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3年磷石膏后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在黄泥土上增产作用有明显的后效,但土壤和施用量不同,持续时间不一样。酸性黄泥土以100~150kg/667m  相似文献   

2.
不同pH值黄泥土施用磷石膏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7-1999年在不同pH值黄泥土上施用磷石膏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50、100、150kg/667m^2,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pH4.30增产7.8%-22.9%,pH5.01增产8.5%-17.1%,pH5.65增产7.5%-11.5%,pH6.07增产5.9%-8.3%;投产比在1:2.7以上,随磷石膏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提高,土壤水解酸含量降低;磷石膏适宜用量为50-100kg/667m^2.可以认为磷石膏是一种改良酸性黄泥土的新型调 理剂。  相似文献   

3.
1997年10月至2000年5月的试验结果表明,在pH5.68的微酸性黄泥土上,施用磷石膏25-150kg/667m^2的6个处理,对油菜作物均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可提高土壤中有效N、P、K、S的含量,产投比值均大于1,尤以施用量50-75kg/667m^2的油菜籽增产量、增幅、产投比值为最高,分别达68.9kg/667m^2、13.7%、8.2以上。建议在贵州黄壤分布区域种植油菜,均可施用磷石膏来提高油菜产量和土壤肥力,用量以75kg/667m^2为佳。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比磷石膏更好的黄壤耕地调理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黔西县进行了不同调理剂改良黄泥土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沸石、磷石膏、粉煤灰在垄作、规范化种植的基础上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比对照土壤略有增加,土壤pH、有效磷略有增加.综合考虑认为,粉煤灰的改良效果与磷石膏相当,沸石是比磷石膏更好的土壤调理剂.  相似文献   

5.
黄壤旱地黄泥土施用磷石膏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磷石膏作为贵州酸性黄泥土新型土壤调理剂,经两件试验结果表明:(1)提高了玉米产量。667m^2用50kg,100kg,150kg,分别增产玉米36.7kg,55.2kg,73.4kg,增产作用优于石灰;(2)提高了土壤PH及土壤中有效磷,有一定改土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结果表明,苏州市吴中区典型的小麦土壤类型壤质黄泥土上种植小麦当家品种扬麦16号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最佳配方为:纯氮19.30kg/667m^2,五氧化二磷4.41kg/667m^2,氧化钾6.12kg/667m^2。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结构和酸调理剂对由第四纪红土发育的酸性红菜园土的酸性、有效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辣椒季、小白菜季均以化肥(NPK)处理(40d)最高,辣椒季为(156.80±23.38) mg/kg,小白菜季为(349.35±7.29) mg/kg;有效磷含量辣椒季以化肥处理(60d)最高,为(160.35±31.21) mg/kg,小白菜季以化肥+氧化镁(NPK+MgO)处理的最高,为(211.13±7.34) mg/kg;速效钾含量以化肥+酸化调理剂1号(NPK+SR1)处理的最高,辣椒季均值为(155.6±16.65) mg/kg,小白菜季均值为(278.91±3.5) mg/kg;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交换性酸(EA)和土壤酸碱缓冲容量(pHBC)影响明显,以化肥+氧化钙(NPK+CaO)、化肥+氧化镁(NPK+MgO)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提高土壤pH和土壤酸碱缓冲容量(pHBC),其pH均值分别提高了1.23和1.7,土壤pHBC值分别达45.9 mmol/kg和49.0 mmol/kg,其他处理的土壤pHBC值仅30 mmol/kg左右;不同处理作物的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辣椒季以化肥(NPK)处理的产量最高,增产率为226.9%,小白菜季以化肥+氧化镁(NPK+MgO)处理的产量最高,增产率为58.7%,施用CaO、MgO能有效降低酸性菜园土的酸性,促进作物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8.
黄泥土玉米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安顺市西秀区黄泥土玉米施肥模型,采用"3414"方案设计进行了黄泥土玉米肥料效应试验,建立氮磷钾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效果好,计算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N为12.25 kg/667m2,P2O5为6.84 kg/667m2,K2O为10.98 kg/667m2,最佳产量480.96 kg/667m2;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计算的推荐施肥量较高,从节约用肥考虑,在施肥决策中应以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推荐的施肥量N 12.25 kg/667m2、P2O5 6.84 kg/667m2、K2O 10.98 kg/667m2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氮钾硫肥配施对大白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黄泥土配施氮钾硫肥对大白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土大白菜高产和低硝酸盐含量的最佳氮钾硫用量为N180-200kg/hm^2,K2O120-150kg/hm^2,S135-160kg/hm^2.  相似文献   

