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头菜又名头菜、冲菜,为午字花科二年生根用芥菜。大头菜在广东栽培历史悠久,是秋种冬收的蔬菜之一。多加工腌渍成咸大头菜、酸辣大头菜,或腌渍后晒干,也可加工为风味小吃或快餐食品的佐料,质脆味香,耐贮运,可周年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2.
大头菜又名头菜、冲菜,为十字花科二年生根用芥菜。大头菜在广东栽培历史悠久,是秋种冬收的蔬菜之一。多加工腌渍成咸大头菜、酸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菌种制作中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宏 《食用菌》2008,30(6):1-3
简要介绍了固体旋转发酵、成型(胶囊)菌种生产、液固耦联发酵及塑料膜(袋)激光微孔加工等技术的特点与原理,并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了这些新技术在我国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蒋功成 《蔬菜》2020,(2):24-28
对淮安市的一种腌菜特产--大头菜的种质资源来源进行全方面考订,其中常见的"本大头菜"、历史与传说中的"大头菜"、"洋大头菜"的种源分别为淮安大五缨大头菜和清江小五缨大头菜、芜菁、芜菁甘蓝,其中淮安大五缨大头菜和清江小五缨大头菜是在明代或明代以后从根芥中分化出来的;在明代中叶之后,根芥逐渐取代了蔓菁作为腌制大头菜的主要来源;腌制大头菜的鲜菜来源使用最多的可能是芜菁甘蓝,即俗称的"洋大头菜",而芜菁甘蓝何时传入淮安目前还不清楚,但其种植比浙江、苏南一些地区都要早。并对大头菜的加工及发展历史进行介绍,这对大头菜新品种的培育及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酵是红茶加工中最关键环节,技术难度大。目前国内大部分红茶发酵设备作业时,揉捻叶静止堆积在发酵箱内,通气及控温装置放置在发酵堆外,发酵堆内外温湿度、氧气供应差异大,发酵堆温湿度反馈及精度控制误差较大,鲜叶进出料及翻堆耗费大量人工。现有发酵设备的工作连续性、方便性及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本文设计的红茶发酵设备采用相互独立式子发酵室组合形成发酵室,每个子发酵室底内安装有温湿度控制装置,温湿度控制更加精准;同时将子发酵室底设计为多翻板组合结构,通过翻板平面与竖立状态相互转换,可使发酵叶在重力作用下从上往下在各子发酵室中迁移形成流式形态,达到连续式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不同地域发酵蔬菜制品的加工技术,传统加工存在的诸如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种类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和加工安全等问题;以及近年来发酵蔬菜的研究进展,包括发酵剂和风味形成两方面。以期为国内发酵蔬菜的深加工及推动发酵蔬菜食品迈向更先进的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头菜是南乡镇传统特色产业,是横县大头菜主产区。近年来大头菜软腐病病害日趋严重,一般地块发病率为10%~30%,高的为40%~50%,有的甚至绝收,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软腐病成为了制约大头菜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成为了阻碍大头菜生产的最大障碍。本试验采用不同药物喷施方法控制大头菜软腐病的发生,旨在为今后大头菜软腐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15株产赤霉素的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为出发菌株,对其脂肪酶活性、制霉素抗性、固态发酵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选育出赤霉素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结果表明:筛选出2株遗传稳定性好、生产效率高的菌株GA-YJ1704、GA-YJ1715,其发酵效价分别为4.67、4.77 g·kg^-1(干基)。该研究结果对赤霉素固态发酵生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国光苹果为原料,经清洗、破碎、榨汁后,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法,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酿制的苹果醋。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以及原料在发酵过程中酒度、糖度、酸度等指标的分析,确定苹果醋的生产最佳工艺流程和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醋的酿造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工艺为固态发酵,近年研究出了液态发酵。液态发酵具有很好保持原料中营养成份的特点。柠檬发酵果醋是用柠檬鲜汁二次液态发酵而成,具有许多保健作用。简介了安岳柠檬发酵果醋的加工工艺、特点及其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技术应用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袁彤光 《食用菌》1995,17(3):6-7
关于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在食用菌上的应用,笔者认为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液体深层发酵生产食用菌菌丝体和生产食用菌菌种。本文主要论及后者。 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属于生物工程内容之一,这一概念是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抗生素工业的兴起而开始的,并由当时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化工程专家Elmer L.Gaden,Jr设计出培养各种抗菌素的微生物系统的机械搅拌和通气的生物反应器,成为该项技术的发言人和权威。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巴斯德学  相似文献   

