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濮椒1 号是以自交系047- 3- 3 为母本,自交系黄
- 2- 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2003~2004
年配制杂交组合,同时进行配合力测定,2005~2006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 年参加河南省辣
椒新品种区域试验,2009 年参加生产试验,表现优
异,定名为濮椒1 号。现已在黄淮地区及海南乐东、东
方累计推广种植7 000 万hm2。  相似文献   

2.
新番35 号是以母本3071- 2-①和来自意大利的
品种REG 多代选育而成的父本E30- 3- ①为亲本配
制的加工番茄一代杂种。2003 年夏季配制组合,冬季
在海南进行配合力测定,2004~2005 年进行品种比
较试验,2006~2007 年进行区域试验,同期进行生产
示范、配套栽培技术和种子生产技术研究,2009 年获
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命名为
新番35 号,同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认定,
现已在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累计种植13 000 hm2。  相似文献   

3.
季春海  宋涛 《中国蔬菜》2010,1(23):39-39
长甜1 号是以自交系T102- 1 为母本,T209 为父
本配制的薄皮甜瓜一代杂种。2003 在海南三亚配制
杂交组合,同年5 月在吉林省农安县进行组合筛选。
2003 年11 月在海南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4~2005
年参加吉林省甜瓜品种多点区域试验,2005~2006
年参加吉林省甜瓜品种生产试验,2008 年3 月通
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长甜
1 号。  相似文献   

4.
千玉l 号是以优良高代甜瓜自交系H ol 3 为母
本, P7 4 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20 04 年在陕西杨凌
试配厚皮甜瓜杂交组合12 个, 10 月在海南种植, 其
中组合H 0 13 x P7 4 表现早熟!优质!抗病!高产, 果肉
橙红色, 果腔不易发酵且耐贮运, 符合选育目标"
2005 一20 09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
验,表现良好"20 10 年6 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
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千玉1 号"目前在陕西!甘肃!
安徽等地推广35 0 h m , "  相似文献   

5.
东农807 是利用优势育种法选育的黄瓜一代杂
种。2004 年夏季以D0401 为母本与D0327- 4 等一系
列日本少刺类型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2005~2006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7 年参加黑龙江省黄瓜区
域试验,2008 年继续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参加黑龙
江省生产试验。2008 年获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鉴
定委员会登记,定名为东农807。目前在华北和东北
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33.3 hm2。  相似文献   

6.
秋甘4 号是以CMS95100 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
本,自交系98017- 3- 5- 6- 5- 2- 2 为父本配制的甘蓝
一代杂种。2005 年配制组合,2006~2007 年在北京海
淀、延庆等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2008~
2009 年参加全国第6 轮秋甘蓝区域试验和生产示
范,综合表现良好。2010 年3 月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
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秋甘4 号。目前已在北京、河
北、山西、山东、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广东、湖北、上
海等地累计示范推广100 hm2。  相似文献   

7.
郑薯9 号是由早大白×豫马铃薯1 号杂交后代
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1998 年以早大白为母本,
豫马铃薯1 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编号为98192。
通过实生苗选育、无性世代选育、品种比较试验、河南
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优良品种98192- 60。
2009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
定编号为豫审马铃薯2009003,定名为郑薯9 号。  相似文献   

8.
哈串珠203 是以R2233 为母本、以H2477 为父
本配制成的小型串番茄一代杂种。2003 年在海南配
制组合,2004 年进行配合力测定,2005~2006 年进行
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7 年进行区域试验,2008 年
进行生产试验。2009 年3 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
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哈串珠203。  相似文献   

9.
高葱1 号是利用多年系统定向选择方法选育出
的大葱新品种。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葱课题组
1999~2005 年搜集了玉田大葱及东北地方大葱品种
朝阳大葱等适合本地气候种植的32 份大葱品种,并
对其进行种植,按照选种目标调查其主要生物学性
状,按其生物学及抗病性状等进行了分类、归档。将种
质库中葱白长60~90 cm、产量较高的4 个地方品
种,经过3 a(年)定向选择选出8 个性状比较稳定的
株系。为了恢复其种性,增强生活力,将表现型相近的
姊妹系种子混合后播种,混合采种,分别形成了4 个
品系08- 1、08- 2、08- 3、08- 4。2004~2006 年在本院进
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08- 2 表现纯度最高,主要性
状表现较好,08- 2 与原地方品种比较具有以下主要
特点:葱白比原地方品种长30~40 cm;产量增长
16.3 %;08- 2 较甜,适于生食。2006~2008 年进行区
域试验,2008~2009 年进行生产示范,2009 年10 月
通过唐山市科技局鉴定,并定名为高葱1 号。现已在
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累计推广2 000 hm2 左右。  相似文献   

