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阿维菌素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阿维菌素在苹果上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阿维菌素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苹果中的半衰期为3.6~4.9 d,药后14 d消解88%以上。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1.7 d,药后3 d消解69%以上。阿维菌素1.2%微囊悬浮剂以6、9 mg....  相似文献   

2.
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苯醚甲环唑的黄瓜上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9~4.0 d,药后14 d消解92%以上;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5~16.1 d,药后42 d消解85%以上.以苯醚甲环唑250 g/L乳油125.0~187.5g/hm2,连续施药4~5次,最后1次施药后2d收获的黄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1 mg/kg,推荐该药在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d.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0%苯肽胺酸水剂在苹果上应用的残留水平,确保20%苯肽胺酸水剂在苹果上的安全使用。【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使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定量分析,对苯肽胺酸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研究。【结果】苯肽胺酸在苹果中的半衰期为3.7~5.8 d,药后14 d消解86.7%以上。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0%苯肽胺酸水剂按施药剂量250 mg·kg~(-1)(有效成分)和375 mg·kg~(-1)(有效成分),喷药1次,收获时苯肽胺酸在苹果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 mg·kg~(-1)。【结论】20%苯肽胺酸水剂在苹果上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安全性,指导其在甘蓝上规范使用,2014年在山东烟台、江苏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苯氧威在甘蓝、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6~1.9d和1.9~2.3d;苯氧威有效成分剂量为90g·hm~(-2),分别分2次和3次喷施,最后一次施药后3、7、14、21d的甘蓝和土壤中均未检出苯氧威(0.02mg·kg~(-1)),因此建议苯氧威在甘蓝上施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d。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噻苯隆在葡萄上的使用安全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快速准确的噻苯隆在葡萄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进行2 a两地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结果】建立的噻苯隆在葡萄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表明:噻苯隆在0.01~1.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准确度均符合检测要求。采用该方法研究噻苯隆在葡萄中的消解动态,对葡萄及果园土壤的最终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噻苯隆在葡萄样品中的消解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0.8~5.7 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在到达安全间隔期14 d时噻苯隆在葡萄中最高残留量为0.020 0mg·kg-1,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结论】噻苯隆在葡萄中属于易降解农药,降解较快。  相似文献   

6.
农药制剂的形态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及在环境中的残留量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制剂的最佳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2.5%鱼藤酮微胶囊悬浮剂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2.5%鱼藤酮微胶囊悬浮剂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2.58~2.74 d和2.88~3.07 d;施药量为100 g·(667 m~2)~(-1)和150 g·(667 m~2)~(-1)时,鱼藤酮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符合残留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上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大白菜中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吡唑醚菌酯在河北、湖南两地大白菜中的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4 mg?kg-1,残留量在0.04~2.00 mg?kg-1范围内的添加回收率为70%~106%,变异系数为6.6%~10.0%。两地残留动态试验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2.97 d和3.34 d|按推荐剂量12.50 g?(667 m2)-1和1.5倍剂量18.75 g?(667 m2)-1施药3~4次,距最后1次施药7 d,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量为0.96~2.70 mg?kg-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敌敌畏、乐果、万灵、阿维菌素、氟虫腈、氟铃脲和溴氰菊酯在棉籽壳培养基及草菇子实体中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棉籽壳培养基中阿维菌素的半衰期最长,为7.15d,溴氰菊酯的半衰期最短,为3.21d。在草菇生产流程的第8天喷药,7种农药只有阿维菌素在草菇上检出残留,但残留量比较低,只有0.03mg/kg。阿维菌素和丁硫克百威在草菇生产流程的第3天施药与在流程的第8天施药对草菇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较则效果显著,分别增产29.40%和28.06%。但提前施药可降低草菇农药残留的风险,拓宽可供选择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乙酰甲胺磷在银耳上使用的安全性,研究了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在银耳子实体和银耳培养料中的消解残留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转化为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培养料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7d、0.6d;按推荐剂量低浓度直接对银耳子实体施药,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5d、2.1d,银耳采收时乙酰甲胺磷的残留量为2.26mg.kg-1,甲胺磷残留量为0.25mg.kg-1;菌袋扩穴后按推荐剂量高浓度对菌袋施药,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6d、7.9d,银耳采收时乙酰甲胺磷残留量别为0.74mg.kg-1,甲胺磷的残留量为0.1mg.kg-1。两种施药方式,银耳中乙酰甲胺磷残留量均超过我国规定的MRL值(0.2mg.kg-1),而甲胺磷均不符合不得检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在杨梅果实上使用后的残留降解情况,2014—2015年连续2年,分别以‘东魁’‘临海早大梅’杨梅为试材,在杨梅春梢(幼果)生长期树冠喷施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 000倍液,分析其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东魁’‘临海早大梅’果实中半衰期分别为6.5、8.2 d,前期降解较快,后期降解慢;喷药后20 d果实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81、0.100 mg/kg,达到我国浆果和其他小粒水果中最大残留量标准;至采收期,即喷药34 d后,果实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分别为0.034、0.068 mg/kg,远低于国标0.2 mg/kg的限量标准。建议5%高效氯氟氰菊酯在杨梅生产中施用浓度不超过1 000倍液,喷施1次,推荐安全间隔期不少于20 d,出口杨梅在挂果期不要使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集珠三角地区蔬菜产地原位土壤(非人工添加重金属)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As、Hg、Cr 5种重金属在种植菜薹土壤中的活性,菜薹可食部分对土壤中全量和有效态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并探讨了5种重金属在土壤产地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菜薹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菜薹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顺序为Cd>Pb>As>(Cr、Hg),菜薹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顺序为Cd>Cr>As>Pb。依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进行方程拟合,得出适合菜薹种植土壤的重金属全量限量值分别是:Cd,1.18 mg?kg-1|Pb,401.93 mg?kg-1|As,25.67 mg?kg-1|Cr,150.71 mg?kg-1,有效态重金属限量值分别是:Cd,0.64 mg?kg-1|As,3.05 mg?kg-1|Cr,4.93 mg?kg-1。菜薹对Hg富集能力弱,在供试土壤Hg浓度范围内菜薹中Hg含量均未超过限量值。  相似文献   

