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苹果轮纹病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的遗传多样性并确认其优势类群。【方法】对采集分离的64个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对部分菌株的进行了ITS序列测序,采用ISSR分析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通过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明确了所分离的64个菌株是苹果轮纹病菌。17个菌株ITS序列与贝格伦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f. sp. piricola(Nose) Koganezawa et Sakuma)的序列一致,并且被分成两个类型H1和H2。用13条ISSR引物从64个菌株中扩增出121条条带,其中8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2%。64个菌株的遗传相似性从0.44到0.99,并且被分成2个ISSR类群,类群1包含21个菌株、类群2包含43个菌株。【结论】本研究中贝格伦葡萄座腔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的地域、症状以及分离部位没有相关性。苹果轮纹病菌被分成2个ISSR类群,类群2是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2.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均引起苹果烂果 ,本研究发现轮纹病是导致苹果烂果的主要原因。采收期病果中轮纹病占 82 .99%~ 91 .0 8% ,炭疽病占 6.87%~ 9.4 8%。贮藏期病果轮纹病占 78.50 %~ 80 .56%。两病均具有前期侵染、后期发病、潜伏期长的特点。苹果轮纹病菌的侵染初期在 5月 ,侵染盛期在 7~ 8月 ;苹果炭疽病菌的侵染盛期为 6~ 8月。果园内 4~ 9月均有孢子活动。孢子散发初盛期为 5~ 6月 ,盛期在 7~ 8月 ,田间孢子散发盛期与病菌侵染盛期相吻合。果实感病率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高于成熟期。采收前 3 0d和贮藏 3 5d内为果实发病高峰期。降雨是决定两病当年发病早晚和发生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病菌孢子释放、侵染及田间果实发病均与降雨密切相关。温度只影响孢子散发的初始期 ,而对病情发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5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轮纹病是为害江西早熟梨最主要病害之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20%乙蒜素乳油和27%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的毒力,各药剂的EC50值依次为:0.071 2 ,0.085 7,0.219 6,9.622 3,114.589 4 μg/mL.可见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3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表现出很强的毒力.对5种杀菌剂还进行了田间梨轮纹病的防治试验,按推荐的各自最高使用浓度喷雾时,其防效依次为85.1%,82.5%,65.0%,57.6%,35.0%,可见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明显.根据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建议使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江西早熟梨轮纹病.  相似文献   