10.
胭脂萝卜又叫涪陵红心萝卜,是继榨菜之后的
第二个涪陵特产,具有皮心全红、富含萝卜红色素的
特点,是加工传统风味食品红萝卜干、泡菜的主要原
料,是提取食用天然色素萝卜红的理想原料。胭脂红
2 号是重庆市涪陵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红心萝卜
一代杂种。母本3526A 是具有77- 01A 不育质源、性
状整齐、不育株率100%、结实性好的红心萝卜不育
系,其选育过程:2000 年以具有77- 01A 不育质源的
白萝卜不育系3073A 为母本、以红心萝卜单株为父
本配制测交组合,经连续回交育成具有77- 01A 不育
质源的红心萝卜不育系04A6;2004 年以04A6 为母
本,以自育红心萝卜自交系0305S- 2- 6 为父本进行
测交,经连续回交于2009 年育成不育系3526A。父
本09S165 是从红心萝卜地方品种资源群体中选优
株进行5 次连续自交,2008 年获得的稳定自交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种植的小白菜为芸薹属白菜亚种(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一般叶片为绿色,不同
的品种绿色的深浅有差别。1998 年笔者在与国外合
作生产小白菜种子时,在田间的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
特殊的紫色变异株,于是自交留种,编号B- 1。1999
年种植后分离多种类型,色泽有深紫色、紫红色、绿色
等多种颜色;株型有油菜型、小白菜型、芥菜型等多种
类型。从中选出5 株紫色且株型好的小白菜型单株
(B- 1- 1 至B- 1- 5),继续自交。同时用奥古拉型
(Ogura CMS)小白菜不育系作母本,进行雄性不育系
的转育(A×B- 1- 1 至A×B- 1- 5)。2000 年播种5 个
株系,在紫色比例高的株系中继续选择紫色单株自交
(B- 1- 3),并继续进行雄性不育系的转育[(A×
B- 1- 3)×B- 1- 3- 9]。通过连续4 代自交筛选和回交
转育,于2003 年成功选育出不育率100 %、不育度
100 %、蜜腺正常的紫色小白菜雄性不育系,即A 系;
紫色小白菜株系B- 1- 3- 9,即B 系。2004 年进行试验
性种子生产,2005 以后在国内外进行试种示范,2009
年通过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有关专家鉴定,并登
记注册,定名为好地紫罗兰(Pak Choy,Horti- Violet)。  相似文献   

12.
侯全刚 《中国蔬菜》2011,1(9):32-32
青线椒1 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
用当地主栽品种循化线辣椒优系99- 3- 5 与线辣椒
997- 1 杂交选育而成。2007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青
线椒1 号每667 m2 产量达到1 733.1 kg,比对照循化
线辣椒增产12.96 %。2008~2009 年同期开展区域试
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中青线椒1 号每667 m2 平
均产量1 575.7 kg,比对照增产12.68 %;生产试验中
青线椒1 号每667 m2 平均产量为1 519.1 kg,比对照
增产11.41 %。2009 年12 月青线椒1 号通过青海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从2009 年开始
进行示范推广,在青海省循化、贵德、尖扎、乐都等地
区累计推广面积已经超过100 hm2。  相似文献   

13.
宛椒206 是利用多年选育的自交系406 为母本,
与日本三鹰椒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朝天椒优良品
种。自交系406 长势强,高产抗病,果实朝天簇生,但
果实无辣味。宛椒206 株型、果型均与406 近似,但果
实辣味浓。2006~2008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7~
2008 年开展多点区域试验,2008~2009 年进行示范
推广,宛椒206 表现高产,每667 m2 产量可达300~
400 kg;抗病性强,丰产性和抗病性均优于对照新一
代和内椒1 号。2006 年以来,在河南邓州、唐河、内
乡、新野、卧龙等地累计推广应用面积逾1.8 万hm2。
该品种已于2010 年10 月通过南阳市科技局专家
鉴定。  相似文献   

14.
新番40 号(屯河17 号)是利用美国引进加工番
茄品种分离选育的自交系PT- 117 和PT- 25 配制的
晚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2005~2006 年进行组合选
配,2006 年进行组合初步比较试验,2007~2008 年进
行品种比较试验,均表现优良,暂定名为屯河17 号。
2009 年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09 年进行机械
采收示范,采收效果好。2010 年2 月获准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命名为新番40 号。  相似文献   

