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蓝叶甲危害欧美杨苗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蓝叶甲(又名柳蓝金花虫)plagiodera versicolora laichart,属鞘翅目金花虫科,近年来对欧美杨苗木的危害普遍,在本场及其邻近的汉寿、安乡等地苗圃严重发生。成虫、幼虫对欧美杨苗木为害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中旬。5月15日观察到每株苗木有成虫6—8只,蛹6—8个,每亩圃地有成虫12000—20000只。5月12日调查,欧美杨苗被第一代幼虫危害,有70叶片被剥食成网状而枯死。1年生苗被害的高仅320厘米,地径粗2.6  相似文献   

2.
柳蓝叶甲(PlagiodernversicoloraLaichartig)又名柳蓝金花虫。分布于山东、河南、安徽、辽宁、吉林等省,幼虫啃食杨树、柳树叶背叶肉,成虫取食嫩叶,呈缺刻或穿孔,常以初春发生量大,严重影响苗木和幼树生长。1形态特征1.1成虫体椭园形,深蓝色,具金属光泽,雌虫体长4.5-5.0mm,体宽  相似文献   

3.
杨振德  赵博光 《林业科学》2013,49(1):152-16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苦豆子生物碱对柳蓝叶甲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子不同生物碱对柳蓝叶甲成虫的毒力不同,因而对柳蓝叶甲产卵行为的影响也不同.在选择性取食条件下,5 mg·mL-1苦豆子生物碱即对柳蓝叶甲成虫产卵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槐果碱、苦参碱、苦豆碱和总碱对柳蓝叶甲成虫产卵抑制率分别为61.2%,61.3%,46.3%和53.2%.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产卵的抑制效果较差,抑制率仅为6.4%和5.3%.在选择性条件下虽然苦参碱对柳蓝叶甲的产卵驱避率高达54%,但各生物碱单体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非选择性取食条件下,苦豆子生物碱对柳蓝叶甲成虫产卵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用总碱、苦豆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处理后的叶片饲喂12天,其产卵抑制率平均分别为82.2%,74.4%,55.6%和33.6%.当用毒力较弱的氧化苦参碱、苦豆碱或槐定碱处理时,柳蓝叶甲雌虫倾向于把卵产在非生物碱处理的叶片上;这些生物碱处理对柳蓝叶甲卵块大小无显著影响但产卵量明显受抑制.当用毒力较强的槐胺碱或槐果碱处理时,柳蓝叶甲的产卵量和卵块大小均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苦豆草生物碱对柳蓝叶甲的拒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苦豆草生物碱对柳蓝叶甲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及其单体对柳蓝叶甲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拒食作用增强.在选择性取食条件下,随着总碱处理浓度的升高,试虫对处理叶的取食量迅速下降;而对未处理叶的取食量没有显著的差异,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总取食量明显下降.在供试的6种生物碱单体中,苦豆碱和槐胺碱对柳蓝叶甲的拒食活性较强.其中处理浓度为5 mg·mL-1时,在选择性取食条件下,苦豆碱的拒食率高达99.4%,而在非选择性取食条件下,则以槐胺碱的拒食活性较强,达91.7%.  相似文献   

5.
柳蓝叶甲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采集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成虫进行室内饲养及野外生物学特性观察,并采用5种商品农药对室内饲养的成虫和幼虫进行了毒杀试验,结果表明,柳蓝叶甲在浙江丽水1a发生9代,以成虫在杂草丛、落叶层、土壤缝隙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活动,5月至10月为成、幼虫危害盛期,11月上旬开始越冬.室内农药试验表明,480 g/L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对柳蓝叶甲成、幼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死亡率可达100%;4.5%绿爽跳甲高效型微乳剂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对柳蓝叶甲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死亡率分别为100%、89.3%,但对成虫防治效果不理想,害虫死亡率仅分别为44.9%、6.9%;20%氰戊菊酯乳油5 000倍液、3%啶虫脒微乳剂2000倍液对成、幼虫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我省1961—1963年先后从云南(北纬24°以南)引进紫胶虫生产紫胶.引种范围在北纬26°24'—32°21'地区,1964年首先在北纬26°51'的米易和26°34'的渡口地区引种成功,培育出世代稳定具有生产价值的5—10世代胶虫,成为我省重要的保种基地.胶虫北移到北纬27°53'的西昌,其世代变为3—7世代胶虫.再北移至北纬28°以北的地区(盆地及盆缘地带),因冬季低温严寒胶虫不能越冬.为确定我省紫胶生产范围和紫胶虫北移限界及盆地内保种的可能性,经过在48个县百多个点试验研究,探索了我省紫胶虫北移世代变异规律、北移限制性指标和紫胶生产范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唐山市城市园林柳蓝叶甲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进行调查,掌握了其危害水平和发生规律,为有效防治柳蓝叶甲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脐腹小蠹以幼虫蛀食榆树韧皮部与木质部边材。该虫在我省定边一年2—3代,发育期各虫态不整齐。以成虫和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成虫有重复交尾现象,雌雄性比为1∶0.94。幼虫期有长茧寄蜂生。  相似文献   