12.
邵伟  唐明 《食用菌》2002,24(6):39-40
以豆浆为原料,经过灵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在豆浆中产生大量的菌丝体,通过细胞破碎将菌丝体中的灵芝多糖释放到发酵醪中来,然后再配以其他原料加工成风味独特的发酵灵芝豆奶。  相似文献   

13.
大头菜学名大头芥,是根用芥菜的变种,是以膨大的肉质根为主要产品器官的蔬菜,在蔬菜产业及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了大头菜的生产现状及现存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头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沁  恽晓如 《中国食用菌》1995,14(4):46-47,45
通过对四株香菇菌株固体酵发和液体发酵试验,筛选出生长快,产蛋白和多糖较高的香菇H菌株,对其发酵产物经一系列加工处理,制成香菇发酵饮料。该饮料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矿物质等营养成份,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新型营养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法,将活化的蛹虫草斜面菌种,经摇瓶培养、发酵罐扩大培养,得到含有蛹虫草有效成分的菌丝体,通过调配、灭菌、接种乳酸菌、发酵等工艺生产蛹虫草酸奶。本工艺比常规蛹虫苹酸奶加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蘑菇堆肥高压发酵隧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的蘑菇生产技术世界领先,其采用发酵隧道(图1)制造堆肥,空调菇房栽培出菇,周年生产蘑菇6~8茬,每茬产量稳定在30千克/平方米。我国蘑菇培养料发酵设施落后,技术含量低,菇农烧煤产生蒸汽进行培养料后发酵,全国数十万个煤灶冒烟6~7天,不但耗费大量能源及人力,还排放大量碳和硫污染空气;种菇环境脏、乱、差,  相似文献   

17.
周建树  孟庆国  赵洁  韩冰  陈超 《食用菌》2009,31(5):42-44
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发酵料鲜有报道。试验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液体菌种生产条件,探索在规模化食用菌生产中,解决降低大量培养料灭菌成本、缩短灭菌时问、减轻劳动强度等问题。将发酵料的发酵试验接种液体菌种。试验表明,平菇液体菌种、鸡腿菇液体菌种均能在以玉米芯、棉子壳、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发酵料上生长,但在玉米芯发酵料上生长最佳。液体菌种在平均发酵温度40~55℃,发酵时间72~120h,pH7~10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藤蔓等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探索了蔬菜废弃物与牛粪混合发酵制作有机肥的加工工艺,监测了发酵过程中理化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牛粪与蔬菜废弃物混合发酵24 d后,出料口堆体的含水率及有机质含量均比初始牛粪有所提高,C/N呈现降低的趋势,CO_2、CH_4浓度整体呈现降低趋势。建议堆肥原料采用新鲜的牛粪及粉碎的蔬菜废弃物,同时将机械翻堆与通风供氧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堆肥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究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发酵不同时间后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分别堆料发酵0 d、4 d、8 d、12 d、16 d,对比分析堆料发酵不同时间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发菌情况、出芝时间、成品率、生物学效率等影响。结果:发酵4 d、8 d的培养料栽培灵芝菌丝长速最快、长势最好,发菌成品率高,且出芝整齐、生物学效率较高;发酵0 d、16 d的培养料栽培的灵芝综合表现都较差。研究为优化灵芝培养料堆料发酵时间、桉树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灵芝为试材,利用深层发酵法发酵生产麦角固醇,研究了连续发酵、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3种不同发酵方式对灵芝菌丝体、麦角固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连续培养发酵,补料分批发酵灵芝菌丝体最大产量提高4.71%,麦角固醇产量提高17.35%,到达菌丝体和麦角固醇产量最大的时间缩短24h。故补料分批发酵优于分批和连续发酵,有利于发酵灵芝真菌生产麦角固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