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4头黑白花奶牛,患子宫炎或卵巢疾病而不孕,将其随机分为2组。激光组(24头)用He-Ne激光照射交巢穴,7d为1疗程。间歇7d再照射第2疗程。对照组(10头)不用激光照射。RIA法分析血浆β-内啡肽(β-END)含量。结果发现,激光组病牛血浆β-END由照射前(第0天)的112.864±58.947pg/ml升高到第1疗程后(第8天)的175.634±104.310pg/ml(P<0.05),间歇1周后为(第14天)237.627±153.136pg/ml(P<0.01),第2疗程后(第22天)为193.448±104.378pg/ml(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测定值。同时观察到,激光组发情牛头数为21头,发情率87.5%;对照组发情3头,发情率30%。组间差异显著(P<0.01)。表明激光照射穴位可使病牛β-END分泌增加,并参与调节生殖机能  相似文献   

2.
孕酮及雌二醇在维持奶牛的繁殖机能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氦氖激光治疗奶牛卵巢机能不全,使其性周期恢复正常的机理,我们应用氦氖激光进行照射治疗,对照前,照射过程中及停照后病牛外周血浆中孕酮及雌二醇的含量进行放免测定。现将七头卵巢机能不全奶牛外周血浆孕酮放免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分析了9头屡配不孕母牛和6头正常母牛于发情开始后8天内的血清雌二酵和孕酮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屡配不孕母牛发情开始时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正常母牛(7.4±3.4pg/ml VS 14.2±6.3pg/ml p<0.025)。发情开后96小时内屡配不孕母牛的血清孕酮水平的变化范围为0.90~1.76ng/ml,正常母牛的变化范围为0.68~1.00ng/ml。发情开始后192小时,正常母牛的血清孕酮水平已经达到2.47±2.02ng/ml,而屡配不孕母牛的血清孕酮水平则为1.97±0.60ng/ml。实验结果指示:体内内分泌失调可能是导致母牛屡配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激光在兽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1975年以来,在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仍属探讨阶段,本实验对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子宫炎病牛时,淋转值及cGMP和cAMP含量的  相似文献   

5.
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中LH,雌二醇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5头发情期东北梅花鹿血浆中促黄体素(LH)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所得结果:LH在发情前(0.288~0.321ng/ml血浆)与发情后(0.364~0.841ng/ml血浆)都处于低稳水平(P>0.05),但发情时出现非常显著的高峰(2.742ng/ml)(P<0.01);雌二醇在整个发情前后没有出现显著的高峰(P>0.05),仅在发情前约24小时发现一小峰(16.4±4.4pg/ml血浆),发情后12小时发现一小峰(24.9±6.1pg/ml血浆)。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LH、雌二醇含量的时相变化与其他已研究过的鹿种及一些反刍家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关中驴产后期(n=18)和发情期(n=6)血浆17β-雌二醇(E_2)、孕酮(P)和辜酮(T)的浓度。测定结果表明,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E_2浓度较低(12.22±1.92pg/ml),第一次发情期逐渐上升,排卵前第一天和第二天达到较高水平(19.48±2.16pg/ml和20.41±3.27pg/ml,±SE,P<0.05),排卵后降至基础浓度。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P浓度较低(2.74±0.51ng/ml),排卵后逐渐上升,第四天和第五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排卵前P水平,血浆值为6.19±0.66ng/ml和8.09±1.09n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T浓度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逐渐上升,第五天和第六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发情期T水平,分别为313.11±37.57pg/ml和356.73±46.37p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排卵前P/E_2和P/T比值均较低,排卵后上升,第五天分别达到861和25.83。产后第一次发情前T/E_2比值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上升,第五天达到33.34。排卵前后间隔6小时采样的分析结果表明,排卵前第30~24小时,E_2浓度急剧上升达到峰值。排卵后P浓度于第78~96小时达到较高水平。血浆E_2与P、E_2与T均呈中等负相关(r=-0.42和r=-0.41)。P与T为极显著正相关(r=0.92)。周期性发情期血浆E_2、P、T浓度的分泌范型和产后第一次发情期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7.
选用健康黑白花奶牛40头,随机分为7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头。试验组分别采用8,18,25MW氦氖激光照射肩前淋巴结、股前吉部位或脾区;对照组不照射。照射前和照射后第5、10、15d采血检测每头牛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总数。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于照射后第5d开始,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总数即明显增高,但以8MW激光照射股前淋巴结部位,18MW激光照射肩前淋巴结部位。25MW激光照射脾区为最好,其淋巴  相似文献   

