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NCⅡ设计,对9个母本与11个父本组配的99个杂交组合进行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和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以F6最高,F7、M3、M4和M8次之,这些材料具有较大的育种利用潜势;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组合是M3×F10。穗部性状遗传力分析表明,穗粗、穗行数、出籽率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且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可早代进行选择;其余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偏低,宜晚代进行选择。相关性分析表明,穗长、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及出籽率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以行粒数的作用最大;秃尖长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选育高产品种时,应注重对行粒数的筛选,同时注意秃尖较短的选系。  相似文献   

2.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玉米育种组选育的10个优良稳定自交系和7个外引骨干。为供试材料(自选系为母本,骨干系为父本),按NCII设计组配70个杂交组合,对7个穗部性状和小区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的GCAT和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在供试的10个自选系中,N575、N194、N503、N324是表现比较理想的自交系,N575×丹340、N503×吉853,N324×丹340是产量较高、性状比较理想的组合。相关分析表明:单穗粒重与穗长、行数、穗粗、百粒重有较大的正相关,与行粒数、秃尖长有较小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杂交糯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粱3个糯不育系和12个糯恢复系为材料,采用3×12NCII设计配制36个杂交组合,对其株高、穗长、生育期、千粒重、每穗粒数、每穗粒重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除穗粒数外)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个性状的遗传都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杂交种的大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不育系大,说明在杂交糯高粱选育中应重视恢复系的选择。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育期>株高>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4.
杂交糯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粱3个糯不育系和12个糯恢复系为材料,采用3×12 NCⅡ设计配制36个杂交组合,对其株高、穗长、生育期、千粒重、每穗粒数、每穗粒重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除穗粒数外)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个性状的遗传都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杂交种的大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不育系大,说明在杂交糯高粱选育中应重视恢复系的选择.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育期>株高>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的配合力及遗传力,为杂交水稻的亲本选育及强优组合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通过5×5不完全双列杂交,对自主选育的5个水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亲本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父本对穗长、有效穗、穗总粒、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的作用大于母本。主要农艺性状狭义遗传力依次为株高>千粒重>结实率>单株粒重>穗实粒>穗总粒>穗长>有效穗。  相似文献   

6.
7个新选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Ⅳ对不同来源的7个糯玉米自交系的茎粗、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度、穗粒重、穗行数等10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所研究的10个性状同时存在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且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在糯玉米的育种中,GCA高的自交系不一定能组配出SCA高的杂交组合,但高SCA的杂交组合中一定有GCA高的亲本。供试材料中,GCA高的自交系为WX5、N8、WX1,SCA高的杂交组合为WX5×N8、WX3×N26、WX2×WX1、WX1×N26和WX4×N8。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5×5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水稻亲本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及F1的优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考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而单株粒重以非加性效应为主;2)杂交水稻的配组优势同时受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影响,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自身的表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3)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是:株高、每穗总粒数、穗长、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8.
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配合力和遗传力表现优良的亲本,选育强杂种优势的高产粒用高粱,选用3 个新选不育系和6 个新选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8 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组合的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6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并对其遗传参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不育系15512A在穗长、千粒重和产量上一般配合力较高,其相对效应值分别为2.4962、4.8319、2.6174。不育系15520A在株高、穗粒重和生育期上一般配合力较高,相对效应值分别为6.9927、5.7449、2.1595。恢复系15670、15652 和15607 的一般配合力较高。这些亲本可以在以后的育种和生产中加以利用。主要农艺性状的加性方差/基因型方差比值大小顺序依次为:穗长>穗粒重>株高>生育期>产量>千粒重。从产量性状来看,15511A×15652 是一个较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9个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 ,分析杂交水稻亲本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及F1的优势表现,得到如下结论:杂交组合各性状竞争优势大小在母本方面以加性效应为主,在父本方面除穗长、结实率以加性效应为主外,其余性状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所以需用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亲本,才能配组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杂交稻配组强优势同时受到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控制。一般配合力与母本自身的表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是:播始历期穗长千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实粒数单株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株高。  相似文献   

10.
以自选系铁98033-1和其他8个常用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 4双列杂交模式设计,配成36个单交组合,采用格子方排列试验,对产量、穗长、穗粗等11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98033-1自交系在产量因素的配合力效应中以千粒重和穗粗最为突出。以其作为亲本之一与多粒型自交系杂交,容易实现优势互补,由此可选出强优势的组合。  相似文献   

