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种植3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甜瓜设施栽培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甜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设施甜瓜连作0(对照)、1、3、5、7、10 a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理化性状指标、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并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值和容重不断降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持续上升,连作3 a和10 a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6.97%和90.90%。速效氮含量不断上升,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连作3 a或5 a达到峰值,而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则持续下降。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真菌数量则持续上升,连作10 a的数量高出对照16.08倍。3种细菌的生理类群数量变化与总的细菌相似,2种真菌致病菌的数量变化与总的真菌相似。相关分析显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显呈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设施甜瓜连作后土壤逐渐酸化并伴随盐渍化趋势,氮、磷、钾比例失调,连作3~5 a后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开始下降,土壤真菌数量快速增加,土传病害病原菌不断累积,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3.
采取连作20 a的种植嫁接西瓜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分别种植芹菜、大葱、大蒜、西瓜.定期测定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评估不同蔬菜作物轮作对嫁接西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大葱处理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轮作芹菜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高,轮作大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连作西瓜的对照各种土壤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轮作其他作物的处理;种植芹菜的处理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AM真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连作西瓜处理.表明蔬菜轮作对修复嫁接西瓜连作土壤、改善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金籴  焦书升  王璟 《蔬菜》2018,(11):27-32
以开封市郊区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下,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之间的耕层土壤酸碱度以及速效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pH值比2年限大棚土壤降低了0.4个单位;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碱解氮含量比露地种植高42.4%;2年限大棚土壤有效磷含量比露地土壤高4.6倍;土壤速效钾含量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无明显差异;5年限大棚土壤有机质比露地土壤高13.6%。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连作7a的黄瓜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黄瓜-玉米轮作为栽培模式,设置后茬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生长期处理,研究设施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后茬玉米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m2时,生长成熟模式与对照休闲处理相比较,土壤容重、EC值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升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结构改变,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上升,真菌数量下降。黄瓜-玉米轮作模式对设施连作土壤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珊  李廷轩  张玎 《北方园艺》2012,(16):138-141
对辽宁省沈阳地区露地、温室2种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和微生物区系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露地改为温室栽培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累积量均高于露地,其中速效磷、速效钾的增幅最大,与辽宁省保护地土壤肥力分级指标相比,温室土壤速效氮含量较低,有机质含量属中等水平,全氮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属高水平;土壤pH值整体下降,且温室使用的时间越长,土壤酸化趋势越明显;2种栽培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都以细菌为主,但从群落结构来看,温室土壤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的比列下降,而真菌和放线菌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7.
甜瓜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棚甜瓜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种植1、3、5、7、9年甜瓜大棚,采集根区土壤,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统计,测定种植1年和连续种植3、5、7、9年甜瓜大棚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真菌数量则呈上升趋势,且连作9年时真菌数量极显著增加。脲酶(Urease,UREA)、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UREA活性在连作3年时最高,PPO和CAT活性在连作5年时活性最高;而蔗糖酶(Saccharase,SAC)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连作7年时活性极显著下降。表明甜瓜连作9年,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失调,微生物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过渡,土壤酶活性下降,连作障碍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在夏季休闲期(7~8 月)分别进行填闲小麦、石灰氮消毒和秸秆反应堆处理,研究了不同填闲处
理对连作6 a 和8 a 的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及根区土壤的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休闲对照相比,各处理对黄瓜生长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填闲小麦和石灰氮消毒处理的效果更明显。填闲小麦能
够显著提高根区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石灰氮消毒和秸秆反应堆处理对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促进
作用,而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有抑制作用。夏季休闲季种植小麦在促进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方面操作方便
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温室草莓连作引起重茬障碍的原因,采用土壤酶学、常规土壤养分测定等方法,对温室草莓重茬2年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非重茬相比,重茬2年的温室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除全氮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升高。由此认为,重茬导致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0.
以"小富"西瓜为试材,在同一地块采用相同管理模式连续种植,测定了连作5茬西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和土壤主要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连作茬数增加,土壤pH逐渐降低,理化性状变化不明显;连作使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真菌数量变化与之相反;蛋白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处在一直下降的状态;相关性分析表明,放线菌数量与土壤中蛋白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连作还会降低西瓜维生素C含量,影响西瓜品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氯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土壤碱解氮含量可以反映土壤近期氮素供应情况.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土壤肥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化肥的施用是土壤速效钾的重要来源之一,农作物秸秆肥田对提高缺钾型土壤的速效钾含量有显著的效果.长期的蔬菜连作会加重土壤的负担,不利于城市近郊菜地的可持续利用,实行123种植模式(RVCs)有利于减轻土壤速效磷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不同连作年限(0、2、4、6、10、15 a)的葱田土壤,测定土壤的养分、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发现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中的铁、硼、镁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但是连作葱田土壤的容重、有机质含量和铵态氮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用5种土壤改良剂对连作年限为15 a的葱田进行土壤淋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奥普尔冲施肥使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降低11.57%,铵态氮含量提高50.27%,香葱产量提高2.66%,是最佳的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盆栽方式连续7a评价不同栽培制度对连作黄瓜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前4a,夏季填闲青蒜和番茄—普通白菜(小白菜)—黄瓜轮作可持续改善土壤质量,并且所有处理均不同程度的解决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增加了秋冬茬黄瓜产量。从第5年开始,土壤EC值、pH值及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开始缓慢上升,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加,各处理秋冬茬黄瓜产量均低于对照。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验进行到第4年不同栽培制度的修复效果达到稳定,第5年开始弱化。  相似文献   

14.