4.
王晔  胡同乐  曹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02-15004
[目的]探明生长季苹果枝干轮纹病菌分生孢子的释放条件,了解分生孢子的释放动态。[方法]在2008和2009年2个生长季对苹果枝干轮纹病菌分生孢子的释放进行系统调查,结合病原菌大量释放前后的气象数据采集,对造成轮纹病菌大量释放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会出现多个大量释放高峰。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当降雨持续进行4h后,苹果轮纹病病菌的分生孢子就开始大量释放,4~12h释放的分生孢子数量达到高峰且趋于稳定,24h后释放的分生孢子数目明显减少,在36h后明显减少并趋于消失,至72h完全消失。[结论]引发苹果轮纹病病菌分生孢子大量释放的主导因素是降雨,而其中降雨的持续时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奉新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西奉新猕猴桃果实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对该县猕猴桃烂果进行大量病菌分离,对分离的病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奉新猕猴桃烂果的病原菌有6种,分别是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其中主要是葡萄座腔菌(分出率占83.0%),其次是拟茎点霉菌(分出率占8.9%).致病性测定结果同时表明葡萄座腔菌既可从果面伤口侵入,也可以从果皮直接侵入,其他5种真菌则只能从伤口侵入.研究结果对奉新猕猴桃烂果病害的防治和进一步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及其相关类群的rDNA-ITS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他们之间的系统学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系统发育和演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来源于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及四川5个省份的113株苹果轮纹病菌和2株梨轮纹病菌的rDNA-ITS区段直接测序,经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BLASTn)及DnaSP 4.0软件分析后,结合GenBank下载序列构建系统发育的邻接树和最大简约树,同时计算遗传距离和序列核苷酸差异数。【结果】115株供试菌株分为9个单倍型(Hap1~Hap9),其中Hap7(B.obtusa)来源于山西省;Hap9(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B.stevensii)来源于四川省;其余单倍型均为B.dothidea,其中Hap1的出现频率最高,包含86株分离株。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分析结果显示,用于构建发育树的序列均形成了3个大的聚类组。聚类组Ⅰ包含B.obtusa、B.rhodina(柑橘葡萄座腔菌)和B.stevensii等3个种,其中B.obtusa和B.rhodina各自独立聚为一支,而B.stevensii全部序列分为3支。聚类组Ⅱ包含2个分支:其中B.lutea单独聚为一支;B.ribis(茶麃子葡萄座腔菌)和B.parva亲缘关系较近,共同聚为一支。聚类组Ⅲ由B.dothidea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B.berengeriana)共同构成,支持B.dothidea与B.berengeriana为同物异名的观点。遗传距离及序列核苷酸差异数显示,B.dothidea与其他种间的遗传距离在4.91%~7.57%,序列核苷酸差异数为31~54bp;B.dothidea不同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9%~1.93%,序列核苷酸差异数为1~10bp。【结论】B.stevensii显示出了复合种的特性,其分类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B.dothidea与其他相似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且在B.dothidea种内存在核苷酸序列的分化,但分化程度较低。B.dothidea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之间存在差异,但地理分化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目前主栽苹果品种是红富士,约占苹果总产量的60%以上.该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极易感染轮纹病,正常年份烂果率在30%,严重年份烂果率达50%以上.轮纹病菌自苹果落花后开始侵染幼果,6~7月间侵染最盛.幼果期遭受侵染的果实到近成熟期开始发病,在果收后1个月左右发病最重.我们依据该病菌的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结合常规农药防治药效不理想的缺陷,研制了以甲托等农药为主要成分的系列膜制剂.其作用机理:利用膜剂使果实外表形成半透膜,阻止病菌分生孢子的侵染,此为第一道防线;然后利用杀菌剂的内吸和保护作用杀死病菌,此为第二道防线.利用膜作为杀菌剂的载体,使药剂缓慢释放,从而使药效期延长,并且有耐雨水冲刷、附着力增强等作用.经莱阳、长清连续3年的田间药效试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浓度的γ-聚谷氨酸对6种植物病原菌(葡萄白腐病菌、樱桃茎腐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效果和毒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6.67 g/L质量浓度下,γ-聚谷氨酸对葡萄白腐病菌的相对抑制率最高,为73.10%,其次是对樱桃茎腐病菌的相对抑制率为63.09%,而对小麦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则较低,分别为39.18%、33.16%、32.64%、24.54%。毒力测定发现,γ-聚谷氨酸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_(50)为12.803 0 g/L,其次是对于樱桃茎腐病菌、花生褐斑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的毒力,其EC_(50)分别为13.624 1、18.336 0、18.773 5、23.600 7 g/L,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最弱,其EC_(50)为34.490 3 g/L。  相似文献   

9.
1 苹果轮纹病的种类 根据危害部位不同,划分为苹果枝干轮纹病和果实轮纹病. 2 苹果轮纹病菌的特点 2.1 种类发生了变化.目前的苹果轮纹病菌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0.
苹果轮纹病在西南各地时有发生,云南省滇西北一些地方发病率达70%。苹果轮纹病又称轮纹烂果病、粗皮病、轮纹褐腐病、疣状粗皮病等。主要危害梨、桃、李、杏、栗、枣、海棠等多种果树。病菌侵染果实多集中在6~8月,若幼果期降雨频繁,病菌孢子散发多,侵染较严重。幼果受侵染小专即发病.病菌侵入后处于潜伏状态:当果实近成熟期,其内部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后,潜伏菌丝迅速蔓延扩展,果实才发病。果实采收期为田间发病高峰期,果实贮藏期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  相似文献   

11.
梨枝圆盾蚧在陕西省苹果园1a发生3代。主要为害时期为越冬代4~5月,第1代6~7月,第2代8~9月。此虫主要为害苹果树枝条,而以为害果实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防治上应重点抓好冬春修剪有虫枝条,保护利用天敌,以及果树开花前越冬代若虫期和6月上中旬第1代初龄若虫期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影响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存活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条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时间进行了测试。[结果]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PDA、ABA和RA 3种培养基上24 h萌发率均超过80%。分生孢子在0~35℃均可萌发,但在不同温度下萌发时间有较大差异,最适萌发温度是25℃,24 h萌发率超过90%。在0℃培养18 d,孢子萌发率可达64%。分生孢子角在49℃下10 m in即可致死。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率随紫外线强度增加及照射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在室内外分别测试了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的存活时间。在室内,树枝上的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可存活9周,而在树皮上的分生孢子角放置5周即失去萌发能力。在室外,自然背阴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2周;而在向阳处经1周,分生孢子即丧失萌发能力。分生孢子在室温下无菌水中可存活5周。[结论]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在冬季的低温下也能萌发造成侵染。  相似文献   

