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天乐  章建新 《作物杂志》2018,34(1):156-35
为探索北疆麦茬夏大豆早熟稳产高效的复种方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6月23日套种(B1)、6月27日套种(B2)、免耕7月2日播种(B3)、翻耕后7月6日播种(B4)4种复种方式对黑河45号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4处理相比,B1、B2、B3生育进程提前,成熟期提前9~19d,生育期缩短2~4d。B1、B2、B3的叶面积指数增长和干物质积累提前,干物质积累量降低。B1增产显著,B2、B3产量差异不显著;B1需人工播种,生产上难于大面积应用。B3提前9d成熟,因节省了耕地费,增收440.72元/hm 2。在本试验条件下,抢收冬麦、免耕播种是伊犁河谷麦茬夏大豆的早熟稳产高效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播期对夏大豆豫豆2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核心技术品种豫豆25号为材料,从3月31日至7月30日每逢10播种一期,共13个播期。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大豆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而缩短。产量以4月10日播期最高,为4170.0kg/hm2,以7月20日播期最低,为1870.0 kg/hm2。平均日积累量则以正常播期6月10日最高,为32.26kg/hm2.d。构成产量的各因素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从而产量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特筛选山西大豆救灾补种品种,选择国内Ⅰ~Ⅳ期不同熟期的大豆品种,通过分期播种试验,探讨不同来源品种的生育期性状、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等动态表现,以便确立不同灾害出现时期对应的生育期组及大豆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显;第Ⅳ播种期(6月3日)参试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整体表现均最好,为山西地区的最适播种期;冀豆17和中黄47在6个播种期内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均较其他品种(系)表现良好,可作为山西地区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最适品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不同播期对大豆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1日至6月10日播种,播种越早,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越高,百粒重受播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播期和密度对麦茬中粳稻皖稻68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试条件下皖稻68的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皖稻68生育期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递减,但推迟到6月14日播种仍可正常成熟;移栽密度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不同播期同期栽插的,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但因秧龄长短的原因,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递减;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增加穗数而增产。本试验条件下皖稻68作为沿淮麦茬稻栽培,育秧移栽的以5月5日和15日播种,移栽密度为30.0万/hm2和40.0万/hm2产量最高,机插秧以5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直播稻以6月4日至14日为播种适期。  相似文献   

6.
播种密度对甘肃东部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东部旱作条件下,对3个不同成熟期大豆品种进行适宜播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早熟品种晋豆19明显低于生育期间田间耗水量,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不同类型大豆品种适宜播种密度为13.5万~18.0万株/hm2,播种密度对大豆生育期田间耗水量影响不显著,适宜播种密度能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以驻豆19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4日、6月21日、6月28日、7月5日、7月12日及7月19日6个播期,分析不同播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探讨夏播大豆驻豆19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播期不同,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影响也不同。不同播期对大豆出苗、开花及结荚所需天数影响不大,但对完熟期影响较大,7月19日播种大豆甚至未能正常成熟。就产量性状而言,随播期后移大豆产量逐渐下降,其中6月21日播种的大豆比6月14日播种的大豆有效荚数高,但不孕荚率也较高。生产上建议小麦收获后及时秸秆还田,采用免耕机械铁茬种肥异位方式播种大豆。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揭示湖北省双季稻生育期特征, 定量评估气象因子对双季稻产量影响, 选取双季稻产区 4个代表站气象因子和产量资料, 运用动态统计气候影响评估模式分析气象因素变化对产量影响效应。结果表明: 早稻播种 4月 2日, 成熟 7月 18日, 生育期 108天; 晚稻播种 6月 20日, 成熟 10月 22日, 生育期 125天。早、 晚稻的生育期长度变化有所差别, 江夏、 监利早稻生育期长度呈延长趋势, 阳新、 孝感则呈缩短趋势; 江夏、 阳新和孝感晚稻生育期长度呈缩短趋势, 监利则相反。动态统计气候评估模式评估发现受地理、 水文条件影响, 气温对双季稻生育期影响最大, 气温、 日照在双季稻关键生育期变化对产量形成有利, 而降水则相反, 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有利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9.
2009~2012年连续4年,对滩坊市不同玉米播期的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玉米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在6月15日以后、金海5号在6月5日之后播种粗缩病发病率明显降低,5月25日套种玉米发病率最高,且在5月25日播种玉米产量损失最大。因此,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适宜品种适当晚播,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掌握兴安盟半干旱地区谷子生长发育性状,找出适合兴安盟半干旱地区谷子的适宜播种区和播种期,指导科学育种与生产工作。本研究以兴安盟半干旱地区谷子主栽的‘大金苗’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兴安盟中部、南部、东部地区3个地块进行10个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延后,生育天数缩短,突泉县生育期缩短了56天;根据大金苗品种生理特性突泉县更适合种植。随播种期的延迟,各生育阶段的天数不同。播种期主要影响三叶-拔节阶段与抽穗-乳熟2个阶段,此阶段为兴安盟谷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6月5日前后播种充分利用了生育期的热量,符合当地科学种植谷子需求。播种期对谷子平均单株鲜重、平均单株干重、平均单株穗长、理论产量的影响均有所不同。5月29日与6月5日播种产量较高,播种提前或者延后产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播期对郑单21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在河南省夏播条件下,郑单21的适宜播期为6月15日前。6月15日前播种的叶面积系数最大值高,5月26日播种的成熟期叶面积系数下降到1.891,6月5~15日播种的郑单21表现为大喇叭口到抽雄期干物质积累相对量最低,抽雄到成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因此,郑单21的适宜播期在6月15日前,但不宜过早  相似文献   