9.
以含有Cry3Aa基因的重组质粒pBCC3为基础,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从pBCC3中克隆出抗虫基因Cry3Aa,将其正向插入载体pCAMBIA1305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构建成pCAMBIA1305-Cry3Aa植物表达载体,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Cry3Aa基因转入已转Cry1Ac+API基因的741毛白杨无性系pB29中,获得转双Bt基因的741杨。在含潮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多次继代筛选,获得抗性稳定的无性系9个,编号为pCCA1—pCCA9。采用特异引物分别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Cry1Ac基因稳定存在于pB29中,Cry3Aa基因已整合到各无性系的基因组DNA中。ELISA毒蛋白检测,转基因株系都有Cry1Ac和Cry3Aa杀虫蛋白表达。用转基因植株叶片进行柳蓝叶甲(鞘翅目)和美国白蛾(鳞翅目)室内饲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双抗性。根据对测试昆虫的致死率划分高中低3个抗性水平,其中pCCA2,pCCA5,pCCA6,pCCA9具有双高抗;pCCA3,pCCA4和pCCA7对柳蓝叶甲表现出中、低抗性,对美国白蛾则高抗;而pCCA1表现对美国白蛾的极低抗性,对柳蓝叶甲则高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省及国内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防治效果和效益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我省在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方面应积极开展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生物农药治虫、性激素治虫以及加强对天敌生物的保护、繁殖和利用。逐步推广应用这些无公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是今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方向和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属鞘翅目天牛科,严重危害柏木,以幼虫蛀食树干,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成螺旋状虫道,致使二者分离,树干自上而下失水枯死.此虫在我省主要分布在梓潼、剑阁、广元等县,危害古柏,在广汉、德阳、南江等县亦有分布.我们从1983—1986年在梓潼县进行观察和防治,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杀虫脒与氯氰菊酯混剂对柳树害虫的毒力测定分析和林间药效试验表明,用此剂防治柳蓝叶(虫甲)、柳一点钻夜蛾等害虫有很高的防治效果及显著的增效作用和明显的杀卵、抑制成虫羽化的作用。与其单剂比较,混剂联合毒力增效16.2倍,一药能同时防治多种害虫,扩大了药剂的杀虫谱。  相似文献   

13.
山茱萸蛀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荣萸蛀果蛾(Asiacarposina cornsvora Yang)俗名麦蛾虫。该虫分布于我省南阳、洛阳、三门峡、郑州、平顶山等地市。以幼虫蛀食山茱萸果肉,为害严重,使驰名中外的珍贵中药材——山茱萸品质下降,产量减少。据西峡、内乡等县调查,虫果率达50%左右。为此,我们于1985—1986年,在产区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欧美杨新品种选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丰富我省杨树品种资源和进一步提高木材产量,我省于1981—1985年对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利用从国外引进的基因资源培育出的第一代速生杨树进行了引种试验,经过6—8年选育,筛选出生长量超过Ⅰ—214杨的中林14、中林23、中林46、中林28等4个优良品种,在我省条件下具有插条、造林成活率高,最为速生、耐寒、抗病虫、适应性广等特点,而且属早期速生品种,适宜短轮伐期作业,可以在全省平原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 松艺夜蛾(Hyssia violascens Hampson)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取食马尾松针叶。1984年该虫在我省宁德、建阳、福州等地猖獗成灾,被害马尾松林远看似火烧状,损失严重。这种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4—1985年在闽侯、霞浦等县观察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防治试验. 一、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16—17毫米,翅展37—38毫米,触角丝状。雄成虫体长14—16毫米,翅  相似文献   

16.
榆潜蛾(Bucculatrix sp.)属鳞翅目,潜蛾科。系1984年在忻州地区新发现的一种榆树害虫,在我省亦为首次发现。有关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国内迄今未见报道。为此,笔者结合生产需要,于1984—1986年对该虫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分布与为害榆潜蛾在我省除分布于忻州地区外,朔县、灵丘、太原、榆次、平遥、介休、交城、汾阳,离石等市县亦有分布,国内仅知分布于新疆。该虫在我省仅为害榆属树种,现有榆树品种大多受害。其中,白榆、钻天榆受害较  相似文献   

17.
大锯龟(虫甲)[Basiprionota cbinensis(Fabr.)]又名泡桐龟(虫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铁(虫甲)科(Hispidae)龟(虫甲)亚科(Cassididae),是泡桐的主要害虫之一,多为害3—4年生泡桐。1980年我们在垫江县对其进行了饲养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材料整理于后。一、分布及危害据初步凋查,大锯龟(虫甲)在我省分布于南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松毛虫的群众运动中,生产和应用白僵菌治虫,在我省发展很快,一九七六年有四百多个生产点,共生产白僵菌原粉八百三十吨,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了二倍,治虫面积一百一十八万六千亩,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一点二倍。但由于受到房屋、设备等限制,其生产仍不能满足治虫的需要。为了进一步简化白僵菌生产工艺流程,节约原料、设备,加快生产速度,满足治虫需要,我省天门县长寿林场、钟  相似文献   

19.
枣龟蜡蚧又名日本龟甲蚧,俗称枣虱子,我省枣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枣、柿等树,以若虫、成虫固着于枣树叶片和1—2年生枝上,刺吸树液,并能分泌粘液,导致煤污病菌寄生,可造成严重落果和枝条干枯,为枣树的一种危险性害虫。该虫在山西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固着在1—2年生枝上越冬。雌成虫椭圆形,体长2毫米,宽1.5毫米,紫红色,背覆白色蜡质介壳,介壳背中央隆起,周缘有8个小突起。翌年5  相似文献   

20.
<正> 八角叶岬(Oides Leucomelaena Weise)俗称八角金花虫,为八角(Iuicium verum,Hook,f.)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3—4月份)和成虫(6—7月份)咬食八角叶片、幼芽及新梢,导致八角树生长发育不良,产量、质量下降。该虫害在我省桂西南一带普遍发生,以上林、凭祥、宁明、龙州、德保等地最为严重。如上林县大丰公社崬春大队,原有八角林4,000多亩,1978年由于八角叶(虫甲)大发生,果实产量由1977年的62万斤下降到7.5万斤。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79—1980年对该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