15.
菜豆(油豆角)优质高效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淑珍 《中国蔬菜》2011,1(11):50-51
油豆角是菜豆的别名,是北方高寒地区栽培的
主要蔬菜。近几年由于我国人口流动,人们的饮食习
惯也发生了变化,油豆角已经成为北菜南运的主要
蔬菜之一,每年的6~10 月是油豆角上市时期,每年
都有1.5 万~2.0 万t 油豆角运往全国各地。由于以
往油豆角栽培技术较为粗放,主要是品种混杂且退
化严重、肥料施用不合理、病害严重、杂草防除难等
问题导致油豆角质量差、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制约
了油豆角产业的发展。笔者从2003 年开始进行油豆
角品种筛选、不同肥料品种筛选、施肥方法、不同除
草剂筛选等多项试验,2005 年形成了一套油豆角优
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2006 年开始大面积示范,生产
的油豆角产量高、口感好、效益显著,得到了广大菜
农的认可。2007 年开始推广,现绥化市北林区已经成
为黑龙江省油豆角生产基地,2010 年在北林区推广
面积为1 897.6 hm2,每667 m2 油豆角平均产量1 733
kg,比北林区油豆角常规生产田增产594 kg,增幅
52.2 %,增收74.2 %。  相似文献   

16.
窦铁岭 《中国蔬菜》2010,1(23):46-47
河北省坝上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属高寒半干
旱区,农业生产多靠天吃饭。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
益,自2005 年开始,笔者逐步探索出适应坝上气候
的雨养旱作小西瓜栽培技术,平均每667 m2 西瓜产
量1 750~2 200 kg,产地每千克售价1.1~1.3 元,产
值2 420~2 860 元,经济效益2 000 元以上。与当地
主要旱作粮食莜麦每667 m2 产量100~125 kg,产值
300~375 元相比,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9 年推广面
积100 hm2 左右。  相似文献   

17.
贠文俊 《中国蔬菜》2011,1(19):37-38
为促进兰州高原夏菜产业持续发展,近十年来,
兰州市种子管理局一直坚持组织高原夏菜新品种引
进观察试验和鉴评活动。每年从国内外引进蔬菜30
余类,500 多个品种,设立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统一试
验,在各种作物采收前邀请省市专家、蔬菜经销企业
代表、种菜能手(农民)代表15 人左右,组成鉴评委
员会,在农牧部门、科技主管部门、有关领导、媒体记
者及种子企业的监督下,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
则,对参试品种进行考评,从中选出适宜推广的品
种,鉴评结果当众公布。  相似文献   

18.
阳光系日本坂田种子公司晚熟青花菜新品种,
花球圆整紧实,花蕾细匀,蕾色青绿,因其低温期花
蕾不发紫而受到生产者和市场的极大欢迎。2005 年
临海市东翼农产品有限公司首先在浙江临海试种并
获得成功,2007 年开始示范推广,2010 年种植面积
100 hm 2。阳光青花菜产品可保鲜出口、鲜食内销和
速冻加工,目前平均单球价格高于一般品种0.4~
0.5 元。作为新一代小株型高品质品种,阳光青花菜
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勇  张显  马建祥 《中国蔬菜》2013,1(6):90-92
农科大10 号是以自交系M04-1-2 为母本、以F0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西瓜一代杂种。早熟,
果实发育期32 d(天),全生育期108 d(天);易坐果,果实圆形,果形指数1.0;果皮深绿色,覆墨绿
色齿状条纹,皮厚0.9 cm,较韧,较耐贮运;果肉红色,肉质酥脆,纤维较少,口感风味佳,中心可溶性
固形物含量10.5%~12.5%;单瓜质量4.7~6.8 kg,每667 m2 产量3 500 kg 左右。中抗枯萎病,耐低温弱
光,适宜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西瓜花粉低温保存及授粉技术,结果表明:早佳西瓜花粉在-18 ℃或-25 ℃的温度下,
真空保存186~223 d 仍有50% 以上的活力。花粉活力因花粉保存条件不同有较大差异,-25 ℃比-18 ℃
保存的时间长、活力高。保存花粉使用前应在25 ℃条件下放置30 min 激活活力,以取得较高的坐果率。
使用保存花粉授粉不影响西瓜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