12.
播种期对杂交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两优培九、培两优559和培两优93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对杂交稻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杂交稻组合的全生育期、产量表现出较大的年间差异和播种期差异。其中,2001年两优培九全生育期为128~136d,培两优559为118~132d;2002年为两优培九134~143d,培两优93为117~128d。2001—2002年均以5月2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分别为662.3k/667m^2和635.2kg/667m^2。在5月20日以前播种越早,产量越低;5月20日之后播种愈迟,产量愈减。供试杂交稻组合的适宜播期为5月20日前后,在湖南省适宜于作一季晚稻栽培。  相似文献   

13.
在海拔500m以上的旱地种植,播种期在4月15~20日,海拔每降低100m,播种期应推迟4~5d,在海拔200m以下的旱耕地作连作晚稻种植,应在6月25日前播种,种子在播种前应浸种2~3d,让其吸足水分,然后捞起滤干再播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年来新疆伊犁河谷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的总结,主要从大豆的选种、适时播种、栽培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点。即适时播种、采取宽窄行条播的方式、整个生育期滴4次水,每hm^2累计灌水3000m^3、累计施尿素300kg,可获得近4000kg产量。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确定探明不同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最佳播期。本试验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主栽的4 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分7 个播期进行栽培,研究了播期对高蛋白大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 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在各播期蛋白质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39.14%~45.26%,最大变化幅度为15.64%;脂肪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18.82%~20.30%,最大变化幅度为7.86%;产量变化范围为2064.2~3068.1 kg/hm2,蛋白质产量均值变化范围为807.2~1377.9 kg/hm2,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播期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A2 播期达到最大值,播期显著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因此,适期播种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适合当地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最佳播期是5月4日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种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筛选适合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探索大豆最适播种时期,试验选用10个大豆品种(系),分4期播种,调查相关农艺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各大豆品种(系)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芙数、单株拉数、百拉重均呈递减趋势,且总生育日数也随播种期的延迟而呈现缩短的趋势。其中,第I播种期(5月21日)参试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整体表现均最好,为陕西省延安市的最适播种期;晋豆42和汾豆78的4个播种期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均较其他品种(系)表现良好,可作为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最适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期对高粱红缨子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缨子”高粱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5个不同播种期对其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红缨子”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单稳粒重、千粒重及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基本按规律缩短,生育期最长139d,最短的为108d.各处理中以5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达到261.35kg/667m2,其它处理间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都呈下降趋势.通过试验结果比较,“红缨子”高粱的适宜播种期可以考虑在4月15日前后.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耐密植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播期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豆主栽耐密植品种合丰51为试验材料,通过5个播期处理(S1为5月10日,S2为5月20日,S3为5月30日,S4为6月9日, S5为6月19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株高、主茎节数及百粒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豆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S3处理达到最高值,为4214.3kg/hm2。因此,大豆品种合丰51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30日。  相似文献   

19.
在吉林省气候条件下,研究了同期播种、延期插秧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期播种的条件下(4月12日),适宜的插秧期为5月25日,随着插秧期延后5~35d,减产幅度由6.44%增加到56.93%,插秧期每延迟5d产量就会降低8.13%,而且单穴穗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饱满粒率、经济系数、生物产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胶稠度、食味明显下降;垩白率、垩白度明显上升。在适期播种情况下,插秧期不宜超过适期插秧后的10d(6月5日),最迟不能超过20d(6月15日)。  相似文献   

20.
以豌豆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熟性豌豆品种在4月13日、4月23日、5月3日、5月13日和5月23日5个播期下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熟性豌豆品种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受播期影响都较大,生育期随着播期推迟而缩短,播种—出苗时间缩短尤为明显;早熟品种在4月23日前后、晚熟品种在4月13日前后播种能明显增加单株荚数和荚粒数,提高籽粒饱满度,减少瘪粒率;早熟豌豆品种生育期短,成熟快,适播期较宽,适当晚播(4月23日前后)可获得较高产量;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成熟慢,适播期较窄,早播(4月13日前后)可获得较高产量,过期播种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