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NPN饲料添加剂在奶牛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和利用非蛋白氮(NPN)是解决蛋白质饲料短缺的有效途径,国内外有应用报道的NPN添加剂品种有20多种,它们均能在瘤胃内被分解释放出氮,然后被瘤胃微生物利用,最终合成机体蛋白质,本文介绍了NPN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特点,NPN对奶牛的营养机理,影响NPN利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及NPN在奶牛养殖业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反刍动物瘤胃生理和生化过程的研究和发展,人们已经揭示出了瘤胃氮代谢的基本规律以及瘤胃微生物(细菌、纤毛虫和原虫)有利用非蛋白氮(NPN)合成细菌蛋白质以供宿主动物利用方面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已经开始制定出新  相似文献   

3.
前言自从十八世纪末德国学者发现反刍动物前胃微生物可以利用非蛋白氮(NPN)合成菌体蛋白而被动物消化利用以来,为使 NPN 代替饲料蛋白质成为现实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以 NPN 代替反刍动物饲料中的部份氮源是成功的。美国是利用 NPN 饲料最多的国家,1983年在牛饲料中使用量达81.91万吨,总含氮量达30.54万吨。西欧国家也有较广泛的应用。常用的 NPN 来源主要有尿素、氨、缩二脲、磷酸脲、聚合磷酸脲等。尿素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尿素中含氮46.2%,1公斤尿素等价于2.88公斤粗蛋白的含氮量,若能全部有效地利  相似文献   

4.
非蛋白氮(NPN)能被反刍动物瘤胃分解作为合成菌体蛋白的氮源,这在反刍动物营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例,主要对如何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科学合理地利用非蛋白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非蛋白氮饲料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乾  李云 《饲料世界》2001,(5):12-14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可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菌体蛋白。瘤胃中尿素分解速度较快,利用率较低。用糊化淀粉包被后,尿素分解速度明显减慢。尿素衍生物(如磷酸脲)分解释放氨的速度较低。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脲酶抑制剂(如异丁酸、异戊酸、丝兰提取物)可大大降低非蛋白氮分解速度。非蛋白氮可用于处理秸秆、生产营养舔砖。日粮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水平均对非蛋白氮使用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反刍动物瘤胃能利用非蛋白氮(NPN)合成微生物蛋白供机体利用,因而应用NPN作为反刍家畜部分氨源具有重要经济意义,但经典性NPN—尿素在瘤胃内氨释放速度过快,不仅利用率低且易发生氨中毒。尿素与硫酸铵配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瘤胃代谢状况。异丁叉二脲为近年新合成的一种NPN,在瘤胃发酵过程中氨释放缓慢,井可替代部分日粮蛋白氮。  相似文献   

7.
尿素复合添加剂舔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人们就开始了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NPN)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瘤胃微生物利用NPN的机制、氮平衡及蛋白质新体系等重大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完善推动了NPN利用技术的深入发展。尿素作为应用最多最广的非蛋白氮,人们已经提出了一些在反刍动物日粮中安全、高效使用的途径和方法,尿素添加剂舔块就是其中的一种,并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l应用尿素于反刍动物的历史与现状1.l尿素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早在1879年,Waesk等即首先报道,反刍动物能将NPN转化为…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能以非蛋白氮(NPN)为氮源合成自身蛋白质,其中,尿素因其具有来源广、成本低、含氮量高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畜牧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NPN饲料,但直接饲喂尿素适口性差,又会在瘤胃脲酶的催化下爆发式释放出水溶性的NH3,极易导致动物NH3中毒和粪便中大量NH3的排放,污染环境;脲酶抑制剂可以调控尿素NPN饲料的降解速度,显著提高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作者对近10年来国内外NPN饲料的种类、提高反刍动物NPN利用的缓/控释技术、对尿素NPN饲料氮代谢的调控机理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 研究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NPN)的利用是开辟蛋白质饲料资源,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羟甲基尿素是一种新型非蛋白氮饲料。从1984年开始,我们与苏州助剂厂合作,合成了羟甲基尿素。生理生化试验证明它在瘤胃中氨释放速度缓慢,并且有促进微生物蛋白合成,增加进入十二指肠食糜和非氨氮的作用。为进一步证实其可利用性,进行了消化代谢和饲养试验。  相似文献   

10.
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将品质差的饲料蛋白质或非蛋白氮(NPN)转化为生物学价值高的菌体蛋白(其氨基酸组成近似卵蛋白),供反刍动物利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即饲料蛋白质通过瘤胃时被微生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氨,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另外,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等非蛋白氮产生氨的速度大于其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不仅会造成NPN的浪费,而且还易导致氨中毒。将饲料蛋白质保护技术与NPN缓释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调控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增加过瘤胃蛋白,同时可使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与能量的释放相匹配,提高反刍动物对NPN的…  相似文献   

