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川、渝两地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砂岩黄壤、灰岩黄壤、酸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进行了连续5年的试验.研究了钾肥(硫酸钾)对茶园土壤钾库及钾素平衡的影响,旨在为茶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钾库中的各类钾素,且土壤中各类钾素的变化因土壤类型而异,在3种土壤中,土壤钾库的增量均为灰岩黄壤>砂岩黄壤>酸性紫色土.在不施钾肥(CK)的情况下,茶树每年从土壤取走0.08g/kg土钾素,3种土壤的钾素流失量分别为0.18g/kg·土年(灰岩黄壤)、0.09 g/kg·土年(砂岩黄壤)、0.07 g/kg·土·年(酸性紫色土).推测幼龄茶园土壤的钾素流失量与之类似,施用K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施钾方法对土壤供钾能力及烤烟钾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探明钾肥施用方法、土壤供钾能力和对钾的吸收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烤烟生产合理分配和施用钾肥提供依据,以湖南烟区主要植烟土壤-石灰岩母质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载土培方法,研究了施钾方法对土壤供钾能力及烤烟钾素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苗移栽后30d施用钾量的40%,能够使土壤对生长发育中后期的烤烟维持较高的供钾能力,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比钾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的处理分别提高了57.4~60.9%和5.7%~6.2%,同时可促进烤烟对钾的吸收与累积,使烟株的总吸钾量提高5.0%和15.5%,烟叶的含钾量提高了4.6%和12.2%。  相似文献   

3.
四川主要土壤的供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生物耗竭试验与实验室化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内主要土壤的供钾能力进行了研究,速效钾和缓效钾是反映土壤供钾状况的最主要因素,地论旱地或水稻土,灰棕紫泥是钾素状况最好的土壤,缓效钾可作为土壤能否连续满足作物对钾的需要的判断指标之一,缓效钾基础水平高的土壤其供钾潜力也大。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有较强的供钾潜力,红棕紫泥尤其是红棕紫泥水稻土必须注意施用钾肥以补充和维持土壤的钾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测定和生物耗竭试验,研究不同肥力旱地潮土供钾能力。结果表明:潮土土类的三个土种在土壤供钾强度、供钾容量、供钾潜力、生物吸钾量、连续种植后土壤钾的下降量,均以半夜阴地>夜阴地>黄泥翘土壤;而土壤钾缓冲容量、钾最大吸附量的排序则相反。连续密集种植的生物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供钾以土壤效钾部分占78-89%。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所取江汉平原五种旱地土壤中供钾能力强的旱地土壤为江陵三洪土(186号),该土壤含钾丰富,近一个时期可不施钾肥。供钾能力中等的土壤为荆门十里铺土(14号)和湖北农学院所在地的土壤(157号),以上两种土壤含速效钾较多,但施用钾肥仍会使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供钾能力弱的土壤有天门多宝土壤(83号)和江陵荆西土壤(190号),这两种土壤缺钾,要注意钾肥的施用。试验表明:供试四种浸提剂提取钾的数值与玉米吸收钾量之间的相关性都可达到接近显著、显著或极显著水准,但是1M NH_4OHC法的相关程度稍低一些,作为判断钾的供应潜力是有用的,0.01M CaCl_2法提取钾量较低,在预测土壤钾供应能力时,若一并选用这两种方法,会有助于准确判断土壤供钾状况。  相似文献   

6.
