蕉和野生蕉资源材料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情况,2001-2007年,我们对广西产蕉区县和有野生蕉类分布的主要县市的蕉类枯萎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同时采用香蕉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接种鉴定.发现广西栽培蕉的红蕉、黄心西贡蕉、白心西贡蕉、鸡蕉、大蕉均有不同程度发病,发病率在4.9%~87.3%,而广西目前栽培的威廉斯、巴西、广东1号、广东2号、那龙本地香蕉、浦北本地香蕉及广西野生蕉资源材料未见发病,未分离到与原始病源菌株相同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20.
薏苡又名薏米、药王米等。禾本科、一年生草本,各地均有栽培。其中以山东、广西、浙江、江苏产量最多。秋后结果实,其硬壳内的薏仁,也就是薏米。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之为“世界禾本科之王”。薏米的蛋白质含量为17-18.7%,是稻米的二倍多。薏米脂肪含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