8.
激光穴位照射提高中国荷斯坦牛超排效果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超排效果的好坏与胚胎移植效率有直接关系。为此,国内外学者对牛超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但至今人们仍不能预测每头牛超排效果如何。 自70年代,激光技术引用到畜牧兽医领域以来,在治疗大家畜疾病性不孕症方面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为了探讨激光技术应用于牛超排方面的可能性,为提高牛超数排卵效果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 用FSH对供体牛进行常规超排处理的第三天起,用氦氖激光原光束照射超排牛交巢穴,功率30mW,距离60cm,每天照射一次,每次10min,连续照射4次左右,直至发情输精为止。第7天用非手术法采集胚胎,而后在立体解剖镜下,用形态鉴定方法对胚胎质量进行鉴定。结果试验组5头供体牛头均获胚胎12.6枚,其中头均获可用胚胎7.4枚,分别较对照组的6.8枚和4.4枚增加5.8枚和3.0枚。本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氦氖激光照射超排牛交巢穴,有增加胚胎数的作用。这是国内外首次采用激光穴位照射的途径,提高供体牛超排效果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卵巢囊肿奶牛外周血浆中促黄体素、孕酮、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测定结果,促黄体素水平卵泡囊肿为0.84±0.25ng/ml(n=12),黄体囊肿为0.83±0.23ng/ml(n=5);孕酮水平卵泡囊肿为0.56±0.30ng/ml(n=12),黄体囊肿为2.85±0.64ng/ml(n=5);雌二醇水平卵泡囊肿为28.44±22.47pg/ml(n=12),黄体囊肿为8.14±0.88pg/ml(n=5);睾酮水平卵泡囊肿为84.67±40.40pg/ml(n=12),黄体囊肿为51.98±7.77pg/ml(n=5)。认为卵巢囊肿奶牛外周血浆中促黄体素水平低于正常期奶牛的水平;卵泡囊肿奶牛血浆中孕酮水平低于1ng/ml,黄体囊肿奶牛血浆中孕酮水平高于1ng/ml;卵泡囊肿奶牛血浆中雌二醇水平较高;卵泡囊肿奶牛公牛相与体内高水平睾酮有关。  相似文献   

10.
氦氖激光对母兔生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氮氖激光照射8只4月龄母兔的阴蒂及其周围粘膜,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监测15只受试兔外周血浆中孕酮和前列腺素F_(2α)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除试验组母兔增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母兔外,生殖首的发育和卵巢内卵泡的数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母兔的发情次数和产仔数及孕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本试验证明,一定能量密度的氦氖激光照射能促进母兔生殖道发育,并且有促进多卵发育、成熟和提高产仔数的作用。关于氦氖激光对母兔增重速度的影响则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1.
控制光照期光照在9.5小时一天以内的试验组,公鹅血浆睾酮含量三次测定平均为6.155ng/ml,而处于自然光照下饲养的对照组为4.850ng/ml,较试验组低。恢复自然光照期,试验组公鹅血浆睾酮含量为5.135±3.481ng/ml,低于对照组的6.456±3.363ng/ml;控制光照期间试验组睾丸重量、体积均比对照组大,左侧睾丸最大时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我们观察了两组母猪,均为第4胎,每组7头。试验组母猪从分娩后第一天起,采用匈牙利制造的Q—139水银石英灯照射乳房,灯离乳房的距离为70~80厘米。母猪所在范围的紫外线辐射强度为250千瓦/平方厘米。照射一次,开始为2~3分钟,到第10天左右时达30分钟。试验组母猪产仔猪91头,其中86头营养正常,5头营养不良,对照组相应为82、70、13头。试验组营养正常仔猪的初生体重平均为1.360±0.02公斤,对照组为1.278±0.02公斤;营养不良仔猪相应为0.928±0.05和0.731±0.05公斤。经21天的紫外线照射乳房,试验组存活85头营养正常仔猪,5头营养不良仔猪;对照组相应为67头和4头。试验组营养正常仔猪的平均体重为6.290±0.10公斤,对照组为5.383±0.12公斤,营养不良仔猪平均体重相应为4.268±0.11和4.117±1.21  相似文献   