13.
皮孔的组织结构与苹果枝干轮纹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冠’、‘礼泉短枝’及苹果砧木的实生后代为试材,对其皮孔组织结构与抗轮纹病菌侵染能力和抗病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试材的抗侵染能力与抗病性基本一致;不同的抗性材料间的皮孔组织结构存在着差异,抗性试材皮孔开裂较晚,封闭层多导致分层明显,补充组织多,栓内层细胞排列紧密,可有效的阻碍轮纹病菌孢子的入侵.感...  相似文献   

14.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态监测及生物源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苹果黄蚜1 a中的大发生时期在5-6月,百梢虫量最高达1 552头,建议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金纹细蛾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百叶虫斑数最高达17个。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最高达1 344头。4月下旬是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盛期,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的关键时期;而6月中下旬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仍在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0.3%印楝素乳油、6%鱼藤酮乳油也有较好防效。0.3%印楝素乳油对金纹细蛾持效性长,药后15 d防效仍达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防效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苹果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敬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60-8561
[目的]为苹果炭疽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借鉴,提高果实的质量和经济收益。[方法]对苹果炭疽病的病原、病原菌侵染特点、发病规律、发病症状以及各种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温度28-29℃,相对湿度80%以上进入发病高峰;果树株、行距小、树冠大,偏施氮肥等,有利于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势衰弱等发病也较重。[结论]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病僵果、果台、干枯枝条以及破伤枝条等部位越冬,从落花的幼果开始侵染。病害发生、消长与气候、品种、栽培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6.
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褐斑病是中国苹果叶部的重要病害,主要导致苹果树早期大量落叶。研究旨在明确褐斑病的周年发生动态,确定病害的关键防治时期,为病害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9和2010年3-7月份,每隔15 d自山东莱阳和青岛两地的苹果园内定期采集落地病叶,随机挑取病叶正面的子实体,镜检已形成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子实体,依据拟分生孢子盘和子囊盘在子实体中所占百分率,分析越冬病菌的发育动态。2008-2010年6-10月份,在山东莱阳和青岛的果园内,每隔15 d定树定枝系统调查同一批枝条上所有叶片的发病率和落叶率,将系统调查数据拟合逻辑斯蒂模型,获得能描述褐斑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2010和2012年9-11月份,每隔10 d从苹果树上随机摘取具有典型症状的苹果褐斑病叶,切取分生孢子盘,镜检分生孢子盘上小型孢子和分生孢子各占的比率,根据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的相对比率的变化,分析褐斑病菌的发育动态。【结果】苹果褐斑病菌在越冬病叶上能产生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两种类型的孢子。拟分生孢子于3月初至6月底形成,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自苹果树萌芽期开始,拟分生孢子就可以随雨水溅散传播,侵染树体下部叶片。拟分生孢子侵染的叶片,大部分于6月底之前脱落,对褐斑病后期流行作用不大。子囊孢子于5月中旬至6月底成熟,可以随气流传播侵染树体上部叶片,是导致苹果褐斑病后期流行的主要初侵染菌源。子囊孢子侵染的叶片自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初侵染形成的病叶率低于2%。7月份,初侵染病斑大量产孢,并进行再侵染,病原菌不断积累,7月底病叶率可增长至5%左右。8月份,初侵染病斑和再侵染病斑大量发病,并产孢侵染,导致病叶率迅速增加。8月下旬褐斑病发病达高峰期,12 d后形成落叶高峰。6-9月份苹果褐斑病的累积病叶率和累积落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可用逻辑斯蒂模型描述。进入9月份,褐斑病菌开始产生小型孢子(性孢子),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比率呈直线增长。10月份褐斑病菌逐渐停止产生分生孢子,进入越冬预备期。【结论】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可划分为4个阶段:自苹果萌芽至6月底为褐斑病菌的初侵染期。其中5月下旬到6月底是子囊孢子的初侵染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1个关键时期。7月份为褐斑病的指数增长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2个关键时期。8-9月份是褐斑病的逻辑斯蒂增长期,也是褐斑病的盛发期。10月份褐斑病菌进入越冬预备期。  相似文献   

17.
不同苹果园昆虫(螨)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应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和群落相似性系数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苹果园昆虫(螨)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4种类型苹果园优势种明显,5月30日和6月25 日经调查优势种均为锈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清耕果园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相对较大;7月30日优势种均为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生草果园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相对较大.苹果园昆虫(螨)群落的演替与果园生草与否有一定关系 ,但主要受树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