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发生动态以及气象因子与该病的关系,为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甜菜褐斑病发病初期开始,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方法.[结果]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时期为7月初至9月底.发生初期为7月上中旬,发生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病害整个发展过程包括三个时期,即从7上旬至7月底为病害发展平缓期,7月底至8月底为病害快速发展期,8月底以后为病害发展衰退期,病情逐渐下降.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的温湿度、降雨量、雨日天数与甜菜褐斑病病情增长率相关性密切.[结论]摸清了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气温是影响该病的基本因素,平均气温在20~ 25℃,对病害发展有利,与病情增长率呈正相关,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天数在病害快速扩展期相关性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石河子甜菜褐斑病发生和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3年系统调查和分析表明,石河子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早晚和流行强度,取决于品种抗病性强弱、田间菌源数量和环境因素。同一品种,在菌源数量相同、栽培条件相对一致情况下,生长期间的气温左右着病害的潜育期,进而影响病害的发生发展速度;病害发生的早晚则取决于前期的降雨,病害的流行则取决于中后期的降雨次数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六安地区油菜蚜虫种群发生特点,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利用黄板诱集和田间系统调查开展了油菜有翅蚜、若虫种群消长动态监测,研究了田间种群变化与气温、降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翅蚜发生呈现1个发生主峰期,即11—12月;若虫发生有3个峰期,即11月下旬至12月、翌年1月、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油菜整个生育期月均气温3~25℃,月均降雨量21~261 mm,有翅蚜种群发生量与气温变化成极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成显著负相关。若虫种群量在寄主油菜品种中双11上,与气温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在寄主品种秦优10号上,与气温低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在寄主品种中核杂418上,与气温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综上所述,油菜有翅蚜和若虫种群发生动态与油菜生长期相吻合,气温是影响油菜蚜虫种群构建与消长的关键因子,降雨量对油菜蚜虫田间种群动态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砂仁叶斑病田间发病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至2009年对西双版纳阳春砂仁叶斑病田间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叶斑病是云南阳春砂仁叶片上的主要炳害之一.其发病规律及特点:10月初发病,1月为发病高峰,8月发病较低;具有冬季发病重,夏季发病轻的特点.影响田间发病的因素有气温、降雨量、种植密度、环境、品种等,对3个砂仁基地进行月均温、月降雨量与田间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病情指数与月均温的相关性系数R2 =0.8413,与降雨量的相关性系数R2 =0.9358,即气温在10 ~30℃,降雨量在10~250 mm,气温越高降雨越多田间叶斑病发病指数越低,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桉树焦枯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桉树焦枯病病原菌主要以子实体或菌丝在落叶和林下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经气流、雨水传播,主要从新叶背面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以自然孔口为主.病害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初始发,高峰期一般出现在7和8月份,9月份病情逐渐和缓,进入11月后天气逐渐变冷,气温开始下降,降雨量减少,至11月中旬左右病害停止发展.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当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6.
一、烂果原因 据调查,引起烂果的主要病害是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 1.高温高湿两种病害均风雨传播,同时高温高湿又给孢子的繁殖、散发提供了有利条件.1994年前期,降雨量大,气温高,田间烂果发生早而多,达30%以上;1995年相对干旱,烂果发生晚而少,只有10%左右.  相似文献   

7.
小麦叶鞘枯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小麦叶鞘枯萎病的田间发生规律,探讨了发病程度和危害损失与环境因子的同时进行人工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研究结果,该病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始发,抽穗期病期快速发展,扬花灌浆期达发病高峰,乳熟后病情基本稳定,该病改天吉温低温病害,其田间发病程度和危害同土壤类型、小麦拔节孕穗期的气温、雨日、雨量、以及施肥水平关系密切;综合防治中应坚持人工调控麦田生态环境为中心,开展健身栽培,在病害始发期和快速扩展期用化学  相似文献   

8.
1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邯郸县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种随着麦田水肥条件的改变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严重发生的病害,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以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施用氮肥过多、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湿度大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9.