13.
崔海  李旭 《中国奶牛》2012,(3):22-24
本文旨在对严重影响奶业健康发展的奶牛蹄叶炎的病因进行探究。在辉山奶牛场阜新市彰武县三场经产奶牛中,挑选临床健康奶牛10头作为对照组;患蹄叶炎奶牛10头作为试验组。采集两组奶牛血液,分别用牛内毒素酶联免疫试剂盒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内毒素和组胺的含量。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浆内毒素及组胺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0.65ng/mL、21.8ng/mL,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患病牛血浆内毒素和组胺含量升高是诱发奶牛蹄叶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异黄酮植物雌激素(IFV-D)对哺乳母猪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试验选用18头经产二花脸母猪,根据胎次和以往生产性能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为9头。试验组母猪从分娩的第1天起在日粮中添加5.0mg/kgIFV-D,至45日断奶时结束。结果表明:(1).IFV-D影响母猪泌乳量。母猪第5天的每次泌乳量,试验组为271.74±19.80g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225.61±16.27g,而第20天的每次泌乳量,对照组为353.14±19.87g显著地高于试验组305.72±15.73g。(2).IFV-D对仔猪生长的影响表现出前期(前10天)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而后期对照组快于试验组。(3).试验组9头母猪中,在哺乳期第28~35天期间有5头出现发情行为,而对照组中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本中药方剂对围产后期奶牛的保健情况,研究产后奶牛体内部分炎症相关因子含量的变化,本试验将30头正常分娩奶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了产后奶牛在第3,7,14,21天时血浆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结合珠蛋白(H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照组奶牛血浆IL-6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奶牛血浆IL-6含量在第21天时显著高于第3天(P0.05);试验组奶牛第21天血浆H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此中药对IL-6和急性期反应的Hp两种炎症相关因子有调节作用,对正常分娩奶牛有一定的产后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分析了9头屡配不孕母牛和6头正常母牛于发情开始后8天内的血清促黄体素(LH)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屡配不孕母牛的LH排卵峰值低于正常母牛,其峰值分别为2.71±1.00ng/ml和4.70±1.71ng/ml,差异显著(P<0.025)。为了初步验证LH峰值与屡配不孕之间的关系,对20头屡配不孕母牛在发情开始至配种前肌肉注射外源性LH180IU,其配种后60天的受胎率为70%(14/20),而未用LH处理的11头屡配不孕母牛的受胎率为18%(2/11),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实验结果提示:体内LH排卵峰值降低可能是导致乳牛屡配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放射免疫法测得21只健康鸡血浆中 cAMP、cGMP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81±8.76pmol/ml,9.92±3.96pmol/ml;cAMP/cGMP 值2.903±1.077。本检测结果可为禽类疾病转归、机体对药物反应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给产后5天内诊断为脂肪肝的9头患牛投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同时采血测定血浆内孕酮(P4)含量,并监测受试牛产后繁殖力指标:子宫复旧时间、产后首次排卵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组奶牛血浆P4值在产后20天内与对照组奶牛无明显差异,但在20天以后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产后20-30天与产后15-20天相比无明显差异;子宫复旧时间和产后首次排卵时间,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平均早40天和48天,而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早17天和23天。  相似文献   

19.
给产后5天内诊断为脂肪肝的9头患牛投服烟酸,胆碱和纤维素酶。同时采血测定血浆内孕酮含量,并监测受试牛产后繁殖力指标:子宫复旧时间,产后首次排卵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分娩至受孕的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组奶牛血浆P4值在产后20天内与对照组奶牛无明显差异,但在20天以后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产后20-30天与产后15-20天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放射免疫法测定枫泾(FJ)和长白(L)青年母猪(各4头)首次发情周期内外周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17β-雌二醇(E_2)、孕酮(P_4)、和睾酮(T)的含量。测定结果,初情期开始日龄FJ猪平均为104.3±11.50天,L猪为235.0±1.95天。两猪种首次发情周期内外周血清中同种生殖激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首次情期内,FJ和L猪的FSH平均含量分别波动在28.6±8.6~49.4±6.0ng/ml和16.8±2.5~38.9±0ng/ml之间;FSH总平均含量FJ猪组(37.8±2.7)显著高于L猪(27.0±3.1ng/ml)P<0.05;FJ猪发情0~2小时的FSH平均含量(34.4±2.1ng/ml)极显著地高于L猪(22.2±1.7ng/ml)P<0.001。排卵前LH峰均值FJ猪组(5.31±0.75ng/ml)显著高于L猪组(1.83±0.75ng/ml)P<0.05。发情当天(0天)E_2达峰值,FJ和L猪组分别是30.5±3.9和20.4±5.3pg/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FJ和L猪组各自的P_4(ng/ml)和T(pg/ml)分泌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γ_F=0.71,P<0.05,γ_L=0.95,P<0.01。LH、FSH的含量高很可能是FJ猪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