12.
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ECD检测方法,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云南、海南和广东香蕉中的半衰期为17.2~22.4 d。最终残留量与苯醚甲环唑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至最后一次施药间隔时间有关。苯醚甲环唑25%乳油按推荐剂量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42 d,收获的香蕉全果中苯醚甲环唑留量小于0.33 mg·kg-1,蕉肉中残留量小于0.046 mg·kg-1,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值)1.0 mg·kg-1。栽培措施香蕉断蕾后套袋能显著减少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3.
外源苯丙烯酸抑制连作黄瓜生长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模拟黄瓜根系分泌物苯丙烯酸 ,外加于已连续种植 5茬黄瓜的土壤中 ,种植黄瓜。结果表明 ,苯丙烯酸用量自 5 0mg·kg-1(土 )处理开始 ,黄瓜生长、根系脱氢酶活性、ATPase活性 ,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养分吸收均受到明显抑制 ,且随用量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苯丙烯酸的自毒作用是导致连作黄瓜生长受抑的障碍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杨树菇培养料中5种农药消解动态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经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后,采用GC-ECD同时测定六六六(α-BHC、β-BHC、γ-BHC、δ-BHC)、滴滴涕(o,p' -DDT、p,p' -DDT、p,p' -DDD、p,p' -DDE)、毒死蜱、溴氰菊酯、氯氰菊酯5种农药消解动态,5种农药最小检出量为2.8×10-10~1.6×10-8 g,最小检出浓度为0.000 15~0.053 00 mg?kg-1,相关系数≥0.995 4,半衰期分别为33.02、53.14、18.21、18.16、9.40 d。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菜薹播种后27d分别喷施高浓度(有效成分375g·hm-2)和低浓度(有效成分250g·hm-2)丙环唑溶液,研究丙环唑对广州地区秋季菜薹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及其在菜薹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喷施后7d,高、低浓度处理的菜薹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6.7%和18.8%;低浓度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高浓度处理的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后10d,高、低浓度处理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8.0%和17.5%;而产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丙环唑在菜薹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方程,半衰期为1.7d。喷施丙环唑后3~7d,最终残留量在0.210~2.207mg·kg-1之间,残留膳食暴露风险熵在1.73%~18.16%之间,处于可接受范围。广州地区流通市场408份菜薹样品中丙环唑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熵为0.09%~0.58%,也在可接受范围;丙环唑检出率为50.5%~90.5%,2016年第2、3季度丙环唑的检出率、阳性样品平均检出值、最大检出值均明显高于2016年第4季度和2017年第1季度。  相似文献   

16.
云春白4号是由自交不亲和系14215和CM13241配制而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70~80 d(天);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合抱H型,外叶浓绿,心叶金黄;株高32 cm,开展度58 cm,球高23 cm,横径10~11 cm,球形指数1.8,净菜率71.6%,一般净菜产量5?300 kg · (667 m~2)~(-1)左右;品质优良,可溶性糖含量2.21%,VC含量219.0 mg · kg~(-1),耐抽薹性强,田间对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的抗性与对照春月黄相当,适于1?600~2?000 m高海拔区域的贵州、云南蔬菜主产区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形态镁对‘早熟5号’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复混肥中添加不同形态镁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复混肥中分别添加硫酸镁(MgSO4)、氨基酸螯合镁(Mg-AA)和EDTA螯合镁(Mg-EDTA),设4个施镁水平,即1、3、5和7mg·kg-1。结果表明,与不施镁对照相比,添加Mg-EDTA对提高大白菜的产量效果最佳,施镁7mg·kg-1水平时,增产46.6%;添加Mg-AA对提高大白菜的品质最佳,4个施镁水平均可有效提高大白菜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维生素C的含量;添加MgSO4的处理,施镁5mg·kg-1最好,产量比对照增加34.5%,各项品质指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