11.
八个玉米综合种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玉米综合种的双列杂交分析的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在各性状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单穗粒重和单穗重受加性和非加性两种遗传效应的共同作用,穗行数,行粒数以非加性效应为主,穗长和百粒重侧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2.
优质蛋白玉米农艺性状的遗传和相关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NC—Ⅱ设计,研究了10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大于60%的性状有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百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其余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在48.01—58.99%之间变化。据(?)gca/(?)G和(?)gca/(?)P分析了不同性状选择和利用效果的差异,按从优至劣的顺序排列各性状得:百粒重>穗粒重>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播种至抽丝天数>每株穗数>株高>产量>行粒数。本文还对相关性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奥帕克-2玉米籽粒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4个软质胚乳和4个硬质(或半硬质)胚乳的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进行8×8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后代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结果表明:高产优质蛋白玉米单交种组配应以硬质和软质亲本相杂交,或是用半硬质亲本相互杂交;半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自交系组材应以较硬质亲本作母本,籽粒性状中,出籽率、蛋白质含量、硬质度在早代选择就有效果;赖氨酸含量在早代选材,高代决选均应进行测试,籽粒产量、折干率在选择各代均应重视,中系042/O_2是一个宝贵的硬质胚乳优良种质,齐205是高籽粒产量特异种质,赖氨酸含量、硬质度、蛋白质品质性状受一般配合力影响大;出籽率、折干率、籽粒产量受特殊配合力影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8个早熟玉米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为广西早熟玉米优势组合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4个新育成早熟玉米自交系和4个已应用于生产的早熟玉米核心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以其为亲本组配的16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测定.[结果]16个杂交组合同期播种、同时出苗,吐丝期最长相差6 d,以南6047×M0502吐丝最早;成熟期最长相差5 d,以南6047×M0502成熟最早;平均生育期为99 d,以南31×M0340、南31×南783、M12-5×MWC5和M12-5×南783的生育期最长,均为101 d.不同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出籽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南31的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最优,其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0.42、4.95、-2.86、2.85、-22.36、6.13、7.68、5.58、6.15、4.60和12.02;M12-5和M0502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48和3.43),以其为亲本可增加F1代的单株产量,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杂交组合M12-5×南783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23.10),其次是杂交组合南31×M0502和南6047×MWC5,其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13.45和13.16.[结论]南31、M0502和M12-5可作为组配早熟高产杂交种的最理想亲本;M12-5、南31和南783的秃尖长一般配合力表现出较高的负向效应,可用来改良秃尖长.M12-5×南783、南31×M0502和南6047× MWC5为苗头组合,可经过多点试验鉴定后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对玉米5个自选新系与11个生产上常用的骨干自交系采用NCⅡ(11×5)配成55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同时对6个主要性状的GCA与单株粒重的GCA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襄7298、襄2178、襄706、襄329、Lx9801、PH6WC、郑58、Y8G单株粒重的GCA较高.是值得重点利用和改良的自交系材料.襄2178×襄7298、襄706×襄7298、PH6WC×襄7298、Y8G×襄7298、襄329×襄7298、9041×襄7298、襄4887×Lx9801、Lim50×襄7298、襄706×昌7-2、襄706×浚926为强优势组合.单株粒重GCA的增加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基础.选育出单株粒重GCA较高的优良新系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穗长、行粒数、千粒重GCA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单株粒重的GCA.  相似文献   

16.
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西南山区5个地方资源自交系和4个4大类群的代表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除了母本组亲本的秃尖长、百粒重的GCA,秃尖长、穗粗、百粒重、单穗粒重的SCA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的GCA和SCA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郑22、5151这2个自交系在秃尖长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为负数,而在其他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为正数,说明郑22、5151在西南玉米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丹340在穗长、穗粗、单穗粒重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最高,说明以丹340为亲本,能够组配出大穗高产杂交种。木6在所有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为负数,但与丹340组配的特殊配合力均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同一套常规水稻品种作为父本,分别与两套不同的不育系进行测交,得到两套测交组合(Set1和Set2)。其中,Set1连续进行两季(雨季和旱季)种植试验,研究亲本材料的单株产量和抽穗期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效应.2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它们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运用Griffing模型Ⅰ对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变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季时,Set2母本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父本,特殊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大于亲本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而在雨季和旱季时,Set1表现相反,抽穗期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大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表明杂交后代抽穗期主要受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影响.在旱季中,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大于父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在雨季中,母本与父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DPS软件对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穗粒重、出籽率和千粒重等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玉米小区产量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出籽率和千粒重对玉米小区产量有显著效应,它们对小区产量的相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穗行数〉株高〉穗粗〉轴粗〉穗位高〉行粒数〉出籽率.玉米小区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适于饲用的高油玉米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利于饲用高油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试验于2007~2008年在天津市静海县良种场进行,利用NCⅡ设计,对25个杂交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一般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穗粗、单株鲜重、株高、穗行数、百粒重、穗位高、籽粒含油率、单株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长、单株粒重、籽粒含油率、穗位高、百粒重、穗行数、株高、单株鲜重和穗粗.广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穗长、单株粒重、单株鲜重、穗行数、穗位高、穗粗、籽粒含油率、行粒数和株高,狭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单株鲜重、百粒重、穗粗、穗行数、穗位高、单株粒重、穗长、籽粒含油率、株高、行粒数.单株鲜重与株高、行粒数、穗行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但籽粒含油率与各性状没显著相关关系.对单株鲜重正向直接贡献率高低依次为:株高、单株粒重、行粒数、百粒重和穗行数,对籽粒含油率正向直接贡献率高低依次为:单株粒重、穗长和穗粗.ZP201×春油60、ZP201×GY798-x_2、ZP240xGY798-x_2、GY220-x_1×春油60、GY220-x_1×GY798-x_2、ZP202×GY115改是生物产量和籽粒含油率均较高的优良杂交组合.选择单株粒重和籽粒含油率高的性状,有望解决高产与高油的矛盾,能增加组配高油和高产量玉米杂交种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