几种耕作土壤的释K动态与供K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释K量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且渐趋平衡,但富含伊利石或云母的2、3和9号土壤和K量和释K速率均明显高于其余土壤,黑麦草吸K量随土壤K素耗竭程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但有50%以上的K是吸收自层间K,2、3和9号土壤中黑麦草吸K总量和吸收层间K量均明显高于其余土壤,认为阳离子树脂连续提取法测定结果反映土壤供K状况较为理想,并据此评价了供试土壤的供K特性。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十五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确定土壤钾的形态和含钾矿物的类型及其相对量以探明土壤供钾能力。试验表明:位于鄂南水稻土的各形态钾含量较低,土壤中含钾原生矿物主要为难分解的白云母和长石,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由湖积物、花岗片麻岩、鄂北Q_3母质以及鄂西北红砂岩发育的水稻土,各形态钾含量较为丰富,或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易风化钾矿物,其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由花岗片麻岩发育的土壤含钾量主要集中于粗粒部分,而其他土壤含钾量主要聚集于粉粒和粘粒中。15种土壤供钾潜力与成土母质,土壤地带性分布以及钾的风化系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用电超滤、化学测定和钾耗竭法,对四川省13种土壤供钾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与10-35min(Q)、0-35min(I+Q)解吸的钾呈显著正相关;缓效钾与Q、I+Q、30-35min(CD)和5-10min(AB)/CD的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钾耗竭中,以冷沙黄泥的AB/CD值最大,乐山红沙土次之,矿子黄泥居第三。它们在I(0-10min)时解吸的钾量最大。前两季土壤钾释放快而多,但后劲不足,仍属供钾能力差或较差的土壤。棕紫泥、红棕紫泥、暗紫泥的电超滤值AB/CD、I最小,但CD大,且土壤含钾丰富,在钾耗竭中均属供钾能力最强的土壤。作物产量与吸钾量相关性极显著,与土壤速效钾相关性显著,与缓效钾相关性极显著。钾耗竭随着作物种植次数而增加,更加依赖缓效钾的供应和矿物钾的释放。电超滤法可作为土壤钾素状况研究和土壤供钾能力评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无径流和淋溶条件下钾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在无钾的径流和淋溶损失情况下,连续3年种植玉米,测定出广西10种土壤的钾肥利用率为79.0%~93.8%,平均为87.5%,研究结果表明,钾肥利用率与作物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供钾量的估算方法对钾肥利用率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土壤供钾量应依据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供钾水平的改变及土壤对钾的缓冲能力来估算才符合实际情况,钾肥利用率的计算也应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耕地棕壤供钾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辽宁省七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耕地棕壤一些供钾潜力指标:土壤全钾含量、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和易释放非交换性钾含量分别为0.69%-2.18%、85.0-247.5ppm、177.5-1227.5ppm和237.5-1752.5ppm;土壤钾缓冲容量77.65-214.68me/(mol/L)#+(1/2)·100克土。土壤对钾肥的反应不仅受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易释放非交换性钾的制约,还受土壤钾缓冲容量的影响。生物耗竭试验结果与土壤供钾指标相关密切,可以反映土壤的供钾状况。除泥灰岩和花岗岩残积母质棕壤供钾潜力较大外,其它母质发育的棕壤不同程度地出现供钾不足,玄武岩残积母质棕壤问题尤重。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主要旱地土壤供钾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土壤的粘土矿物、含钾矿物、钾素含量状况和供钾特性进行分析,阐明了湖南省主要旱地土壤的供钾能力。土壤全钾、缓效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44%-2.75%、160.4-479.5mg/kg和61.9-114.2mg/kg、钾素含量与母质、粘土矿物组成和含钾矿物的含量有关。研究表明,以高岭石为主的土壤,其缓冲容量较低,钾释放速率小,在耗竭试验中,经4-5次收获后,玉米的干物质产量和吸钾量明显下降,田间施钾效果极为显著。以伊利石为主的土壤,其缓冲容量大,耗竭过程中玉米可得到持续高产和吸取较多的钾,田间施钾效果不明显。在湖南省主要旱地土壤上,除紫色页岩和湖积物发育的旱土供钾能力较高外,其它母质发育的旱土都表现出缺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一般化学浸提法、盆栽耗竭试验和恒湿培养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同土壤中钾的固定与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恒湿条件下不同土壤固钾能力相差很大,固定钾的绝对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黑麦草连续收割6次后,土壤交换性钾降到最低值,尔后不再下降,该最低值因土壤不同而异。它表示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对溶液中钾的缓冲能力的即土壤钾的释放速率。同时也说明了层间钾(非交换性钾)的释放对作物钾素供应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8个土样进行盆栽试验,3个土样进行干土效应试验,供试作物分别为黑麦草和水稻。