11.
脲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农牧业生产和医药行业,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脲酶抑制剂可以提高对非蛋白氮(NPN)的利用效率,避免氨应激或氨中毒,提高瘤胃内微生物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吕增浩  王海荣 《饲料研究》2023,(19):140-144
非蛋白氮(NPN)是指没有肽链结构的含氮化合物。NPN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化为菌体蛋白,是反刍动物生产中蛋白饲料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动物品种和日粮结构的变化,限制了NPN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文章主要综述了NPN的应用原理及其对反刍动物瘤胃环境、饲料利用率、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提出当前应用NPN存在的问题,为NPN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牛羊是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具有利用简单的非蛋白质含氮物(NPN)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早在十九世纪就被人发现。尿素等非蛋白氮,价格低廉,含氮量高,如饲料中添加尿素(含氮量42—46%)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的非蛋白氮(NPN)饲料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尿素、氨、缩二脲、磷酸脲及聚合磷酸脲等,但在奶牛上用量最多的是尿素。由于NPN替代饲料中的部分氮源后,既能节省蛋白质饲料,又能提高产奶量,所以被日益受到重视。目前,NPN在国外许多国家的奶牛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几年逐渐被国内的一些工作人员所接受。实践已经证明,NPN饲料资源在奶牛饲养业上的  相似文献   

15.
反刍家畜饲喂尿素技术陈震林反刍家畜瘤胃中有大量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菌体蛋白,进入真胃和小肠,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这些菌体蛋白和天然蛋白质一样被宿主消化吸收。因此,对反刍家畜来说,可用非蛋白氮代替动植物蛋白质饲料作为蛋白质来源。非...  相似文献   

16.
羊毛纤维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包括20多种氨基酸,其中含硫2.7%──4.2%,大部分硫以胱氨酸形式存在,少部分以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形式存在。日粮中含硫氨基酸含量对羊毛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并影响羊瘤胃的消化和采食量。据报道,饲料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仅为羊毛角蛋白质的1/3。在一般情况下,饲料蛋白质中氮硫比例约为10:1比较合适,而在我国绵羊生产中,由于饲料蛋白质缺乏,饲料中氮和硫的含量很难满足绵羊生产的需要。反刍动物可以利用部分非蛋白氮(NPN)代替日粮蛋白质不足,但补充非蛋白氮同时需补充硫。无机硫和非蛋白氮在瘤胃…  相似文献   

17.
脲酶抑制剂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尿素、脲酶与脲酶抑制剂概述1.1尿素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利用非蛋白氮(non-pro-teinnitrogen,NPN)作氮源合成菌体蛋白质而被动物利用。在反刍动物饲养中最常用的NPN是尿素(亦称脲)。尿素的含氮量高,约为46%。1kg尿素的含氮量大约相当于2.8kg粗蛋白质的含氮量,或者相当于6.5kg豆粕中所含粗蛋白质的量。可见,尿素对反刍动物是一种廉价的氮源饲料资源。反刍动物之所以能够利用尿素,是由于反刍动物瘤胃内的细菌能产生脲酶(亦称尿素酶)。在脲酶的催化下,尿素被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分解释放的氨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18.
奶牛的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其中70%瘤胃细菌能利用非蛋白氮(NPN)分解产生的氨作为唯一的氮源,合成菌体蛋白供宿主利用。尿素含氮量非常高,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尿素的分解速度是微生物对其利用速度的4倍。如何降低尿素的分解速度是避免奶牛氨中毒和提高尿素氮利用率的关键。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粮中添加脲酶抑制剂,目的是抑制瘤胃微生物脲酶活性、减缓尿素分解速度,使碳水化合物发酵和菌体蛋白合成趋于同步,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缓释非蛋白氮膨化饲料添加剂安全性饲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释非蛋白氮膨化饲料添加剂是通过选择特殊工艺将非蛋白氮饲料(主要是尿素)的有效成分经包膜膨化处理后,使非蛋白氮饲料在瘤胃中缓慢释放氨,从而既达到节约蛋白质饲料及避免引起氨中毒的作用。为了测定缓释非蛋白氮膨化饲料添加剂饲喂过程的安全性,进行了安全性饲喂试验。选择乳牛设定添加进行分组饲喂观察,同时对试验牛测定其非蛋白氮(NPN)、血氨、血清尿素氮及血清尿素等。结果血清尿素氮和血清尿素,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纽(P〈0.01);NPN试验纽分别为39.16毫克/100毫升和39.69毫克/100毫升,但都没有显著的差异,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为反刍动物非蛋白饲料添加剂在瘤胃内能够缓慢释放氨,不能产生氨中毒,该添加剂无毒、有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的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其中70%瘤胃细菌能利用非蛋白氮(NPN)分解产生的氨作为唯一的氮源,合成菌体蛋白供宿主利用[1]。尿素含氮量非常高,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尿素的分解速度是微生物对其利用速度的4倍[2]。如何降低尿素的分解速度是避免奶牛氨中毒和提高尿素氮利用率的关键。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粮中添加脲酶抑制剂,目的是抑制瘤胃微生物脲酶活性、减缓尿素分解速度,使碳水化合物发酵和菌体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