<正>安化县历来有种植油菜的习惯,常年油菜种植面积30多万667m2。以2013年数据为例:油菜病虫害发生总趋势为中等偏轻发生,发生程度为3级,轻于2012年;病虫害并存发生,病害重于虫害。其原因是:安化2~4月雨水较多,温度、湿度适宜于病害发生,其具体情况见表1。1油菜主要病害1.1菌核病1.1.1发生特点子囊盘萌发初期,一般年份出现在2月下旬~3月上旬;子囊盘萌发盛期在3月上旬~4月上旬。子囊盘萌发时间的迟早与2月份的气温和田间湿度有直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小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试验田对夏玉米小斑病田问流行动态和垂直扩展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因素,摸清了夏玉米小斑病的田间发生、发展规律,明确了其发病严重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的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7—8月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种植密度、种植期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发病。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6,(10)
正秋马铃薯晚疫病因其种植期间气候条件适宜,品种抗性下降,加上几乎每年都是连作,菌源大量积累等原因,致使发生普遍而严重,必须及早采取综合防治对策。1.发生特点通过这些年观察,该病均在发现中心病株后15天左右,病情迅速扩展蔓延,20天后,即可流行成灾,出现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低温多雨是晚疫病流行的重要条件,气温在10~15℃之间(阴雨、多雾、多露的天气),湿度90%以上,最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蔓延和病害的流行。尤其是马铃薯开花期及开花末期的降雨量大,病害更易发生。其次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方法]于2010~2014年调查昌宁烟区烟草病害,并研究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昌宁烟草主产区共发生病害13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烟草黑胫病、烟草青枯病、烟草根黑腐病、烟草白粉病和烟草赤星病;各年份间随着降雨量不同,烟草病害发生程度亦有所变化,旺长期降雨量偏少时部分病害发病较轻,烟草黑胫病和烟草青枯病病情指数均达20,发病烟株多被2种或2种以上主要病害侵染。2012年烟草根结线虫病被首次发现,应引起重视。[结论]试验结果为昌宁烟区烤烟的种植、病害预防及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穗颈瘟是水稻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六安市双季晚稻穗颈瘟的发生规律与种植的品种、孕穗后期及抽穗期的降雨日及田间水肥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种植的品种如果感病,若苗期如果叶瘟重,则后期穗颈瘟重发的可能性较大;孕穗后期及抽穗期雨日越多,越有利发病;田间断水迟,湿度大,氮肥施入过多,则有利该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蔬菜在田间种植过程中会遭遇很多病害侵扰,只有具备详尽的诊断依据,种植者才能在病害发生时准确找出病害发生的原因,从而进行及时有效地防治。基于此,本文就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与植原体病害、线虫病害和生理性病害5方面的诊断依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帮助种植者在种植中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出病害原因。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上一种最重要的病害,连续4年(2016-2019年)对江苏无锡阳山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消长动态和天气条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桃细菌性穿孔病一般在5月初出现症状,6-10月份病情呈现波浪形上升态势,病害的消长与温度、降雨量和风速相关,特别是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助推病情快速发展。一般大的降雨量(或较长的连续降雨天数)、较高的气温(22~30℃)和较高的风速(>2.0 m·s-1)是桃细菌性穿孔病田间消长流行的重要条件,而高温少雨的干旱天气会抑制病害的发展,使病情趋缓或下降。这一研究为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预测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蔬菜在田间种植过程中会遭遇很多病害侵扰,只有具备详尽的诊断依据,种植者才能在病害发生时准确找出病害发生的原因,从而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基于此,本文就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与植原体病害、线虫病害和生理病害5方面的诊断依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帮助种植者在种植中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出病害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高危性的病害,该病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具有分布广、侵染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变化,现已成为影响玉米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并呈逐年加重趋势。笔者自2016年起,已连续3年对该病田间症状、发生特点、致病因素、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对该病的识别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叶枯病是目前水稻种植中的主要病害之一。2008年,该病在宿城区表现特点为发病率非常高,发病面积特别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应当以预防为主,可通过选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等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并结合化学防治来减轻病害发生程度以及降低病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对该病在海南表现的症状类型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记述,并根据该病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的综合田间病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1原因1.1生态条件改变1)魔芋由房前屋后的零星种植转向大面积种植,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使魔芋病害种群上升为主要有害生物种群,种群密度加大,导致其对魔芋的侵染几率加大,引起魔芋病害严重发生。2)魔芋为半阴性植物,要求有一定的遮阴度。然而,魔芋由房前屋后种植转向大田种植后,遮阴度较小甚至无遮阴,改变了原始生境,使田间气温上升,病原菌活动加剧,植株感病几率增加。1.2种芋质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