结果表明,黑麦草4次耗竭吸收的总钾量减去种植后土壤交换性钾的下降所剩余的值比热硝酸提取的缓效钾种植前后的降低量要大,说明矿物钾是在不断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干土处理后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2种白土进行盆栽试验和室内培养,并以兴化县黑粘土作对照,用一般化学方法和电超滤方法研究白土的供钾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白土的供钾数量、供钾速率均较低;其固钾能力较强,但被固定的钾可在短期内为作物重新吸收利用;被强烈耗竭后,白土的交换性钾在非淹水条件下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原有水平。在研究缺钾土壤时,电超滤的方法比一般化学提取方法更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化学方法提取的钾和电超滤方法提取的钾分别与作物吸钾量的相关性试验,证实了在水稻土钾素供应状况的研究方面,电超滤方法较之一般的化学提取方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测定中都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和土壤供钾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土壤中钾的存在形态和各种形态钾的生物有效性,介绍了当今测定土壤供钾能力的主要方法和特点,对土壤钾素营养诊断和钾肥肥效作了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曲靖烟区5种不同土壤类型土样及其对应的烟样为材料,分析了土壤钾素和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钾素含量与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5种土壤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中平均全钾含量高低顺序为紫色土>黄壤>水稻土>新积土>红壤;速效钾含量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平均烤烟钾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红壤>水稻土>紫色土。(2)烟叶钾素仅在红壤类型上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仅在红壤、新积土和紫色土类型上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其他土壤类型下烟叶钾素与土壤钾素相关性不明显。在将土壤钾素含量分组后,在红壤中,烟叶钾含量随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而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黄壤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不同土壤钾素分组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新积土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土壤全钾含量分组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组中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用黑麦连续耗竭栽培和盆栽棉花、田间小区种植棉花拖钾的办法,综合评价了湖北省七种旱地土壤的供钾能力。结果表明,黑麦从0—50厘米土层中累积吸钾为41.57—98.66毫克/100克士,说明供试土壤的供钾能力不同。棉花施用钾肥的效应,土壤间亦不同,可反映供试土壤供钾能力的上述差异。黑麦累积吸钾量中,有0—24%来自速效钾,来自缓效钾的占76—100%,缓效钾的含量及其释放速率与土壤粘粒矿物组成及其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曲靖烟区5种不同土壤类型土样及其对应的烟样为材料,分析了土壤钾素和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钾素含量与烤烟烟叶钾素含量在5种土壤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类型中平均全钾含量高低顺序为紫色土黄壤水稻土新积土红壤;速效钾含量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平均烤烟钾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高低顺序为:黄壤新积土红壤水稻土紫色土。(2)烟叶钾素仅在红壤类型上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仅在红壤、新积土和紫色土类型上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其他土壤类型下烟叶钾素与土壤钾素相关性不明显。在将土壤钾素含量分组后,在红壤中,烟叶钾含量随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而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黄壤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不同土壤钾素分组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新积土和水稻土中,烟叶钾含量在土壤全钾含量分组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组中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不同区域黑土供钾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吉林省4个不同区域的黑土,设置施钾肥和不施钾肥2种处理,通过连续种植黑麦草(耗竭试验)来观察黑土的供钾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速效钾的动态变化特征各异,其"最低值"的大小和出现的茬数也不相同.速效钾最低值的变幅为33~40mg/kg,4号土壤速效钾含量降低的幅度最大,种植到第4茬时已经降低到原含量的8.96%,出现的茬数也较早.土壤中缓效钾下降幅度低于速效钾,"最低值"的变幅为527.87~824.28mg/kg,出现的茬数最早在第4茬,最晚在第7茬.从植物的吸钾动态特征来看,速效钾对首茬植物的总吸钾量贡献最大,其次是缓效钾,但随着种植茬数的增加,缓效钾和矿物钾的贡献率逐渐升高.试验中在计算黑麦草的吸钾量时,将缓效钾和矿物钾区分开,并分析了速效性钾、缓效钾及矿物钾对植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