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青藏高原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乳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为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放牧牦牛是青藏高原的当家畜种,是草地畜牧业"草—畜—粪—土—草"物质养分循环系统的重要参与者。牦牛粪便还用可能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深入研究放牧牦牛粪便排泄行为及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科学利用放牧牦牛粪便,推动高寒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类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干扰的不断加剧,特别是放牧干扰的增加,该草地生态系统正在受到持续的破坏,草地退化尤为严重。本研究通过在青藏高原东缘红原县设置4个不同牦牛放牧强度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分析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植物生物量和盖度以及草食家畜牦牛相关数据,研究牦牛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确定最优牦牛放牧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土壤容重无显著性变化(P0.05);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禾本类和莎草类生物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豆科和杂草类变化不明显;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牦牛的增重趋于减缓。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域最优放牧强度应在1.016~1.284头牦牛当量·hm~(-2)。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恢复治理和生态减畜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牦牛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其特殊的生存环境使牦牛乳与普通牛乳相比,在营养价值、风味物质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本文从牦牛乳商业化的产业链角度出发,对牦牛乳年产奶量及影响因素、营养成分、风味物质以及风味物质的浓缩和鉴定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生鲜牦牛乳作为高品质商业无菌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牦牛乳业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特有的畜种,具有乳、肉、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牦牛乳的特点是干物质和脂肪的含量高,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目前,牦牛产区多采取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牦牛乳制品———酸奶、奶油、干酪素、其他乳制品(酥油及酥油糌粑、奶饼和奶皮子)。但开发特殊功能的奶产品和新型商业奶制品,提高牦牛的产奶性能,是我国青藏高原奶业生产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对其生存地区农牧民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繁殖控制技术、遗传标记技术和现代育种技术三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人们对牦牛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现代生物技术在牦牛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提高牦牛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是我国牦牛的主产区,但近年来黑土型退化草地的发生与发展直接威胁着我国牦牛业的发展.通过对退化草地的调查分析,认为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退化又引起牦牛生产力的下降,据此提出了通过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和加强牦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改善本地区生产环境、保持牦牛-高寒草甸系统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生活在海拔3 5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的高寒地区。适应高寒草地生态环境条件,能在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寒冷的恶劣环境条件下生存并繁衍后代。目前,全世界牦牛数量约1 500万头,其中93.7%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构成了当地居民最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提高牦牛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青藏高原是我国牦牦牛的生产区,但近年来黑土型退化等草地的发生与发展直接威胁着我国牦牛业的发展。通过对退化草地的调查分析,认为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退化又引起牦牛生产力的下降,据此提出了通过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和加强牦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改善本地区生产环境、保持牦牛一高寒草甸系统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牦牛是唯一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草地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优势牛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它以对高海拔地带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而成为高寒牧区不可替代的生产生活资料。但是在青藏高原严酷的环境下牦牛的生产性能低下,繁殖性能低下尤其明显〔1〕。加之多年来粗放的掠夺式经营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在高寒草地和温性草地不同放牧条件下的环湖型牦牛的主要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高寒草地牦牛的体尺、日产乳量、乳脂率、产绒量、屠宰率均高于温性草地的牦牛,而繁殖成活率比温性草地牦牛低。  相似文献   

12.
阿坝州位于四川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理环境洁净,无污染,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有天然草地6782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其中可利用草地5784万亩,有麦洼牦牛、河曲马、藏系绵羊、汶川铜羊、藏猪、藏鸡等十多个地方品种,其中牦牛、藏系绵羊属特定区域内的特有优势畜种,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品种特色优势,在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牦牛在青藏高原具有广泛分布,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集肉、乳、毛、皮、役等生产性能于一身,是青藏高原上特有家畜和全能家畜;但是牦牛是比较原始的品种,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如何从基因角度诠释和高效利用牦牛,已经成为近年牦牛研究的热点,文章仅就牦牛生产性能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牦牛在青藏高原具有广泛分布,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集肉、乳、毛、皮、役等生产性能于一身,是青藏高原上特有家畜和“全能家畜”;但是牦牛是比较原始的品种,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如何从基因角度诠释和高效利用牦牛...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牧草营养品质虽高,但产量极低,尤其缺乏蛋白饲草且草地呈现不同程度退化,导致泌乳牦牛(Bos grunniens)营养不良,乳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另外,多汁饲料因富含维生素、水分等,通常作为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重要饲料种类,但其对泌乳牦牛产乳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由于青藏高原牧区大多相对干旱,天然草地植物水分含量相对较少,因此预测补给多汁饲料,可能也会提高泌乳期牦牛维生素以及水分的摄取,提高泌乳性能。本研究于2021年暖季(7月-10月)在西藏那曲高寒牧区筛选了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带犊泌乳牦牛24头,随机分4组,在天然草地传统放牧基础上分别设蛋白质饲料[苜蓿(Medicago sativa):1 kg·(d·head)-1]、多汁饲料[萝卜(Raphanus sativus):1 kg·(d·head)-1]、蛋白质加多汁饲料[萝卜和苜蓿各0.5 kg·(d·head)-1]补给和不补给饲料(对照)处理,探讨暖季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对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泌乳期牦牛乳产量和品...  相似文献   

16.
牦牛是一个培育程度很低,种内尚无品种结构的原始畜种。在极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可利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地进行动物性生产,提供多种畜产品和役力,是青藏高原不可替代的牛种。我国牦牛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青藏高原,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  相似文献   

17.
青海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区之一,在生产经营上以牧为主的有6个民族自治州,牧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96%以上。青海畜牧业以高寒草地畜牧业为主,畜种主要是草食畜,其优良品种有藏系绵羊、牦牛、大通马、河曲马、黄牛、山羊、骆驼、驴、互助猪以及五十年代后育成的青海高原毛肉兼用细毛羊、半细毛羊等。其中藏羊和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品种,也是青海草原的主要畜种。  相似文献   

18.
牦牛是分布于海拔3 000 m以上,以我国青藏为中心的高山、亚高山地区的牛种之一,是唯一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草地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优势牛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牦牛对高海拔地区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可提供奶、  相似文献   

19.
牦牛是青藏高原所特有的珍稀畜种,我国牦牛资源极其丰富,现有牦牛10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我国的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梅、西藏,四川、甘肃、新疆和云南。我国每年大约可产牦牛肉225600吨、毛绒13000吨、乳715000吨、皮170000张。牦牛由于长期生活在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特殊的生态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甘肃牦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资源和宝贵的基因库 ,是不与人类争土地、争粮食、争生存空间的原始家畜品种 ,是高寒地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牦牛 ,藏语称“雅克”(英语YAK) ,多分布于高寒草原牧区 ,不仅是高寒草原藏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象征 ,而且已成为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独立板块。1 甘肃牦牛生产基本情况甘肃有天然草地 1780万 hm2 ,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祁连山地一带 ,其中可利用面积 16 0 7万 hm2 ,占全国草地面积的 4.6 %,仅次于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川 ,位居全国第六。省内草地占耕地的 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