10.
工业固体废渣--磷石膏在农业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津日用化学助剂厂排放的固体废渣--磷石膏,在水稻、玉米、大豆、青椒、白菜、花卉、果树等作物上进行应用试验,研究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改良土壤的效果,分析磷石膏中有害物质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3 750~5 250 kg/hm2,对提高作物的移栽成活率,促进有效分蘖,增加籽实产量,降低土壤pH值和改良盐碱地有明显作用.磷石膏中氟及放射性物质经淋洗、挥发等转化过程达到安全值,不会造成土壤和作物二次污染,在农业上的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小区对比的方法分析石灰对土壤pH值、大豆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能够提高酸性土壤pH值、降低大豆株高、增加大豆茎粗,有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每667m^2施石灰30 kg,增产6.2%,达到显著水平;每667m^2施石灰15 kg、45 kg,增产2.6%、4.5%,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磷石膏不同使用量对改良盐碱地效果和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确定磷石膏的最佳使用量。结果表明:在盐碱地使用磷石膏,可使玉米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尤其以667米~2施入200千克磷石膏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为709.37千克,较对照增产25.67%,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盐碱地使用磷石膏,可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耕层pH值,脱盐效果明显,667米~2施入200~300千克磷石膏,水溶性盐的含量降低至1克/千克以下,通过土壤养分增加,大幅度提高了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3因素4水平的“3414”回归试验研究法,对丰都蓬莱镇组石灰性泥岩坡积、残积物发育而成的棕黄泥土玉米―榨菜种植模式玉米的合理施肥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边际效应分析,得出该类土壤玉米―榨菜种植模式玉米的回归效应方程,并由此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即:纯氮11.73kg/667m^2、五氧化二磷5.37kg/667m^2、氧化钾4.96kg/667m^2,此时最佳经济产量517.50kg/667m^2。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烤烟—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后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季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烤烟季施氮150 kg/hm~2产量最高,氮肥利用率最大;烤烟季施用的氮肥具有明显的后效,油菜产量显著增加314.73~488.83 kg/hm~2,氮素吸收量增加12.33~17.86 kg/hm~2,相当于油菜季施氮22.46~35.21 kg/hm~2的增产效果,氮肥的后效与施氮量成正比。在烤烟—油菜轮作体系中,推荐烤烟季施氮肥150 kg/hm~2,油菜季在充分考虑烤烟季氮肥后效的基础上少施氮22.54~35.17 kg/hm~2,烤烟、油菜增产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麦稻轮作高肥力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至1999年,经过4年的田间定位测验,研究了麦稻轮作区不同施磷量和不同施磷季节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水稻季和小麦季施磷,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季节变化具有明显特点。8季作物种植收获时土壤测定结果与试验前相比,不施磷处理Ca2-P,Ca8-P,Al-P,Fe-P明显下降,施P2O5 45kg/hm^2略有下降;施P2O5 90kg/hm^2略有增加;施P2O5 135kg/hm^2增加幅度较大,在小麦季和水稻季施磷肥无显著差别,施P2O5 45-90kg/hm^2就可以持续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平衡。不施磷处理水稻季Ca2-P普遍比小麦季高。Ca2-P,Ca8-P,Al-P,Fe-P随磷肥用量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磷肥几乎不向O-P和Ca10-P转化。在一个轮作周期中,小麦季土壤Ca8-P和Al-P低于水稻季,小麦季Fe-P则高于水稻季土壤;不过O-P随磷肥用量增加呈微弱增加趋势,并且水稻季O-P略低于小麦季。  相似文献   

16.
采用3因素4水平的“3414”回归试验研究法,对丰都十直镇为代表的蓬莱镇组石灰性泥岩坡积、残积物发育而成的紫泥土上,麦—玉—苕种植模式红苕的合理施肥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三元二次回归分析和边际效应分析,找出了该类土壤麦—玉—苕种植模式红苕的不同化肥配合元素的回归效应方程,由此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即纯氮7.59kg/667m^2、五氧化二磷2.49kg/667m^2、氧化钾10.53kg/667m^2,此时最佳经济产量为1 472.74kg/667m^2。  相似文献   

17.
氮钾硫配方施肥对萝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人们能够吃上健康的无公害食品,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最优回归设计,探讨了氮钾硫配方施肥对黄泥土萝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萝卜高产和低硝酸盐含量的最佳氮钾硫用量为N 180~200 kg/hm2,K2O 120~150 kg/hm2,S 135~160 kg/hm2。  相似文献   

18.
增施有机肥对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黄泛冲积区土壤肥力低、生物功能弱等障碍因子,比较了增施不同有机肥料(普通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及其不同施用量(150、300、450 kg/667 m~2)对江苏省滨海县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养分和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氮、磷、钾养分含量,降低土壤pH值,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施用有机肥还能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使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指数增加,改良土壤的生物功能。随着有机肥用量从150 kg/667 m~2增加到450 kg/667 m~2,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功能改善效果愈加明显,玉米产量也与对照相比增加0.75%到25.8%不等,其中以施用450 kg/667 m~2普通有机肥增产效果最好。而相同用量下,施用商品有机肥的NOF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提升效果要好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BOF处理,但BOF处理对生物性状的改良作用要高于NOF处理的。由此可见,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和作物产量在短期内就都已有所提升,尤其在施用量为450 kg/667 m~2的处理中。因此长期施用有机肥在培肥土壤,保障我国粮食作物稳产、增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可以预见。  相似文献   

19.
香椿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好场地。香椿为楝科乔木树种,多年生。要求的土壤条件,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性良好,排水方便的缓坡山地。肥力中等,呈微酸性(pH值5~6),以山地黄泥土或黄泥砂土为宜。  相似文献   

20.
保氮素在黑土上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氮素是一种新型尿素缓释剂,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尿素中氮素在作物生长前期的损失,在玉米上应用比等量施肥的处理增产38.5kg/667m^2,比同等化肥用量后期部分追施处理增产8.7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