设施蔬菜作物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作物连作障碍已经成为蔬菜生产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尤为严重。大量的研究表明,引起蔬菜作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土壤生物环境恶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化感作用等。通过轮作、间作套种、生物防治、选育抗重茬品种、嫁接栽培、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可以部分或全部解决蔬菜作物的连作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溶磷菌和解钾菌为供试菌,采用田间根际追施的方法,研究对拱棚连作辣椒根际养分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宁夏彭阳拱棚辣椒连作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TR1处理(单施溶磷菌)、TR2处理(单施解钾菌)和TR3处理(溶磷菌和解钾菌配施)均能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49.8%~56.94%),增加辣椒坐果初期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溶磷菌对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解钾菌不仅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同时对于土壤磷元素的释放效果优于溶磷菌。溶磷菌和解钾菌配施产生了叠加效应,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使用次数越多,效果越佳,TR3处理辣椒667 m^2产量达到4 878 kg,较CK增产14.5%。因此在生产中溶磷菌与解钾菌配施效果更好,且应持续多次施用。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制剂对设施黄瓜连作障碍的修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3种微生物制剂,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对于连续种植5茬的黄瓜生长和产量、发病情况、土壤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制剂后,黄瓜的各项生长指标和产量均优于对照;枯萎病发病率显著下降;土壤EC值下降;有机质含量增加。因此认为,3种微生物制剂对于设施黄瓜连作障碍具有修复效果,尤其以创博土壤修复剂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弢 《北方园艺》2011,(16):183-184
以连作4~5 a不同蔬菜0~20 cm根系土壤为材料,采用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研究大棚蔬菜连作土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采自同一地区同一连作年限不同蔬菜的土壤中,脲酶差异性显著,过氧化氢醇差异不显著,连作对酶活性的影响与连作年限有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了有效防控羊肚菌连作障碍,主要从连作障碍的危害表现、成因、防控等方面对连作问题进行总结。首先概述了栽培过程中发生连作障碍会出现产量下降、外观品质变差、病虫害加剧、土地利用率降低等问题;其次分析了引起羊肚菌发生连作障碍的成因,主要为土壤微生物菌群失衡、致病菌增多,自毒化感物质胁迫与营养物质富集;再次综述了羊肚菌现有的连作障碍防控措施,主要为栽培方式及管理的优化、栽培土壤的消毒处理、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最后,对羊肚菌连作障碍防控措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种植年限对设施菜田土壤pH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以山东省寿光地区设施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pH值以及有机质、无机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寿光地区设施菜田各土层土壤pH值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与露地小麦土壤相比降幅达0.05~0.69个单位,其中尤以0~20 cm土层降幅最大,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下层土壤pH值下降明显,种植10 a后20~40 cm土层土壤pH由8.67下降至7.99。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明显增加,1~3、4~6、7~9、≥10 a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有机质与露地小麦土壤相比分别增加了6.1%、46.4%、66.5%、125.3%。土壤无机氮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小麦土壤,但种植年限影响不大。各土层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显著增加,1~3、4~6、7~9、≥10 a种植年限设施菜田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分别是露地小麦土壤的8.9、14.8、18.1、18.3倍,有效钾含量分别是露地小麦土壤的2.8、3.2、3.5、3.5倍。设施菜田各土层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但与已有研究结果相比土壤pH值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温室黄瓜不同栽培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连作8年黄瓜的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栽培制度,除CS3早春茬种植番茄外,其它处理传统两茬均为黄瓜,以传统两季种植。夏季休闲处理为对照,进行3年的盆栽试验,采用第3年夏茬后数据评价不同栽培制度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结构多样性,碳源利用,微生物量碳、氮和秋冬茬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黄瓜土壤夏季填闲大蒜(CS4)、茼蒿(CS2)、菠菜—白菜(CS3)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均匀度和Biolog ECO板每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相对于对照均显著增加,其72 h AWCD值分别增加了57.0%、26.1%、57.2%,在主成份1和主成份1至3加权上,对照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CS2、CS3、CS4在多聚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上显著高于对照,且CS2对芳香类化合物的利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S2、CS3、CS4微生物量C/N分别为14.4、14.9、9.3,显著高于对照;且CS2与CS4显著增加了秋冬茬黄瓜的产量。综合结果表明:CS2、CS3、CS4均能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碳源,从而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对土壤碳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